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10 17:45: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
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
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之春, 这是失望之冬;
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人们正在直登天堂, 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19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双城记》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工业化——
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时空观念:知道工业化国家人口、教育等变化及环境、贫富分化等问题
历史解释:知道城市化的特点和大众教育的概念,理解大众教育的影响
唯物史观:结合所学知识一分为二、客观评价工业化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史料实证:通过解读史料,理解工业革命和人类生活、社会进步的关系
家国情怀:通过本课内容学习,树立科学全面发展理念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目标
材料一: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社会具备了提倡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独立生存权利的经济基础,人口增长出现了明显变化。在工业革命时期后的50年人口更是加速增长,几乎增长了一倍。威廉姆斯用“人口爆炸”来形容19世纪英国人口的增长。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引起死亡的疾病、瘟疫、饥荒、地方性战争有所减少,人口增长至少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作用的结果。
——舒小昀著《欧洲的历史与文明》
①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②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出生率上升和死亡率下降;
③政局稳定。
根据图表可以看出,西方四国人口变化如何?哪两国变化表现最为明显?
阅读材料,归纳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变化:人口迅速增长;
2.国家:英国、美国;
3.原因:
美国:19世纪前50年,从530万增加到2319万,1911年达9197万,到1914年人口已超过1亿。
英国:19世纪前50年,从900万增加到1800万,1911年达到3607万。
一、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1.人口增长:
一、人口增长与大众教育
1.人口总量增长:
工业革命的发展使人口增长出现了明显变化。在工业革命时期后的50年人口更是加速增长,几乎增长了一倍。
材料一: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社会具备了提倡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独立生存权利的经济基础,人口增长出现了明显变化。在工业革命时期后的50年人口更是加速增长,几乎增长了一倍。威廉姆斯用“人口爆炸”来形容19世纪英国人口的增长。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引起死亡的疾病、瘟疫、饥荒、地方性战争有所减少,人口增长至少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作用的结果。
——舒小昀著《欧洲的历史与文明》
①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②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出生率上升和死亡率下降;
③政局稳定。
阅读材料,归纳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原因:
一、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1.人口增长:
从1870年到1914年,欧洲的人口由2.95亿猛增到4.62亿。与此同时,还有大量人口移向美洲等地。1870年,美国人口总数只有3845万,到1914年,就猛增到1亿以上 。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进步:人口增长
想一想:人口快速增长会产生有什么影响?
带来大量劳动力,反向又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1914年,美国人口增加到将近一亿。
19世纪前50年英国人口从900万增长到约1800万,到1911年增加3600万。
1800
3607
9197
2.劳动力结构变化:
观察图表,工业革命使劳动力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19世纪英国劳动力结构变化图
19世纪英国工厂工作的女工
美国宣传画报
①工业革命使劳动力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
②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为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一、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伊丽莎白·加勒特·安德森(1836~1917)英国女医生。第一个要求进入医学院学习的女生。遭到拒绝后自学成才,于1865年获得行医执照。在伦敦帮助创办了妇幼医院,并开办女子医学院。后医院以其名命名。1908年当选为奥尔德堡市第一任女市长。
(1882-1941)
第一所专收女生的医学院
英格兰于同年8月通过了《儿童监护法》,将7岁以下的儿童监护权赋予母亲,并确立了被剥夺监护权的父母接触子女的权利。这项法律打破了英格兰法律的父权制基础,被认为是英国女权运动在争取妇女平等权利的首次成功。
右图:卡洛琳·诺顿
【美】海伦·凯勒
表现:
19世纪初,德国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
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
1870年以后,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进步:大众教育的普及
问题三:阅读教材,思考工业革命与大众教育的关系?结合材料分析的大众教育产生的影响?
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5%以下时是精英教育阶段,超过15%时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超过50%时进入普及化教育阶段。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
目的: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法国教育体制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学龄儿童从1870年起就已开始大规模入学,入学率超过60%。而当时亚洲、中东、北非等发展中地区入学率仅为3%。
作用: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德国进行大学改革——是世界上第一个创立导师制的国家
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
二 、城市化
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工业化(工业革命)
城市化
工业化需要大量的雇佣劳动力,劳动力高度集中逐步形成了城市,而城市的发展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更多的雇佣劳动力,满足工业化的需要。
推动
促进
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的关系
近代城市人口的变迁(单位:万人)
1800年 1850年 1880年 1900年
纽约 6.4 69.1 191.2 343.7
伦敦 95.9 268.1 476.7 658.1
东京 80 105 160
悉尼 0.8 2 22.5 48.2
城市人口增长迅猛,会给城市带来什么不良影响?
