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一轮化学复习第7章 第22讲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的方向与调控(课件+练习)(共181张PPT+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一轮化学复习第7章 第22讲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的方向与调控(课件+练习)(共181张PPT+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1-10 15:53:19

文档简介

练案[22] 第22讲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的方向与调控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3·湖南长沙检测)对于反应C(s)+H2O(g)??CO(g)+H2(g) ΔH>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
A.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B.恒温条件下压缩容器的体积,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K减小
C.升高体系温度,平衡常数K减小
D.恒温恒压条件下,通入氦气,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K不发生变化
[解析] 固态物质浓度为“常数”,视为“1”,不需写入平衡常数表达式,A项错误;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K不变,B项错误;升温,该反应正向进行,K增大,C项错误;恒压条件下,通入氦气,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即平衡正向移动,K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K不发生变化,D项正确。
2.(2023·山东潍坊检测)大气固氮(闪电时N2转化为NO)和工业固氮(合成氨)是固氮的重要形式,下表列举了不同温度下大气固氮和工业固氮的部分K值:
项目 N2+O2??2NO N2+3H2===2NH3
温度 25 ℃ 2 000 ℃ 25 ℃ 400 ℃
K 3.84×10-31 0.1 5×108 1.88×10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常温时工业固氮的转化率较高,因此工业固氮应选择常温下进行
B.人类可以通过大规模模拟大气固氮利用氮资源
C.大气固氮与工业固氮的K值受温度和压强等的影响较大
D.大气固氮是吸热反应,工业固氮是放热反应
[解析] 仅从平衡角度分析,常温下工业固氮能够获得更高的平衡转化率,但是常温下工业固氮反应速率太低,所以工业固氮往往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A项错误;分析表格中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可知,大气固氮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小,难以获得较高的转化率,因此不适合实现大规模固氮,B项错误;平衡常数是只和温度有关的常数,C项错误;对于大气固氮反应,温度越高,K越大,所以为吸热反应;对于工业固氮反应,温度越高,K越小,所以为放热反应,D项正确。
3.(2023·河北衡水检测)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2X2O5(g)??4XO2(g)+O2(g) ΔH>0,T ℃下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t/s 0 50 100 150
c(X2O5)/(mol·L-1) 4.00 2.50 2.00 2.00
A.T ℃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64;100 s时X2O5的转化率为50%
B.50 s内,X2O5的反应速率为0.03 mol·L-1·s-1
C.已知T1 ℃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1,T2 ℃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2,若T1>T2,则K1>K2
D.若只将恒容改为恒压,其他条件都不变,则达到新平衡时X2O5的转化率和平衡常数都不变
[解析] 由表中数据可知,100 s时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平衡时c(X2O5)=2.00 mol·L-1,则:
      2X2O5(g)??4XO2(g)+O2(g)
起始(mol·L-1) 4.00 0 0
转化(mol·L-1) 2.00 4.00 1.00
平衡(mol·L-1) 2.00 4.00 1.00
T ℃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64,100 s时X2O5的转化率为×100%=50%,故A正确;50 s内,X2O5物质的量浓度变化为(4.00-2.50)mol·L-1=1.5 mol·L-1,则50 s内X2O5的反应速率为=0.03 mol·L-1·s-1,故B正确;因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若T1>T2,则K1>K2,故C正确;在恒容条件下,随反应进行容器内压强增大,若只将恒容改为恒压,其他条件都不变,等效为在原平衡基础上减小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平衡时X2O5的转化率增大,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故D错误。
4.(2023·山东济南模拟)下列有关化学反应方向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A.某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因此该反应是熵增反应
B.知道了某过程有自发性之后,可预测反应过程发生的快慢
C.CaCO3(s)??CaO(s)+CO2(g) ΔH>0,该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与温度无关
D.冰融化为水的过程中:ΔH<0,ΔS>0
[解析] ΔH-TΔS<0的反应可自发进行,则某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因此该反应是熵增反应,故A正确;自发反应的反应速率不一定大,知道了某过程有自发性,不能说明该反应一定发生,也不能说明该反应速率快慢,故B错误;由化学计量数可知ΔS>0,又ΔH>0,则该反应在高温下才能自发进行,所以能否自发进行与温度有关,故C错误;同一物质固态的能量小于液态,液态的熵大于固态,所以冰融化为水的过程中ΔH>0,ΔS>0,故D错误。
5.(2023·湖南长沙检测)25 ℃时,向40 mL 0.05 mol·L-1的FeCl3溶液中一次性加入10 mL 0.15 mol·L-1的KSCN溶液,发生反应,混合溶液中c(Fe3+)与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
B.E点对应的坐标为(0,0.05)
C.t4时向溶液中加入50 mL 0.1 mol·L-1 KCl溶液,平衡不移动
D.若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在25 ℃时平衡常数的数值为
[解析] Fe3+与SCN-反应生成络合物,不是沉淀,离子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故A错误;E点为反应起点,混合溶液体积为50 mL,此时溶液中c(Fe3+)==0.04 mol·L-1,所以E点对应的坐标为(0,0.04),故B错误;t4时向溶液中加入50 mL 0.1 mol·L-1 KCl溶液,相当于稀释溶液,平衡逆向移动,故C错误;由图可知,平衡时Fe3+浓度为m mol·L-1,则Fe(SCN)3的浓度为(0.04-m)mol·L-1,SCN-的浓度为-3×(0.04-m)mol·L-1=(3m-0.09)mol·L-1,所以平衡常数K==,故D正确。
6.(2023·宁夏银川一中期末)下列有关合成氨工业的叙述,可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B )
A.使用铁触媒作催化剂,使N2和H2混合气体有利于合成氨
B.高压比常压条件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C.500 ℃左右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D.合成氨时使用催化剂,可提高产率
