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
生物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要求:1.内容用5号字
2.评分细则需要详细说明,越详细越好,解答题给出具体的步骤分
3.注意修改模板中的两处红色字迹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答案】C
【分析】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因此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据此答题。
【详解】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因此细菌被归为原核生物的原因是没有核膜,C正确。
故选C。
2【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①蓝细菌是原核生物,②衣藻是单细胞真核生物,③大熊猫、④竹子都是真核生物,⑤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属于真核生物,也不属于原核生物。
【详解】A、①蓝细菌和⑤新冠病毒,①和⑤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A错误;
B、①②细胞之间具有差异性,也有统一性,例都含DNA、都能进行光合作用等,B错误;
C、①蓝细菌是原核生物,②衣藻是单细胞真核生物,④竹子都是真核生物,①②④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都是自养生物,C正确;
D、⑤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属于真核生物,也不属于原核生物。D错误。
故选C。
3【答案】B
【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A、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揭示了动植物的统一性,A正确;
B、施莱登和施旺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提出了“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观点,B错误;
C、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C正确;
D、新细胞是由老细胞产生的,即现代生物的细胞都是远古生物细胞的后代,是远古生物细胞分裂产生的,D正确。
故选B。
4【答案】C
【分析】1、生态学上,把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
2、生物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它包括了该地区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3、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生活的无机环境构成的。
【详解】文字描述的整个场景包含各种生物和它们所生活的无机环境,形成一个生态系统,C正确。
5【答案】B
【分析】1、细胞内的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低,反之亦然。
2、细胞中无机盐的作用:
①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铁离子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镁离子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②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钙离子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
③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详解】A、细胞中无机盐大多数是以离子形式存在,A错误;
B、自由水能自由流动,能溶解、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可以维持细胞的形态,B正确;
C、血液中钙离子含量过低,会出现抽搐等症状,过高会引起肌无力,C错误;
D、种子萌发需要吸收水分(自由水),故休眠种子与萌发种子相比,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更大,D错误;
故选B。
6【答案】A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中显示的概念关系是a包含b,b包含c,分析选项中的概念,建构科学合理的概念图,然后进行判断。
【详解】A、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固醇。固醇又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A正确;
B、细胞质包含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是并列关系,不是包含关系,B错误;
C、核酸包括DNA和RNA,DNA由脱氧核苷酸组成,C错误;
D、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多糖,多糖和单糖是并列关系,D错误。
故选A。
7【答案】D
【分析】1.糖类的元素组成只有C、H、O。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常见的二糖有蔗糖、麦芽糖、乳糖,常见的多糖有淀粉、纤维素、糖原、几丁质。还原糖加斐林试剂,水浴加热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2.细胞中的脂质常见的有脂肪、磷脂、固醇。磷脂是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维生素D能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C、H、O,如脂肪、固醇只有CHO。有些脂质还含有P和N,如磷脂,A正确;
B、糖类中的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是多糖,其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由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B正确;
C、几丁质是一种多糖,常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具有多种用途,如结合重金属离子、制作包装纸等,C正确;
D、植物细胞中储能物质主要是淀粉和脂肪,纤维素是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是储能物质,D错误。
故选D。
8【答案】D
【分析】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大约有21种,其中必需氨基酸有8种。必需氨基酸指的是人体自身和其它脊椎动物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对成人来讲必需氨基酸共有八种: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
【详解】A、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不一定相同,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A错误;
B、素食中也含有蛋白质,只是植物蛋白中必需氨基酸的比例与动物蛋白的比例不大相同,可能会导致素食者缺乏部分必需氨基酸,B错误;
C、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需氨基酸,因此需要从食物中获取,C错误;
D、玉米的蛋白质中缺少赖氨酸,所以以玉米为主食的人要从其他食物中补充必需氨基酸,D正确。
9【答案】D
【分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拟核中,病毒中的核酸只有一种,DNA或RNA,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
