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D D A C C B A B
11 12 13
C B B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61分。
14.(15分)
(
通电
)(1)NaOH Cl2 (或氯气)
(2)NaCl+H2O=NaClO+H2↑
(3)① CO32- + Ba2+=BaCO3↓
② 除去过量的NaOH和Na2CO3(或除去过量的OH-和CO32-)
③不可行 根据图像可知pH=7时溶液中还含有大量的HCO3-
(4)5.6×10-6 已除尽
15.(16分)
(1)
(
△
)(2)C2H5OOC-COOC2H5
(3)H2C2O4=CO↑+CO2↑+H2O
(4)②酸式 当最后半滴KMnO4标准溶液滴入时,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红(紫)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③90%
第三次消耗体积与第一次和第二次相差较大,无效数据,所以要舍去,则消耗KMnO4溶液的平均体积为mL=20.00mL,
n(MnO4-) =20.00×10-3L×0.1000 mol·L 1 = 2.0×10-3 mol
配平化学方程式可得:2MnO4- ~5 H2C2O4
25.00mL溶液中含n(H2C2O4) =5/2 ×2.0×10-3 mol =5.0×10-3 mol
m(H2C2O4) =5.0×10-3 mol× 90g·mol 1 = 0.450g
H2C2O4的质量分数为(0.450g ×250/25.00)÷5.0×100% =90%
④ BD
16.(13分)
(1)AD
(2)2LiCoO2 + 3H2SO4 + Na2SO3=Li2SO4+ 2CoSO4 + Na2SO4 + 3H2O
(3)H2SO4 加入H2SO4使c(H+)增大,萃取原理的化学平衡向左移动,产生更多Co2+进入水层
(4)pH<7.5
Co2+ + HCO3- + NH3·H2O=CoCO3↓ + NH4+ + H2O
或Co2+ + HCO3- + NH3=CoCO3↓ + NH4+
17.(17分)
(1)b-3a (2)< (3)B乙 (4)<
(5)迅速上升段是因为催化剂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与温度升高共同使NO的去除反应速率迅速增大,上升缓慢段是主要是温度升高引起使NO的去除反应速率增大
催化剂的活性降低;O2与NH3反应生成了NO或氨气和氧气发生副反应
(6)NO - 3e- + 2H2O = NO3-+ 4H+淮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调研测试
化学试题 2023.11
(
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考试号等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一、单项选择题:共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化学与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含氟牙膏的使用可以降低龋齿的发生率
B.用热的纯碱溶液可以去除物品表面的油污
C.用饱和NaHCO3溶液与Al2(SO4)3溶液作泡沫灭火器原料
D.在航海轮船船底外壳焊上少量铜块,可以防止海轮腐蚀
2.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非电解质 B.水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C.升高温度,水的离子积常数增大 D.在100℃时,纯水的pH<7,因此显酸性
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铅蓄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式:Pb-2e-=Pb2+
B.H2CO3的电离方程式:H2CO32H++CO
C.HS-的水解方程式:HS-+H2OH3O++S2-
D.AgCl的溶解平衡表达式:AgCl(s)Ag+(aq)+Cl-(aq)
4.对于反应2SO2(g)+O2(g)2SO3(g);ΔH=-196.6 kJ·mol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B.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
C.从平衡体系中分离出SO3,正反应速率变快
D.工业生产采用常压操作,可能是因为常压下SO2的转化率已经很高了
5.下列相关描述中说法正确的是
A.在铜器上镀银时,把镀层金属银与电源正极相连,铜器与电源负极相连
B.测定稀HCl溶液和稀NaOH溶液反应的反应热时,用环形铁制搅拌棒进行搅拌
C.已知:2CO2(g)=2CO(g)+O2(g) ΔH= 566.0 kJ·mol 1,则CO的燃烧热为566.0 kJ·mol 1
D.某温度下,反应BaCO3(s)BaO(s)+CO2(g)达平衡,压缩体积后达新平衡时的CO2浓度将增大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 6~9 题。
高纯度的铁可以使用氢气还原高纯度的氧化铁制得,在强碱中氢氧化铁可被一些氧化剂氧化为高铁酸根离子(FeO),FeO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性极强且不稳定, Fe3O4 中铁元素有2、3价;H2O2可在催化剂Fe2O3或Fe3O4作用下产生OH,OH能将烟气中的NO、SO2氧化。OH产生机理如下:
反应Ⅰ: Fe3 H2O2 = Fe2 + OOH H (慢反应)
反应Ⅱ:Fe2 H2O2 = Fe3 OH OH- (快反应)
6.氯气可用来制备将氢氧化铁氧化为高铁酸根离子的氧化剂,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并回收氯化锰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用装置甲制取Cl2 B.用装置乙除去Cl2中少量HCl
C.用装置丙分离MnO2和MnCl2溶液 D.用装置丁蒸干MnCl2溶液制MnCl2·4H2O
7.对于H2O2 脱除SO2反应:SO2 g H2O2 l =H2SO4 l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 0
