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马说》复习
复习目标
1.背诵课文,掌握重点字词和语句。
2.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 语
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如今大型的人才招聘会层出不穷,人才得到重用。但是在封建社会中,才华横溢的人却被埋没了,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韩愈的《马说》,探究其中的原因。
二、背诵课文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读出感情。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要求:结合原文,学生先自主翻译课文,然后反馈检测。
1.解释下面有下划线的词语
故虽有名马:即使
祇辱于:只是
骈死于槽枥之间:并列而死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
食马者:通“饲”,喂
是马也:这
才美不外见:才能;见通“现”,表现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犹,尚且;等同
安求其能千里也:怎能
策之不以其道:正确的方法
执策而临之:面对
尽其材:通 “才” , 才能
其真无马邪:通 “耶” , 表疑问, 相当于 “吗”
2.翻译下列句子。
①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只能在仆役的手中受到屈辱, (和普通的马) 一同死在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日行千里的马,有时一顿能吃完一石粮食。
③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才能来喂养它。
④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吃不饱,力气不够,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出来。
⑤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想要让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鞭策它不能按照 (驱使千里马的) 正确的方法, 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 才能,听它鸣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
⑦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大概是真的不识千里马吧。
三、研读课文,深入思考
1.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明确: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千里马都受到了哪些不公正的待遇?
明确: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简述文章的论证思路。
明确:
本文开篇提出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阐述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有决定性作用;然后阐述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论证“世无伯乐”的危害性;接着刻画食马者浅薄无知的丑态;最后点明主旨----“不知马”.
4.本文仅仅在说伯乐和千里马吗?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 伯乐指的是什么 (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幕下,郁郁不得志,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韩愈所处的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激烈,许多中下层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都怀才不遇。韩愈本人遭遇也是这样,因此他对埋没人才不但不满,而且加以揭露和抨击。本文便是他这类作品中的名篇之一。
明确:
千里马: 比喻人才
伯乐:比喻识人才的人
千里马不遇伯乐:贤才难遇明主
食马者:愚妄浅薄、 不识人才的统治者
5.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
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本文运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
四、拓展延伸
读完全文,你认为要成为千里马须具备哪些必要条件
明确:
要具备千里马的才能;要有展示的机会;要有识别人才、赏识人才的伯乐;要 把握住机遇;要有适合成长的环境。
五、中考链接
卞和泣玉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 为诳①, 而刖其左足②。及厉王薨③, 武王即位, 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 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 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④。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 ⑤哭之悲也 ”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⑥之以石,贞士⑦而名之以诳,此吾所 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⑧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释】:①诳:欺骗。②刖:古代一种断脚的刑罚。③薨:周代诸侯死叫薨。④泣:这里 指眼泪。⑤奚:为什么。⑥题:品评,这里是被判定的意思。⑦贞士:坚贞之士。⑧理:治 理,对璞进行整治。
1.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
明确:
《马说》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普遍现实, 《卞和泣玉》通过和氏璞两度被指斥为石的 故事,以事喻理,论述的都是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英才志士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 现实。
2.《马说》以“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明确:
《马说》中,面对“天下无马”这种压制人才的谬论,文章只能发出“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而在《卞和泣玉》中,玉璞虽然两度被斥为普通的石头,但终遇文王,经雕刻加工后方显示出天下至宝的本色。《马说》更多的是让人感到愤懑不平与无奈, 而《卞和泣玉》却能让人看到希望。
六、教师寄语
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你们发扬龙马精神,勤奋学习,相信大家都能成为千里马,驰骋在人生的战场上,创造灿烂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