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重水中含有的质子数为
B.的溶液中含有的数目为
C.标准状况下,溶于水,所得溶液中含有个分子
D.一定条件下,与中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2.标准状况下,具有下列量的物质,其体积最大的是( )
A.11.2LH2 B.44gCO2 C.2molFe D.2molH2O
3.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1mol P4(P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中所含P-P键数目为4NA
B.20mL 10mol·L-1的浓硝酸与足量铜加热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
C.0.1mol NH2-所含电子数约为6.02×1023个
D.0.1mol H2和0.1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小于0.2NA
4.下列四位科学家中,首先提出原子有核结构模型的是( )
A.卢瑟福 B.波尔 C.汤姆生 D.道尔顿
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 SO2与1 mol O2混合,充分反应后剩余SO2分子数为0.5NA
B.1 L 1 mol L 1Na2CO3溶液中 数目小于NA
C.1 L pH=1的硫酸溶液中所含H+数目为0.2NA
D.粗铜精炼过程中,阳极质量每减少6.4 g,转移电子数目为0.2NA
6.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荣获了诺贝尔奖。已知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2O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蒿素的摩尔质量为282 g·mol-1
B.青蒿素中C、H、O的质量之比为15∶22∶5
C.1 mol青蒿素的体积约为22.4 L
D.1 mol青蒿素中含11 mol H2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标准状况下,和的物质的量相同
②等质量、等体积的和的原子数相同
③溶液中含有分子为个
④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也相同
⑤同温同体积下,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越大
⑥常温常压下,与的混合气体中的氧原子数为个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⑤⑥ D.④⑤⑥
8.“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桥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B.1 mol O2的质量是32 g/mol
C.任何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均为22.4 L/mol
D.10 mL 2 mol/L H2SO4溶液中取出的5 mL溶液,其浓度为1 mol/L
9.将金属钠投入盛有下列溶液的小烧杯中,既有气体生成,又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不考虑反应中溶液温度的变化)( )
① 溶液 ②NaCl溶液 ③Na2SO4溶液 ④饱和Ca(OH)2溶液 ⑤ 溶液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④⑤
1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11.2LSO3含有的氧原子个数为1.5NA
B.100g34%的双氧水中含有H—O键的数目为2NA
C.16.25g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NA
D.16.8gFe粉与足量水蒸气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8NA
11.下列实验误差分析错误的是()
A.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B.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所测体积偏小
C.用润湿的pH试纸测稀碱溶液的pH,测定值偏小
D.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所测温度差值△t偏小
1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铵根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1NA
B.和中含有的中子数均为10NA
C.的溶液中含有的的数目为2NA
D.标准状况下,22.4L丙烷中含有的共价键的总数为10NA
13.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gD2O与2gH218O含有的中子数均为NA
B.标准状况下2.24LCl2溶于水中达饱和,溶液中HClO分子的数目为0.1NA
C.标准状况下,1L庚烷完全燃烧所生成的气态产物的分子数7/22.4)NA
D.电解饱和食盐水时,电极上生成2.24L气体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1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1mol SO2通入水中,H2SO3、HSO3-、SO32-粒子数之和为NA
B.标准状况下,22.4L HF溶于水,溶液中HF与F-数目之和为1NA
C.将1mol NH4NO3溶于稀氨水中使溶液呈中性,溶液中NH4+数目为NA
D.25℃时,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的氢氧根离子数为0.1NA
15.同温同压下,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C2H4气体,另一个盛有N2和CO的混合气体。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
①分子数 ②密度 ③质量 ④质子数 ⑤原子数 ⑥电子数
A.①④⑥ B.①②⑤ C.③④⑥ D.①②③
16.下列叙述正确的个数是( )
①的摩尔质量为98
②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③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近似表示为
④1mol分子中含有1mol氢分子和1mol氧分子
⑤浓度为的NaOH溶液的含义是1L水中含有40gNaOH
A.2 B.3 C.4 D.5
二、综合题
17.
