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0 15:4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德阳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5分)
材料一:
所谓“伪国风”现象,就是在文艺创作中冠之以“国风”“古典”之名,貌似借用了历史典故、经典作品、经典人物形象等元素,实则以无可考证的服装造型、语言修辞、朝代背景进行“恶搞”“戏说”。比如,一些缺乏历史根基与史学考索的网络剧,在叙事上旁枝斜出,拖沓冗长,仅以玄、诞、怪、奇的剧情吸引受众注意力;在人物塑造上对历史真实人物随意增添杜撰,抑或直接架空历史来创造符合现代意识的人物,从而博得眼球;更为关键的是剧中透露出对皇权制度下的“乌托邦”幻想,严重脱离历史实际。如此一味迎合,忽视引领,势必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在“全球化”文化竞争中,“伪国风”现象恰恰暴露出一部分创作者文化自信的缺失,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作品正在侵蚀我们的文化“长城”。例如:某部影视作品以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长城为题材,却堆砌诸多中国元素来讲述了一个好莱坞式“勇斗怪兽”的故事。从学界、业界到观众,普遍诟病这部电影缺乏“长城精神”的深厚底蕴,完全是“西方救世主”的形象植入。这是以“中国风”为名、兴“欧美风”之实的典型。
清除“伪国风”现象,涤浊扬清,正本清源,势在必行。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的《关于实施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对传统文化要“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对传统文化要“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对优秀传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清除“伪国风”现象,在网络文艺创作中,就必须做到守正创新。守正创新是网络文艺培根铸魂的根本之路。只有守正才能创新,这表现在网络文艺呈现形式上,就应当要弘扬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华美学精神。就此而言,前文联副主席仲呈祥先生作了深入论述,他认为,“与西方古典美学精神重写实不同,中华美学精神重写意。‘美在意象’,是中华美学精神的真谛。中国国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中国戏曲‘以歌舞演故事’,以虚代实,程式化,营造意境,都旨在追求诗性品格和超越精神”。
当然,守正不是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在守正的路上,要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如哲学家张世英先生就认为,不可把中西方哲学、把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简单对立,而应以中华哲学为本,同时吸收西方哲学合理的、有用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元素,把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结合起来,互补生辉,兼容整合。这与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观点不谋而合。
在“美美与共”的文艺创作理念指导下,网络文艺的探索才能闯出新路,问世佳作。比如,由北京卫视与爱奇艺网络平台联动播出的纪实节目《上新了,故宫》就是一部守正创新之作。每期节目中,嘉宾化身为“新品开发官”,跟随故宫专家探寻故宫历史文化,并以时空穿越的方式探察历史的幽微,最后与设计领域专业人士一起打造一款文化创意衍生品。这种节目以“寻找”为形式,实际是在“故”与“新”之间架设桥梁,基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宫廷文化、古典文化,探寻守正与创新的契合点,从而让藏于深宫楼阁曲高和寡的经典文化走近普通人的日常,以多元网络媒介的方式为国人打开一扇历史之窗,为全球受众打开一扇东方文化之窗。
(张金尧《当前中国网络文艺的三维探析》,有删节)
材料二:
古风文化具有极强的民族性,很多文化产品都有意识地体现出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经典印记的特点。古风文化中试图表达的意境也带有中国画风,比如古风歌词中化用了不少古典诗词,细细品来,其中传递的正是歌词创作者与古代诗人的共同情绪和相似意涵,而这些内涵恰恰是中华文化长期熏陶且民众高度认同的,这也是古风文化能够引发人们共情的关键。
