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慈母情深》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8《慈母情深》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0 18:42: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慈母情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预习单,会认“魄、抑、颓”等 11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多种方式理解“失魂落魄、颓败”等词语的意思。
2.跟随文字走进故事,感知“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状况,体会母亲挣钱不易。
3.多形式品读感悟,想象故事中的场景与细节,初步感受慈母情深及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想象故事中的场景与细节,初步感受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感受母亲的慈爱和母爱的深沉、伟大。
【课前谈话】
分享爸爸妈妈令你感动的瞬间。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多多珍藏这样的爱与温暖。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单元导学
1.情境创设: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第六单元,跟着大作家们去感受爱与温暖,读一读这句话。打开书,看看这个单元我们将读到哪些故事?
“舐犊之情,父母之爱”,我们该怎样体会呢,读一读篇章页给我们的提示。
我们可以关注“场景”和“细节”,来体会蕴含的情感。请同学们也圈一圈。
2.揭示课题:我们不仅要体会父母之爱,更要表达对父母的爱。这个单元让我们跟随文字开启“穿越之旅”,做一回穿越者吧。我们先走进梁晓声的《慈母情深》。【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二、了解搭档,整体感知
1.作者梁晓声就是我们的同游搭档,同学们对梁晓声有哪些了解呢,说一说。
2.出示梁晓声相关信息,简单介绍。梁晓声当代著名作家,出生于1949年,现在已经七十多岁了。他曾在电影制片厂工作,创作电影剧本。他写的《人世间》拍成了电视剧,他也因此荣获“茅盾文学奖”。今天要探寻的这个故事,就是出自他写的中篇小说《母亲》。
3.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故事,再来读读故事,说说你遇到了哪些场景?
(1)交流后梳理成两个场景:去工厂找母亲(6-19段) 向母亲要钱(20-34段)
(2)你能结合这两个大场景,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三、聚焦背景,感知“那个年代”
(一)聚焦情深,开启探寻任务
1.在刚才初次探寻的过程中,除了课题中提到“情深”二字,同学们有读到,其他“深情”“情深”这样的词句吗?随机说——那,这份深情藏在何处?接下来我们该探寻些什么呢?
预设: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看看梁晓声家情况如何;去工厂看看;记录我们一路同游的发现与感受。
2.老师为大家提供一份记录单,让我们一边探寻,一边记录这份穿越笔记吧。
(二)探寻任务一:走进“那个年代”(5分钟)
1.探寻任务一:走进那个年代去看看,说一说你发现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你可以读读故事,也可以借助手上的资料来想一想。
2.年代初体验,随机检测字词。
(1)我们所穿越到的是怎样的过去。
那是梁晓声十四五岁时的经历,也就是上个世纪60年代初。
预设1结合故事:母亲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我也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一元五角钱是一个大数目,母亲工作一天才九毛钱;母亲给我的都是些毛票。
预设2结合预习:六十年代初期,大多数老百姓家境艰难。很难得吃肉,过年也可能穿不到新衣服,新鞋子。爷爷奶奶小时候生活很苦,衣服都是补了又补;住的房子很破旧,没有什么像样家具。买东西要布票,粮票……烧菜也不能放很多油。
的确如此,为了吃上饭,梁晓声家的旧收音机卖了,母亲被工厂辞退后,到街道的小工厂当缝纫工。
(2)我们来看看这些物品,一起读:收音机 棉胶鞋帮 缝纫机 毛票(指导读好“纫”)
见过这些东西吗?学生自由交流。这就是最传统的脚踏式缝纫机。知道什么是毛票吗?像这样一角,两角,五角的纸币就叫毛票。
这些物品有着时代的烙印,是梁晓声儿时生活的一部分,一起来听他的回忆。
3.同学们,“那个年代”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句话或关键词来描述,写在笔记的第一部分。
随机交流,你觉得那是个怎样的年代?梁晓声家家境如何?(那的确是个穷苦年代,梁晓声家家境贫寒。) 【板书“那个年代”】
四、聚焦场景,走近“那位母亲”
过度:我们随着文字回到了那个贫穷的年代,接下来要去哪里看看了?
(去工厂看看那个地方,看看那位母亲。)
(一)探寻场景
任务二: 走进母亲工作的地方
边走边看,细细感受,想想你看到了怎样的场景,把你的所见、所闻、所感,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让你的穿越笔记继续往下延伸。可以记录在左边的场景方框中。
1.组织交流——体会场景
(1)走进工厂,你看到了什么?(随机说,倾听……)
(2)出示第7段:看到怎样的工作场景?
预设1:压抑、闷热、辛苦、拥挤、破败、狭窄、嘈杂、白天也要开着灯……(多个学生分享)随机让学生读句子。指导读
预设2:低矮,可以想象房子层高很低,感觉一伸手就能碰到房顶;怎样的房子会给人颓败的感觉?低矮的,破烂的,破败,破烂不堪的。酷暑炎夏,窗不能开,又有这么多人,这么多发热的电灯泡。知道为什么这么闷热都不开窗吗?《母亲》中讲到:一排破窗,至少有三分之一买埋地下了……)
预设3:空间很狭小,却有七八十个人,七八十台缝纫机,还有七八十只灯泡,还有七八十个放鞋子的框,以及其他各种货物,真的是让人感到压抑,就像身在冒着热气的蒸笼里一样。
预设4:听缝纫机的声音,一台,两台,三台,四台……震耳欲聋的噪音。
(3)梁晓声也看到了这样的场景,当时他的内心会是怎样的感受呢?
真可谓五味杂陈,不是滋味呀。把这份感受用关键词在第一个场景框中写下来。(心疼,惊讶,自责,矛盾……)
(4)眼之所见,心有所感,笔下的文字便是作者的心声,说一说,在哪里发现了慈母情深。
(5)原来深情无处不在。齐读第七段。
2.总结场景描写: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文字所感受到的那个厂房,厂房里的人、事、物以及周围的环境,就是场景。用心走进去,才能感受到场景中蕴含的那份深情。
【板书:场景】
(二)探寻细节
1.在这个嘈杂、拥挤的场景中,还看到了什么?(辛苦工作的母亲……)
2.出示15-19段,体会细节。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的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妈——”
“妈——”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1)大家结合自己的穿越体验,用朗读来讲述这份深情吧。
(2)反复朗读
(3)作者把慈母深情藏在哪里?
预设:极其瘦弱的脊背,疲惫的眼神,动作,一声声反复的呼唤……
3.总结:慈母深情就在一个细微的动作,一个疲惫的眼神,一声声反复的“我的母亲”的呼唤里,流淌出来,越来越浓。这就是梁晓声通过文字带给我们的,最令人动容的细节描写,让我们看到了那位母亲。【板书:细节】
4.齐读
5.我想此时此刻,同学们对“母亲给予孩子的深情”肯定有了自己的理解,请你在“那位母亲”这一栏写下你的感受。【板书:那位母亲】
6.巡视,随机朗读。
五、整体回顾,升华情感(3分钟)
1.这是作者第一次去母亲工作的地方,此情此景终身难忘,这份爱与温暖流淌在他的血液中。我们再来听一听他的讲述。(梁晓声的一段采访视频:书是精神食粮)
2.书是精神食粮,母亲用爱来滋养,而梁晓声则通过场景与细节向我们生动讲述。希望这份穿越笔记不仅记在纸上,更要记在心里。下节课,走进第二个场景,继续体会这份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