(1)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甲烷(CH4)和二氧化碳原子总数之比为 ,密度之比为 。
(2)在标准状况下,CO和CO2的混合气体共39.2L,质量为61g,则其中CO2为 mol。
(3)9.03×1023个NH3含 mol氢原子,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L。
18.将质量分数为w的NaOH溶液蒸发掉a克水后,变成质量分数为2w的NaOH不饱和溶液VL。求:
(1)原NaOH溶液的质量为
(2)所得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19.现有 ,请通过计算填空:
(1)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
(2)该气体物质的量为 ,所含H原子数目为 ;
(3)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
(4)若将该气体溶于水配成VL溶液,所得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20.将共0.4molMg、Al的混合物用盐酸完全溶解,放出标准状况下11.2L气体,然后再滴2mol/LNaOH溶液,请回答:
(1)求该混合物中Mg、Al的物质的量之比
(2)若该Mg、Al的混合物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在滴加NaOH溶液过程中,欲使Mg2+、Al3+刚好沉淀完全,则滴入NaOH溶液的体积V= mL。
(3)若该Mg、Al混合物溶于400mL 3mol/L盐酸后,滴入NaOH溶液,使所得沉淀中无Al(OH)3,则滴入NaOH溶液的体积最少为 mL。
21.洪灾过后,饮用水的消毒杀菌成为抑制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爆发的有效方法之一。漂白粉是常用的消毒剂。
(1)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白粉,化学方程式为 。
(2)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 (填化学式)。
(3)瓶装漂白粉久置于空气中呈稀粥状而失效。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漂白粉在空气中易失效的因: 。
(4)结合氯气的相关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已知漂白粉能与盐酸发生反应,但盐酸浓度不同时,漂白粉与盐酸混合发生反应的类型不同。
①漂白粉与稀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②漂白粉与浓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解答】A.D2O的摩尔质量为20g/mol,18D2O的物质的量为0.9mol,则含有的质子数为0.9mol×10NA/mol=9NA,A项符合题意;
B.溶液的体积未知,所以不能计算出所含氢离子个数,B项不符合题意;
C.HCl溶于水完全电离为氢离子和氯离子,无HCl分子,C项不符合题意;
D.一定条件下,与中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注意D为质量数为2的H;
B、注意溶液要计算粒子数目时,浓度和体积必不可少;
C、要注意强酸在水中完全电离;
D、要注意用少量的物质进行计算。
2.【答案】B
【解析】【解答】标准状况下,水为液体或固体,铁为固体,体积较小,二氧化碳和氢气为气体,体积较大,其中V(CO2)= ×22.4L/mol=22.4L,V(H2)=11.2L,则体积最大的是44gCO2,
故答案为:B。
【分析】气体微粒之间的空隙较大,相同条件下,比固体、液体的体积要大;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大其体积就越大。
3.【答案】C
【解析】【解答】A. P4为正四面体结构,1mol P4(P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中所含P-P键为6mol,其数目为6NA,A项不符合题意;
B. 浓硝酸与足量铜反应时,会随着浓度的降低变为稀硝酸,转移电子数会发生改变,故无法计算,B项不符合题意;
C. NH2-所含电子数为7+2+1=10,0.1 molNH2-所含电子数约为6.02×1023个,C项符合题意;
D. H2+I2 2HI是可逆反应,但此反应也是一个反应前后分子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故反应后分子总数仍为0.2NA,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项是易错点,要牢记,1mol P4分子中含6mol P-P键,1mol单晶硅中含Si-Si键为2mol,1mol金刚石中含C-C键为2mol,1mol SiO2中含4mol Si-O键。
4.【答案】A
【解析】【解答】A. 1909年,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理论,A项符合题意;
B. 波尔发现原子核外电子有规律运动,B项不符合题意;
C.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C项不符合题意;
D. 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原子模型发展史进行判断。
5.【答案】B
【解析】【解答】A.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为可逆反应,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剩余SO2分子数大于0.5NA,故A不符合题意;
B.碳酸根离子水解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数目小于NA,故B符合题意;
C.pH=1的硫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0.1mol/L,故溶液中的氢离子的个数N=cVNA=0.1mol/L×1L×NA/mol=0.1NA个,故C不符合题意;
D.在粗铜的电解精炼中,阳极上放电的除了铜,还有比铜活泼的金属,故当阳极的质量减少6.4g时,电路中转移的电子不一定是0.2NA个,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
