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一2024学年第一学期11月高二阶段测试卷
历史参考答案
1.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因人而设”的制度具有不稳定性、
不确定性,服务于皇权的需要,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君主专制,不能说明中枢机
构实现了良性运作,排除A项;“官无常制、职无常守”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
C项;材料中的职官制度设计不一定引发朝政腐败与社会矛盾,排除D项。
2.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六科给事中是明清时期行使谏言和监察权力的官员,其
“封还执奏”“驳正其违”等职能,与唐代门下省官员审核政令的权力相类似,故A项
正确。中书省是元代最高权力机构,排除B项;虽然明代设置了给事中,但御史仍然
存在,两者是同时存在的而不是取代关系,且都察院由御史台发展而来,排除C、D
两项。
3.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例贡是“捐纳取得的贡生”,属于通过缴纳一定钱物取
得的贡生资格,这种与钱物挂钩的录取方式,体现出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特征,故
C项正确。虽然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尤其是八股取士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但它不
是材料所述主旨,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近代化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出
现了缴纳钱物取得贡生资格的方式,说明选官规制并不严格,排除D项。
4.A【解析】由材料可知,封建守旧势力猛烈攻击康有为,这反映了封建势力对维新思想
的仇恨和恐慌,说明了双方的对立与斗争,故答案为A项。B项说法正确,但在材料
中体现不出,排除;维新变法是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
下发生的,因此变法有一定的阶级基础,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
新政,排除
5.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杰斐逊总统主政期间(1801一1809年)”“转而更信奉政治
忠诚和服从政党意志的政治理念”可知,这一变化有助于美国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培养
民众的政治忠诚意识,政党政治形成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具体表现,故D项正确。根据
材料信息可知,这种选官制度的变化有助于美国政治忠诚的构建,排除A项;传统的
官员选拔方式不利于社会下层阶级担任国家公职,更易于引发社会阶层的固化,而
“更信奉政治忠诚和服从政党意志的政治理念”则不看重官员的出身,有利于社会阶层
的流动,排除B项;19世纪50年代中叶,美国两党对峙的格局才最终形成,所以
“完善”一说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
6.A【解析】材料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它强调的是社会发展要和自然规律相互
适应。统治者通过大肆宣扬天人合一,希望借助天意来治国理政,“秋冬行刑”制度就
是汉代统治者借助天时以增强法律的权威性与神圣性的体现,故A项正确。引导民众
形成敬畏自然的理念和彰显政府对百姓的爱护与宽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D
两项;C项是对材料信息的过度解读,排除。
7.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清政府赋予了乡约更多的权利和义务”“乡约与官府的关系
呈现出日益密切的倾向”可知,清朝官府利用乡约加强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乡约行
政职能增强,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乡约对社会秩序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信
息显示,“民间性是一贯的”,排除B项:材料所述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而非扩大地
方权力,排除C项。
8.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新教伦理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开展,有利于资本的原始积
累,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这说明新教适应了资产阶级的诉求,故C项正确。材料并
高二历史第1页张垣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阶段测试
历史
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古代中国,职官制度设计上表现为机构因人而设、因人而废,官无常制、职无常守,以及官职与官位相异的三大特征。这反映出古代中国
A.中枢机构实现了良性运作B.制度建设服务于皇权需要
C.政策执行效率不断地提高D.朝政腐败与社会矛盾加剧
2.《明史》记载,明代六科给事中“凡制敕宣行,大事覆奏,小事署而颁之;有失,封还执奏。凡内外所上章疏下,分类抄出,参署付部,驳正其违误”。可见,明代给事中
A.其审核职能类似于唐代门下省B.与元代中书省职能基本一致
C.取代了御史成为正式监察机构D.成为都察院的重要职能部门
3.贡士是会试考中者的称呼。清代,贡士有拔贡、副贡、岁贡、优贡、恩贡等,这都算正途出身资格;另有捐纳取得的贡生,称为例贡。据此可知,此时选官制度
A.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B.体现了近代化特征
C.受商品经济发展影响D.其规制已相当严格
4.甲午战后“朝野议论,无处不谈康有为”,守旧者攻击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是“名教罪人”“士林败类”,咒骂变法维新思想是“异端”“邪说”,叫嚣“天下之祸,不在夷狄,而在奸党(指维新派)”,并要求严惩康有为。材料折射出
A.革新与守旧势力矛盾激烈B.维新思想成为时代潮流
C.社会缺乏维新变法的基础D.守旧势力对新政的恐慌
5.在杰斐逊总统主政期间(1801—1809年),美国公共管理改变了早年“绅士政府”时期官员在选任上注重出身、品行、能力和才华的传统观念,转而更信奉政治忠诚和服从政党意志的政治理念。这一变化