[解析] 使用铁触媒作催化剂,能加快合成氨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不移动,故不选A项;N2(g)+3H2(g)??2NH3(g)正反应气体分子数减少,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高压比常压条件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选B项;N2(g)+3H2(g)??2NH3(g)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故不选C项;催化剂不能使平衡移动,合成氨时使用催化剂,不能提高产率,故不选D项。
7.(2023·山东滨州检测)目前人工固氮普遍采用的是氨的工业合成。化学家Gethard Ertl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②→③需要吸收能量
B.为了提高氨的脱附速率,应适时地将氨从反应后的混合气体中分离出来
C.该过程中包含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
D.该催化剂可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解析] ②→③时断裂N2、H2中化学键N≡N和H—H变为N、H原子,因此需要吸收能量,A正确;从合成氨气的环境中将氨气分离出来,就是减小生成物浓度,减少了氨气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几率,因此可以提高氨的脱附速率,B正确;在该过程中包含反应物N2、H2中旧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NH3中新化学键的生成,C正确;催化剂能够降低正反应、逆反应的活化能,因此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但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相同,对化学平衡移动无影响,因此不能改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D错误。
8.(2023·北京海淀检测)合成氨工艺是人工固氮最重要的途径,已知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1,实际工业生产中,合成氨的原料气N2可通过分离空气得到,H2可通过天然气和水蒸气转化制得,原料气中N2和H2物质的量之比为1?2.8,常用工艺条件:铁触媒作催化剂,控制温度773 K、压强3.0×107 Pa。假设起始反应物N2和H2物质的量之比为1?3,且总物质的量不变,在不同压强和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体系中NH3的物质的量分数如下表所示
400 ℃ 450 ℃ 500 ℃ 600 ℃
20 MPa 0.387 0.274 0.189 0.088
30 MPa 0.478 0.358 0.260 0.129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上述任何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N2和H2的转化率之比均为1
B.体系中NH3的物质的量分数越小,反应一定越先达到平衡
C.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均为92.4 kJ
D.600 ℃、30 MPa条件下加入更高效的催化剂,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分数大于0.129
[解析] 转化量之比等于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充入时氮气和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转化量之比也为1?3,故转化率相同,故A正确;反应是否达到平衡与氨气的物质的量分数大小无关,是否先达到平衡与温度、压强、浓度、催化剂有关,故B错误;反应中的ΔH=-92.4 kJ·mol-1,表示有1 mol N2完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92.4 kJ,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体系中始终存在反应物和生成物,若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则达到平衡时转化的N2小于1 mol,则放出的热量小于92.4 kJ,故C错误;催化剂也不能改变平衡状态,故D错误。
9.(2023·湖南洪江一中第一次月考)335 ℃时,在恒容密闭容器中,1 mol C10H18(l)催化脱氢的反应过程如下:
反应Ⅰ:C10H18(l)===C10H12(l)+3H2(g) ΔH1
反应Ⅱ:C10H12(l)===C10H8(l)+2H2(g) ΔH2
反应Ⅰ和反应Ⅱ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和K2,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及C10H12和C10H8的产率(x)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1和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ΔH1>0,ΔH2<0
B.若温度高于335 ℃,则当x(C10H8)=0.374时,所需时间可能小于8 h
C.更换更高效的催化剂,能提高C10H8的平衡产率
D.缩小容器体积,K1和K2均减小
[解析] 由图可知,反应Ⅰ和反应Ⅱ的反应物总能量都低于生成物总能量,都是吸热反应,则ΔH1>0、ΔH2>0,A错误;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则若温度高于335 ℃,当x(C10H8)=0.374时,反应所需时间可能小于8 h,B正确;更换更高效的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但化学平衡不移动,不能提高C10H8的平衡产率,C错误;化学平衡常数是温度的函数,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则缩小容器体积,气体压强增大,但K1和K2均不变,D错误。
1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团队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合作,合成了Y、Sc(Y1/NC,Sc1/NC)单原子催化剂,用于常温常压下的电化学催化氢气还原氮气的反应。反应历程与相对能量模拟计算结果如图所示(*表示稀土单原子催化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Y1/NC比Sc1/NC更有利于吸附氮气
B.实际生产中将催化剂的尺寸处理成纳米级颗粒可提高氨气的平衡转化率
C.使用Sc1/NC单原子催化剂的反应历程中,最大能垒的反应过程可表示为*N2+H―→*NNH
D.升高温度一定可以提高氨气单位时间内的产率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使用Sc1/NC吸附氮气的活化能更低,更有利于吸附氮气,A错误;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影响化学平衡移动,故实际生产中将催化剂的尺寸处理成纳米级颗粒不能提高氨气的平衡转化率,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使用Sc1/NC单原子催化剂的反应历程中,最大能垒的反应过程可表示为*N2+H―→*NNH,C正确;从图中可知,合成氨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且温度越高,催化剂吸附N2越困难,故升高温度虽然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不一定可以提高氨气单位时间内的产率,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
11.(2023·山东滨州检测)已知化学反应①:Fe(s)+CO2(g)??FeO(s)+CO(g),其平衡常数为K1;化学反应②:Fe(s)+H2O(g)??FeO(s)+H2(g),其平衡常数为K2。在温度973 K和1 173 K情况下,K1、K2的值分别如表所示:
温度 973 K 1 173 K
K1 1.47 2.15
K2 2.33 1.67
(1)通过表格中的数值可以推断:反应①是 吸热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现有反应③:CO2(g)+H2(g)??CO(g)+H2O(g),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3的数学表达式:K3=  。
