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3节 神经调节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3八上·杭州期末)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
B.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大脑、小脑和脑干
C.所有的动物都有先天性行为,鸟类的迁徙和鱼类的洄游都属于先天性行为
D.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由树突和轴突两部分组成
【答案】C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人体发育,并提高神经的兴奋性
【解答】A. 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A错误
B. 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B错误
C.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与生俱来的行为,由遗传物质控制的行为,因此所有动物都具有,且鸟类迁徙和鱼类的洄游都是与生俱来的,都属于先天性行为,C正确
D.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由树突、轴突和细胞体组成,D错误
故答案为:C
2.(2023八上·上虞期末)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测量人的反应时间。实验时,上方的手捏住直尺的顶端(0刻度朝下),下方的手做捏住直尺的准备,当上方的手放开直尺时,下方的手“立即”捏住直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中上方的手是被测试者的
B.测试过程中直尺应该静止后下放
C.为了获得准确结果,应该多测试几次
D.捏住时刻度值越大,说明被测试者的反应越慢
【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
本实验是为了测试人反应的快慢,实验时,测试者突然松开静止的直尺,被测试者要仅用拇指和食指将尺夹住,记录相应的刻度,一般测试3次,然后求平均值,数值越大,说明被测试者的反应越慢。
【解答】
A.实验时,直尺静止下放,图中上方的手是释放直尺者的,下方的手是受测者的,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实验时,直尺静止下放,图中上方的手是释放直尺者的,下方的手是受测者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为了获得准确结果,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需要多测试几次求平均值,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捏住时刻度值越大,说明受测者的反应时间越长,被测试者的反应越慢,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D。
故答案为:A。
3.(2023八上·嘉兴期末)干燥的冬天,手触及金属门把手有时会感觉“麻”一下,“麻”这种感觉形成于( )
A.皮肤 B.脑干 C.脊髓 D.大脑
【答案】D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受器;脑干是协调和控制呼吸和血液循环的结构;脊髓是低级神经中枢,具有反射和传导两个作用;大脑是所有感觉形成的地方,是高级的神经中枢,可以控制脊髓中的低级神经中枢;
【解答】所有的感觉都在大脑皮层中形成,所以 “麻”这种感觉形成于大脑;
故答案为:D.
4.(2023八上·椒江期末)如图是人体反射弧结构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是感受器,Q是效应器
B.O是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
C.若N受损,反射不能完成,但能产生痛觉
D.由O控制的反射活动不需要经过后天的学习
【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M是感受器,N是传入神经,O是神经中枢,P是传出神经,Q是效应器;一条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解答】A. M是感受器,Q是效应器 ,正确;
B. O是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正确;
C. 若N受损,信息无法传递到脊髓,脊髓有传导和反射两个作用,所以反射不能完成,也不能将信息传递到大脑产生痛觉,错误;
D. O是脊髓,脊髓是低级神经中枢,属于低级反射,不需要后天学习的反射,所以由O控制的反射活动不需要经过后天的学习,正确;
故答案为:C.
5.(2023八上·义乌期末)如图是人体某一反射活动的模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
B.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
C.该反射活动与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相同
D.该反射活动属于非条件反射
【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膝跳反射是低级反射,不需要后天的学习,也称为非条件反射,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
【解答】A. 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 ,正确;
B. 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正确;
C.该反射活动与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相同,错误;
D. 该反射活动属于非条件反射,正确;
故答案为:C.
6.(2022八上·长兴月考)如图是神经系统结构层次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是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②是神经组织,具有产生和传导兴奋的功能
C.③是脑,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分
D.④是神经系统,是由脑神经和脊神经两部分组成
【答案】D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组织具有产生和传导兴奋的功能;神经系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人的神经结构:神经元→神经组织→神经器官→神经系统;
【解答】A. ①是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正确;
B. ②是神经组织,具有产生和传导兴奋的功能,正确;
C. ③是脑,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分,正确;
D.④是神经系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错误;
故答案为:D.
7.(2022八上·柯桥期中)如图为某些概念或事例之间的关系,下列各选项中,符合该图逻辑的是( )
Ⅰ Ⅱ Ⅲ
A 脊髓 脑 小脑
B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膝跳反射
C 向性运动 感性运动 向地性
D 突起 树突 轴突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从图中可知 Ⅰ与Ⅱ 、Ⅲ是并列关系;Ⅱ与Ⅲ是包含关系;神经中枢分为脑和脊髓,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脊髓;条件反射是经过学习获得的反射活动,非条件反射是与身俱来的,不需要后天学习,如膝跳反射、缩手反射和排尿反射;向性运动是指刺激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且方向不会改变,感性运动是刺激方向与运动方向无关;突起包含了树突和轴突;
【解答】A.脊髓和脑和小脑是并列关系,脑包含了小脑,A正确;
B.错误,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而不是条件反射;
C.错误,向地性属于向性运动,而不是感性运动;
D.错误,突起包含了树突和轴突。
故答案为:A.
8.(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三章 第3节神经调节 第2课时 反射与反射弧)下列属于反射的是( )
A.触碰含羞草的叶,其叶下垂合拢
B.听到电话铃声接电话
C.草履虫游向有肉汁的一侧
D.向日葵的花盘朝向太阳转动
【答案】B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我们把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叫做反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解答】A含羞草叶子被触碰叶子下垂,是叶子受到外界刺激,属于感性运动;
B听到电话声通过感受器,传入神经到大脑,大脑做出处理,去接听电话,属于反射;
C草履虫受到了外界的刺激做出了反应,没有通过神经系统做出的反应不是反射;
D向日葵的花盘朝着太阳转动,是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植物没有神经,不是通过神经系统做出的应答,错误。
故答案为:B。
9.(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三章 第3节神经调节 第2课时 反射与反射弧)走在街道上,忽然听到身后有人叫你的名字,你立刻转过头。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鼓膜
B.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C.转头这个动作要依赖多个系统的配合
D.完成该反射的途径是③→②→④→①→⑤
【答案】A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还有一类反射,如一个人突然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会不自觉地回过头来;看见一颗青杏或听到“青杏”这个词,会不自觉地流出口水。这是一类通过后天学习而得到的较为复杂的反射。这类反射叫做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建立是大脑皮层的功能,也是学习的基础。条件反射使人和动物能更好地适应环境。
【解答】A听到名字自觉地回过头,这是复杂的反射,耳蜗上有听觉感受器;
B复杂的反射都是建立在大脑皮层,所以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C转头这个动作需要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等参与;
D①传出神经,②传入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反射弧的途径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故答案为:A。
10.(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三章 第3节神经调节 第2课时 反射与反射弧)下列反射活动中,不是人类特有的是( )
A.听说妈妈买了酸杏,小玲流出了口水
B.聋哑人用手语“演唱”,观众感动流泪
C.看一篇感人的文章,小明流下了眼泪
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答案】D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人的学习行为更加复杂。人不仅能对环境中声、光、味、触等具体刺激作出反应,还能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学习,并能以语言、文字代替具体刺激,作出反应。例如,人们在看见美味食品的文字介绍时,就会分泌唾液(流口水)。这都是因为人具有高度发达的大脑。
【解答】A听到妈妈买了酸杏,刺激小玲的大脑,味觉刺激作出反应流口水;
B 聋哑人用手语“演唱” , 观众大脑皮层受到刺激感动流泪,是因为人类具有发达的大脑;
C看一篇感人的文章,小明大脑皮层受到刺激,而流下了眼泪,是人类独有的特点;
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人和动物共同具有的反射。
故答案为:D。
11.(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三章 第3节神经调节 第1课时 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下表所示的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相对应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结构 功能
A 脊髓 反射、传导
B 大脑 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C 小脑 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D 脑干 调节心跳、血压、呼吸、运动等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人的大脑皮层还能对语言和文字发生反应,因而具有抽象、概括、推理、计算、想象等思维能力。大脑是人体中最复杂、最重要的器官,它使人成了世界上的万物之灵。因此,保护好我们的大脑十分重要;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如步行、奔跑等,并保持身体平衡。脑干在大脑的下面,主要控制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活动,如呼吸、心跳、咳嗽等。它无需任何意识的干预就能保持生命活动功能的正常运行。脊髓是脑干的延续,位于脊柱的椎管内,呈扁圆柱形,脊髓是由许多神经元组成的,有许多躯体和内脏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能完成一些躯体和内脏的反射活动。脊髓除了能对身体内外的刺激发生有规律的反应外,还能把相关信息传递给大脑,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重要信息的传递通道。