B.加入催化剂 Fe2O3,可提高SO2 的脱除效率
C.向固定容积的反应体系中充入氦气,反应速率加快
D.与Fe2O3作催化剂相比,相同条件下Fe3O4作催化剂时SO2 脱除效率可能更高
8.隔膜电解法制备 K2FeO4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隔膜为阴离子交换膜
B.该方法中KOH可以循环使用,
但需另外补充
C.Fe电极上的反应为:
Fe - 6e- 4H2O = FeO 8H+
D.电路中每转移0.2mol e-,Pt 电极上理论上产生 2.24L气体
9.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环保、高效、多功能饮用水处理剂,在水处理过程中,高铁酸钾转化为Fe(OH)3胶体,制备高铁酸钾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铁屑在干燥的氯气中发生反应 Ⅰ 时,若铁屑过量,可能生成FeCl2
B.反应 Ⅱ 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 : 2
C.该条件下,物质的溶解性:Na2FeO4 K2FeO4
D.用K2FeO4 对饮用水杀菌消毒的同时,生成的 Fe(OH)3 胶体可吸附杂质净化水
10.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以铁粉为催化剂,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部分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种用*标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过程中只有一个基元反应
B.由此历程可知:N*+3H*=NH*+2H* ΔH﹤0
C.铁粉改变了合成氨的反应历程和反应热
D.用不同催化剂合成氨,反应历程均与上图相同
11.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将SO2通入溴水中,溶液褪色 SO2具有漂白性
B 向5mL0.1mol·L—1 FeCl3溶液中滴加5滴0.1mol·L—1 KI溶液,再滴加2滴0.1mol·L—1 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 FeCl3与KI反应有一定的限度
C 向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产生白色沉淀 AlO2-结合H+能力比HCO3-强
D 向5mL0.1mol·L—1 AgNO3溶液滴加5滴0.1mol·L—1 K2CrO4溶液,有砖红色沉淀生成,再滴加5滴0.1mol·L—1 Na2S溶液,有黑色沉淀生成 Ksp(Ag2CrO4)>Ksp(Ag2S)
12.已知:Ka1(H2SO3)=1.0×10-1.85、Ka2(H2SO3)=1.0×10-7。通过0.1mol·L 1NaOH溶液滴定20 mL0.1mol·L 1H2SO3溶液实验探究H2SO3、Na2SO3、NaHSO3溶液的性质。
实验1:滴入10 mL 0.1mol·L 1NaOH溶液时测得溶液的pH=1.85。
实验2:向实验1所得溶液中继续滴入10 mL 0.1mol·L 1NaOH溶液时无明显现象。
实验3:向实验2所得溶液中通入NH3至溶液pH=7(通入气体对溶液体积的影响可忽略)。
实验4:向实验2所得溶液中滴加HNO3酸化的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1溶液中存在:2c(H2SO3)+ c(SO32-)=0.1 mol·L 1
B.实验2溶液中存在:c(Na+)>c(HSO3-)>c(SO32-)>c(H2SO3)
C.实验3溶液中存在:c(Na+)>c(NH4+)>c(SO32-)
D.实验4反应后静置所得上层清液中一定有:c(Ba2+)×c(SO32-)=Ksp(BaSO3)
13.开发CO2催化加氢可合成二甲醚。其主要反应为:
① CO2(g)+ 3H2(g)CH3OH(g) + H2O(g) ΔH1 =﹣49.01 kJ·mol 1
② 2CH3OH(g)CH3OCH3(g) + H2O(g) ΔH2 =﹣24.52 kJ·mol 1
合成二甲醚时还会发生副反应:
③ CO2(g)+ H2(g)CO(g) + H2O(g) ΔH3 = + 41.2 kJ·mol 1
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温度对CO2平衡总转化率及反应2.5小时的CO2实际总转化率影响如题13图-1所示;反应温度对二甲醚的平衡选择性及反应2.5小时的二甲醚实际选择性影响如题13图-2所示。(已知:CH3OCH3的选择性=×100%)。
题13图-1 题13图-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改变反应时间和温度,增大压强或增大CO2与H2的投料比都能进一步提高CO2实际总转化率和二甲醚实际选择性
B.CO2催化加氢合成二甲醚的最佳温度为240℃左右
C.温度高于290℃,CO2平衡总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上升的原因为反应①进行程度大于反应③
D.一定温度下,加入多孔CaO(s)或选用高效催化剂,均能提高平衡时H2的转化率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61分。
14.(15分)氯碱工业上利用电解精制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氢气、氯气、烧碱和氯的含氧酸盐等一系列化工产品,题14图-1所示是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示意图。
题14图-1 题14图-2
(1)题14图-1中b处加入的原料是 ▲ (填化学式)的稀溶液,e处出来的气体为
▲ 。
(2)如果没有阳离子交换膜,则可以得到一种家用消毒液和氢气,写出装置中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3)去除泥沙后的粗盐溶液中含有Mg2+、Ca2+和SO等杂质离子,需要依次加入NaOH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HCl溶液等试剂来获取精制食盐水。
①BaCl2溶液一定要在Na2CO3溶液之前添加,其理由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 。