尽管汲取了很多中华传统文化要素,但古风的表达形式往往是通俗的,没有食古不化的僵硬痕迹,也没有脱离现实生活,比如古风音乐的歌词往往采用文白结合的语言形式,让人们能够明白意思,使用的乐器和音乐的旋律也是为人们所熟悉和易于接受的。需要注意的是,古风文化的通俗性并不是低俗,其背后的情感意蕴包含着当代中国人和古人对国家命运、人生价值的共性思考,在满足感官需求的同时,还能够使人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从草根性来看,古风文化的流行是一个自下而上,自年轻人圈层到成年人社会,从亚文化到主流文化的传播过程。古风文化所表达的内容、形式、思想和情感也是人们日常生活能够接触和习得的,如华服就完全可以作为日常生活的服饰所使用。最重要的是,古风文化的流行多是青年人自发行为,而不是服从于官方组织或者主流社会的要求,这种自发行为和自组织模式更能够增强参与者对古风文化的认同。古风文化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其尽管发迹于小众文化,以最初的音乐、漫画、仙侠小说为起端,但巧妙地沿袭了中华文化基因,挖掘社会共同记忆,逐渐在商业化运作过程中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王丰《古风文化的特征及其未来发展》,有删节)
1. 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些网络剧通过怪诞的剧情设置、杜撰的历史人物和对皇权制度的“乌托邦”幻想来博得眼球,实际上弱化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B. 一些影视作品从中华传统文化中选材,并堆砌中国元素来讲述好莱坞式的故事,以“中国风”之名兴“欧美风”之实,造成了文化自信的缺失。
C. 哲学家张世英先生认为应以中华哲学为本,合理吸收西方哲学思想,并将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结合,费孝通先生也认同他的观点。
D. 古风文化能从亚文化向主流文化传播,主要得益于其沿袭中华传统文化基因、挖掘社会共同记忆的做法,同时商业运作也在其中发挥了作用。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仲呈祥先生的论述,网络文艺工作者应着重于展现中国画与中国戏曲的意境,追求诗性品格和超越精神。
B. 《上新了,故宫》采用电视台与网络平台联动的播出方式,以及其打造文化创意衍生品的节目内容,都符合“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指导意见。
C. 我们在评价古风歌词时,不只要品读其语言的运用,更应关注其是否传达从古至今的共同情绪和共性思考。
D. 古风文化的草根性特点,启发我们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应思考如何唤起年轻人的自发性和自主性。
3. 结合材料二的内容,下列各项不属于古风文化的一项是( )
A. 周庄、西塘等特色古镇推出汉服主题活动
B. 以明朝江南地区为蓝本设计的手游《江南百景图》
C. 上海博物馆举行中国古代青铜文化学术研讨会
D. 创作者拍摄短视频还原各朝代女子妆容与发饰
4. 近日,某平台发起一个名为“寻找古籍守护人”的互联网公益活动,鼓励创作者通过说书、绘画、复原古代美食等不同形式,在抖音等平台发布短视频,普及古籍知识,演绎古籍内容,引来广大网友积极参与和互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此项活动具有哪些优点。
(二)、文学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8分)
牙仙
高沧海
我的第一颗乳牙掉了,妈妈把它埋在苍耳的身边,正在一株大叶杨下。妈妈说,树叶飘落,苍苍子披上金甲远行时,牙仙就可以坐到灰兔子温暖的背上,也可以躺在咕咕鸟翅膀的羽翎里,告别已经长大的小孩,去她们自己的国度。在漫长的日子里,她们喜欢在云朵上为想念的人种花。
我仰脸看头顶的蓝天,一位牙仙曾经跟我如此之近,我竟然没有亲自拜访过她。
奶奶挥手打了我的头一掌,我撒腿而逃。大叶杨的树冠繁茂密实,向南的叶子因风翻卷而发出白光,叶脉像原野上流淌的小河,不停地向南走,就会到达牙仙的老家。我摸着被奶奶粗暴打疼的头,牙仙可能永远没光顾过奶奶小木屋冬天里的炭火,流浪的人在门口伫立许久叹着气离去;牙仙应该也没去过奶奶的瓜园歇过脚,奶奶曾恶狠狠地咒骂端午夜挑着南瓜灯唱着歌沿街而行的小男孩,她说她的园子里七年前曾丢了一个会发出叮咚声的大南瓜。而小男孩,今年才刚刚五岁。奶奶六十岁多一点点时,她的牙齿就已经落光。
奶奶从摇着招魂幡走街串巷的巫婆神汉那里求来长生之术:某时某刻刺破一个小女孩清澈的手指,那些莫名其妙的药沫还有咒语就会复活,半个时辰奶奶的病就去一半,再一个时辰,就能恢复如初。奶奶的钢针准备好了,神秘而奇怪的器皿也准备好了,像个讲道情的渔鼓。
奶奶挑了个吉日良辰来找我,妈妈无比坚定地拒绝了,她说人各有命,怎可强求。妈妈伸出手,她说她比小孩子更适合借命给奶奶,而且她的命更有力量更耐长久。
妈妈一直告诉我,遇到奶奶,就爬到那棵高高的大叶杨树上去,用力向上,用力向上,牙仙会唱起歌来,不让我因为困倦而跌落树下。我曾经坐在树杈上,看到月亮升上来,云朵像鱼群游过。
奶奶生了六个儿子,而我们家有五个女孩,奶奶一直不喜欢女孩。
爷爷去世后,按照当时的老传统,我爸爸比奶奶更有资格坐在八仙桌上首独揽一方,他两腿叉开,手里端着盛得冒尖的黑瓷大碗,鸟瞰饭桌,像一个山大王。慑于她儿子的威严,奶奶收敛了许多。
家里来了一位爸爸的客人,他们欢呼拥抱,又流泪,像多年重逢的兄弟,爸爸让我们喊陈叔叔。
陈叔叔穿一件白底灰色细方格衬衫,他干净的面容,平和的话语,总让我想起一壶清茶。住了一晚后,像他来时那样,他带着笑容离开。爸爸说,这一次回来,隔了十年,下一次再见,我们要等多久?