【解答】A脊髓中有许多的神经元构成,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信息,A正确;
B大脑皮层是神经元的细胞体高度集中的地方,有许多控制人身体活动的高级中枢,B正确;
C小脑是主要负责人体的协调性,保持身体的平衡,C正确;
D脑干主要控制血液循环、呼吸系统的活动,呼吸、心跳、咳嗽等,不控制运动,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12.(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三章 第3节神经调节 第1课时 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下列有关图所示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是细胞体,③和④是树突
B.它能接受刺激、并自动有节律地收缩
C.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兴奋或神经冲动只能由③进行传导
【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在眼的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在鼻黏膜上有嗅觉细胞能接受气味的变化,在味蕾中有能接受化学物质刺激的味觉细胞等,这些细胞都属于神经细胞。神经细胞也叫做神经元,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个部分,突起可分为树突和轴突;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我们周围的各种信息就是通过这些神经元获取并传递的。
【解答】图中为一个神经元,①为树突,②为细胞核,③为轴突,④为轴突分支;A错误;神经元能够接受刺激并且传递信息的功能,B说法错误;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我们周围的各种信息就是通过这些神经元获取并传递的,C说法正确;神经冲动传到细胞体,细胞体接受刺激再传导到轴突,不是只能由轴突传导。
故答案为:C。
13.(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三章 第3节神经调节 第1课时 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如图为人体脑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标号所示结构正确的是( )
A.①为大脑,②为小脑,③为脑干
B.①为大脑,②为脑干,③为小脑
C.①为大脑,②为小脑,③为脊髓
D.①为脑干,②为小脑,③为脊髓
【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脑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分,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的表面称为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凹凸不平,布满深浅不同的沟或裂,沟裂之间隆起形成回。沟和回使大脑皮层的面积大大增加;人的大脑皮层还能对语言和文字发生反应,因而具有抽象、概括、推理、计算、想象等思维能力。大脑是人体中最复杂、最重要的器官,它使人成了世界上的万物之灵。因此,保护好我们的大脑十分重要。我们应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免大脑产生疲劳,并注意营养,让大脑的功能保持最佳状态;
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如步行、奔跑等,并保持身体平衡。脑干在大脑的下面,主要控制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活动,如呼吸、心跳、咳嗽等。它无需任何意识的干预就能保持生命活动功能的正常运行。
【解答】图中①大脑特别发达,分为左右两部分;②为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③为脑干在大脑的下面。
故答案为:A。
14.(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三章 第3节神经调节 第1课时 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接受刺激作出反应的整个过程是( )
A.接受信息→处理信息→作出反应
B.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作出反应
C.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作出反应
D.产生反应→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
【答案】B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这是一个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作出反应的连续过程,是许多器官协同作用的结果;非洲草原上生活着的斑马,能敏锐地觉察到环境的变化,如遇到狮子袭击时,能及时发现,并迅速逃离,从而得以生存。人在走路碰到障碍物时,也会迅速地绕开障碍物。因此,生物在接受了环境变化的信息后,还需要能迅速处理信息并作出决定,根据决定快速行动。人体的脑和脊髓承担着处理信息的重任。
【解答】人们在感知环境中的刺激后,会迅速地做出相应的反应,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作出反应的连续过程,是许多器官协同作用的结果。
故答案为:B。
15.(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三章 第3节神经调节 第1课时 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当我们在电脑键盘上输入一系列指令后,电脑的中央处理器(CPU)对所输入的指令进行运算处理,并把处理结果在屏幕上显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人的手相当于CPU,都是接受信息的器官
B.人的脑相当于CPU,都是处理信息的器官
C.人的眼相当于屏幕,都是传导信息的器官
D.人的脊髓相当于键盘,都是接受信息的器官
【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人的大脑皮层还能对语言和文字发生反应,因而具有抽象、概括、推理、计算、想象等思维能力。大脑是人体中最复杂、最重要的器官,它使人成了世界上的万物之灵。因此,保护好我们的大脑十分重要;大脑皮层是神经元的细胞体高度集中的地方,有许多控制人身体活动的高级中枢;中枢神经系统接收并处理各种信息 ,决定和启动相应的反应;周围神经系统负责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其他部位的通讯。
【解答】大脑特别发达,分为左右两部分,分别具有管理人体不同部位的功能,有许多控制人身体活动的高级中枢,相当于电脑的中央处理器(CPU)对所输入的指令进行运算处理,并把处理结果在屏幕上显示 。
故答案为:B。
16.(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三章 第3节神经调节 第1课时 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兔的心脏受A、B两种神经支配,某学者为了研究A、B两种神经对心率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先测定正常情况下兔的心率,然后分别测定阻断A神经或B神经后的心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据表所做的推测正确的是( )
实验处理 心率(次/分)
正常时 90
仅阻断A神经 180
仅阻断B神经 70
A.A、B两种神经作用相同,都是减缓心率
B.A神经作用是促进心跳加快,B神经对心率没有明显影响
C.A神经作用是促进心跳加快,B神经作用是减缓心率
D.A神经作用是减缓心率,B神经作用是促进心跳加快
【答案】D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 研究A、B两种神经对心率的影响 ,实验阻断A神经或B神经后的心率,通过心率的变化得出实验结论,心率为心脏一分钟内跳动的次数,正常时90次/分,仅阻断A神经180次/分,仅阻断B神经70分/次。
【解答】A阻断A神经180次/分,相比正常心率高了很多,仅阻断B神经70分/次,比正常的心率低了;
BA阻断A神经180次/分,相比正常心率高了很多,A神经作用为减缓心率的作用,仅阻断B神经70分/次,心率变低了,所以A是减缓心跳加快,B是增加心率作用,故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
17.(2023八上·东阳期末)大脑是人体智慧的集结,对大脑的研究被称作是自然科学的”终极疆域”。请分析:
(1)行人看到”前方修路,请绕道前行”会改变行走路线,而流浪狗却照样前行。这与人类大脑皮层中特有的 中枢有关。
(2)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常发于老年人,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等运动障碍症状。请根据模型图,简单说明引起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原因: 。
【答案】(1)语言
(2)多巴胺分泌不足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行人看到”前方修路,请绕道前行”会改变行走路线,是条件反射,是由人体大脑中语言神经中枢控制的,语言神经中枢是人类特有的
【解答】(1)行人看到”前方修路,请绕道前行”会改变行走路线,而流浪狗却照样前行,是因为人的大脑皮层中有语言中枢,狗的大脑中没有。
(2)从图中可以看出正常人的大脑可以分泌较多的多巴胺,但帕金森患者分泌的多巴胺很少,导致了运动障碍,因此引起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原因:多巴胺分泌不足
故答案为(1)语言 (2)多巴胺分泌不足
18.(2022八上·定海期末)当前的AI(人工智能)领域已发展到用计算机程序来模仿人脑神经细胞活动的阶段。某款AI机器人,其温度控制模块通过大量人工神经元(如图为一个人工神经元示意图)连接在一起,并不断变换输入数据来处理信息。该图中的B模拟的是人脑神经元中的 。以下属于神经细胞的有 。(A.嗅觉细胞;B.味觉细胞;C.感光细胞;D.肌细胞)
【答案】细胞体;AB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神经元又名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图中A模拟突起,B模拟细胞体,神经细胞分为细胞体和突起,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细胞体中由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
【解答】神经元又名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细胞分为细胞体和突起,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图中的B模拟的是人脑神经元中的细胞体,属于神经元的是ABC,他们都是反射弧中的感受器;肌细胞不是神经元;
故答案为:细胞体,ABC
19.(2023八上·椒江期末)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共同维持着人体内环境的稳定。有的人进入一定海拔高度的地区后,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但一段时间后会有所好转,在这段时间内人体发生了一些变化。
(1)人体血液中的氧气浓度下降,体内的化学感受器接受刺激,通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至 (选填“大脑”、“小脑”或“脑干”)中的呼吸中枢,再通过 使呼吸肌运动加强,使得氧分压回升。
(2)同时,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和 分泌增加,使得心跳加快,以更快的速度输送氧气。同时为了抵御寒冷,皮肤血管 ,减少散热。
【答案】(1)脑干;传出神经
(2)肾上腺素;收缩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脑干中有控制人的呼吸和血液循环的中枢,小脑控制人的身体平衡和动作协调,大脑是人语言和感觉的控制中枢;一条完整的反射弧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人在安静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是内脏,在运动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是骨骼肌;人的体温在产热和散热情况下维持动态平衡;当人的产热大于散热时,人的温度会升高;当人的产热小于散热时,温度会下降;人主要的散热方式是皮肤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两种;
【解答】(1)脑干中有控制人的呼吸和血液循环的中枢,小脑控制人的身体平衡和动作协调,大脑是人语言的控制中枢;所以人体血液中的氧气浓度下降,体内的化学感受器接受刺激,通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至脑干中的呼吸中枢;一条完整的反射弧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所以在通过传出神经使呼吸肌运动加强,使得氧分压回升。