(3)根据反应①与②可推导出K1、K2与K3之间的关系式为 K3= 。根据此关系式及表中数据,也能推断出反应③是 吸热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解析] (1)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升高,①的平衡常数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吸热。(2)依据反应CO2(g)+H2(g)??CO(g)+H2O(g),根据平衡常数的概念,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3的数学表达式:K3=。(3)已知:①Fe(s)+CO2(g)??FeO(s)+CO(g);②Fe(s)+H2O(g)??FeO(s)+H2(g);利用盖斯定律将①-②可得:③H2(g)+CO2(g)??CO(g)+H2O(g);则K3==×=;依据图表平衡常数数据分析,温度升高增大,说明平衡正向进行,反应是吸热反应。
12.(2023·河北衡水检测)含氮化合物对环境、生产和人类生命活动等具有很大的影响。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利用氨气生产氢氰酸(HCN)的反应为CH4(g)+NH3(g)??HCN(g)+3H2(g) ΔH>0
在一定温度下,向2 L密闭容器中加入n mol CH4和2 mol NH3,平衡时NH3体积分数随n变化的关系如图1所示。
a点时,CH4的转化率为 25 %;平衡常数:K(a) = K(b)(填“>”“=”或“<”)。
(2)肌肉中的肌红蛋白(Mb)与O2结合生成MbO2,其反应原理可表示为Mb(aq)+O2(g)??MbO2(aq),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在37 ℃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测得肌红蛋白的结合度(α)与p(O2)的关系如图2所示[α=×100%]。研究表明正反应速率v正=k正·c(Mb)·p(O2),逆反应速率v逆=k逆·c(MbO2)(其中k正和k逆分别表示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常数)。
①试写出平衡常数K与速率常数k正、k逆之间的关系式为K=  (用含有k正、k逆的式子表示)。
②试求出图2中c点时,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 2 kPa-1。已知k逆=60 s-1,则速率常数k正= 120 s-1·kPa-1。
[解析] (1)假设反应消耗CH4物质的量为x
对于反应:
   CH4(g)+NH3(g)??HCN(g)+3H2(g)
开始/mol 2 2 0 0
转化/mol x x x 3x
平衡/mol 2-x 2-x x 3x
根据图像可知在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是30%,可得×100%=30%,解得x=0.5,则a点时,CH4的转化率为×100%=25%;由于温度不变,所以无论是在线上任何一点,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都不变,因此K(a)=K(b)。
(2)①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v正=v逆,由于v正=k正·c(Mb)·p(O2),v逆=k逆·c(MbO2),所以k正·c(Mb)·p(O2)=k逆·c(MbO2),=,而反应Mb(aq)+O2(g)??MbO2(aq)的平衡常数K==。②c点时,p(O2)=4.50 kPa,肌红蛋白的结合度α=90%,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可得K== kPa-1=2 kPa-1;K=,则k正=K·k逆=2 kPa-1×60 s-1=120 s-1·kPa-1。
13.(2023·广东广州检测)氮氧化物(NOx)的排放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可利用C(s)+2NO(g)??CO2(g)+N2(g)反应处理氮氧化物。
已知:N2(g)+O2(g)??2NO(g) ΔH1=+180.5 kJ·mol-1,碳的燃烧热ΔH=-393.5 kJ·mol-1,则C(s)+2NO(g)??CO2(g)+N2(g) ΔH2= -574 kJ·mol-1。
(2)用活性炭还原法处理氮氧化物的有关反应为C(s)+2NO(g)??N2(g)+CO2(g)。向一恒压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足量)的活性炭和NO,在t2时刻改变某一条件,其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①则t2时刻改变的条件为 向密闭容器中加入NO 。
②t1时刻的v(逆) < (填“>”“<”或“=”)t2时刻的v(正)。
(3)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H3(g)+CO2(g)??CO(NH2)2(s)+H2O(g) 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填选项字母)。
A.及时分离出生成的尿素,有利于NH3的转化率增大
B.反应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改变
C.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D.当尿素的质量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
[解析] (1)已知:①N2(g)+O2(g)??2NO(g) ΔH1=+180.5 kJ·mol-1
②C(s)+O2(g)===CO2(g) ΔH=-393.5 kJ·mol-1
②-①可得目标化学方程式,则ΔH2=ΔH-ΔH1=-574 kJ·mol-1。
(2)①因为恒压容器中,改变条件的瞬间,逆反应速率减小,但平衡正向移动且达平衡后,逆反应速率与原平衡相同,所以t2时刻改变的条件为向密闭容器中加入NO。②t1时刻,反应达到平衡,v(正)=v(逆),t2时刻,充入NO,反应物的浓度增大,正反应速率增大,则t1时刻的v(正)14.(2023·湖南名校月考)NOx(主要指NO和NO2)是大气主要污染物,有效去除大气中的NOx是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回答下列问题:
(1)某减少氮氧化物污染的方法涉及的反应如下:
①N2(g)+O2(g)===2NO(g) ΔH1;
②2C(s)+O2(g)===2CO(g) ΔH2;
③C(s)+O2(g)===CO2(g) ΔH3;
④2CO(g)+2NO(g)N2(g)+2CO2(g) ΔH4。
ΔH4= 2ΔH3-ΔH2-ΔH1 (填含“ΔH1”“ΔH2”或“ΔH3”的表达式)。
(2)向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气体NO和CO各2.4 mol,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2CO(g)+2NO(g)N2(g)+2CO2(g)。在温度为T1和T2下分别测得n(CO2)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a)所示。
①T1 > (填“>”“<”或“=”)T2,该反应是 放热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②温度为T1时,0~10 s内N2的平均反应速率v(N2)= 0.025 mol·L-1·s-1,10 s末CO2的体积分数约为 23.3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③向密闭容器中充入NO(g)和CO(g),仅改变外界条件X,平衡时NO的转化率变化曲线如图(b)所示。则X可代表 b (填标号)。
a.反应体系的温度
b.反应体系的压强
c.NO的物质的量
(3)氨气可以用来处理NO2,利用其反应原理设计的原电池装置如图(c)所示。
①气体A为 NH3 (填化学式)。
②电极Y为 正极 (填“正极”或“负极”),该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6NO2+24e-+12H2O===3N2+24OH- 。
③当上述原电池中有1 344 mL(已折合成标准状况下)NO2完全反应时,两电极室内电解质溶液共增重 2.16 g(忽略其他影响电解质溶液质量的因素)。