陈叔叔说,也许很久很久,也许永不再见。
爸爸把我带到陈叔叔面前,他说,让小五喊你一声爸爸吧,以后见与不见,也算了了一桩心愿。
我爸爸说,对不起,小五,瞒了你这么久。
十年前,离家多日的我爸爸一手提包,一手抱一个婴儿归来。通往我家的从西到东窄窄长长的青石路上,人们不断地涌入跟在我爸爸身后起起伏伏的人群中。夕阳西下,爸爸踩着他们的影子,有铁匠金色而沉默的烟斗,火烧店老板腰上发呆的青龙,爸爸还踩着了榨菜铺年轻老板娘新穿上的绿绸裙子,还有不知是谁跌了一跤发出的惊蛰般清脆的哎呀声。爸爸进了门,那些五彩斑斓的影子就贴在了西墙上,粘在门板上。
妈妈接过怀中的婴儿,爸爸说,是个女孩。
妈妈说,如果爸爸嫌弃她前边生了四个女儿,他就不会再送来一个女婴,从这一点来看,爸爸是有多爱我们。妈妈收藏着一条带有白色鹿的小毯子,妈妈展开给我看,她说小毯子包裹来的小女婴,就是你——我们家里的小五儿。
陈叔叔是我的亲生父亲,年轻的母亲因为我的出生而意外身亡。极度悲痛中的父亲根本无力顾及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我爸爸说,他有四个女儿,无妨再添一个,那就是五朵花,五福临门。
陈叔叔一个人走了,他说他会好好活着,为了想念。
我想起牙仙,牙仙在云朵上种花,也是为了想念。
奶奶在睡了一个长长的下午觉起身时,我正在她窗前掐她的晚饭花,我撒腿而逃,却被奶奶一把揪住,我刚要挣扎,奶奶捋了一把花,放在我手里,她说,妞妞喜欢就尽管过来摘。她说她刚刚想起来,这些花本来就是为女孩子们种的,她竟然忘记了好多年,好在终于记起,当年她也是个芝兰一样的小女子啊。奶奶还要教我用晚饭花来染指甲,用蝴蝶花做胭脂腮红。
我小时候住过的地方如今已经改建为城市公园,在一个围了白色小栅栏,种了粉黛草的地方,妈妈很肯定地说,当年就是在这里,我们送别了牙仙。
我说,妈妈,不知不觉,我已经四十五岁了呀,感谢妈妈当年赠我牙仙,使我快乐无忧伤。
妈妈现在已经很老了,她坐在轮椅上,当她努力听清楚我说的话,她笑得好开心。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一段中妈妈讲述的牙仙离开的场景,新奇有趣,充满童真,将读者带入一个亦奇亦幻的童话世界。
B.文章多以孩子的视角和心理来观察和思考问题,如“我”觉得奶奶这么凶,牙仙应该没去过奶奶的木屋和瓜园。
C.小男孩曾偷了奶奶园子里一个会发出叮咚声响的大南瓜,在端午的夜里,奶奶就恶狠狠地咒骂这个小男孩。
D.“我”是不幸的,因为“我”的亲生母亲意外离世;而“我”又是幸运的,因为“我”被送给一个有爱的家庭。
6.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得知了自己的身世,但仍称养父母为爸爸妈妈,而称亲生父亲为陈叔叔,侧面反映出养父母对“我”的爱之深。
B.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如奶奶因为迷信长生之术而想刺破“我”的手指,而妈妈坚决地拒绝了。
C.小说刻画了妈妈、爸爸、陈叔叔三个正面人物形象,而通过奶奶打“我”的头、咒骂男孩等情节,刻画了一个反面形象。
D.作者叙述了一个极富想象力的故事,展现人情冷暖,表现了人世间的爱。小说语言生动形象,极具张力。
7.小说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又没有脱离现实的真实性。请简要分析。(6分)
8.有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三段显得多余,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6分)
二、诗文阅读(46分)
(一)课内文言文(本题共4小题,12分)
9.下列选项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也为人治病。
B.六艺既指六种经书:《诗》、《书》、《礼》、《乐》、《易》、《春秋》,也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C.既望指望日后的第一天,也就是每月的十六日。
D.阡指南北向的田间小路;陌指东西向的田间小路。
10. 下列词类活用分组正确的一组是( )
①吾从而师之 ②顺流而东 ③东望武昌 ④侣鱼虾而友麋鹿
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⑥小学而大遗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⑧是故圣益圣
A. ①④/②③/⑤⑦/⑥⑧ B. ①⑤/②③/④⑥/⑦⑧
C. ①⑧/②⑤/③⑦/④⑥ D. ①④/②⑤/③⑦/⑥⑧
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 哀吾生之须臾/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C. 扣舷而歌之/吾尝跂而望矣
D.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其皆出于此乎
12.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而今安在哉 B. 蚓无爪牙之利 C. 句读之不知 D. 而又何羡乎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字太白。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①不应。苏頲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天宝初,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頮②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注解】①有道:唐时选举科目之一。②頮:huì ,洒。
13.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帝坐沉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頮面
B. 帝坐沉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頮面
C. 帝坐沉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頮面
D. 帝坐沉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頮面
14. 把下例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每句4分)
(1)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激杨贵妃
(2)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