(2)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肾上腺素能够扩张通往心脏和和肌肉的血管,体温调节时,为了抵御寒冷,经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所以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得心跳加快,以更快的速度输送氧气。同时为了抵御寒冷,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
故答案为:(1)脑干、传出神经(2)肾上腺素,收缩
20.(2023八上·温州期末)2023年1月起,浙江省将全面实施新国标电动自行车管理标准,执行多条安全措施。
(1)限制最高车速为25km/h,该措施能为人在骑行过程中对危险信号作出反应留足时间。如图甲为人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其中作出反应的结构是图中的 。 (填序号)
(2)不允许电动自行车安装如图乙所示的遮阳棚。因为当车速度较快时,遮阳棚上方压强p1 下方压强p2 (填“>”、“=”或“<”),易使遮阳棚向上掀起导致事故。
【答案】(1)④
(2)<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反射弧的组成结构解答;
(2)流体流速越大的地方气压越小,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解答。
【解答】 (1)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如果刺激感受器①,效应器④发生反应,即做出反应的结构上图中的④。
(2)当车速较快时,遮阳棚上表面为曲面,则空气流速大而压强小,于是空气对它产生向上的托力,则遮阳棚容易掀起来即p1<p2。
21.(2023八上·拱墅期末)”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是公安部在全国开展的安全守护行动。回答问题:
(1)骑电瓶车者一见红灯亮就捏刹车,这一反射的神经冲动传递的途径是______。
A.眼→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眼
B.眼→传入神经→大脑→传出神经→肌肉
C.肌肉→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眼
D.眼→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大脑→传出神经→肌肉
(2)某人由于骑行时发生事故,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传出神经受损,其他结构正常,则此反射弧的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将会______。
A.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B.有感觉但不能运动
C.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D.失去感觉也不能运动
(3)某人骑自行车出行时,大汗淋漓,但体温正常,此时他产热的主要器官为 ,体内产热量 (选填”>““<“或”=“)散热量,这是靠体内的 中枢进行调节控制的。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答案】(1)B
(2)B
(3)骨骼肌;=;体温调节;神经元(神经细胞)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解答】 (1)骑车者一见红灯亮就捏刹车,这一反射的神经冲动传递的途径是:眼(感受器)接受灯亮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导大脑(神经中枢),神经中枢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即作出指令),传出神经再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肌肉(效应器),最后由效应器(肌肉)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捏刹车。故选:B。
(2)只有在反射弧完整的情况下才能完成反射。题中传出神经受损,虽然其他结构正常,但也不能完成反射,即不能运动。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上行的神经纤维和大脑皮层正常,因此能够感觉到疼。故选:B。
(3)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产热量显著增加,其产热的主要器官是骨骼肌,体温正常,说明体内产热量等于散热量,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控制的。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2.(2023八上·婺城期末)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我市加大了对“机动车礼让斑马线”的专项整治力度,驾驶员看到有行人过马路时都会及时踩刹车,等待行人安全通过路口后再启动车辆。请回答:
(1)驾驶员看到有行人要过马路时及时踩刹车属于 (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
(2)如图所示为神经元的模式图,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中传递的路径是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答案】(1)条件
(2)D→C→B(→A)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非条件反射是不需要经过后天学习就存在的本能反应。条件反射是需要人后天的生活中不断获得的一种经验性行为。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一般来说,细胞体有一条长面分支
少的轴突,有较多短面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 神经元传导神经冲动是沿一定方向传导的,树突将神经冲动传向细胞体,轴突则将冲动从细胞体传出。
【解答】(1) 驾驶员看到有行人要过马路时及时踩刹车是出生后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条件反射。
(2)神经元传导神经冲动是从树突传向细胞体,轴突则将冲动从细胞体传出。所以正确的顺序是: D→C→B(→A) 。
23.(2023八上·德清期末)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乾元镇有赛龙舟习俗。2022年的“龙舟赛”与众不同,所用的“龙舟”都是社区居民家中划来的小木船。
(1)赛龙舟时,三人各执一桨,随着比赛的发令枪响,立刻奋力划船,该行为是 (选填“先天性行为”或“后天学习行为”)。
(2)奋力划船时,产热器官或组织主要是 ,主要的散热方式是 ,从而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答案】(1)后天学习行为
(2)骨骼肌;汗液蒸发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非条件反射是不需要经过后天学习就存在的本能反应。条件反射是需要人后天的生活中不断获得的一种经验性行为。安静时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内脏,运动时主要是骨骼肌。人体主要的散热部位是皮肤。当环境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主要用汗液蒸发方式调节体温。
【解答】(1) 随着比赛的发令枪响,立刻奋力划船 ,此行为需要不断的训练,属于后天学习行为。
(2)奋力划船时,人在剧烈运动,此时的 产热器官或组织主要是骨骼肌,主要的散热方式是汗液蒸发,从而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24.(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三章 第3节神经调节 第2课时 反射与反射弧)如图为条件反射建立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A表示狗吃到食物后出现 的活动,这是狗生来就有的,属于 反射。
(2)反复经过图B后,图C表示狗对铃声已经建立起分泌唾液的反射,这一反射属于 。
(3)图中D表示一段时间总是只给铃声,不给食物,狗对铃声建立起来的反射将 。
(4)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它是在 的参与下形成的。
【答案】(1)分泌唾液;非条件(简单)
(2)条件反射(复杂反射)
(3)逐渐消退
(4)大脑皮层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缩手反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等反射活动都是简单的、人生来就有的反射。这类反射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各个中枢即可完成,只要反射弧保持完整,在相应的刺激下,不需要后天的训练就能引起反射性反应,这类反射叫做非条件反射;还有一类反射,如一个人突然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会不自觉地回过头来;看见一颗青杏或听到“青杏”这个词,会不自觉地流出口水。这是一类通过后天学习而得到的较为复杂的反射。这类反射叫做条件反射。
【解答】(1)狗吃到食物会不自觉地流出口水,分泌唾液是与生俱来的,不需要后天训练就可以引起来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2)狗要给它喂食物,用食物来强化它已经形成的一铃声的条件反射属于复杂的反射活动;
(3)要后天的训练就能引起反射性反应,通过后天学习而得到的较为复杂的反射,长期不用而减弱或消失;
(4)大脑是高级神经中枢,条件反射活动需要在大脑皮层中枢完成。
故答案为:(1)分泌唾液,非条件反射;(2)条件反射;(3)逐渐消退;(4)大脑皮层。
三、实验探究题
25.(2023八上·义乌期末)“发热、乏力、干咳”是新冠肺炎的主要症状,为了防控新冠肺炎,对进出村镇、小区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发现有体温异常者必须立刻上报。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T—E—N—F—A途径表示 过程(填“激素调节”或“神经调节”)。
(2)某新冠肺炎患者的体温在24h内都处于39℃,若A、C分别表示产生和散失的热量,则这24h内A C(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甲、乙两图表示外界气温改变时,皮肤中血管的舒缩情况。其中表示外界气温较低时,此时散热方式为 。
【答案】(1)神经调节
(2)等于
(3)皮肤直接散热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体温恒定是指产热和散热动态变动的结果;一条完整的神经弧分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当外界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时,朱啊哟是以汗液蒸发的方式散热的;当外界的温度低于人体温度时,主要是皮肤直接散热的方式;
【解答】(1) 图中T—E—N—F—A途径表示神经调节 ;
(2) 某新冠肺炎患者的体温在24h内都处于39℃,若A、C分别表示产生和散失的热量,则这24h内A 等于C;
(3) 其中表示外界气温较低时,减少热量的散失,所以此时的散热方式是皮肤直接散热;
故答案为:(1) 神经调节 (2)等于(3) 皮肤直接散热
26.(2020八上·嘉兴期末)交通法规规定,禁止酒后驾车。为此研究人员以100名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相关研究,并获得如下数据;
人体累积的酒精量(毫升) 25 55 85 115 145 175
人体对声刺激后作出反应的时间(秒) 0.247 0.257 0.268 0.287 0.329 0.36
人体对电刺激后作出反应的时间(秒) 0.311 0.328 0.337 0.255 0.386 0.417
(1)研究人员研究的问题是 。
(2)为了减小误差,上表记录的每一个反应时间已经经过数据处理,如“0.247秒”其实指的是 。
(3)本实验存在不够严谨的地方,请指出问题所在 。
【答案】(1)人体收到声和电的刺激后作出反应的时间与人体累积的酒精含量的关系
(2)时间段的平均值
(3)没有保证志愿者的年龄,生理状况等相同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根据表格数据分析解答;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解答。
【解答】 (1)由表格数据可知人体对声和电刺激后作出反应的时间与人体累积的酒精量的有关,故此实验是探究人体收到声和电的刺激后作出反应的时间与人体累积的酒精含量的关系;
(2)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0.247秒其实指的是人体累积的酒精量为25mL时100名志愿者对声刺激后作出反应时间段的平均值;
(3)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生理状况反应能力不同,所以根据控制变量法知本实验应该保证志愿者的年龄,生理状况等相同。
故答案为:(1)人体收到声和电的刺激后作出反应的时间与人体累积的酒精含量的关系;(2)人体累积的酒精量为25mL时100名志愿者对声刺激后作出反应时间的平均值;(3)没有保证志愿者的年龄,生理状况等相同。
27.(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试卷)如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示意图中字母表示的结构名称:A 、B 。