B.碳酸根属于弱碱性不能完全电离;
C.pH=1的任何溶液氢离子浓度为0.1mol/L;
D.粗铜中含有其他的金属物质影响转移的电子数。
6.【答案】A
【解析】【解答】A.青蒿素的摩尔质量为282 g·mol-1,A符合题意;
B.青蒿素中C、H、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22:5,B不符合题意 ;
C.青蒿素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C不符合题意;
D.青蒿素中不含H2,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注意摩尔质量单位是g/mol;
B.物质的量之比和分子式有关 ;
C.气体才适用于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D.青蒿素中含有的是各种原子。
7.【答案】C
【解析】【解答】①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不是气体,二氧化碳为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的物质的量远大于1mol,物质的量不同,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和的摩尔质量相等,等质量的和的物质的量相等,二者都是双原子分子,则原子数相同,故②符合题意;
③盐酸为强酸,溶液中不存在分子,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两种物质不一定是气体,物质的量相同时,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不一定相同,故④不符合题意;
⑤同温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大,压强越大,故⑤符合题意;
⑥常温常压下,与的混合气体中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个数为个,故⑥符合题意;
正确的是②⑤⑥,
故答案为:C。
【分析】①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不是气体,二氧化碳为气体;
②和的摩尔质量相等且都是双原子分子;
③盐酸为强酸,溶液中不存在分子;
④两种物质不一定是气体;
⑤同温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⑥二者均由氧原子组成。
8.【答案】A
【解析】【解答】A、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A符合题意;
B、质量的单位是g,B不符合题意;
C、必须是标准状况下,C不符合题意;
D、溶液是均一透明、稳定的体系,取出5mL溶液,浓度仍为2mol·L-1,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注意摩尔用mol表示;
B.熟悉常见物理量的单位;
C.注意标况的具体温度和压强;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分散系,溶质浓度和溶液体积无关。
9.【答案】A
【解析】【解答】①钠投入 溶液中,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①符合题意;
②钠投入NaCl溶液中,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②不符合题意;
③钠投入Na2SO4溶液中,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③不符合题意;
④钠投入饱和Ca(OH)2溶液中,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饱和溶液溶剂减少,有氢氧化钙固体析出,④符合题意;
⑤钠投入 溶液中,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且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⑤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主要考察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氢气,氢氧化钠与下列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沉淀;
氢氧化钠与硫酸镁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
10.【答案】D
【解析】【解答】A、标准状况下,SO3不是气体,无法直接用22.4L·mol-1进行计算求SO3的物质的量,故A说法不符合题意;
B、H2O2结构式为H-O-O-H,双氧水中除含有H2O2外,还含有H2O,即含有H-O的物质的量为≈9.3mol,故B说法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铁胶体是由氢氧化铁聚合在一起,因此氢氧化铁胶粒的物质的量小于=0.1mol,故C说法不符合题意;
D、铁与水蒸气发生3Fe+4H2O=Fe3O4+4H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8mol,故D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标准状况下,SO3不是气体,无法计算;
B、溶质和溶剂均含有H-O键;
C、氢氧化铁胶体是氢氧化铁分子的聚合体;
D、铁与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
11.【答案】A
【解析】【解答】A.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体积偏小,根据公式cB= ,所配溶液浓度偏大,A项符合题意;
B.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终点读数偏小,所测体积偏小,B项不符合题意;
C.用湿润pH试纸测稀碱液的pH,c(OH-)偏小,pH测定值偏小,C项不符合题意;