(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 洞庭①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②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①这首词是张孝祥在公元1168年,由知潭州(今湖南长沙)调知荆南(荆州,今湖北江陵)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傍晚沿湘江入洞庭湖所作。②缬:读xié,有花纹纺织品。
15. 请选出下列对诗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 )
A. “行尽潇湘到洞庭”,词人的前一段路程以“行尽潇湘”一笔带过,语言简练之至。“到洞庭”三字则有引出下文的作用。
B. “楚天阔处数峰青”一句,写洞庭湖全景恰到好处。不写湖之大如何,只说四围广阔,远处峰青,则规模可见,气象可想。
C. “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景象,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
D.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 ,这两句写词人停船后泛览湖景所见,虽然视觉观察的角度未发生变化,却显示出另一番情趣。
16. 整首词在写景方面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作简要分析。(要求答出三种)
(四)课内诗文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曹操在《短歌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干的人。
⑵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感慨人生的短暂,于是会情不自禁的洒酒祭奠。
⑶韩愈在《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述了教师的职责。
⑷苏轼在《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蛟龙、寡妇听箫声的感受从侧面突出了箫声的悲凉与幽怨。
(5)《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三、语言表达(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诗的繁华,既不是历史的偶然,亦非瞬息之作。唐朝之前,中国诗歌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至少经历了三次洗礼。《诗经》一也,它是上游,是源头,新鲜灵动,晶莹剔透,温柔敦厚,是中国诗歌初试啼声的第一个春天。《楚辞》二也,它是中国诗歌长河由北而南的一次奔流,在楚地的广阔大地上汇集了当地新鲜的、奇崛的神话与想象,屈原之天上人间,芳草美人,朝发苍梧,夕至县固,其想象之 ,古人所无,时人仅见。陶渊明其三也,历经两晋和南北朝的分裂、战乱,社会思潮的混浊不清,陶渊明自中年后弃仕务农,他以“劳役”取代“心役”, 。
中国诗歌的长河 ,奔流直下到了唐代。唐诗是中国诗史上空前浩大的汇流,是时代的呼唤,是文学自身求变、 的结果。唐诗之美,美在词语。由于李白、杜甫为代表的唐代诗人站在诗歌艺术金字塔的顶端,使汉语言成为了独美世界的语言之一。“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这些光大了汉语言文化的伟大诗人,理应被我们永远铭记。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光怪陆离 其乐无穷 兼收并蓄 厚积薄发
B. 光怪陆离 乐不可言 兼收并蓄 博观约取
C. 斑驳陆离 乐不可言 兼而有之 厚积薄发
D 班驳陆离 其乐无穷 兼而有之 博观约取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由于李白、杜甫为代表的站在诗歌艺术金字塔顶端的唐代诗人,使汉语言成为了独美世界的语言。
B. 由于李白、杜甫为代表的唐代诗人站在诗歌艺术金字塔的顶端,汉语言成为了独美世界的语言之一。
C. 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唐代诗人站在诗歌艺术金字塔的顶端,使汉语言成为了独美世界的语言。
D. 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站在诗歌艺术金字塔顶端的唐代诗人,使汉语言成为了独美世界的语言之一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四、写作(60分)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在论及“明天的中国,奋斗创造奇迹”时引用了苏轼《思治论》中的话:“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并解释为“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
以上论述对正处在奋斗中的青年人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A.“对皇权制度……幻想来博得眼球”错误。结合“在人物塑造上对历史真实人物随意增添杜撰,抑……度下的‘乌托邦’幻想,严重脱离历史实际”分析,在原文中不属于“博取眼球”的做法,是“严重脱离历史实际”。
B.“……造成了文化自信的缺失”因果倒置。结合“‘伪国风’现象恰恰暴露出一部分创作者文化自信的缺失……这是以‘中国风’为名、兴‘欧美风’之实的典型”分析,“文化自信的缺失”为原因,“一些影视作品从中华……之实”为结果。
C.“费孝通先生也认同他的观点”错误。结合“这与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观点不谋而合”分析,“不谋而合”并非指对观点提出者的认同。
故选D。
2. 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根据仲呈祥先生的论述……戏曲的意境,追求诗性品格和超越精神”错误。结合“与西方古典美学精神重写实不同,中华美学精神重写意。‘美在意象’,是中华美学精神的真谛”分析,引述仲的言论只是举例阐述何为“中华美学精神”,而网络文艺要重视的是“中华美学精神”,偷换了概念,以偏概全。
故选A。
3. 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古风文化属于一种亚文化,是流行于特定圈层的一种文化行为和文化现象,应与官方的、正式的、主流的对古代文化的研究区分开来。依据民族性、通俗性、草根性的判定标准,“汉服主题活动”“设计的手游”“拍摄短视频还原妆容与发饰”都符合古风文化要求。
C.“学术研讨会”不符合要求。
故选C。