(2)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 。当人体处在45℃的外界环境中时,主要的散热方式是 。
(3)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分泌活动加强,这种反射弧属于 反射。
(4)甲状腺能参与体温调节,是因为 。
【答案】(1)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肾上腺
(2)皮肤;蒸发散热
(3)非条件
(4)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寒冷刺激使冷觉感受器兴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机体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恒定,增加产热有骨骼肌颤栗、立毛肌收缩、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作用几乎于全身每一个细胞,使细胞代谢增强,从而增加产热.另一方面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减少排汗等使散热减少。
【解答】(1)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因此A为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甲状腺和肾上腺通过分泌相应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来促进机体增加产热,这时代谢调节方式,因此C为肾上腺,B是骨骼肌,通过骨骼肌不自主颤栗来增加产热,这是物理调节方式。
(2)人体最大的器官是皮肤,也是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
(3)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分泌活动加强,这种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人体体温相对稳定是神经调节和体液(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4)甲状腺参与体温调节,主要是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速物质氧化分解,促进动物的发育,促进新陈代谢。
故答案为:(1)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肾上腺(2)皮肤;蒸发散热(3)非条件 (4)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
28.(2019八上·绍兴期末)如图表示人体内血糖浓度调节的部分过程,如果胰岛素分泌血糖浓度,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就可能形成糖尿病.目前,糖尿病患者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为探究这一问题.某科技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
步骤 甲鼠 乙鼠
a 将完全相同的甲、乙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
b 定时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 定时喂与甲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
c 重复b步骤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
(1)实验设计中,有一处不够严谨.请指出并改正: .
(2)步骤a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 。
A.为了降低神经系统的影响
B.防止小白鼠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干扰试验
C.让两鼠重新发育胰岛,参照统一
D.破坏胰岛,让两鼠处于休眠状态,实验更准确
(3)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多用几只小鼠
(2)B
(3)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口服胰岛素不起作用
【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有关实验方法及实验的注意事项,以及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解答】(1)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我们在做实验时实验的对象不能太少,所以应该多用 几只小鼠 。
(2)为了探究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 而正常的小鼠 体内的胰岛 会分泌 胰岛 素从而影响实。所以应该选择B。
(3) 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 ,说明了血液中的血糖含量偏高也就是说口服胰岛素 起不到作用。
故答案为:(1)多用几只小鼠;(2)B;(3) 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口服胰岛素不起作用
29.(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3.3 反射与反射弧(第2课时) 同步练习)如图是膝跳反射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反射弧的结构来看,当叩击膝盖下的韧带时,[①] 接受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冲动经②→③→④传到[⑤] 后,小腿突然抬起。
(2)从反射的形成来看,此反射的类型属于 ,请举一例和该类型相同的反射: 。
(3)小腿抬起后才有感觉,这种感觉在 形成,这说明脊髓不仅有反射功能,而且有 功能。
【答案】(1)感受器;效应器
(2)非条件反射;眨眼等(其他合理也可)
(3)大脑皮层;传导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根据反射弧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知识解题即可;据图可知: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
【解答】解:(1)从反射弧的结构来看,当叩击膝盖下的韧带时,感受器接受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冲动经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导神经→效应器,所以小腿突然抬起;
(2)非条件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不会消退,属于低级反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所获得的,属于高级反射;从反射的形成来看,此反射的类型属于非条件反射,与该类型相同的反射有:眨眼反射、吮吸反射等;
(3)膝跳反射属于低级反射,故小腿先抬起,后才有感觉,这种感觉在大脑皮质形成,这说明脊髓不仅有反射功能,而且有传导功能;
故答案为:(1)感受器、效应器;(2)非条件反射、眨眼等(其他合理也可);(3)大脑皮层、传导
30.(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试卷(3.1-3.3))通过下列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认识脑的功能,并以此指导我们的生活。
研究成果一:切除小白鼠的大脑,小白鼠失去知觉,但心跳和呼吸仍在进行,胃肠依然能够消化。
研究成果二:切除了小白鼠的小脑,小白鼠的动作变得很不协调,步子迈得大而不稳,腿抬的高而笨拙,吃食物时,嘴不容易准确地碰到食物。
研究成果三:切除小白鼠的脑干,小白鼠的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死亡。
(1)“植物人”没有意识、感觉和运动,可以判断 。
(2)“舞蹈症”患者的动作不准确、缺乏平衡感,可以判断是脑的 发生了病变。
(3)在体育课上,老师嘱咐同学们在运动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后脑,利用上述研究成果,请你作出解释: 。
(4)为了有效地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在骑摩托、滑冰时要采取哪些保护措施? 。
【答案】(1)受伤部位为大脑
(2)小脑
(3)脑干位于后脑部位
(4)要带头盔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在大脑皮质上有许多调节人类生命活动的高级中枢,分别主管运动、感觉、语言、视觉等功能;小脑具有协调全身肌肉的运动,调节平衡的作用;脑干称为生命中枢,有呼吸、心跳等高级生命活动的调节中枢。
【解答】(1)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切除大脑的小白鼠失去知觉,但基本的生命活动心跳和呼吸仍在进行, 说明其脑干的功能仍然正常;植物人没有了意识、感觉和运动,只有心跳和呼吸等基本的生命活动,可判断是大脑损伤了。
(2)研究成果而告诉我们:切除小脑的小白鼠动作变得不协调,身体不能维持平衡,这与人的舞蹈症患者具有相同的症状,因此可以判断舞蹈症患者损伤的是小脑。
(3)研究成果三告诉我们:切除小白鼠的脑干,小白鼠的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死亡,这说明脑干中有调节呼吸、心跳等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因此我们在运动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后脑,因为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即后脑部位。
(4)中枢神经系统主要位于头部,在运动中,头部的防护是关键,可以采取戴头盔的方法来保护头部。
故答案为:(1)受伤的部位是大脑 (2)小脑 (3)脑干位于后脑部位(4)带头盔
1 / 1初中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3节 神经调节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3八上·杭州期末)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
B.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大脑、小脑和脑干
C.所有的动物都有先天性行为,鸟类的迁徙和鱼类的洄游都属于先天性行为
D.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由树突和轴突两部分组成
2.(2023八上·上虞期末)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测量人的反应时间。实验时,上方的手捏住直尺的顶端(0刻度朝下),下方的手做捏住直尺的准备,当上方的手放开直尺时,下方的手“立即”捏住直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中上方的手是被测试者的
B.测试过程中直尺应该静止后下放
C.为了获得准确结果,应该多测试几次
D.捏住时刻度值越大,说明被测试者的反应越慢
3.(2023八上·嘉兴期末)干燥的冬天,手触及金属门把手有时会感觉“麻”一下,“麻”这种感觉形成于( )
A.皮肤 B.脑干 C.脊髓 D.大脑
4.(2023八上·椒江期末)如图是人体反射弧结构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是感受器,Q是效应器
B.O是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
C.若N受损,反射不能完成,但能产生痛觉
D.由O控制的反射活动不需要经过后天的学习
5.(2023八上·义乌期末)如图是人体某一反射活动的模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
B.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
C.该反射活动与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相同
D.该反射活动属于非条件反射
6.(2022八上·长兴月考)如图是神经系统结构层次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是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②是神经组织,具有产生和传导兴奋的功能
C.③是脑,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分
D.④是神经系统,是由脑神经和脊神经两部分组成
7.(2022八上·柯桥期中)如图为某些概念或事例之间的关系,下列各选项中,符合该图逻辑的是( )
Ⅰ Ⅱ Ⅲ
A 脊髓 脑 小脑
B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膝跳反射
C 向性运动 感性运动 向地性
D 突起 树突 轴突
A.A B.B C.C D.D
8.(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三章 第3节神经调节 第2课时 反射与反射弧)下列属于反射的是( )
A.触碰含羞草的叶,其叶下垂合拢
B.听到电话铃声接电话
C.草履虫游向有肉汁的一侧
D.向日葵的花盘朝向太阳转动
9.(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三章 第3节神经调节 第2课时 反射与反射弧)走在街道上,忽然听到身后有人叫你的名字,你立刻转过头。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鼓膜