D.测定中和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散失热量较多,所测温度值偏小,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加水量比实际值要小,浓度偏大
12.【答案】D
【解析】【解答】A.1个中含有10个电子,1mol铵根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故A错误;
B.18g的物质的量为,含有的中子数为8NA,20g的物质的量为,含有的中子数均为10NA,故B错误;
C.溶液的体积未知,无法计算Cl-的数目,故C错误;
D.标准状况下,22.4L丙烷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的共价键的总数为10NA,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1个中含有10个电子;
B.1个和均含有的中子数均为10;
C.溶液的体积未知,无法计算;
D.1个丙烷含有的共价键总数为10。
13.【答案】A
【解析】【解答】2gD2O的物质的量为2/20=0.1mol,含有中子数为0.1×(2×1+8)×NA=NA;2gH218O 的物质的量为2/20=0.1 mol,含有中子数为0.1×(18-8)×NA=NA ,A符合题意;
B.Cl2溶于水,部分氯气和水发生可逆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所以22.4LCl2即1 mol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O分子的数目小于0.1NA,B不符合题意;
C.标准状况下,庚烷为液态,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C不符合题意;
D.题中未给出标准状况条件,无法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 D2O与H218O的摩尔质量和中子数都相同;
B.氯气与水的反应属于可逆反应,不能完全反应;
C.标准状况下庚烷是液体,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
D.气体的状态没有明确,不能计算其物质的量。
14.【答案】C
【解析】【解答】A. 将1mol SO2通入水中,溶液中存在二氧化硫和水化合为亚硫酸的化学平衡和亚硫酸的两级电离平衡,由物料守恒可知,H2SO3、HSO3-、SO32-粒子数之和小于NA,A不符合题意;
B. 标准状况下,HF是液体,故无法计算22.4L HF的物质的量,也无法计算溶液中HF与F-数目之和,B不符合题意;
C. 将1mol NH4NO3溶于稀氨水中使溶液呈中性,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NH4+数目为NA,C符合题意;
D. 25℃时,溶液的体积不确定,无法计算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的氢氧根离子数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等分析各种物质的量,然后判断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即可。
15.【答案】D
【解析】【解答】①二者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其所含的分子数也相同,①符合题意;
②C2H4、N2、CO的摩尔质量相同,且其物质的量也相同,根据公式m=n×M可知气体的质量相同;根据公式,由于气体的体积也相同,故二者的密度相同,②符合题意;
③C2H4、N2、CO的摩尔质量相同,且其物质的量也相同,根据公式m=n×M可知气体的质量相同,③符合题意;
④一个C2H4分子中含有16个质子,一个N2分子(或CO分子)中均含有14个质子,故其所含质子数不同,④不符合题意;
⑤一个C2H4分子中含有6个原子,一个N2分子(或CO分子)中均含有两个原子,故其所含原子数不同,⑤不符合题意;
⑥一个C2H4分子中含有16个电子,一个N2分子(或CO分子)中均含有14个电子,故其所含电子数不同,⑥不符合题意;
综上,正确的是①②③,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所含气体的体积相同;根据公式可得二者的物质的量相同,据此进行分析。
16.【答案】A
【解析】【解答】①H2SO4的摩尔质量为98g/mol ,①不符合题意;
②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②符合题意;
③ 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近似表示为 , ③ 符合题意;
④H2O2分子中只有氢原子和氧原子,④不符合题意;
⑤浓度为1mol/L的NaOH溶液的含义是每1 L NaOH溶液中有1 molNaOH,⑤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①摩尔质量单位是g/mol ;
②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③ 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近似表示为 ;
④分子中只有原子;
⑤浓度含义是每1 L 溶液中有1 mol溶质。
17.【答案】(1)5:3;4:11
(2)0.75
(3)4.5;33.6
【解析】【解答】(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因此同体积的甲烷和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分子数目之比为1:1,1个CH4分子中含有5个原子,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分子数目相同,则原子数目之比为5:3,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即为16:44=4:11;(2)在标准状况下,CO和CO2的混合气体共39.2L,则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为 ,设CO2物质的量为x mol,则CO物质的量为(1.75-x)mol,混合气体的质量为61g,可列式: ,解得x=0.75mol,即CO2物质的量为0.75mol;(3)1mo任何物质中含有6.02×1023个分,则9.03×1023个氨(NH3)分子含氨分子的物质的量为 =1.5mol,1个氨分子中含有3个氢原子,则9.03×1023个氨(NH3)分子含1.5mol×3=4.5mol氢原子;标准状况下,氨气所占的体积为1.5mol×22.4L/mol=33.6L。