4. 优点:①民族性突出,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经典印记,沿袭中华优秀文化基因,唤起当代人对古籍的重视;
②与当代文化、当代生活相适应,用通俗和创新的形式,如说书、录制短视频等,更易为人们所接受;
③草根性鲜明,以公益活动的形式,以互联网平台,鼓励更多普通人参与文化传承的过程。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小男孩曾偷了奶奶园子里一个会发出叮咚声响的大南瓜”错误。文中提到男孩刚刚五岁,而奶奶的南瓜是七年前丢的,可看出必然不是小男孩偷的。
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而通过奶奶打‘我’的头、咒骂男孩等情节,刻画了一个反面形象”错误。从全文看,奶奶在我心中是个由凶转换为慈祥的形象,不能算是反面形象。
故选C。
7.小说中“牙仙”是一个虚构的爱神的形象,她会“在云朵上为想念的人种花”,她会给“我”唱歌,不让我因困倦而从树上跌落。这样童话般的虚构,使小说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小说又没有脱离现实的真实性:①情节真实,如陈叔叔的到来,引出了“我”的身世,使故事更真实,“为了想念”暗示陈叔叔就像现实中的一个牙仙,使牙仙不再是一个虚无的形象;②细节真实,如“在一个围了白色小栅栏,种了粉黛草的地方,妈妈很肯定地说,当年就是在这里,我们送别了牙仙”的细节安排,强化了故事的真实性。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
原文“妈妈说,树叶飘落,苍苍子披上金甲远行时,牙仙就可以坐到灰兔子温暖的背上,也可以躺在咕咕鸟翅膀的羽翎里,告别已经长大的小孩,去她们自己的国度。在漫长的日子里,她们喜欢在云朵上为想念的人种花”“妈妈一直告诉我,遇到奶奶,就爬到那棵高高的大叶杨树上去,用力向上,用力向上,牙仙会唱起歌来,不让我因为困倦而跌落树下”。
据此分析出,小说中“牙仙”是一个虚构的爱神的形象,她会“在云朵上为想念的人种花”,她会给“我”唱歌,不让我因困倦而从树上跌落。这样童话般的虚构,使小说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小说又没有脱离现实的真实性:
①原文“家里来了一位爸爸的客人,他们欢呼拥抱,又流泪,像多年重逢的兄弟,爸爸让我们喊陈叔叔”“爸爸把我带到陈叔叔面前,他说,让小五喊你一声爸爸吧,以后见与不见,也算了了一桩心愿”“陈叔叔一个人走了,他说他会好好活着,为了想念。我想起牙仙,牙仙在云朵上种花,也是为了想念”。
据此分析出,情节真实,如陈叔叔的到来,引出了“我”的身世,使故事更真实,“为了想念”暗示陈叔叔就像现实中的一个牙仙,使牙仙不再是一个虚无的形象。
②原文“我小时候住过的地方如今已经改建为城市公园,在一个围了白色小栅栏,种了粉黛草的地方,妈妈很肯定地说,当年就是在这里,我们送别了牙仙”。
据此分析出,细节真实,如“在一个围了白色小栅栏,种了粉黛草的地方,妈妈很肯定地说,当年就是在这里,我们送别了牙仙”的细节安排,强化了故事的真实性。
8.示例:不同意。①情节上,“在一个围了白色小栅栏,种了粉黛草的地方,妈妈很肯定地说,当年就是在这里,我们送别了牙仙”照应前文,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②结构上,小说以妈妈给掉了第一颗乳牙的我讲牙仙的故事为开头,以年迈的妈妈努力听我说话为结尾,首尾呼应,使结构更加完整。③主题上,“感谢妈妈当年赠我牙仙,使我快乐无忧伤”直接表达了妈妈对我的爱和我对妈妈的爱,突出了小说爱的主题。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示例:不同意。
①原文开头“妈妈说,树叶飘落,苍苍子披上金甲远行时,牙仙就可以坐到灰兔子温暖的背上,也可以躺在咕咕鸟翅膀的羽翎里,告别已经长大的小孩,去她们自己的国度。在漫长的日子里,她们喜欢在云朵上为想念的人种花”,倒数第三段“我小时候住过的地方如今已经改建为城市公园,在一个围了白色小栅栏,种了粉黛草的地方,妈妈很肯定地说,当年就是在这里,我们送别了牙仙”。
据此分析出,情节上,“在一个围了白色小栅栏,种了粉黛草的地方,妈妈很肯定地说,当年就是在这里,我们送别了牙仙”照应前文,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
②原文开头“我的第一颗乳牙掉了,妈妈把它埋在苍耳的身边,正在一株大叶杨下。妈妈说,树叶飘落,苍苍子披上金甲远行时,牙仙就可以坐到灰兔子温暖的背上,也可以躺在咕咕鸟翅膀的羽翎里,告别已经长大的小孩,去她们自己的国度”,结尾“妈妈现在已经很老了,她坐在轮椅上,当她努力听清楚我说的话,她笑得好开心”。
据此分析出,结构上,小说以妈妈给掉了第一颗乳牙的我讲牙仙的故事为开头,以年迈的妈妈努力听我说话为结尾,首尾呼应,使结构更加完整。
③原文倒数第二段“我说,妈妈,不知不觉,我已经四十五岁了呀,感谢妈妈当年赠我牙仙,使我快乐无忧伤”。
据此分析出,主题上,“感谢妈妈当年赠我牙仙,使我快乐无忧伤”直接表达了妈妈对我的爱和我对妈妈的爱,突出了小说爱的主题。
9.C:通常指农历的每月十六,有时是农历的十七、十八。
10、【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①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友,此两项为一组;
②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⑤水,名词作动词,游水,此两项为一组;
③东,名词作状语,向东;⑦日,名词作状语,每天,此两项为一组;
⑥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⑧圣,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此两项为一组。
故选D。
11、【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于:介词,表被动,被/介词,比;
B.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代词,这,这一类;
C.而:连词,表修饰关系,不译/连词,表修饰关系,不译;
D.其:代词,它、它的,代木材/副词,表示估计、推测的语气,可译为“大概”。
故选C。
12、【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能力。
A.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而今在安哉。
B.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蚓无利爪牙。
C.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知句读。
D.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而又羡何乎。
故选B。