B.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C.转头这个动作要依赖多个系统的配合
D.完成该反射的途径是③→②→④→①→⑤
10.(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三章 第3节神经调节 第2课时 反射与反射弧)下列反射活动中,不是人类特有的是( )
A.听说妈妈买了酸杏,小玲流出了口水
B.聋哑人用手语“演唱”,观众感动流泪
C.看一篇感人的文章,小明流下了眼泪
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11.(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三章 第3节神经调节 第1课时 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下表所示的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相对应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结构 功能
A 脊髓 反射、传导
B 大脑 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C 小脑 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D 脑干 调节心跳、血压、呼吸、运动等
A.A B.B C.C D.D
12.(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三章 第3节神经调节 第1课时 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下列有关图所示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是细胞体,③和④是树突
B.它能接受刺激、并自动有节律地收缩
C.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兴奋或神经冲动只能由③进行传导
13.(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三章 第3节神经调节 第1课时 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如图为人体脑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标号所示结构正确的是( )
A.①为大脑,②为小脑,③为脑干
B.①为大脑,②为脑干,③为小脑
C.①为大脑,②为小脑,③为脊髓
D.①为脑干,②为小脑,③为脊髓
14.(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三章 第3节神经调节 第1课时 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接受刺激作出反应的整个过程是( )
A.接受信息→处理信息→作出反应
B.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作出反应
C.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作出反应
D.产生反应→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
15.(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三章 第3节神经调节 第1课时 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当我们在电脑键盘上输入一系列指令后,电脑的中央处理器(CPU)对所输入的指令进行运算处理,并把处理结果在屏幕上显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人的手相当于CPU,都是接受信息的器官
B.人的脑相当于CPU,都是处理信息的器官
C.人的眼相当于屏幕,都是传导信息的器官
D.人的脊髓相当于键盘,都是接受信息的器官
16.(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三章 第3节神经调节 第1课时 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兔的心脏受A、B两种神经支配,某学者为了研究A、B两种神经对心率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先测定正常情况下兔的心率,然后分别测定阻断A神经或B神经后的心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据表所做的推测正确的是( )
实验处理 心率(次/分)
正常时 90
仅阻断A神经 180
仅阻断B神经 70
A.A、B两种神经作用相同,都是减缓心率
B.A神经作用是促进心跳加快,B神经对心率没有明显影响
C.A神经作用是促进心跳加快,B神经作用是减缓心率
D.A神经作用是减缓心率,B神经作用是促进心跳加快
二、填空题
17.(2023八上·东阳期末)大脑是人体智慧的集结,对大脑的研究被称作是自然科学的”终极疆域”。请分析:
(1)行人看到”前方修路,请绕道前行”会改变行走路线,而流浪狗却照样前行。这与人类大脑皮层中特有的 中枢有关。
(2)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常发于老年人,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等运动障碍症状。请根据模型图,简单说明引起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原因: 。
18.(2022八上·定海期末)当前的AI(人工智能)领域已发展到用计算机程序来模仿人脑神经细胞活动的阶段。某款AI机器人,其温度控制模块通过大量人工神经元(如图为一个人工神经元示意图)连接在一起,并不断变换输入数据来处理信息。该图中的B模拟的是人脑神经元中的 。以下属于神经细胞的有 。(A.嗅觉细胞;B.味觉细胞;C.感光细胞;D.肌细胞)
19.(2023八上·椒江期末)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共同维持着人体内环境的稳定。有的人进入一定海拔高度的地区后,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但一段时间后会有所好转,在这段时间内人体发生了一些变化。
(1)人体血液中的氧气浓度下降,体内的化学感受器接受刺激,通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至 (选填“大脑”、“小脑”或“脑干”)中的呼吸中枢,再通过 使呼吸肌运动加强,使得氧分压回升。
(2)同时,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和 分泌增加,使得心跳加快,以更快的速度输送氧气。同时为了抵御寒冷,皮肤血管 ,减少散热。
20.(2023八上·温州期末)2023年1月起,浙江省将全面实施新国标电动自行车管理标准,执行多条安全措施。
(1)限制最高车速为25km/h,该措施能为人在骑行过程中对危险信号作出反应留足时间。如图甲为人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其中作出反应的结构是图中的 。 (填序号)
(2)不允许电动自行车安装如图乙所示的遮阳棚。因为当车速度较快时,遮阳棚上方压强p1 下方压强p2 (填“>”、“=”或“<”),易使遮阳棚向上掀起导致事故。
21.(2023八上·拱墅期末)”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是公安部在全国开展的安全守护行动。回答问题:
(1)骑电瓶车者一见红灯亮就捏刹车,这一反射的神经冲动传递的途径是______。
A.眼→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眼
B.眼→传入神经→大脑→传出神经→肌肉
C.肌肉→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眼
D.眼→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大脑→传出神经→肌肉
(2)某人由于骑行时发生事故,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传出神经受损,其他结构正常,则此反射弧的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将会______。
A.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B.有感觉但不能运动
C.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D.失去感觉也不能运动
(3)某人骑自行车出行时,大汗淋漓,但体温正常,此时他产热的主要器官为 ,体内产热量 (选填”>““<“或”=“)散热量,这是靠体内的 中枢进行调节控制的。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22.(2023八上·婺城期末)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我市加大了对“机动车礼让斑马线”的专项整治力度,驾驶员看到有行人过马路时都会及时踩刹车,等待行人安全通过路口后再启动车辆。请回答:
(1)驾驶员看到有行人要过马路时及时踩刹车属于 (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
(2)如图所示为神经元的模式图,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中传递的路径是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3.(2023八上·德清期末)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乾元镇有赛龙舟习俗。2022年的“龙舟赛”与众不同,所用的“龙舟”都是社区居民家中划来的小木船。
(1)赛龙舟时,三人各执一桨,随着比赛的发令枪响,立刻奋力划船,该行为是 (选填“先天性行为”或“后天学习行为”)。
(2)奋力划船时,产热器官或组织主要是 ,主要的散热方式是 ,从而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24.(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三章 第3节神经调节 第2课时 反射与反射弧)如图为条件反射建立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A表示狗吃到食物后出现 的活动,这是狗生来就有的,属于 反射。
(2)反复经过图B后,图C表示狗对铃声已经建立起分泌唾液的反射,这一反射属于 。
(3)图中D表示一段时间总是只给铃声,不给食物,狗对铃声建立起来的反射将 。
(4)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它是在 的参与下形成的。
三、实验探究题
25.(2023八上·义乌期末)“发热、乏力、干咳”是新冠肺炎的主要症状,为了防控新冠肺炎,对进出村镇、小区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发现有体温异常者必须立刻上报。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T—E—N—F—A途径表示 过程(填“激素调节”或“神经调节”)。
(2)某新冠肺炎患者的体温在24h内都处于39℃,若A、C分别表示产生和散失的热量,则这24h内A C(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甲、乙两图表示外界气温改变时,皮肤中血管的舒缩情况。其中表示外界气温较低时,此时散热方式为 。
26.(2020八上·嘉兴期末)交通法规规定,禁止酒后驾车。为此研究人员以100名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相关研究,并获得如下数据;
人体累积的酒精量(毫升) 25 55 85 115 145 175
人体对声刺激后作出反应的时间(秒) 0.247 0.257 0.268 0.287 0.329 0.36
人体对电刺激后作出反应的时间(秒) 0.311 0.328 0.337 0.255 0.386 0.417
(1)研究人员研究的问题是 。
(2)为了减小误差,上表记录的每一个反应时间已经经过数据处理,如“0.247秒”其实指的是 。
(3)本实验存在不够严谨的地方,请指出问题所在 。
27.(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试卷)如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示意图中字母表示的结构名称:A 、B 。
(2)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 。当人体处在45℃的外界环境中时,主要的散热方式是 。
(3)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分泌活动加强,这种反射弧属于 反射。
(4)甲状腺能参与体温调节,是因为 。
28.(2019八上·绍兴期末)如图表示人体内血糖浓度调节的部分过程,如果胰岛素分泌血糖浓度,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就可能形成糖尿病.目前,糖尿病患者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为探究这一问题.某科技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
步骤 甲鼠 乙鼠
a 将完全相同的甲、乙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
b 定时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 定时喂与甲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
c 重复b步骤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
(1)实验设计中,有一处不够严谨.请指出并改正: .