【详解】A、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能够储存与携带遗传信息,A正确;
B、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此外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分布,B正确;
C、DNA一般为双链,RNA一般为单链,C正确;
D、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错误。
故选D。
10【答案】C
【详解】A、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首先调节光圈或反光镜,A错误;
B、核糖体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B错误;
C、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个儿越大C正确;
D、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为防止产生气泡,首先在载玻片上滴加1~2滴生理盐水,并且盖玻片首先一边接触载玻片,然后再慢慢放下,D错误。
故选C。
11【来源】2022年新教材重庆生物高考试题
【答案】A
【分析】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的结构有叶绿体、线粒体、液泡、染色体和细胞壁,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属于显微结构;光学显微镜下不能够观察到核糖体、细胞膜、中心体、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内部结构等,需要借助于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
【详解】A、中心体无色且体积小,光学显微镜下无法观察,需要借助于电子显微镜观察,且蚕豆是高等植物,其根尖细胞中无中心体,A符合题意;
B、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染色体时,利用碱性染料着色,便能够进行观察,B不符合题意;
C、细胞核体积较大,在显微镜下很容易找到,C不符合题意;
D、细胞壁位于细胞的最外面,具有保护、支持细胞的功能,在显微镜下很容易找到,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来源】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生物真题改编
【答案】A
【详解】A、代谢旺盛的动物细胞是活细胞,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台盼蓝不能进入活细胞内,故不能将代谢旺盛的动物细胞染成蓝色,A错误;
B、在鉴定蛋白质时要先加2ml双缩脲试剂A液,再向试管中加入3-4滴双缩脲试剂B,B正确;
C、在观察细胞质流动的实验中应该先用低倍镜找到黑藻叶肉细胞,然后再换用高倍镜观察C正确;
D、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时,可用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使其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D正确。
故选A。
13【答案】A
【详解】A、高等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A错误;
B、精子和卵细胞依靠膜上受体的识别,靠细胞与细胞的直接接触进行信息传递,即图B,B正确;
C、图A中信息分子通过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表面上的受体结合,图B相邻两个细胞的靶细胞上的受体直接与另一个细胞发出信号分子结合,从而接信息,C正确;
D、内分泌细胞性腺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性激素随血液流到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进行信息传递,如图A,D正确。
故选A。
14【来源】2022年6月新高考浙江生物高考真题
【答案】C
A、光面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场所,消化酶是分泌蛋白,合成场所是附着在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A错误;
B、核糖体无膜结构,不能形成小泡包裹该酶,B错误;
C、高尔基体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发送,具有分拣和转运消化酶等分泌蛋白的作用,C正确;
D、该酶的分泌通过细胞的胞吐作用实现,D错误。
故选C。
15【来源】随堂练习浙科版必修一2.4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干可知:①用头发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为有核和无核的两半,中间只是很少的细胞质相连,结果无核的一半(a)停止分裂,有核的一半(b)能继续分裂,这说明细胞核对于细胞分裂具有重要作用;b部分分裂到16~32个细胞时,将一个细胞核挤入到不能分裂的a部分,结果a部分开始分裂、分化,进而发育成胚胎,这说明细胞核对于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物体的发育具有重要功能。
【详解】A、该实验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与分化有关,但是整个实验并没有涉及细胞的寿命,不能说明细胞核与细胞寿命有关,A正确;
B、实验①中,a、b部分形成对照,其中a部分无细胞核,为实验组;b部分有细胞核,为对照组,B正确;
C、实验②中,a部分挤入一个细胞核,与实验①中a部分的无核形成对照,C正确;
D、该实验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但是不能说明细胞质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D错误。
故选D。
16【来源】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四川卷参考版)
【答案】C
【详解】细胞根据有无成形的细胞核,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不论是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细胞膜的主要成分都是磷脂和蛋白质,A错误;原核细胞无细胞核,且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原核细胞无线粒体,但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如蓝藻,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线粒体,C正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场所都是核糖体,D错误。
【考点定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共性的理解,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在结构上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以及遗传物质都是DNA,虽然原核细胞不具有真核细胞的某些结构,但也能进行相应的生理功能,如蓝藻无线粒体,但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对于这样的特例,需重点掌握,也是高考的重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每空2分,共12分)【答案】(1) 清水/蒸馏水
(2) 管状叶 顺时针
(3) 反光镜(或大光圈) 细准焦螺旋
(4) 重新对光
【详解】(1)在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上滴加清水,以维持植物细胞形态。盖盖玻片时应先将盖玻片的一侧与水滴接触,然后轻轻放平的,这样可以避免产生气泡,以防止气泡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2)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