13. C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意”为主语,“有”为谓语,“所感”为宾语,主谓宾句子结构齐全,所以“感”后断句,排除选项D;
“乐章”指“歌词”,共同做“为”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B;
“白”做“醉”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A。
故选C。
句子翻译:玄宗皇帝坐在沉香亭,心中突然有些感慨,想要李白替他写歌词,于是召李白入宫,但是李白已经醉倒,左右侍从用水洗他的脸。
14.①高力士一向高贵,把替李白脱鞋当作耻辱,于是指摘李白诗中的毛病来激怒杨贵妃。
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玄宗的亲近容忍,愈加桀骜放纵不修养自己的德性。
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永不复返),而并没有流去。(月亮)像那样时圆时缺,却终究没有增减的变化。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赋分点:赋分点:(1)“素”,一向;“耻”,把……当作耻辱;“摘”,指摘;“激”,激怒。
(2)“为”,被;“益”,愈加;“骜放”,桀骜放纵;“不自修”,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修自”。
(3)逝:逝去;斯:这样;卒:终:消长:消减和增长(增减)。
翻译:
李白,字太白。十岁时就通读诗书,及至长大成人,隐居于岷山。当时所在州郡凭有道科举荐他,可是他没有应举。苏颋为益州(今四川成都)长史时,看见李白并认为是不同一般的人,说:“这个青年天才英特,如果再稍加努力学习,便可以同相如相比。”天宝初年,李白到了长安。李白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感慨惊叹地说:“您是天上被贬下人间的仙人啊。”在玄宗面前说起李白,玄宗就在金銮殿召见李白,谈论当代的大事,李白于是献上一篇赋颂。玄宗皇帝赐李白吃的东西,并且亲自为他调羹,下诏命他为翰林供奉。李白还是和酒徒在街市中醉酒,玄宗皇帝坐在沉香亭,心中突然有些感慨,想要李白替他写歌词,于是召李白入宫,但是李白已经醉倒,左右侍从用水洗他的脸,酒醉稍醒,拿笔给他,下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不留馀思。李白曾陪玄宗皇帝饮酒,醉了,让高力士替他脱鞋。高力士一向高贵,把替李白脱鞋当作耻辱,于是指摘李白诗中的毛病来激怒杨贵妃。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就背后阻止。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玄宗的亲近容忍,愈加桀骜放纵不修养自己的德性。李白恳切请求引退还居山林,玄宗皇帝也就赏赐金锦放他回去。李白浮游漂泊于四方,曾在夜色之间借着月色,与崔宗之乘船从采古矶至金陵,身上穿着皇帝所赐宫锦袍,坐在船中,好像旁边没有人一样。
15. 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 “虽然视觉观察的角度未发生变化”错误。这两句话的观察角度,“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出句写水湾处红色的蓼草就像纷乱的丝织品,为远视;对句写了“跃出水面的双尾白鱼就像玉刀一样明亮”为近观,视觉角度发生了变化。
故选D。
16. ①动静结合。全词既有对楚天“峰青”“旗梢”“晚波”等的静态描写,也有对白鱼”的动态描写。②比喻。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写出鱼的特征(也有一种说法,“白鱼双尾玉刀明”指的是映在水中的弯月如同白色的双尾鱼,也好像闪耀看光芒的玉刀。)③“玉刀”和“红蓼”形成鲜明的色彩映衬,给人强烈的色彩感。④远近结合。夕阳斜照湖面停泊的船舟,与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峰,共同构成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中,“天阔”“数峰”“旗梢”不动、“晚波”平静写出了环境之静;“纹缬”样的水波被风吹乱,“白鱼双尾玉刀明”,玉刀似的双尾白鱼跃出水面,写了动静。两句动静结合,生动地描绘出来洞庭之景。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写出了长有红蓼的水面被风吹乱,就像是纷乱的丝织品,跃出水面的双尾白鱼就像玉刀一样明亮,运用了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水面和白鱼跳波的样子。
“红蓼”“白鱼”,一红一白,色彩对比鲜明。
“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由山及水,由远及近,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夕阳斜照湖面停泊的船舟,与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峰,共同构成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
①.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②.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③.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④.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⑤.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18. A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色彩繁杂,形象奇异,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斑驳陆离:形容色彩繁杂、斑斓绚丽。“斑驳陆离”只用来形容具体物件,“光怪陆离”还可以形容某些奇形怪状的社会现象。语境用于形容想象,属于抽象事物,应选“光怪陆离”。
其乐无穷:其中的乐趣没有穷尽,指做某一件事,感到乐在其中。乐不可言:快乐到了极点,没法用语言来表达。语境强调务农做事之中的快乐,应选“其乐无穷”。
兼收并蓄: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兼而有之:同时涉及几种事物、几个方面,也指同时占有或具有几种事物。语境把中国诗歌比作“长河”,强调其包容性强,应选“兼收并蓄”。