(2)步骤a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 。
A.为了降低神经系统的影响
B.防止小白鼠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干扰试验
C.让两鼠重新发育胰岛,参照统一
D.破坏胰岛,让两鼠处于休眠状态,实验更准确
(3)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9.(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3.3 反射与反射弧(第2课时) 同步练习)如图是膝跳反射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反射弧的结构来看,当叩击膝盖下的韧带时,[①] 接受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冲动经②→③→④传到[⑤] 后,小腿突然抬起。
(2)从反射的形成来看,此反射的类型属于 ,请举一例和该类型相同的反射: 。
(3)小腿抬起后才有感觉,这种感觉在 形成,这说明脊髓不仅有反射功能,而且有 功能。
30.(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试卷(3.1-3.3))通过下列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认识脑的功能,并以此指导我们的生活。
研究成果一:切除小白鼠的大脑,小白鼠失去知觉,但心跳和呼吸仍在进行,胃肠依然能够消化。
研究成果二:切除了小白鼠的小脑,小白鼠的动作变得很不协调,步子迈得大而不稳,腿抬的高而笨拙,吃食物时,嘴不容易准确地碰到食物。
研究成果三:切除小白鼠的脑干,小白鼠的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死亡。
(1)“植物人”没有意识、感觉和运动,可以判断 。
(2)“舞蹈症”患者的动作不准确、缺乏平衡感,可以判断是脑的 发生了病变。
(3)在体育课上,老师嘱咐同学们在运动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后脑,利用上述研究成果,请你作出解释: 。
(4)为了有效地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在骑摩托、滑冰时要采取哪些保护措施?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人体发育,并提高神经的兴奋性
【解答】A. 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A错误
B. 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B错误
C.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与生俱来的行为,由遗传物质控制的行为,因此所有动物都具有,且鸟类迁徙和鱼类的洄游都是与生俱来的,都属于先天性行为,C正确
D.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由树突、轴突和细胞体组成,D错误
故答案为:C
2.【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
本实验是为了测试人反应的快慢,实验时,测试者突然松开静止的直尺,被测试者要仅用拇指和食指将尺夹住,记录相应的刻度,一般测试3次,然后求平均值,数值越大,说明被测试者的反应越慢。
【解答】
A.实验时,直尺静止下放,图中上方的手是释放直尺者的,下方的手是受测者的,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实验时,直尺静止下放,图中上方的手是释放直尺者的,下方的手是受测者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为了获得准确结果,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需要多测试几次求平均值,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捏住时刻度值越大,说明受测者的反应时间越长,被测试者的反应越慢,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D。
故答案为:A。
3.【答案】D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受器;脑干是协调和控制呼吸和血液循环的结构;脊髓是低级神经中枢,具有反射和传导两个作用;大脑是所有感觉形成的地方,是高级的神经中枢,可以控制脊髓中的低级神经中枢;
【解答】所有的感觉都在大脑皮层中形成,所以 “麻”这种感觉形成于大脑;
故答案为:D.
4.【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M是感受器,N是传入神经,O是神经中枢,P是传出神经,Q是效应器;一条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解答】A. M是感受器,Q是效应器 ,正确;
B. O是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正确;
C. 若N受损,信息无法传递到脊髓,脊髓有传导和反射两个作用,所以反射不能完成,也不能将信息传递到大脑产生痛觉,错误;
D. O是脊髓,脊髓是低级神经中枢,属于低级反射,不需要后天学习的反射,所以由O控制的反射活动不需要经过后天的学习,正确;
故答案为:C.
5.【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膝跳反射是低级反射,不需要后天的学习,也称为非条件反射,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
【解答】A. 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 ,正确;
B. 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正确;
C.该反射活动与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相同,错误;
D. 该反射活动属于非条件反射,正确;
故答案为:C.
6.【答案】D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组织具有产生和传导兴奋的功能;神经系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人的神经结构:神经元→神经组织→神经器官→神经系统;
【解答】A. ①是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正确;
B. ②是神经组织,具有产生和传导兴奋的功能,正确;
C. ③是脑,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分,正确;
D.④是神经系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错误;
故答案为:D.
7.【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从图中可知 Ⅰ与Ⅱ 、Ⅲ是并列关系;Ⅱ与Ⅲ是包含关系;神经中枢分为脑和脊髓,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脊髓;条件反射是经过学习获得的反射活动,非条件反射是与身俱来的,不需要后天学习,如膝跳反射、缩手反射和排尿反射;向性运动是指刺激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且方向不会改变,感性运动是刺激方向与运动方向无关;突起包含了树突和轴突;
【解答】A.脊髓和脑和小脑是并列关系,脑包含了小脑,A正确;
B.错误,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而不是条件反射;
C.错误,向地性属于向性运动,而不是感性运动;
D.错误,突起包含了树突和轴突。
故答案为:A.