A.弱化美国政治忠诚的建构B.说明美国社会阶层已固化
C.表明美国政党制度已完善D.助推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6.汉代实行“秋冬行刑”的制度,即规定执行死刑的刑罚在秋季与冬季进行,因为秋冬两季肃杀蛰藏,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与秩序。人类的社会活动,尤其是司法制度的实施也要顺应天意,顺应四时的规律。汉代此举意在
A.增强法律的权威性与神圣性B.引导民众形成敬畏自然的观念
C.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得到巩固D.彰显政府对百姓的爱护与宽仁
7.有学者指出,在乡约的发展过程中,民间性是一贯的,但清政府赋予了乡约更多的权利和义务,乡约与官府的关系呈现出日益密切的倾向。该学者强调,清代
A.乡约稳定了社会秩序B.乡约失去了民间性
C.地方权力呈扩大趋势D.乡约行政职能增强
8.某西方学者指出,新教信仰促成了一种新的社会伦理——现世苦行主义的形成,该主义提倡勒奋、节俭、劳作、克制享乐,这种新的社会伦理改变了人们获得与支配财富的态度和动机,造就了“资本主义的精神”。据此可知
A.理性主义助推资本主义发展B.新教的教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C.新教适应了资产阶级的诉求D.克制享乐违背了禁欲的主张
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六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废除束缚妇女的封建制度。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教育的、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均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实行男女婚姻自由。”这一规定体现了
A.妇女是国家建设的主力B.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
C.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D.民主法制建设已经完善
10.下表所示为黄大年同志的部分言论和事迹。黄大年获得诸多荣誉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言论和事迹
1982年1月15日 黄大年在给同学的毕业赠言中写道:“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
我没有敌人,也没有朋友,只有国家利益
2009年年底 出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8年3月1日 当选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
2019年9月25日 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A.放弃了国外的优越条件回国B.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博士生
C.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
11.汉朝的五铢钱是随着汉人移民传入云南的,到东汉时期已成为当地的主要货币。考古发现表明,汉代墓葬在云南全省范围内多有发现,且很多墓葬都出土了五铢钱。五铢钱在云南地区的使用可用于说明
A.民族交融的状况B.政府放宽商业限制
C.榷场互市的繁荣D.社会等级制度森严
12.英法百年战争之前,“英国的上流社会人士讲法语,并以和法国联姻为荣”,但在百年战争过程中,英国民众普遍认为法语是“敌人的语言”。这一变化表明英国
A.社会阶层矛盾尖锐B.民族意识得到强化
C.封建王权战胜教权D.民众文化素养提升
13.美国总统威尔逊把国际联盟盟约带回国会批准时,因参议院期望通过以保留案的形式限制美国履行在国际联盟中的义务的要求未得到满足,最终美国没能加入由自己发起并一手主导的国际联盟。由此可知,美国未加入国联是由于
A.政党政治导致互相扯皮B.英法等国联合抵制美国
C.国家利益没有得到维护D.国联无法维护世界和平
14.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针对对共产主义的直接或间接攻击,周恩来在发言中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并说:我们允许不知真相的人抱有怀疑,但……我们欢迎所有到会的各国代表到中国去参观。周恩来此举
A.有助于打破中国的外交僵局B.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C.使中国成为主要的反帝力量D.说明中国已经走出了外交低谷
15.宋元明清各朝都通过颁布极其严酷的法律条文来禁止民间仿冒纸币。元明两朝还将相关严刑峻法印于币面。各朝官方都明令天下,“民间私自买卖(假币)者犯禁”,违者从承受最轻的连打带罚到惹下杀身之祸不等。这表明
A.宋元明清时期法律极其严酷B.仿冒纸币现象在当时较普遍
C.纸币发行受到政府严格管控D.民间的纸币印刷得到了控制
16.《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将中国的海关税率大大降低,使中国进口货物实征税率从鸦片战争前的13.4%—32.5%降低到5.6%—6.9%,另外,列强还拥有“某些”货物的免税权,因此,实际上中国对进口货物的实征税率远远没有达到条约中规定的“值百抽五”的水平。该章程的签订
A.促使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表明海关管理走向了近代化
C.导致我国国家主权完全丧失D.加速了我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唐代政府和汉代不同,若以现在的话来说,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会制”。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定。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阅读材料,根据材料中的观点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相关史实予以简要说明。(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中国历史上,“法”实质上是帝王权力的延伸。而西方法律文化体系的构造其公式可以表现为·法—人——法,制定法的最终目的就是用来限制君权,同时,西之的价值取向总括起来可以说是财产决定身份和等级,进而再影响权利的分配和享受。因此,在欧洲历史上屡屡可以看到卑下的资产者成为高贵的王公贵族的债权人,而这在中国是绝对不可能存在的,在中国长幼亲疏被认为是永恒的秩序,法律常常只是附加了刑罚的伦常。中国古代社会民众一直就是谈“法”色变,视讼事为畏途,避之不及。而西方的法律自始就包含了很大一部分的“权利”和“正义”内容,其民事功能不可忽视。西方人认为“自然法”基于人类的自然状态而自生,无须人们制定。而在传统中国的法理观念中,“伦理”即“自然”,所以西方的法文化更注重一种顺应自然的核心,中国更注重“定分止争”的需要。