厚积薄发:长时间多多积蓄,慢慢放出或在某个瞬间一下子表现出来,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博观约取:广博读书而简约审慎地取用。语境强调唐诗长时间的积淀,选“厚积薄发”。
故选A。
19. C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个语病:原句“由于……使……”造成成分残缺,缺少主语;
“由于……为代表”搭配不当;
成分赘余,“独美世界的语言之一”中的“独”与“之一”语义重复,可删去“之一”。
经过分析,只有C项修改正确。
故选C。
20. (1)比喻。(2)将《诗经》喻为“上游”“源头”,形象地说明了《诗经》的地位。将《诗经》喻为“中国诗歌初试啼声的第一个春天”则生动地揭示了《诗经》的艺术特色和成就。连用多个喻体(或博喻的运用),又加强语意,增添文章的气势。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此句运用比喻修辞。从比喻的构成看,“它是上游,是源头……是中国诗歌初试啼声的第一个春天”这是一组博喻,一连用了三个暗喻句,本体是“它”,代指“《诗经》”,喻体分别是“上游”“源头”“第一个春天”,“是”是本题与喻体之间的连接词。
从表达效果看,用“上游”“源头”来写出了“《诗经》一也”的地位,突出其地位之高。用“是中国诗歌初试啼声的第一个春天”来写《诗经》的特色和成就,明确《诗经》在诗歌史上的成就和地位。用“上游”“源头”“第一个春天”这一连串的喻体,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形象感。
21、审题:
审题
【文题解析】:材料中引用了苏轼《思治论》中的话:“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并解释为“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同时强调,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这段材料启示我们要具备坚定的信念、毅力和脚踏实地的精神去追求远大的目标。
我们可以从树立远大目标的角度来理解这个材料。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志向,树立远大的目标,为之努力奋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进,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们可以从坚定信念的角度来理解这个材料。在追求远大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这时候,我们要坚定信念,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目标。
我们可以从培养毅力和脚踏实地精神的角度来理解这个材料。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积累,最终实现宏伟目标。
审题立意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分析“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的内涵和价值,以及它对青年人在奋斗过程中的启示。
阐述青年人在奋斗过程中,如何树立远大目标,保持愚公移山的志气,以及滴水穿石的毅力。
提出在实现宏伟目标的过程中,青年人应该具备的心态和应对策略,如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等。
通过实际案例或生活经验,说明在奋斗过程中,遵循“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的原则对青年人的好处。
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在奋斗过程中如何践行“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以及这一原则给个人成长带来的积极变化。
总之,写作时要紧密围绕“奋斗中的青年人”这一主题,结合材料内容和自身发展思考,进行深入思考和阐述。
佳作赏析
【佳作赏析】:奋斗中的青春,奇迹正在发生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我们已经迈入新的一年。在 2022 年 12 月 31 日的新年贺词中,我们提到了“明天的中国,奋斗创造奇迹”的论述,这深深地触动了我。尤其是苏轼《思治论》中的那句:“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让我陷入了沉思。这句话诠释着“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是啊,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只要我们拥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
回首过去,我们的前辈们在青春的年华里,为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人民的幸福,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正是他们的奋斗,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更应该肩负起历史的重任,继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
青春是美好的,青春是宝贵的。处在青春年华的我们,拥有无限的激情与力量。然而,青春也是短暂的,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正因如此,我们更应该珍惜这宝贵的时光,用奋斗书写我们的青春篇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肩负着伟大的使命,承载着祖国的希望。我们正处在奋斗的年纪,我们的青春,正是追求梦想、创造奇迹的时刻。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让我们怀揣梦想,勇往直前。无论前方的路有多么崎岖,我们都要坚定信念,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我们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敢于挑战一切困难,敢于攀登最高的山峰。我们要有滴水穿石的毅力,持之以恒,永不言弃。
在奋斗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种种困难。这个时候,我们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勇往直前,不畏艰难。正如那句诗所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有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就一定能够走出困境,迎接胜利的曙光。