【分析】(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物质的量比,物质的量比再乘上甲烷和二氧化碳各自含的原子数;密度比等于其摩尔质量比;
(2)根据CO和CO2的物质的量和质量分别列出方程式,即可分别求出CO和CO2的物质的量;
(3)先求出氨气的分子的物质的量,再用分子的物质的量乘上每个氨气所含有的3个H原子即是氨气中所含的氢原子的物质的量,氨气的物质的量再乘上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即为此时氨气的体积。
18.【答案】(1)2ag
(2)aw/20Vmol/L
【解析】【解答】(1)设原NaOH溶液的质量为x
根据蒸发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可得关系式:x×w=(x-a)×2w
解得 x=2a g
(2)所得NaOH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故所得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分析】(1)根据蒸发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进行计算;
(2)根据公式进行计算;
19.【答案】(1)17g/mol
(2)2mol;
(3)44.8L
(4)
【解析】【解答】(1)摩尔质量的大小在数指上等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氨气的摩尔质量为 17g/mol
(2)2mol,2mol氨气含6mol的 H原子 ,则 H原子数目 为6NA
(3)
(4)
【分析】物质的量额计算相关公式:、、
20.【答案】(1)1:1
(2)500
(3)700
【解析】【解答】(1)气体为氢气,n= =0.5mol,设Mg、Al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 ,解得x=y=0.2mol,该混合物中Mg、A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2mol:0.2mol =1:1;(2)该Mg、Al的混合物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在滴加NaOH溶液过程中,欲使Mg2+、Al3+刚好沉淀完全,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铝,且不发生HCl与NaOH的反应,
由原子守恒可知,n(NaOH)=2n(Mg)+3n(Al)=2×0.2mol+3×0.2mol=1mol,需要NaOH溶液的体积为 =0.5L=500mL;(3)若该Mg、Al混合物溶于400mL 3mol/L盐酸后,n(HCl)=0.4L×3mol/L=1.2mol,消耗n(HCl)=2n(Mg)+3n(Al)=2×0.2mol+3×0.2mol=1.0mol,
剩余HCl 1.2mol-1.0mol=0.2mol,
滴入NaOH溶液,使所得沉淀中无Al(OH)3,
则发生H++OH-=H2O,Mg2++2OH-=Mg(OH)2↓、Al3++4OH-=AlO2-+2H2O,
则需要n(NaOH)=n(HCl)+2n(Mg)+4n(Al)=0.2mol+2×0.2mol+4×0.2mol=1.4mol,
V(NaOH)= =0.7L=700mL。
【分析】(1)气体为氢气,n= =0.5mol,结合电子及原子守恒计算;(2)该Mg、Al的混合物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在滴加NaOH溶液过程中,欲使Mg2+、Al3+刚好沉淀完全,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结合原子守恒计算;
21.【答案】(1)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2)Ca(ClO)2
(3)Ca(ClO)2+CO2+H2O=CaCO3↓+2HClO,2HClO 2HCl+O2↑
(4)Ca(ClO)2+2HCl=CaCl2+2HClO;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
【解析】【解答】(1)氯气与碱反应生成金属氯化物、次氯酸盐和水,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白粉,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2)次氯酸盐是漂白杀毒剂的有效成分,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2和Ca(ClO)2,有效成分是Ca(ClO)2;
(3)漂白粉久置于空气中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发生反应:Ca(ClO)2+CO2+H2O=CaCO3↓+2HClO,生成的次氯酸不稳定易分解:2HClO 2HCl+O2↑,从而导致漂白粉失效;
(4)①漂白粉与稀盐酸反应,由于盐酸的酸性比次氯酸强,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二者发生复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O)2+2HCl=CaCl2+2HClO;
②漂白粉与浓盐酸反应,是ClO-和Cl-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归中反应生成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
【分析】(1)石灰乳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
(2)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
(3)置露在空气中会变质,发生漂白粉与二氧化碳、水的反应及次氯酸分解反应;
(4)①盐酸的酸性比HClO的酸性强,发生强酸制弱酸的反应;
②漂白粉与浓盐酸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氯气,据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