(3)若要使物像更清晰,应调节②细准焦螺旋。
(4)移动显微镜之后光线发生变化,使视野变暗,应重新进行对光。
18(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2分)【答案】(1) 数目、排列顺序 (2)葡萄糖
(3)氨基 3/三
(4) 573
(5) 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或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19(每空2分,共12分)【答案】(1) 磷脂双分子层 蛋白质
(2) 细胞膜中的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流动
(3) 控制物质进出 选择透过性
20.(每空2分,共12分)【答案】(1) 亚显微 ④ 核糖体 ⑤线粒体
(2) 果胶和纤维素 ② 高尔基体
(3) 核膜
【分析】分析题图:图甲②高尔基体,③是内质网,④核糖体,⑤线粒体,⑥是中心体,⑧是细胞核,⑨是细胞膜。
21(每空2分,共12分)【答案】(1) C、H、O 实验没有进行水浴加热
(2) BD 一定量某浓度的海藻糖溶液 甲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乙组细胞的存活率 甲、乙两组细胞存活率都较低且差别不大
【分析】本实验是研究海藻糖对组织细胞的影响,可知海藻糖为自变量,在设计实验时,实验组加入海藻糖,对照组不加,将其他无关变量控制为等量,创设单一变量。该题研究的是低温对细胞的损伤状况,所以细胞的生活是否良好是观察指标。
【详解】(1)海藻糖属于糖类,由C、 H 、O 元素组成的;要探究海藻糖是否为还原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水浴加热,如果有还原性,可生产砖红色沉淀,反之不会生产砖红色沉淀,故在海藻糖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摇匀,没有发生相应的颜色反应,不能说明海藻糖是非还原糖,可能是没有进行水浴加热。
(2)本实验研究海藻糖对组织细胞的影响,因此有无海藻糖为自变量,故实验应排除掉实验材料中的海藻糖的影响,故选用的动物组织细胞应不能含有海藻糖,不能抵抗极低温度,BD正确。
故选BD。
本实验研究海藻糖对组织细胞的影响,因此有无海藻糖为自变量,甲组加入一定量某浓度的海藻糖溶液,作为实验组;乙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甲、乙两组均在极低温度(-273℃)下冰冻数小时;将温度缓慢升高恢复至常温后,观察甲、乙两组细胞生活状况。若甲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乙组细胞的存活率,即假设成立。若甲、乙两组细胞存活率都较低且差别不大,即假设不成立。福州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
生物试卷
(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班级 姓名 座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菌被归为原核生物的原因是( )
A.细胞体积小 B.单细胞 C没有核膜 D.没有DNA
2.有关下列5种生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和⑤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①②细胞之间具有差异性,但无统一性
C.①②④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都是自养生物
D.⑤属于原核生物
3.细胞学说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下列叙述与细胞学说不相符的是( )
A.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揭示了动植物的统一性
B.施莱登和施旺运用完全归纳法得出细胞学说的相关内容,是可信的
C.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D.现代生物的细胞都是远古生物细胞的后代,是远古生物细胞分裂产生的
4.“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以上节选自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字描述的整个场景属于生命系统的什么结构层次 (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5.下列有关水和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无机盐含量很少且大多数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B.水能溶解、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并维持细胞形态
C.哺乳动物的血液中钙离子含量过高,会出现抽搐等症状
D.休眠种子与萌发种子相比,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更小
6.表中a、b、c符合图所示关系的是( )
a b c
A 脂质 固醇 维生素D
B 细胞质 细胞质基质 细胞器
C 核酸 DNA 核糖核苷酸
D 糖类 多糖 单糖
A.A B.B C.C D.D
7.糖类和脂质是细胞中两种重要的有机物,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P和N
B.糖类中的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由葡萄糖缩合而成
C.几丁质是一种多糖,具有多种用途
D.植物细胞中储能物质主要是淀粉、纤维素和脂肪
8.人体需要摄入较多种类和数量的蛋白质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各种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相同,但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
B.素食中不含有蛋白质,会导致素食者缺乏部分必需氨基酸
C.人体自身能够合成的必需氨基酸过少,因此需要从食物中获取
D.以玉米为主食的人要从其他食物中补充必需氨基酸
9.核酸最早是由瑞士科学家米歇尔于1868年在脓细胞中发现和分离出来的,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的大分子,是生命的最基本物质之一,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B.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
C.DNA一般为双链,RNA一般为单链
D.生物体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10.观察细胞结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首先调节细准焦螺旋
B.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可以观察到核糖体等结构
C.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个儿越大
D.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为防止产生气泡,首先在载玻片上滴加1~2滴清水,然后再盖上盖玻片
11.以蚕豆根尖为实验材料,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的是( )
A.中心体 B.染色体 C.细胞核 D.细胞壁
12.选择合适的试剂有助于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所用试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鉴别细胞的死活时,台盼蓝能将代谢旺盛的动物细胞染成蓝色
B.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向待测样液中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再加B液