明天的中国,奋斗创造奇迹。我们的青春,正是这个奇迹的一部分。让我们携手共进,用我们的青春,去书写属于我们的辉煌篇章。让我们用我们的奋斗,去创造属于我们的美好未来。
青春无畏,梦想无悔。让我们一起,奋斗在明天的中国,创造属于我们的奇迹。
【佳作赏析】:奋斗中的青春,创造奇迹的中国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我们已经跨入了 2023 年,迎来了新的一年。回首过去,我们不禁为那些曾经的努力和拼搏而自豪;展望未来,我们将以崭新的姿态,继续追求我们的梦想。新年贺词中,引用苏轼《思治论》中的名言:“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
青春是美好的,青春是宝贵的,青春是无畏的。青春时期的我们,有着旺盛的精力、敢于拼搏的勇气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正处在奋斗中的青年人,应该珍惜这段时光,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努力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正如新年贺词中所说:“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
奋斗中的青年人,要有坚定的信念。信念是人生的指南针,是前进道路上的明灯。只有坚定信念,我们才能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勇往直前。正如愚公移山的故事所告诉我们的,只要我们坚定信念,毫不动摇,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我们的目标。
奋斗中的青年人,要有敢于拼搏的勇气。青春无畏,勇往直前。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我们可能会遇到重重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敢于拼搏,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我们的梦想。正如滴水穿石的故事所告诉我们的,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断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奋斗中的青年人,要有脚踏实地的精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我们不仅要树立远大的目标,还要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我们的目标。正如新年贺词中所说:“积跬步以至千里。”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牢记新年贺词的启示,以坚定的信念、敢于拼搏的勇气和脚踏实地的精神,去追求我们的梦想,去实现我们的目标。让我们在奋斗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用我们的青春,创造奇迹的中国。
【佳作赏析】:明天的中国,奋斗创造奇迹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我们已经跨入了 2023 年。新年伊始,国家主席发表了新年贺词,其中谈到了“明天的中国,奋斗创造奇迹”。苏轼《思治论》中的话语犹在耳畔:“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这句话道出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繁荣富强,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的拼搏与奋斗。
青春是美好的,青春是宝贵的,青春是无畏的。青春犹如早晨的阳光,温暖而耀眼;青春犹如奔腾的江河,激情而澎湃。身为一名高中生,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我愿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这段话让我想到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到如今的空间站建设,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不懈努力。
身为一名高中生,我深知学习是我的首要任务。面对日益繁重的学习任务,我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勇往直前,不怕困难。滴水穿石的毅力,让我明白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让我明白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收获丰硕的果实。
积跬步以至千里,我要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做起。课堂上,我要认真听讲,努力消化老师教授的知识;课后,我要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此外,我还要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丰富自己的阅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我的梦想,为祖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这句话告诉我们,实现梦想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我们付出持续的努力。我们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积跬步以至千里,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这一代青年人肩负着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任。让我们怀揣梦想,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不断奋斗,让青春的旋律在新时代尽情飞扬。正如国家主席所说:“明天的中国,奋斗创造奇迹。”让我们用奋斗书写青春的华章,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