8.【答案】B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我们把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叫做反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解答】A含羞草叶子被触碰叶子下垂,是叶子受到外界刺激,属于感性运动;
B听到电话声通过感受器,传入神经到大脑,大脑做出处理,去接听电话,属于反射;
C草履虫受到了外界的刺激做出了反应,没有通过神经系统做出的反应不是反射;
D向日葵的花盘朝着太阳转动,是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植物没有神经,不是通过神经系统做出的应答,错误。
故答案为:B。
9.【答案】A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还有一类反射,如一个人突然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会不自觉地回过头来;看见一颗青杏或听到“青杏”这个词,会不自觉地流出口水。这是一类通过后天学习而得到的较为复杂的反射。这类反射叫做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建立是大脑皮层的功能,也是学习的基础。条件反射使人和动物能更好地适应环境。
【解答】A听到名字自觉地回过头,这是复杂的反射,耳蜗上有听觉感受器;
B复杂的反射都是建立在大脑皮层,所以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C转头这个动作需要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等参与;
D①传出神经,②传入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反射弧的途径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故答案为:A。
10.【答案】D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人的学习行为更加复杂。人不仅能对环境中声、光、味、触等具体刺激作出反应,还能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学习,并能以语言、文字代替具体刺激,作出反应。例如,人们在看见美味食品的文字介绍时,就会分泌唾液(流口水)。这都是因为人具有高度发达的大脑。
【解答】A听到妈妈买了酸杏,刺激小玲的大脑,味觉刺激作出反应流口水;
B 聋哑人用手语“演唱” , 观众大脑皮层受到刺激感动流泪,是因为人类具有发达的大脑;
C看一篇感人的文章,小明大脑皮层受到刺激,而流下了眼泪,是人类独有的特点;
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人和动物共同具有的反射。
故答案为:D。
11.【答案】D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人的大脑皮层还能对语言和文字发生反应,因而具有抽象、概括、推理、计算、想象等思维能力。大脑是人体中最复杂、最重要的器官,它使人成了世界上的万物之灵。因此,保护好我们的大脑十分重要;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如步行、奔跑等,并保持身体平衡。脑干在大脑的下面,主要控制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活动,如呼吸、心跳、咳嗽等。它无需任何意识的干预就能保持生命活动功能的正常运行。脊髓是脑干的延续,位于脊柱的椎管内,呈扁圆柱形,脊髓是由许多神经元组成的,有许多躯体和内脏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能完成一些躯体和内脏的反射活动。脊髓除了能对身体内外的刺激发生有规律的反应外,还能把相关信息传递给大脑,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重要信息的传递通道。
【解答】A脊髓中有许多的神经元构成,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信息,A正确;
B大脑皮层是神经元的细胞体高度集中的地方,有许多控制人身体活动的高级中枢,B正确;
C小脑是主要负责人体的协调性,保持身体的平衡,C正确;
D脑干主要控制血液循环、呼吸系统的活动,呼吸、心跳、咳嗽等,不控制运动,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12.【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在眼的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在鼻黏膜上有嗅觉细胞能接受气味的变化,在味蕾中有能接受化学物质刺激的味觉细胞等,这些细胞都属于神经细胞。神经细胞也叫做神经元,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个部分,突起可分为树突和轴突;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我们周围的各种信息就是通过这些神经元获取并传递的。
【解答】图中为一个神经元,①为树突,②为细胞核,③为轴突,④为轴突分支;A错误;神经元能够接受刺激并且传递信息的功能,B说法错误;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我们周围的各种信息就是通过这些神经元获取并传递的,C说法正确;神经冲动传到细胞体,细胞体接受刺激再传导到轴突,不是只能由轴突传导。
故答案为:C。
13.【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脑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分,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的表面称为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凹凸不平,布满深浅不同的沟或裂,沟裂之间隆起形成回。沟和回使大脑皮层的面积大大增加;人的大脑皮层还能对语言和文字发生反应,因而具有抽象、概括、推理、计算、想象等思维能力。大脑是人体中最复杂、最重要的器官,它使人成了世界上的万物之灵。因此,保护好我们的大脑十分重要。我们应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免大脑产生疲劳,并注意营养,让大脑的功能保持最佳状态;
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如步行、奔跑等,并保持身体平衡。脑干在大脑的下面,主要控制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活动,如呼吸、心跳、咳嗽等。它无需任何意识的干预就能保持生命活动功能的正常运行。
【解答】图中①大脑特别发达,分为左右两部分;②为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③为脑干在大脑的下面。
故答案为:A。
14.【答案】B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这是一个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作出反应的连续过程,是许多器官协同作用的结果;非洲草原上生活着的斑马,能敏锐地觉察到环境的变化,如遇到狮子袭击时,能及时发现,并迅速逃离,从而得以生存。人在走路碰到障碍物时,也会迅速地绕开障碍物。因此,生物在接受了环境变化的信息后,还需要能迅速处理信息并作出决定,根据决定快速行动。人体的脑和脊髓承担着处理信息的重任。
【解答】人们在感知环境中的刺激后,会迅速地做出相应的反应,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作出反应的连续过程,是许多器官协同作用的结果。
故答案为:B。
15.【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人的大脑皮层还能对语言和文字发生反应,因而具有抽象、概括、推理、计算、想象等思维能力。大脑是人体中最复杂、最重要的器官,它使人成了世界上的万物之灵。因此,保护好我们的大脑十分重要;大脑皮层是神经元的细胞体高度集中的地方,有许多控制人身体活动的高级中枢;中枢神经系统接收并处理各种信息 ,决定和启动相应的反应;周围神经系统负责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其他部位的通讯。
【解答】大脑特别发达,分为左右两部分,分别具有管理人体不同部位的功能,有许多控制人身体活动的高级中枢,相当于电脑的中央处理器(CPU)对所输入的指令进行运算处理,并把处理结果在屏幕上显示 。
故答案为:B。
16.【答案】D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 研究A、B两种神经对心率的影响 ,实验阻断A神经或B神经后的心率,通过心率的变化得出实验结论,心率为心脏一分钟内跳动的次数,正常时90次/分,仅阻断A神经180次/分,仅阻断B神经70分/次。
【解答】A阻断A神经180次/分,相比正常心率高了很多,仅阻断B神经70分/次,比正常的心率低了;
BA阻断A神经180次/分,相比正常心率高了很多,A神经作用为减缓心率的作用,仅阻断B神经70分/次,心率变低了,所以A是减缓心跳加快,B是增加心率作用,故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17.【答案】(1)语言
(2)多巴胺分泌不足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行人看到”前方修路,请绕道前行”会改变行走路线,是条件反射,是由人体大脑中语言神经中枢控制的,语言神经中枢是人类特有的
【解答】(1)行人看到”前方修路,请绕道前行”会改变行走路线,而流浪狗却照样前行,是因为人的大脑皮层中有语言中枢,狗的大脑中没有。
(2)从图中可以看出正常人的大脑可以分泌较多的多巴胺,但帕金森患者分泌的多巴胺很少,导致了运动障碍,因此引起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原因:多巴胺分泌不足
故答案为(1)语言 (2)多巴胺分泌不足
18.【答案】细胞体;AB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神经元又名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图中A模拟突起,B模拟细胞体,神经细胞分为细胞体和突起,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细胞体中由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
【解答】神经元又名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细胞分为细胞体和突起,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图中的B模拟的是人脑神经元中的细胞体,属于神经元的是ABC,他们都是反射弧中的感受器;肌细胞不是神经元;
故答案为:细胞体,ABC
19.【答案】(1)脑干;传出神经
(2)肾上腺素;收缩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脑干中有控制人的呼吸和血液循环的中枢,小脑控制人的身体平衡和动作协调,大脑是人语言和感觉的控制中枢;一条完整的反射弧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人在安静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是内脏,在运动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是骨骼肌;人的体温在产热和散热情况下维持动态平衡;当人的产热大于散热时,人的温度会升高;当人的产热小于散热时,温度会下降;人主要的散热方式是皮肤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两种;
【解答】(1)脑干中有控制人的呼吸和血液循环的中枢,小脑控制人的身体平衡和动作协调,大脑是人语言的控制中枢;所以人体血液中的氧气浓度下降,体内的化学感受器接受刺激,通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至脑干中的呼吸中枢;一条完整的反射弧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所以在通过传出神经使呼吸肌运动加强,使得氧分压回升。
(2)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肾上腺素能够扩张通往心脏和和肌肉的血管,体温调节时,为了抵御寒冷,经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所以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得心跳加快,以更快的速度输送氧气。同时为了抵御寒冷,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
故答案为:(1)脑干、传出神经(2)肾上腺素,收缩
20.【答案】(1)④
(2)<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反射弧的组成结构解答;
(2)流体流速越大的地方气压越小,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解答。
【解答】 (1)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如果刺激感受器①,效应器④发生反应,即做出反应的结构上图中的④。
(2)当车速较快时,遮阳棚上表面为曲面,则空气流速大而压强小,于是空气对它产生向上的托力,则遮阳棚容易掀起来即p1<p2。