[解析] (1)根据盖斯定律,2×反应③-反应②-反应①=反应④,则ΔH4=2ΔH3-ΔH2-ΔH1。(2)①根据图像,T1>T2,升高温度,n(CO2)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是放热反应。②温度为T1时,0~10 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0.05 mol·L-1·s-1,v(N2)=v(CO2)=0.025 mol·L-1·s-1。10 s末,CO、NO、N2、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4 mol、1.4 mol、0.5 mol、1 mol,此时CO2的体积分数约为23.3%。③观察图(b),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NO的转化率减小,a项不符合题意;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X代表压强,b项符合题意;增加NO的量,NO的转化率降低,c项不符合题意。(3)根据图(c)中OH-的移动方向可知,电极X为负极,通入NH3,电极Y为正极,通入NO2。正极反应式为6NO2+24e-+12H2O===3N2+24OH-,负极反应式为2NH3-6e-+6OH-===N2+6H2O,总反应式为8NH3+6NO2===7N2+12H2O,当原电池中有1 344 mL(已折合成标准状况下)NO2完全反应时,两电极室内电解质溶液共增重0.06×2×18 g=2.16 g。(共181张PPT)
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22讲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的方向与调控
1.认识化学平衡常数是表征反应限度的物理量,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2.能书写平衡常数表达式,能进行平衡常数、转化率的简单计算,能利用平衡常数和浓度商的关系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及平衡移动的方向。
3.知道化学反应是有方向的,知道化学反应的方向与反应的焓变和熵变有关。
4.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综合调控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历程,对调控化学反应速率具有重要意义。
5.针对典型的案例,能从限度、速率等角度对化学反应和化工生产条件进行综合分析。
6.掌握等效平衡的解题方法——极值思维法。
必备知识·梳理夯实
1.化学平衡常数
(1)定义
在一定________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____________时,生成物______________与反应物______________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符号______表示。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
温度
化学平衡
浓度幂之积
浓度幂之积
K
K=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均为平衡时的浓度。其书写形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
②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通常不计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3)意义:K值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
①K值越大,正反应进行的程度________,反应物的转化率________。当K≥__________时,可以认为反应进行得较完全。
②K值越小,正反应进行的程度________,反应物的转化率________。当K≤____________时,认为反应很难进行。
(4)影响因素
①内因:______________的性质。
②外因:只受________影响,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外界因素无关。即在一定温度下,平衡常数保持不变。
越大
越大
105
越小
越小
10-5
反应物本身
温度
浓度
压强
催化剂
2.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
(1)判断、比较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一般来说,一定温度下的一个具体的可逆反应:
K值 正反应进行 的程度 平衡时生 成物浓度 平衡时反应 物浓度 反应物
转化率
越大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越小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越大
越大
越小
越高
越小
越小
越大
越低
(3)判断可逆反应的反应热
吸热
放热
放热
吸热
(4)计算转化率:利用平衡常数计算转化率的主要途径是利用温度不变时,平衡常数不变列方程求解。
转化率是指平衡时转化了的某反应物的量与转化前该反应物的量之比,用来表示反应限度。
可逆反应中某一反应物A的平衡转化率可表示为:
α(A)=__________________[c0(A)代表A的初始浓度,c平(A)代表A的平衡浓度]。
3.化学平衡的计算方法——“三段式法”
化学平衡的计算模式可采取“三段式”的方式,依题意,列出化学方程式,并计算。“三段式法”是有效解答化学平衡计算题的“万能钥匙”。解题时要注意清楚有条理地列出起始量、转化量、平衡量,按题目要求进行计算,同时还要注意单位统一。
(1)计算步骤
(2)具体方法
可按下列模式进行计算:如mA(g)+nB(g)??pC(g)+qD(g),令A、B起始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a mol·L-1、b mol·L-1,达到平衡后消耗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x mol·L-1。
(3)注意事项
①注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关系。
反应物:c(平)=c(始)-c(变);
生成物:c(平)=c(始)+c(变)。
③起始浓度之比、平衡浓度之比不一定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但物质之间是按化学计量数之比反应和生成的,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之比一定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这是计算的关键。
(4)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四要求”
有关K的计算要明确题目要求,一般有四种情况:
①写出K的表达式——只要求写出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②写出K的计算式——只要求写出K的计算式而不要求计算结果。
③列式计算K——写出K的计算式(计算过程)并求出最后计算结果。
④求K的数值——只要直接给出K的计算结果即可。
另外,还要注意看计算时是否要求带单位,若无特别要求,一般不用带单位。
[微点拨] 使用化学平衡常数应注意的问题
(1)化学平衡常数K值的大小是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它能够表示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一个可逆反应的K值越大,表明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越大,反应物的浓度越小,反应物的转化率也越大。可以说,化学平衡常数是在一定温度下一个反应本身固有的内在性质的定量体现。
(2)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3)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固体和纯液体存在时,其浓度可看作“1”,而不计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如H2O(l)的浓度、固体物质的浓度均不写,但水蒸气浓度要写。
(4)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若反应方向改变,则平衡常数改变,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等倍扩大或缩小,尽管是同一反应,平衡常数也会改变。
×
×
×
(5)平衡常数改变,化学平衡一定移动;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一定改变。(   )
[提示] 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平衡移动K值不一定改变;平衡常数改变,温度一定变化,平衡一定移动。
×
×
(6)K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说明正反应吸热。(   )
[提示]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K值增大。