②加HCl溶液的作用为 ▲ 。
③已知碳酸溶液中含碳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变化如题14图-2所示,则最后一步用HCl溶液调节pH=7是否可行 ▲ (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
▲ 。
(4)判断杂质离子是否除尽是粗盐精制的关键环节,当c(Mg2+)≤10-5mol·L-1时,可认为Mg2+被除尽。(Ksp[Mg(OH)2]=5.6×10-12)。常温下当加入NaOH使溶液pH=11时,c(Mg2+)= ▲ mol·L 1,此时溶液中Mg2+ ▲ (填“已除尽”或“未除尽”)。
15.(16分)乙二酸(HOOC-COOH)俗名草酸,是一种弱酸,具有还原性。常温下,Ka1(H2C2O4)=5.6×10-2,Ka2(H2C2O4)=1.5×10-4,回答下列问题。
Ⅰ.草酸性质的探究。
(1)25℃时,H2CO3电离平衡常数分别是Ka1=4.4×10-7,Ka2=4.7×10-11,写出少量草酸和过量碳酸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2)向草酸中加入足量C2H5OH和适量浓硫酸加热,产生有芳香气味的油状物。该生成物为 ▲ (写结构简式)。
(3)草酸在170℃以上开始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Ⅱ.草酸含量的测定。
(4)实验室有一瓶混有泥沙的草酸样品,某兴趣小组利用已知浓度的KMnO4溶液测定其含量,具体操作为:
①配制250mL溶液:准确称量5.0g草酸样品,配成250mL溶液。
②滴定:准确量取 25.00mL 所配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少量硫酸酸化,将0.1000mol·L 1KMnO4标准溶液装入 ▲ (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进行滴定操作。判断滴定达到终点的现象是 ▲ 。
③计算:重复上述操作2次,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
序号 滴定前读数 滴定后读数
1 0.00 20.01
2 1.00 20.99
3 0.00 21.10
此样品的纯度为 ▲ (写出计算过程)。
④误差分析: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 。
滴定前锥形瓶内有少量水
B.未用KMnO4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
C.观察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
D.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16.(13分)实验室以LiCoO2废渣为原料制备CoCO3,其部分实验过程如下。
已知:Co2+能被有机萃取剂(简称HA)萃取,其萃取原理可表示为:
2HA(有机层)+Co2+(水层)CoA2(有机层)+2H+(水层)
(1)为了提高酸浸过程中钴的浸出率,实验中可采取的措施有 ▲ 。(填字母)
A.适当提高酸浸温度 B.缩短酸浸时间
C.增加LiCoO2废渣的投入量 D.将LiCoO2废渣粉碎并适当加快搅拌
(2)“酸浸还原”中,LiCoO2在Na2SO3的作用下转化为Li2SO4和CoSO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3)“反萃取”时加入试剂M,试剂M为 ▲ (填化学式),向有机相中加入试剂M溶液能进行反萃取的原因为 ▲ 。
(4)已知:常温下,Ksp[Co(OH)2]=2×10-15。若反萃取后的溶液中c(Co2+)=0.02mol L-1,则“沉淀”过程需控制溶液pH的范围是 ▲ ,“沉淀”过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17.(17分)在有氧条件下,使用催化剂能催化NH3与NO反应生成N2。将一定比例的O2、NH3和NO的混合气体,匀速通入装有催化剂M的反应器中发生反应:
4NH3(g)+2O2(g)+2NO (g)3N2(g)+6H2O(g)。
(1)已知:N2(g) + O2(g) 2NO(g) ΔH1=a kJ/mol
4NH3(g)+5O2(g)4NO(g)+6H2O(g) ΔH2= b kJ/mol
则反应4NH3(g)+2O2(g)+2NO (g)3N2(g)+6H2O(g) ΔH= ▲ kJ/mol。
(2)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的关系如题17图-1所示,该反应ΔH ▲ 0(选填“>”或“<”)。
(3)相同时间内测得NO与N2的生成速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题17图-2所示。其它条件相同时,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NH3转化率与温度关系如题17图-3所示。
题17图-1 题17图-2 题17图-3
①题17图-2、图-3中的A、B、C三点对应的反应状态中,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填字母)。
②相同温度下,催化剂 ▲ (填“甲”或“乙”)活性更高。
(4)某温度下,该反应平衡常数K=1000,该温度下,某时刻测得c(NH3)=0.8 mol/L、c(O2)=0.4 mol/L、c(NO)=0.4 mol/L、c(N2)=2.5 mol/L、c(H2O)=5.0 mol/L,则此时v(正) ▲ (填“>”“<”或“=”)v(逆)。
(5)反应相同时间NO的去除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曲线如题17图 4所示,在50~250 ℃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NO的去除率先迅速上升后上升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当反应温度高于380 ℃时,NO的去除率迅速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
题17图 4 题17图 5
(6)工业上也可用电解法去除NO同时获得NH4NO3,其工作原理如题17图 5所示,该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