21.【答案】(1)B
(2)B
(3)骨骼肌;=;体温调节;神经元(神经细胞)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解答】 (1)骑车者一见红灯亮就捏刹车,这一反射的神经冲动传递的途径是:眼(感受器)接受灯亮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导大脑(神经中枢),神经中枢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即作出指令),传出神经再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肌肉(效应器),最后由效应器(肌肉)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捏刹车。故选:B。
(2)只有在反射弧完整的情况下才能完成反射。题中传出神经受损,虽然其他结构正常,但也不能完成反射,即不能运动。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上行的神经纤维和大脑皮层正常,因此能够感觉到疼。故选:B。
(3)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产热量显著增加,其产热的主要器官是骨骼肌,体温正常,说明体内产热量等于散热量,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控制的。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2.【答案】(1)条件
(2)D→C→B(→A)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非条件反射是不需要经过后天学习就存在的本能反应。条件反射是需要人后天的生活中不断获得的一种经验性行为。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一般来说,细胞体有一条长面分支
少的轴突,有较多短面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 神经元传导神经冲动是沿一定方向传导的,树突将神经冲动传向细胞体,轴突则将冲动从细胞体传出。
【解答】(1) 驾驶员看到有行人要过马路时及时踩刹车是出生后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条件反射。
(2)神经元传导神经冲动是从树突传向细胞体,轴突则将冲动从细胞体传出。所以正确的顺序是: D→C→B(→A) 。
23.【答案】(1)后天学习行为
(2)骨骼肌;汗液蒸发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非条件反射是不需要经过后天学习就存在的本能反应。条件反射是需要人后天的生活中不断获得的一种经验性行为。安静时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内脏,运动时主要是骨骼肌。人体主要的散热部位是皮肤。当环境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主要用汗液蒸发方式调节体温。
【解答】(1) 随着比赛的发令枪响,立刻奋力划船 ,此行为需要不断的训练,属于后天学习行为。
(2)奋力划船时,人在剧烈运动,此时的 产热器官或组织主要是骨骼肌,主要的散热方式是汗液蒸发,从而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24.【答案】(1)分泌唾液;非条件(简单)
(2)条件反射(复杂反射)
(3)逐渐消退
(4)大脑皮层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缩手反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等反射活动都是简单的、人生来就有的反射。这类反射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各个中枢即可完成,只要反射弧保持完整,在相应的刺激下,不需要后天的训练就能引起反射性反应,这类反射叫做非条件反射;还有一类反射,如一个人突然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会不自觉地回过头来;看见一颗青杏或听到“青杏”这个词,会不自觉地流出口水。这是一类通过后天学习而得到的较为复杂的反射。这类反射叫做条件反射。
【解答】(1)狗吃到食物会不自觉地流出口水,分泌唾液是与生俱来的,不需要后天训练就可以引起来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2)狗要给它喂食物,用食物来强化它已经形成的一铃声的条件反射属于复杂的反射活动;
(3)要后天的训练就能引起反射性反应,通过后天学习而得到的较为复杂的反射,长期不用而减弱或消失;
(4)大脑是高级神经中枢,条件反射活动需要在大脑皮层中枢完成。
故答案为:(1)分泌唾液,非条件反射;(2)条件反射;(3)逐渐消退;(4)大脑皮层。
25.【答案】(1)神经调节
(2)等于
(3)皮肤直接散热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体温恒定是指产热和散热动态变动的结果;一条完整的神经弧分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当外界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时,朱啊哟是以汗液蒸发的方式散热的;当外界的温度低于人体温度时,主要是皮肤直接散热的方式;
【解答】(1) 图中T—E—N—F—A途径表示神经调节 ;
(2) 某新冠肺炎患者的体温在24h内都处于39℃,若A、C分别表示产生和散失的热量,则这24h内A 等于C;
(3) 其中表示外界气温较低时,减少热量的散失,所以此时的散热方式是皮肤直接散热;
故答案为:(1) 神经调节 (2)等于(3) 皮肤直接散热
26.【答案】(1)人体收到声和电的刺激后作出反应的时间与人体累积的酒精含量的关系
(2)时间段的平均值
(3)没有保证志愿者的年龄,生理状况等相同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根据表格数据分析解答;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解答。
【解答】 (1)由表格数据可知人体对声和电刺激后作出反应的时间与人体累积的酒精量的有关,故此实验是探究人体收到声和电的刺激后作出反应的时间与人体累积的酒精含量的关系;
(2)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0.247秒其实指的是人体累积的酒精量为25mL时100名志愿者对声刺激后作出反应时间段的平均值;
(3)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生理状况反应能力不同,所以根据控制变量法知本实验应该保证志愿者的年龄,生理状况等相同。
故答案为:(1)人体收到声和电的刺激后作出反应的时间与人体累积的酒精含量的关系;(2)人体累积的酒精量为25mL时100名志愿者对声刺激后作出反应时间的平均值;(3)没有保证志愿者的年龄,生理状况等相同。
27.【答案】(1)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肾上腺
(2)皮肤;蒸发散热
(3)非条件
(4)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寒冷刺激使冷觉感受器兴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机体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恒定,增加产热有骨骼肌颤栗、立毛肌收缩、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作用几乎于全身每一个细胞,使细胞代谢增强,从而增加产热.另一方面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减少排汗等使散热减少。
【解答】(1)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因此A为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甲状腺和肾上腺通过分泌相应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来促进机体增加产热,这时代谢调节方式,因此C为肾上腺,B是骨骼肌,通过骨骼肌不自主颤栗来增加产热,这是物理调节方式。
(2)人体最大的器官是皮肤,也是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
(3)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分泌活动加强,这种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人体体温相对稳定是神经调节和体液(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4)甲状腺参与体温调节,主要是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速物质氧化分解,促进动物的发育,促进新陈代谢。
故答案为:(1)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肾上腺(2)皮肤;蒸发散热(3)非条件 (4)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
28.【答案】(1)多用几只小鼠
(2)B
(3)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口服胰岛素不起作用
【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有关实验方法及实验的注意事项,以及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解答】(1)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我们在做实验时实验的对象不能太少,所以应该多用 几只小鼠 。
(2)为了探究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 而正常的小鼠 体内的胰岛 会分泌 胰岛 素从而影响实。所以应该选择B。
(3) 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 ,说明了血液中的血糖含量偏高也就是说口服胰岛素 起不到作用。
故答案为:(1)多用几只小鼠;(2)B;(3) 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口服胰岛素不起作用
29.【答案】(1)感受器;效应器
(2)非条件反射;眨眼等(其他合理也可)
(3)大脑皮层;传导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根据反射弧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知识解题即可;据图可知: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
【解答】解:(1)从反射弧的结构来看,当叩击膝盖下的韧带时,感受器接受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冲动经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导神经→效应器,所以小腿突然抬起;
(2)非条件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不会消退,属于低级反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所获得的,属于高级反射;从反射的形成来看,此反射的类型属于非条件反射,与该类型相同的反射有:眨眼反射、吮吸反射等;
(3)膝跳反射属于低级反射,故小腿先抬起,后才有感觉,这种感觉在大脑皮质形成,这说明脊髓不仅有反射功能,而且有传导功能;
故答案为:(1)感受器、效应器;(2)非条件反射、眨眼等(其他合理也可);(3)大脑皮层、传导
30.【答案】(1)受伤部位为大脑
(2)小脑
(3)脑干位于后脑部位
(4)要带头盔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在大脑皮质上有许多调节人类生命活动的高级中枢,分别主管运动、感觉、语言、视觉等功能;小脑具有协调全身肌肉的运动,调节平衡的作用;脑干称为生命中枢,有呼吸、心跳等高级生命活动的调节中枢。
【解答】(1)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切除大脑的小白鼠失去知觉,但基本的生命活动心跳和呼吸仍在进行, 说明其脑干的功能仍然正常;植物人没有了意识、感觉和运动,只有心跳和呼吸等基本的生命活动,可判断是大脑损伤了。
(2)研究成果而告诉我们:切除小脑的小白鼠动作变得不协调,身体不能维持平衡,这与人的舞蹈症患者具有相同的症状,因此可以判断舞蹈症患者损伤的是小脑。
(3)研究成果三告诉我们:切除小白鼠的脑干,小白鼠的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死亡,这说明脑干中有调节呼吸、心跳等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因此我们在运动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后脑,因为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即后脑部位。
(4)中枢神经系统主要位于头部,在运动中,头部的防护是关键,可以采取戴头盔的方法来保护头部。
故答案为:(1)受伤的部位是大脑 (2)小脑 (3)脑干位于后脑部位(4)带头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