×

(9)平衡常数表达式中,物质的浓度可以是任一时刻的浓度。(   )
×
×

(12)化学平衡常数大的可逆反应的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大。(   )
(13)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也能改变平衡常数。(   )
[提示] 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等,平衡前容器内压强逐渐变小。
×
×
×
(15)对某一可逆反应,升高温度则化学平衡常数一定变大。(   )
[提示] 对于正反应吸热的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K增大;对于正反应放热的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K变小。
(16)化学平衡常数和转化率都能体现反应进行的程度。(   )
[提示] 化学反应达平衡时,各反应物的转化率达最大。化学平衡常数本身就是化学平衡时各物质浓度的关系。故平衡常数和转化率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反映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
×

(18)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
[提示]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K不变化,因为K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变,K不变。
×
×

2.某温度下,将含有H2和I2各0.10 mol的气体混合物充入10 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并达到平衡后,测得c(H2)=0.008 mol·L-1。
(1)计算该反应的K。
(2)在上述温度下,若起始时间容器中通入的H2和I2(g)各0.20 mol时,求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
[答案] (1)0.25 (2)20%
考点突破·训练提升
典例 1
A.K越大,达到平衡时,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大
B.K越小,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
C.K随反应物浓度的改变而改变
D.K随温度和压强的改变而改变
A
[解析] K越大,表示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反之,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小,K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压强无关。
C
A.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B.该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反应正向进行
C.该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反应逆向进行
D.无法确定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C
温度/℃ 1 000 1 150 1 300
平衡常数 4.0 3.7 3.5
C
典例 2
B
[解析] 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中不能出现固体或纯液体,而物质C是固体,A项错误;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平衡时B减少的物质的量=1.6 mol×0.5=0.8 mol,B的平衡转化率为40%,B项正确;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常数不变,C项错误;增加B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由勒夏特列原理可知,A的转化率增大,而B的转化率减小,D项错误。
容器编号 起始物质的量/mol 平衡时A的物
质的量/mol
A B C
Ⅰ 0 0 1.2 0.4
Ⅱ 0.4 1.0 0.6
Ⅲ 0.7 1.0 0
B
则(0.2+x+0.5+2x+0.3-2x)mol·L-1×2 L=2.0 mol,则x=0,说明起始时反应已达平衡,两者出现矛盾,说明平衡时,容器Ⅰ与容器Ⅱ中的总压强之比不是4:5,A错误;若容器Ⅲ在某时刻,B的体积分数为50%,列三段式
B.在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4 mol NO(g)和2 mol Cl2(g),在不同温度下测得c(ClNO)与时间的关系如图。
①反应开始到10 min时,Cl2的平均反应速率v(Cl2)=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温度为T2时,10 min时反应已经达到平衡,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
0.05 mol·L-1·min-1
2 L·mol-1
1 有关化学平衡常数和转化率的计算步骤
归纳拓展:
1
2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NO分解生成O2的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1=c(N2)·c(O2)
B.常温下,水分解生成O2,此时平衡常数的数值约为5×10-80
C.常温下,NO、H2O、CO2三种化合物分解放出O2的倾向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H2O>CO2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C
①从反应开始到5 min时,生成甲醇的平均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②5 min时达到平衡,H2的平衡转化率α=________%;化学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
③1 min时的v正(CH3OH)______(填“>”“<”或“=”)4 min时的v逆(CH3OH)。
④若将钢瓶换成同容积的绝热钢瓶,重复上述实验,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分数______(填“>”“<”或“=”)10%。
0.025 mol·L-1·min-1
25
0.59
>
<
③在反应达到平衡前,任意点的正反应速率均大于任意点的逆反应速率,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则1 min时的v正(CH3OH)>4 min时的v正(CH3OH)>4 min时的v逆(CH3OH)。
④若将钢瓶换成同容积的绝热钢瓶,重复题述实验,则反应放出的热量不能散发,会使体系温度上升,平衡逆向移动,甲醇物质的量分数将减小,所以小于10%。
必备知识·梳理夯实
1.自发反应―→自发反应,并不一定会发生,也不一定速率很快
(1)含义:在温度和压强一定的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就能自发进行的反应称为自发反应。
无需借助外力
(2)特点
①体系趋向于从________状态转变为________状态(体系对外部________或________热量)。
②在密闭条件下,体系有从________转变为________的倾向性(无序体系更加稳定)。
高能
低能
做功
释放
有序
无序
2.熵、熵变
(1)熵是描述体系________程度的物理量,符号为______。熵值越大,体系混乱度________。
(2)影响熵大小的因素
①相同条件下,物质不同熵不同。
②同一物质的熵:气态(g)______液态(l)______固态(s)。
混乱
S
越大
>
>
(3)熵变:ΔS=S(反应产物)-S(反应物)。
(4)常见的熵增过程
①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S(g)______S(l)______S(s)。
②反应后气体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
>
>
3.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
<
>
>

<
注意:T的单位是K,不是℃。
温度对反应方向的影响具体可表示为:
可逆
减小
<
(3)影响因素
①增大合成氨反应速率的措施:________温度、________压强、________反应物浓度、______________等。
②提高平衡混合气体中氨含量的措施:________温度、________压强、________反应物浓度等。
升高
增大
增大
使用催化剂
降低
增大
增大
5.实际合成氨工业中选择的生产条件
(1)压强:工业上合成氨一般采用的压强为__________________。
(2)温度:一般采用的温度为________________。
(3)催化剂:工业上合成氨普遍使用的是以______为主体的多成分催化剂,又称__________。
10MPa~30MPa
400~500℃

铁触媒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
(2)某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是熵增反应。(   )
(3)通过判断过程的自发性能够确定过程是否一定发生和确定过程发生的速率。(   )
(4)ΔH<0,ΔS>0的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   )
(5)吸热且熵增加的反应,当温度升高时,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
×

×

×
(6)反应的自发性不仅能够用于判断过程的方向,还能确定过程是否一定能发生。(   )
(7)合成氨反应中,压强越大越利于增大反应速率和平衡正向移动。(   )
(8)使用催化剂能提高合成氨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
(9)放热过程有自发进行的倾向性,但并不一定能自发进行,吸热过程没有自发进行的倾向性,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自发进行。(   )
×

×

(10)8NH3(g)+6NO2(g)===7N2(g)+12H2O(g) ΔH<0,则该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
(12)吸热反应不可以自发进行。(   )
[提示] 吸热的熵增反应可以自发进行。


×
(14)ΔH<0、ΔS>0的反应在温度低时不能自发进行。(   )
[提示] ΔH<0、ΔS>0时,则ΔG<0,任何温度下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15)反应NH3(g)+HCl(g)===NH4Cl(s)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
(16)同种物质气态时熵值最大。(   )
[提示] 同一种物质,不同状态,熵值大小为S(g)>S(l)>S(s)。

