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 题西林壁》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 题西林壁》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0 20:5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 9课《古诗三首-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读写“题、侧”等 5 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写课文。
3.能借助注释、学过的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1. “题、侧”等 5个生字的读写。
2. 诗句意思的理解。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课前准备:课件,山的模型,导学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写景名诗《暮江吟》,作者描绘了他持续细致的观察到的暮江美景,给了我们美的享受。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首写景的名诗,它是北宋诗人苏轼赞美庐山的佳作《题西林壁》。
2.我们对庐山并不熟悉,那么,我们就先了解一下庐山(请同学朗读—庐山简介:庐山位于江西北部,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名山。相传在周朝时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结庐为舍,因此而得名,自古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声誉。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一展庐山的无穷魅力。历代诗人墨客相继慕名而来,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名篇佳作。)
师:《题西林壁》是什么意思,苏轼写这首诗的背景又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详细学习。板书:题西林壁宋 苏轼
二、学习古诗
1、解诗题(请同学读解释—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题,书写,题写。西林寺在江西省庐山脚下。)
2、识作者(请同学读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我们学过的他的诗作有《赠刘景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
3、知背景(请同学读背景介绍—此诗是苏轼在 1084年由黄州贬赴汝州时经过九江,和朋友游览庐山时所作。苏轼十几次徜徉于庐山的灵山秀水之间,写下了五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最后一首。)
4、我们学习这首诗要掌握哪些知识呢?示目标(播放幻灯片7,并请同学解读)
5、学生字(生依次观看每个字书写视频并书空,接着读出每个字的音序、部首,然后在练习本上每个字书写两遍。教师提示正确书写姿势:头正,身直,脚放平,眼离桌面一尺,胸离桌沿一拳。同时巡视纠正错误姿势及笔顺。)
6、导诵读(先按二二三节奏范读,接着播放岭和峰的解释幻灯片——岭:相连的山。特点是:坡度和缓,连绵。峰:高而尖的山。特点是:坡度大,细长高耸,孤立。然后让学生诵读,并播放诵读指导——朗读时,整体基调是高昂的,读“岭”时可把语音延长,读出连绵之意;读“峰”时,语调上扬,读出山峰之高,“远近高低”要读出起伏感,“真”“只”要读重音。)
7、明诗意(1)解释: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展示山的模型,让学生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观察,体会诗句的意思,然后翻译--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是峭拔挺立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会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板书:观察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2)解释: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学生结合注释先解释,然后解释——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8、悟诗理讨论
(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盲人摸象》,《坐井观天》并结合下棋、球类比赛等生活经验,说明片面局部观察的局限性,引出俗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板书: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9、得启示(提问后板书)要看清事物,就要跳出局部,从整体上进行观察。
二、小结检测(学生做导学案测试题,做后同桌互批,教师讲评)
1.用音序查字法查“缘”,应先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2.《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诗中写景的两句是________ ,________。这两句告诉我们:________。俗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与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说明的道理一样。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
三、布置作业(培养学生阅读积累和信息搜索能力)
1.背诵《赠刘景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望庐山瀑布》。
2.搜集苏轼的诗词,选喜欢的背诵。
四、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写景:角度不同 结果不同
明理: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启示:跳出局部 整体观察附:
附《题西林壁》导学案
一、庐山简介:
庐山位于江西北部,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名山。相传在周朝时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结庐为舍,因此而得名,自古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声誉。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一展庐山的无穷魅力。历代诗人墨客相继慕名而来,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名篇佳作。
二、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我们学过的他的诗作有《赠刘景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
三、背景介绍:此诗是苏轼在 1084年由黄州贬赴汝州时经过九江,和朋友游览庐山时所作。苏轼十几次徜徉于庐山的灵山秀水之间,写下了五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最后一首。)
四、学习目标:
1.会读写“题、侧”等 5 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写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五、练写生字(每个生字带拼音写两遍)
六、写出本诗各句的意思。
七、课堂检测。
姓名:
1.用音序查字法查“缘”,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 部,再查 _______画。
2.《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____ 代的 。诗中写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告诉们:_________________。俗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与诗中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的道理一样。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
八、课下作业。
1.背诵《赠刘景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望庐山瀑布》。
2.搜集苏轼的诗词,选喜欢的背诵。
赠刘景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惠崇春江晚景 望庐山瀑布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