——摘编自李光宇《中西方法律文化特征之比较》
材料二中国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下促使了熟人社会的形成,依靠伦理道德或是风俗习惯就可以调整日常的行为规范,因而不会产生较强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而在古希腊时期,在商品经济下人们因其对外贸易的发达形成了较强的权利意识。一个国家法律文化必然带有其民族性,并为人民认可而扎根于内心所形成。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国与国之间的部分法律文化不易被其他国家的人们所理解。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趋势不可逆转,经济的全球化带动了文化的全球化,而法律文化因其所产生依附的物质生产方式的不同,加之文化全球化加速了法律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使得中西方法律文化之间的碰撞不断。
——摘编自郭婧《浅析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冲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西方法律文化特征的差别。(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法律文化之间发生碰撞的原因。(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1956年,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先后确认了55个少数民族为单一民族,使我国历史上长期受歧视、受压迫,不被承认或不敢承认自己的广大少数民族明确了族属,受到了国家法律的保护。而少数民族社会改革政策的贯彻执行,尤其是民主改革政策的贯彻执行,彻底废除了民族地区的剥削制度,解放了生产力,为少数民族社会的发展和繁荣开辟了道路。同时,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贯彻执行,使少数民族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为了满足少数民族干部的需求,国家还贯彻执行了少数民族干部培养政策,同时努力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提升了少数民族的整体素质。对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予以尊重,在语言文字上根据“自愿自择”和有利于本民族发展繁荣的原则,有效地化解了民族问题中这些因素的敏感性,促进了民族团结。
——摘编自罗树杰、徐杰舜:《世纪之交中国民族政策的思考》
材料二由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与汉族发达地区之间的绝对差距在急剧扩大并将持续扩大,加上少数民族政策给予少数民族的优惠保护使得汉族同胞显失公平,双方对少数民族政策的认同感都在弱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各少数民族同样能顺应历史的潮流,享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物质和精神利益,促进本民族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国际上中心模式论和单边主义倾向的影响。但是,无论它们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其根本目的都是要推销其自我文化发展模式,消解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多样性。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虽然民族多样性的现状有长期存在的趋势,但是,随着民族之间的交往不断频繁紧密,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似之处越来越多。
——摘编自徐静《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政策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民族政策的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当下少数民族政策面临的挑战。(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从形式上看,这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镑的地位很相似,然而它们的维持机制却不完全相同。在金本位制下,英镑是以黄金为基础的,人们不会怀疑英镑的真实价值;而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只是与黄金保持一种固定的官价。一旦人们不再相信美国有能力维持黄金的美元官价,他们对美元的信心就会丧失,从而诱发兑换黄金的浪潮。
——摘编自李向阳《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演变与美元霸权》
材料二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美元霸权并没有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而终结。尽管此后国际货币体系出现了储备货币多元化的趋势,但是美元仍旧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占据着主导地位,美元霸权仍是当今国际金融体系的基本特征。美元霸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美元霸权对国际货币体系及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美元霸权在给美国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却给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包括其他国家共同承担了美国调整经济失衡之成本、美元霸权主导下的“中心——外围”架构与体系的不稳定性和美联储率政策调整带来的负面影响。
——摘编自曹巍魏《美元霸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及中国的经济战略调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原因。(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