C.观察细胞质流动,先用低倍镜找到特定区域的黑藻叶肉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D.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时,甲液和乙液需等量混合且现配现用。
13.如图表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三种方式,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①为血浆,④为胞间连丝,则人体内存在以上三种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
B.精子和卵细胞受精时要发生图B所示的信息交流方式
C.图A、图B中靶细胞表面上的受体与信号分子结合,从而接受信息
D.甲状腺激素调节过程中,信息交流方式与图A所示相同
14.动物细胞中某消化酶(一种分泌蛋白质)的合成、加工与分泌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光面内质网是合成该酶的场所 B.核糖体能形成包裹该酶的小泡
C.高尔基体具有分拣和转运该酶的作用 D.该酶的分泌通过细胞的胞吞作用实现
15.细胞核具有什么功能?科学家通过下列实验(如图)进行探究:①用头发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为有核和无核的两半,中间只有很少的细胞质相连,结果无核的一半(a)停止分裂,有核的一半(b)能继续分裂;②b部分分裂到16~32个细胞时,将一个细胞核挤入不能分裂的a部分,结果a部分开始分裂、分化,进而发育成胚胎。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细胞的寿命与细胞核有关
B.实验①中,b部分细胞属于对照组,a部分属于实验组
C.实验②中,a部分的操作与实验①中的a部分形成对照
D.实验可以说明细胞质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
16.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具有细胞膜但不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
B.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
C.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
D.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每空2分,共12分)黑藻是一种常见的单子叶多年生沉水植物,其叶肉细胞内有大而清晰的叶绿体,液泡无色。洋葱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材料,它的叶分为管状叶和鳞片叶两种,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富含营养物质。某同学选择黑藻和洋葱观察细胞结构和细胞质流动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上滴加 ,把黑藻叶片放入并展平,然后加上盖玻片。
(2)若要观察洋葱细胞中的叶绿体,则可选择图甲中的 叶,若此时观察到某个细胞的细胞质在顺时针流动,则临时装片上该细胞的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 。
(3) 如图乙,若选择标有40×的物镜,可观察到更大的物像,但视野变暗,可调节 使视野变亮,调节 可使物像更清晰。
(4) 小明同学按正确的操作步骤取镜、安放、对光,观察到黑藻细胞,他非常激动地把显微镜推到同桌面前给同桌看,结果视野太暗。要想让同桌看清物像,最应进行的操作步骤是 。
18、(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2分)图1为生物体内细胞中某种大分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图2是某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1中的物质B表示脱氧核糖核酸分子(DNA),则基本单位A的中文名称是脱氧核糖核苷酸,请用 以及必要的线条表示出脱氧核糖核苷酸结构通式 。 脱氧核糖核酸(DNA)具有普遍性、多样性和稳定性,其多样性的原因与组成它的脱氧核糖核苷酸的 、 有关。
(2)若图甲中的物质B表示纤维素,则基本单位A的中文名称是 ;
(3)图2中①的名称是 。图2片段是由 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 。
(4)若图2是一条含有574个氨基酸的肽链的一部分,则形成该肽链需脱去 个水。
(5)人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蛋白质有数万种。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
- 。(至少写四点)。(4分)
19.(每空2分,共12分)科学家经过研究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 “流动镶嵌模型”中,构成生物膜基本骨架的是 ,由于 的分布使生物膜的结构表现出不对称性。
(2)用荧光抗体标记的人-鼠细胞融合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乙所示。此实验结果直接证明了 ,由此能较好地解释细胞膜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 性。
(3)若图甲表示细胞膜,细胞膜的功能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以及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 。
20.(每空2分,共12分)回答下列有关细胞的问题。
(1)图甲为动物细胞 (填“显微”或“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丙表示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分泌的过程, a表示的细胞器是【 】 (【】中填数字,横线上填名称),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 】 提供能量。
(2)构成图乙⑩的化学成分主要是 ,它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⑩的形成与【 】 有关。
(3) 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结构除细胞器膜外,还有细胞膜和 。
21.(每空2分,共12分)科学家研究发现,当环境恶化时,熊虫会把身体蜷缩起来,一动不动。这时它们会自行脱掉体内99%的水分,处于一种隐生(假死)状态,此时熊虫的代谢率几乎降到零,甚至能耐受-273℃冰冻数小时,直到环境改善为止。据研究,熊虫进入隐生状态时,它们的体内会大量产生一种叫做海藻糖的二糖,回答下列问题:
(1)海藻糖是由 元素组成的。若要探究它是否为还原糖,在海藻糖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摇匀,马上观察发现没有发生相应的颜色反应,但这却不能说明海藻糖不是还原糖,原因是 。
(2)研究者认为熊虫体液中的海藻糖可以保护动物的组织细胞,使组织细胞免受极低温度造成的损伤,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用于探究该假设的真实性。请将其补充完整:
Ⅰ 选材: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排除实验中的干扰因素,从化学组成及生理功能看,选用的动物组织细胞应具备的特点是
A.含有海藻糖 B.不含海藻糖 C.能够合成海藻糖 D.不能合成海藻糖
Ⅱ 过程:(提供的试剂:某浓度的海藻糖溶液、生理盐水、蒸馏水,实验器材充足)
①取适量实验动物细胞,等分成甲、乙两组;
②甲组加入 ;乙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
③甲、乙两组均在极低温度(-273℃)下冰冻数小时;
④将温度缓慢升高恢复至常温后,观察甲、乙两组细胞存活率。
Ⅲ 预期结果和结论:
可能一:若 则假设成立。
可能二:若 则假设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