×


(17)-10 ℃水结成冰,可用熵变的判据来解释反应的自发性。(   )
[提示] 应该用焓判据来解释。
(18)CaCO3(s)===CaO(s)+CO2(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   )
[提示] CaCO3(s)分解为吸热反应,ΔH>0。
×
×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同一物质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熵值相同
C.ΔH<0,ΔS>0的反应可自发进行
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C
(2)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能实际发生吗?
[提示] 不一定,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指出的仅仅是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自发的趋势,并不能说明在该条件下反应一定能实际发生,还要考虑化学反应的快慢问题。
[提示] ①室温下,ΔG=ΔH-TΔS=2 171 kJ·mol-1-298 K×635.5×10-3 kJ·mol-1·K-1≈1 982 kJ·mol-1。因此室温下反应不能自发进行。该反应为吸热的熵增加反应,为使反应能自发进行,假设反应焓变与反应熵变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当ΔG<0时,2 171×1 000-T×635.5<0,T>3 416 K。
②当T>3 416 K时,该反应才能自发进行,而这么高的温度在工业生产中一般是很难满足的。因此,不使用焦炭还原氧化铝制备金属铝。
考点突破·训练提升
典例 1
微考点1 化学反应的方向
(1)(2023·山东济南模拟)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SO3(g)+H2O(l)===H2SO4(l)的ΔS>0
B.1 mol CO2在不同状态时的熵值:S[CO2(g)]C.反应2N2O5(g)===4NO2(g)+O2(g) ΔH>0能否自发进行与温度有关
D.ΔH<0或ΔS>0的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C
[解析] 反应SO3(g)+H2O(l)===H2SO4(l)的气体分子数减少,该反应的ΔS<0,选项A错误;同一物质在固态时的熵值小于在气态时的熵值,选项B错误;反应2N2O5(g)===4NO2(g)+O2(g)的气体分子数增加,ΔS>0,又因为ΔH>0,ΔH-TΔS<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因此该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与温度有关,选项C正确;ΔH<0且ΔS>0的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选项D错误。
C
[解析] 由ΔH-TΔS<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推知:ΔH<0、ΔS>0,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ΔH>0、ΔS<0,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ΔH>0、ΔS>0,反应在较高温度下能自发进行;ΔH<0、ΔS<0,反应在较低温度下能自发进行。
[解析] “ΔH-TΔS<0”的反应自发进行,则ΔH<0,ΔS>0的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故D项符合题目要求。
D
A.ΔH<0,ΔS>0 B.ΔH>0,ΔS<0
C.ΔH>0,ΔS>0 D.ΔH<0,ΔS<0
A
[解析] 由题图可知.当压强一定时,温度升高,C物质的含量(C%)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有ΔH<0;温度一定时,增大压强,C物质的含量(C%)降低,说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则有m+n0。
B
[解析] 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加的反应,则该反应ΔS>0,A正确;题目未指明22.4 L NO所处的状态,不能确定转移电子数,B错误;NH3→NO,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故NO是氧化产物,C正确;减小压强或增加氧气,平衡均正向移动,NH3的平衡转化率提高,D正确。
归纳拓展
焓变、熵变和温度对化学反应方向的影响
ΔH ΔS ΔH-TΔS 反应情况
- + 永远是负值 在任何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
+ - 永远是正值 在任何温度下均不能自发进行
+ + 低温为正;高温为负 低温时不能自发进行;高温时能自发进行
- - 低温为负;高温为正 低温时能自发进行,高温时不能自发进行
微考点2 化学反应的调控
(1)(2023·天津模拟)工业合成氨的流程图如图所示:
典例 2
下列有关工业合成氨生产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步骤①中“净化”的步骤没有必要
B.步骤②采用的压强是2×107 Pa,因为在该压强下催化剂的活性最大
C.步骤③温度可高于500 ℃,因为温度升高,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D.步骤④⑤有利于提高原料的利用率,能节约生产成本
D
[解析] 为防止催化剂中毒,反应前的氮气和氢气混合气体需要除杂净化,故A错误;工业合成氨的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加快反应速率,平衡正向进行,能增大反应物转化率,步骤②采用的压强是2×107 Pa,同时考虑对设备强度要求、生产成本,与催化剂的活性无关,故B错误;温度升高,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也增大,步骤③温度用500 ℃是因为该温度下催化剂活性最大,故C错误;④液化氨气平衡正向进行,反应物转化率增大,③氮气和氢气循环使用有利于提高原料的转化率,故D正确。
其中,N2的吸附分解反应活化能高、反应速率慢,决定了合成氨的整体反应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有利于提高合成氨平衡产率的条件有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低温  B.高温  C.低压
D.高压 E.催化剂
AD
②实际生产中,常用铁触媒作催化剂,控制温度为773 K左右,压强为3.0×107 Pa左右,原料气中N2和H2物质的量之比为1:2.8。分析说明原料气中N2过量的两个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料气中N2相对易得,适度过量有利于提高H2的转化率
N2的吸附分解是决定反应速率的步骤,适度过量有利于提高整体反应速率
③下列关于合成氨工艺的理解,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合成氨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ΔH和ΔS都小于零
B.当温度、压强一定时,在原料气(N2和H2的比例不变)中添加少量惰性气体,有利于提高平衡转化率
C.NH3易液化,不断将液氨移去,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
D.分离空气可得N2,通过天然气和水蒸气转化可得H2,原料气须经过净化处理,以防止催化剂中毒和发生安全事故
ACD
②原料中N2和H2物质的量之比为1:2.8,原料气中N2过量是因为原料气中N2相对易得,适度过量有利于提高H2的转化率;N2在Fe催化剂上的吸附是决定反应速率的步骤,适度过量有利于提高整体反应速率。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对于反应一,适当增大压强,有利于Ni(CO)4的生成