巴黎景象
雄鸡的报晓深长悠远,刺穿了清晨的烟霾,
高楼沐浴在雾海,
人们在工作间里忍受着痛苦,
在卑微的渴望中呼出垂死的气息……
--------查尔斯·波德莱尔
曼纳哈塔(即曼哈顿)
人行道上挤满了车辆,宽广的大道上,
充斥着妇女和商店及展览,
一百万人口,自由和极好的礼仪,嘹亮的声音,
热情好客,最勤劳和友好的年轻人。
匆忙和波光粼粼的城市啊!我的城市!
-------- 沃尔特·惠特曼
19世纪中期,诗作为各自的城市发出了吟唱:
表达了诗人对城市工业化的赞美
表达了诗人对城市化的不满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的街道狭窄而拥挤,卫生条件极差,孩子们在垃圾堆上玩耍.
城市化出现的问题
开始时,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规划。城市的卫生、居住等状况很差。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供排水设施建设起来,街头照明日益完善,还出现了马拉的轨道公共客车和有轨电车等城市公共交通工具。
城市环境条件逐步得到改善
1952年12月5日至9日,伦敦被有浓厚的烟雾笼罩,交通痪,行人小心灵翼地模索前进。市民不仅生活被打乱,健康也受到严重侵害。许多市民出现胸闷、室息等不适感,发病率和死心卒急刷增加。据统计,当月因这场大烟雾而死的人多达4,000人。此次事件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
(1)环境污染
想一想:早期的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三、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1)环境污染
1930比利时的马斯河谷事件 1948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 1943美国落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 1986年苏联核泄漏事件 1953~1956年日本水误事件
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从这条肮脏的下水道中,流淌出纯金。在这里,人类的发展成就既是最完备的,又是最野蛮的。
2.贫富分化加剧
材料三:1801年,1.1%最富有的人占有国民总收入的25%,到1812年,1.2%最富有的人就取得35%的国民收入。1867年,2%最富有的人所聚敛的财富占国民总收入的40%。 ——郭家宏《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贫富差距问题及其化解策略》
工业革命后的穷人
英国纺织厂里的童工
2016年调查报告,美国前10%的富有家庭拥有51万亿美元财富,约占美国家庭总财富的四分之三。
贫富分化 社会矛盾激化
著名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曾说:“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着的无穷机遇。……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
卢德运动:相传,莱斯特郡一个名叫卢德的工人,为抗议工厂主的压迫,第一个捣毁织袜机。
工人的反抗斗争日趋激烈
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
有益变化:
有害变化:
人口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教育的普及;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变化;
社会矛盾激化;环境污染
问题:结合西方工业国家的环境治理,我们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启示:①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②加强城市管理,合理规划城市建设③注意均衡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资料:英国作家狄更斯写过一段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理解狄更斯描述的那个时代,并对照现实生活的感受,辨析人们追求的文明生活究竟是什么?
工业革命是把双刃剑,科学技术虽然是第一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使物质生活更丰富。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社会两极分化,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人们追求的文明生活应是物质生活丰富,生活环境优美,人人平等,相互尊重。
工业革命
人口变化
城市化
社会问题
大众教育普及
人口增长
劳动力结构变化
妇女地位提高
无产阶级壮大
改变人类生活方式
环境污染
贫富分化
推动
带来
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
带来
促进
促进
促进
知识小结
课堂巩固
1.19世纪70年代后,英法等国家开始对儿童实行义务教育,这主要是为了( )
A.普及大众读物 B.促进工业化的发展
C.兴办慈善学校 D.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
2.下图是英国约 莱齐的漫画。科学家法拉第递给:“泰晤士河老爹”一张白纸,用来检测河水的不透明度。这幅漫画讽刺的是( )
A.工业化造成环境污染
B.城市化带来出行拥堵
C.现代化加剧温室效应
D.全球化导致贫富分化
3(2022·江苏连云港·34)19 世纪中后期,英国孩子们在城市的垃圾堆上玩耍,有钱人在污浊不堪的泰晤士河上乘坐汽船游览。以上材料可用于研究
A.殖民扩张的进程 B.光荣革命的发生
C.工业革命的影响 D.经济危机的爆发
4(2022·辽宁营口·23)两次工业革命后,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过很多新的痛苦。依据图示中的材料,请选出对两次工业革命评价最全面的一项
A.工业革命提高人口素质 B.工业革命推动社会进步
C.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 D.工业革命加重战争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