B.提纯过程中,CO气体可循环使用
C.升高温度,反应一的反应速率减小,反应二的反应速率增大
D.对于反应二,在180~200 ℃,温度越高,Ni(CO)4(g)的转化率越高
C
[解析] 反应一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右移,有利于Ni(CO)4的生成,A正确;反应一以CO为原料,反应二产生CO,故CO可以循环使用,B正确;升高温度,反应一和反应二的反应速率都增大,C错误;反应二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在180~200 ℃,温度越高,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Ni(CO)4(g)的转化率越高,D正确。
(2)(2023·广东广州联考)氨的催化氧化是工业制硝酸的基础,其反应机理如图1;在1 L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H3和2 mol O2,测得有关产物的物质的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加入Pt-Rh合金的目的是提高反应的速率
B.氨的催化氧化最佳温度应控制在840 ℃左右
C.520 ℃时,NH3的转化率为40%
C
[解析] Pt-Rh合金作催化剂可以降低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选项A正确;根据图示可知840 ℃氨的催化氧化生成NO最多,选项B正确;520 ℃时,生成0.2 mol NO和0.2 mol N2,根据氮原子守恒可知有0.6 mol NH3转化,即转化率为60%,选项C错误;840 ℃以上,N2的产率上升、NO的产率下降,说明发生了反应2NO(g)??O2(g)+N2(g),升高温度,氮气的产率增加,说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ΔH>0,选项D正确。
化工生产适宜条件选择的一般原则
归纳拓展
条件 原则
从化学反应速率分析 既不能过快又不能太慢
从化学平衡移动分析 既要注意外界条件对速率和平衡影响的一致性又要注意两者影响的矛盾性
从原料的利用率分析 增加易得廉价原料,提高难得高价原料的利用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从实际生产能力分析 如设备承受高温、高压能力等
从催化剂的使用活性分析 注意催化剂的活性对温度的限制
必备知识·梳理夯实
1.常规图像
(1)物质的量(或浓度)-时间图像[n(或c)-t图像]:
此类图像说明平衡体系各组分(或某一组分)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解题原则:注意各物质曲线的拐点(到达平衡的时刻),各物质浓度变化的内在联系及比例符合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关系等情况。
(2)速率-时间图像(v-t图像):
解题原则:分清正反应、逆反应及二者的相对大小,分清“突变”和“渐变”;正确判断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熟记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规律。
(3)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时间-温度(或压强)图像
已知不同温度或压强下,反应物的转化率α(或百分含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可推断温度的高低及反应的热效应或压强的大小及气体物质间的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下面以反应aA(g)+bB(g)??cC(g)中反应物的转化率(αA)为例说明。
①图甲中,T2>T1,升高温度,αA降低,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________反应。
②图乙中,p1>p2,增大压强,αA升高,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③图丙中,a表示使用了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的可逆反应)。
注意:若纵坐标表示A的百分含量,则甲中正反应为吸热反应,乙中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
放热
气体体积减小的
催化剂
增大压强
解题原则——“先拐先平数值大”。先出现拐点的反应即先达到平衡,速率快,温度较高、压强较大(如图甲、乙)或使用了催化剂(如图丙)。再看平台高度,纵坐标大小与平衡状态相对应,将温度高低、压强大小与平衡状态相联系,即可得到反应热或气体分子数信息。
(4)百分含量(或转化率)-压强-温度图像
解题原则:“定一议二”。讨论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先确定其中一个量(看曲线趋势或作辅助线),再讨论另两个的关系,从而得到反应热或气体分子数信息。
<
②对于化学反应mA(g)+nB(g) pC(g)+qD(g),下图中L曲线上所有的点都是__________。
左上方E点时A%大于此压强时平衡体系中的A%,E点必须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才能达到平衡状态,所以,E点v(正)______v(逆);同理,右下方F点v(正)______v(逆)。
平衡点
>
<
[微点拨] 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题技巧
(1)看图像
“一看”面(即纵坐标与横坐标的意义);
“二看”线(即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
“三看”点(即起点、拐点、交点、终点);
“四看”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等);
“五看”量的变化(如浓度变化、温度变化等)。
(2)想规律
联想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3)用技巧
①先拐先平:在转化率—时间曲线中,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这表示反应的温度高或压强大。
②定一议二:图像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有时还需要作辅助线。
(4)作判断
根据图像中表现的关系与所学规律相对比,作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判断。
2.复杂图像
(1)复杂图像类型的解题步骤
①看清坐标所代表的意义,如反应时间、投料比值、催化剂的选择、转化率等;
②抓住图像中的关键点(常为最高点、最低点、转折点)、看清曲线的变化趋势;
③将复杂图像转化为常规图像;
④运用化学平衡知识进行解答。
(2)解决复杂平衡图像题应考虑的角度
①曲线上的每个点是否都到达平衡
往往需要通过曲线的升降趋势或斜率变化来判断,如果还未达到平衡则不能使用平衡移动原理,只有达到平衡以后的点才能应用平衡移动原理。
②催化剂的活性是否受温度的影响
不同的催化剂因选择性不同受温度的影响也会不同。一般来说,催化剂的活性在一定温度下最高,低于或高于这个温度都会下降。
③不同的投料比对产率造成的影响
可以根据定一议二的方法,根据相同投料比下温度或压强的改变对产率的影响或相同温度或压强下改变投料比时平衡移动的方向进行判断,确定反应的吸放热或系数和的大小。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图①表示p2>p1,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   )
(2)图②表示随温度升高,吸热反应的平衡常数变化。(   )
(3)若图③中p2>p1,则对应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   )

×
×
A.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压强p2>p1
C.X点对应的平衡常数为0.1
D.X、Y、Z三点对应的初始反应速率的关系为Z>Y>X
C
[解析] 根据图像分析可知,随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减小,因此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正确;在相同温度下,p2时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大于p1,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因此p2>p1,故B正确;容器体积未知,无法求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故C错误;X、Y、Z三点对应的初始反应速率的关系为Z>Y>X,故D正确。
A.X代表压强
B.推断L1>L2
C.A、B两点对应的平衡常数相同
D.一定温度下,当混合气中n(SO2):n(O2):n(SO3)=2:1:2,则反应一定达到平衡
B
[解析] 由题可知,反应ΔH<0,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二氧化硫的平衡转化率降低;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二氧化硫的平衡转化率升高。A项,由题图可知:随着X增大,二氧化硫平衡转化率降低,故X代表温度,L代表压强;B项,等温时,L1状态下二氧化硫平衡转化率大,所以L1>L2;C项,A、B两点对应的温度不同,所以平衡常数不同;D项,一定温度下,混合气中各组分浓度不变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当混合气中n(SO2):n(O2):n(SO3)=2:1:2时,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
考点突破·训练提升
典例 1
D
A.①图可能是加压引起的
B.②图可能是恒压通O2引起的
C.③图可能是升高温度引起的
D.④图是移走部分SO3引起的
[解析] 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是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正向移动,故A错误;恒压条件下通入氧气,瞬间O2浓度增大,v(正)增大,SO3浓度减小,v(逆)减小,平衡正向移动,故B错误;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改变条件时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故C错误;减小三氧化硫浓度,改变条件瞬间,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不变,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正向移动,故D正确。
D
A.30~40 min间该反应使用了催化剂
B.化学方程式中的x=1,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30 min时降低温度,40 min时升高温度
D.前8 min 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8 mol·L-1·min-1
C
[解析] 分析时要注意改变条件瞬间v(正)、v(逆)的变化。增加O2的浓度,v(正)瞬间增大,v(逆)瞬间不变,A正确;缩小容器容积,增大压强,v(正)、v(逆)都增大,v(正)增大的程度大于v(逆),B正确;升高温度,v(正)、v(逆)都瞬间增大,C错误;加入催化剂,v(正)、v(逆)同时同等程度改变,D正确。
A.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
B.反应物浓度:a点小于b点
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Δt1=Δt2时,SO2的转化率:a~b段小于b~c段
D
[解析] A项,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其实质是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c点对应的正反应速率显然还在改变,一定未达平衡,错误;B项,a到b时正反应速率增加,反应物浓度随时间不断减小,错误;C项,从a到c正反应速率增大,之后正反应速率减小,说明反应刚开始时温度升高对正反应速率的影响大于浓度减小对正反应速率的影响,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即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错误;D项,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越快,消耗的二氧化硫就越多,SO2的转化率将逐渐增大,正确。
微考点2 平衡类常规图像
(1)(2023·潍坊模拟)汽车尾气中含有NO、CO等有害气体,某新型催化剂能促使NO、CO转化为两种无毒气体。20 ℃,将0.8 mol NO和0.8 mol CO充入容积2 L的密闭容器中,模拟尾气转化,容器中NO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典例 2
B
A.到达平衡后,若升温,则K减小
B.到达平衡后,加入催化剂C%增大
C.化学方程式中n>e+f
D.到达平衡后,若增加A的量,B的转化率增大
A
[解析] T2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短,温度较高,而C%含量低,则正反应方向放热;p2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短,压强较大,而C%含量低,则nA.反应物A的百分含量
B.平衡混合气中物质B的百分含量
C.平衡混合气的密度
D.平衡混合气的平均摩尔质量
D
[解析] 由左图可知,在相同温度下,增大压强(p2>p1),C的百分含量增大,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有a+b>x;在相同压强下,升高温度(T1>T2),C的百分含量降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的百分含量减小,与图像不符,A错误;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的百分含量减小,与图像不符,B错误;由于反应容器的容积不变,气体的质量不变,则温度变化,平衡混合气的密度不变,C错误;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多,质量不变,平衡混合气的平均摩尔质量减小,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混合气的平均摩尔质量增大,与图像符合,D正确。
归纳拓展
有关“拐点”图像的分析方法
同一可逆反应,若反应条件不同,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也可能不同,反映到图像出现“拐点”的时间也就有差异。图像中先出现“拐点”的反应先达到平衡,即反应所处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强、浓度)相对要高一些,或者是加入了催化剂。
(2)(2023·广东深圳月考)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
B
[解析] 镁条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开始反应时温度升高,速率加快,随着反应进行,浓度逐渐降低,速率的影响以浓度为主,导致速率下降,但反应继续进行,温度继续升高,所以t1 s时溶液的温度不是最高,故A错误;t1 s二氧化碳的浓度瞬间升高,然后逐渐降低,可能是缩小容器的体积,故B正确;由图可知,达到平衡后,继续升温,二氧化氮的含量增加,说明升温逆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故C错误;由图可知,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平衡逆向进行,甲烷的转化率减小,则p2时甲烷的转化率低,压强大,即p1典例 3
A
[解析] 平衡状态a与c相比,c点温度高,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浓度减小,所以a点CO浓度较大,故A错误;T2时反应进行到d点,c(CO2)高于平衡浓度,故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一定有v(逆)>v(正),故B正确;由题图可知,温度越高平衡时c(CO2)越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ΔH>0,故C正确;该反应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则K1①c点的逆反应速率和d点的正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v逆(c)______v正(d)(填“>”“=”或“<”,下同)。
②b、c、d三点的平衡常数Kb、Kc、Kd,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③T3~T4温度区间,容器内CO2气体浓度呈现增大的变化趋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Kb>Kc>Kd
T3~T4区间,化学反应已达到平衡,由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不利于CO2的捕获 
[解析] ①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d点温度高,则c点的逆反应速率和d点的正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v逆(c)②根据图像,温度为T3时反应达平衡,此后温度升高,c(CO2)增大,平衡逆向移动,说明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进行,平衡常数减小,Kb>Kc>Kd。
③T3~T4区间,化学反应已达到平衡,由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不利于CO2的捕获,所以容器内CO2气体浓度呈现增大的变化趋势。
〔对点集训3〕 (1)(2023·江苏盐城模拟)在常压、Ru/TiO2催化下,CO2和H2混合气体(体积比1:4)进行反应,测得CO2转化率、CH4和CO的选择性(即CO2转化生成CH4或CO的百分比)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
D
由图可知,温度高于400 ℃时CH4的选择性降低,反应Ⅰ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则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可提高CH4的选择性,故D正确。
D
[解析] 已知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达到平衡时时间会缩短,故最高点左边,反应均未达到平衡,最高点右边,反应均处于平衡状态,X点v(正)=v(逆),A项错误;P点所示的条件下,反应还未达到平衡状态,延长时间可以提高甲醇的产率,B项错误;由题图分析得,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项错误;X点所对应的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根据题给信息可列出三段式,
典例 4
此反应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若温度不变,提高投料比[n(H2)/n(CO2)],则K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解析] 当投料比一定时,温度越高,CO2的转化率越低,所以升温,平衡左移,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不随投料比的变化而变化。
放热
不变
m1>m2>m3
相同温度和压强下,若SO2浓度不变,O2浓度增大,SO2平衡转化率提高
1 200
〔对点集训4〕 (1)(2023·山东淄博检测)汽车尾气是雾霾形成的原因之一。研究氮氧化物的处理方法可有效减少雾霾的形成,可采用氧化还原法脱硝:
氨氮物质的量之比为1,
温度为400 ℃
在400 ℃时催化剂的活性最好,催化效率最高,同时400 ℃温度较高,反应速率快
[解析] 由图像可知,氨氮物质的量之比为1,温度为400 ℃时,脱硝效率最高。
(2)(2023·山东滨州检测)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并不能减少NOx的排放,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以耐高温试剂Ag-ZSW-5催化,测得NO转化为N2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870 K(860~880 K
该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加入的CO会与NO的分解产物O2发生反应,促进NO分解平衡向生成N2的方向移动,导致NO转化率升高
范围内都可以)
(2)三注意:①平衡常数表达式中的浓度必须为平衡浓度。②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通常不计入平衡常数表达式。③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与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2.化学平衡常数的三应用
(1)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
(2)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和热效应。
(3)计算物质的含量、转化率、平衡浓度等。
具体说明如下:
②明确三个量的关系
A.对于同一反应物,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
B.对于同一生成物,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
C.各变化量之比等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4.合成氨工业中选择的生产条件
(1)压强:10 MPa~30 MPa
(2)温度:400~500 ℃
(3)催化剂:铁触媒
5.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常数图像的分析方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