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3-2024 学年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4.3?物质的密度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23-2024 学年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4.3?物质的密度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8-10 17:41:01

文档简介

2023-2024 学年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4.3 物质的密度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3七上·义乌期末)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从地球带到太空中的铅笔能”悬浮”于舱内,是由于密度变小了
B. 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半,密度减小一半
C. 水从 0℃凝固成 0℃冰的过程中,密度逐渐变小
D. 同一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质量不变
【答案】A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和密度的特性判断。
【解答】A.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位置无关,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氧气罐中的气体体积不变,当用去一半后,它的质量减半,根据公式可知,它的密度减半,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水从 0℃凝固成 0℃冰的过程中,密度逐渐变小,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同一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质量不变,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2.(2023七上·长兴期末)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科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出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量杯的质量为40g B.甲液体可能是水
C.乙液体的密度是0.8g/cm3 D.50cm3的两种液体质量相差20g
【答案】D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2)(3)从图上可以直接分析出量杯的质量,液体与量杯总质量等于液体质量与量杯的质量之和,再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得到液体的密度;
(2)当甲、乙两种液体的体积都为50cm3,利用可得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然后进行比较即可。【解答】A.由图像可知,当V=0,m=40g,即量杯内没有液体,量杯的质量为40g,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由题意和图像可知,原来已装有甲液体的体积V甲=60cm3,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为100g,
则甲液体的质量m甲=100g-40g=60g,
则甲液体的密度为:,所以甲液体可能是水,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由题意和图像可知,原来已装有乙液体的体积V乙=50cm3,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为80g,
则甲液体的质量m乙=80g-40g=40g,
则乙液体的密度,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当甲、乙两种液体的体积都为V0=50cm3,
由可得,m甲=V0ρ甲=50cm3×1g/cm3=50g,
m乙=V0ρ乙=50cm3×0.8g/cm3=40g,
则m甲-m乙=50g-40g=10g,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2023七上·玉环期末)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滴水的密度一定小于一桶水的密度
B.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
C.物体体积越小,密度一定越大
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答案】D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所含的质量。公式:
【解答】A.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体积多少无关,所以一滴水的密度和一桶水的密度相等,A错误
B. 液体的密度不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如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B错误
C.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体积多少无关,C错误
D.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多少无关,D正确
故答案为:D
4.(2023七上·玉环期末)以下是实验室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为减小实验误差,需要改进的步骤是(  )
①用量筒测量盐水体积②用天平测量空烧杯质量③将量筒内的盐水全部倒入烧杯④测量烧杯和盐水的质量⑤计算密度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密度,如要测量密度,应先测量出质量以及对应的体积
【解答】A. ①用量筒测量盐水体积 ,A正确
B. ②用天平测量空烧杯质量,通过对比②和④可以计算出盐水的质量,B正确
C. ③将量筒内的盐水全部倒入烧杯,如果全部导入会导致有部分水残留在量筒上,使得测量结果偏小,应将量筒内的盐水部分倒入烧杯,再对比①和③计算出倒出盐水的体积。C错误
D. ④测量烧杯和盐水的质量,通过对比②和④可以计算出盐水的质量,D正确
故答案为:C
5.(2023七上·临海期末)规格相同的瓶子装了不同的液体,放在横梁已平衡的天平上,结果如图所示,则(  )
A.甲瓶液体质量较大 B.乙瓶液体质量较大
C.乙瓶液体密度较大 D.两瓶液体密度相等
【答案】C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规格相同的瓶子装了不同的液体,放在横梁已平衡的天平上,结果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的位置,说明液体的质量相等。图中看出甲液体的体积大于乙液体,所以甲液体密度小于乙液体密度。
【解答】A.甲瓶液体的质量与乙瓶液体的质量相等,故A错误;
B.甲瓶液体的质量与乙瓶液体的质量相等,故B错误;
C.甲瓶液体的质量与乙瓶液体的质量相等,但甲液体的体积大于乙液体,所以甲液体密度小于乙液体密度,故C正确;
D.甲液体密度小于乙液体密度,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6.(2023七上·上虞期末)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季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冰的密度比水的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头裂开后密度减小
B.石头裂开后密度增大
C.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D.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变大,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答案】C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解析】【分析】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无关;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解答】
A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它不随物体自身的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石头的密度不变。故AB均错误。
CD.水结成冰后,状态改变,密度减小,根据公式得,,所以体积变大,但是质量不变,由于体积变大,所以使石头裂开,故C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C。
7.(2023七上·杭州期末)如图表示物质的质量跟体积关系、物质的密度跟体积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甲图中可知,ρA>ρB>ρC,且ρC>ρ水
B.从乙图中可见,斜线部分S的面积表示物质的质量,其值为16克
C.从甲图中可见,120克D物质的体积是200厘米3
D.从甲图中可知,A,B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3:1
【答案】C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甲图,利用公式比较物质的密度大小;
(2)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结合m=ρV判断;
(3)根据计算120gD的体积;
(4)将A、B的密度作比即可。
【解答】A.根据甲图可知,A的密度:;
B的密度:;
C的密度:;
D的密度:;
则ρC=ρ水,故A错误;
B.根据乙图可知,阴影部分为长方形,面积S=密度×体积,它的值为:m=ρV=4g/cm3×3cm3=12g,故B错误;
C.120gD的体积为:,故C正确;
D.A、B的密度之比:ρA:ρB=2.5g/cm3:1.5g/cm3=5:3,故D错误。
故选C。
8.(2023七上·德清期末)以下描述中,最能代表物质特性的是(  )
A.某物体的质量约为50克
B.某一金属的密度为8.9×103千克/米3
C.某个首饰颜色为银白色
D.一瓶饮料的容积约为450毫升
【答案】B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
某种物质的质量和其体积的比值即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作这种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解答】
物体的质量、颜色、体积只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并不是物质特有的性质;而物体的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故B最能代表物质的特性。
故答案为:B。
9.(2022七上·余杭月考)人们为了认识事物,常常要进行比较,并引入相应的科学量。下列关于“比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比较物体冷热程度,引入科学量——温度
B.比较物体的精密程度,引入科学量——密度
C.比较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科学量——质量
D.比较物体占有空间,引入科学量——体积
【答案】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对常见物理量的定义分析判断。
【解答】A.比较物体冷热程度,引入科学量——温度,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比较相同体积时物质质量大小不同,引入科学量——密度,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比较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科学量——质量,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比较物体占有空间,引入科学量——体积,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0.(2022七上·余杭月考)下列对密度公式ρ=m/V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物质的密度跟它的体积成反比
C.物质的密度由它的质量、体积所决定
D.用ρ=m/V可以计算物质的密度,但物质的密度跟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答案】D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根据对密度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与质量和体积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
11.(2023七上·绍兴期末)受"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2月5日,国内油价年内首次大幅下调,其中汽油每吨下调420元。已知某小车油箱容积为56升,汽油密度0.8×103kg/m3。请你回等:
(1)汽油密度0.8×103kg/m3,它表示的意义是   。
(2)车主给该小车加满一箱汽油将少花   元。(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每立方米汽油的质量是0.8×103千克
(2)18.8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密度的物理意义为:每立方米物质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2)首先根据m=ρV计算一箱汽油的质量,再乘以每吨汽油下调的价格即可。
【解答】(1)汽油密度0.8×103kg/m3,它表示的意义是:每立方米汽油的质量是0.8×103千克。
(2)加满一箱汽油的质量:m=ρV=0.8×103kg/m3×(56×10-3m3)=44.8kg=0.0448t;
那么少花:420元/t×0.0448t=18.8元。
12.(2023七上·绍兴期末)已知A、B两种液体的m-V图像如图甲所示。现将等质量的A、B两种液体倒入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容器中,A液体倒入后的液面如图乙所示,请回答,
(1)请在图乙中画出B液体倒入容器后的可能液面。
(2)将A、B两杯液体放置在相同的环境下,两杯液体都逐渐蒸发,那么,完全蒸发完所需的时间较短的是   (填“A液体”、“B液体”或“信息不够,无法确定”)。
【答案】(1)
(2)信息不够,无法确定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m=ρV比较两种液体体积的大小即可;
(2)根据影响蒸发的快慢的因素判断。
【解答】(1)如下图所示:
当质量相等时,B的体积小于A的体积。根据V=Sh可知,B液面的高度小于A液面的高度,如下图所示:

(2)同种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空气流速有关。不同的液体性质不同,则蒸发的快慢也可能不同,因此:完全蒸发完所需的时间较短的是:信息不够,无法确定。
13.(2023七上·南浔期末)甲、乙是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甲球质量为128g、体积为16cm3,乙球质量为60g、体积为12cm3,这两个金属球中,一个是实心的、一个是空心的,则空心的是   球,空心部分体积是   cm3。
【答案】乙;4.5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实心物体和空心物体的区别为空心物体的密度小于实心物体。
【解答】甲球的密度=,乙球的密度为,故空心球为乙球;
若乙球若为实心球,其体积等于,故空心部分=12-7.5=4.5 cm3 。
14.(2023七上·兰溪期末)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像。
(1)由图像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   。
(2)水的m﹣V图像应该在   区域。(选填“Ⅰ”、“Ⅱ”或“Ⅲ”)
【答案】(1)6:1
(2)Ⅱ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在质量相同时,体积与密度成反比,在体积相同时,质量与密度成正比,要比较两种物质的密度大小关系,可以通过质量相同时比较体积大小,或者在体积相同时,比较质量大小。
【解答】
(1),,所以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6:1。
(2)水的密度是1.0g/cm3,当水的体积为20cm3时,水的质量为20g,即水的m-V图像过(20,20)点,故水的密度图像落在区域Ⅱ。
15.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ρ=,已知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出第三个量。
(1)求物质的质量:m=   。
(2)求物质的体积:V=   。
(3)鉴别物质:根据ρ=   计算结果,查密度表。
【答案】(1)ρV
(2)
(3)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密度公式和它的推导式解答。
【解答】(1)求物质的质量:m=ρV。
(2)求物质的体积:V= 。
(3)鉴别物质:根据ρ= 计算结果,查密度表。
三、实验探究题
16.(2023七上·温州期末)利用温度计、量筒、天平(如图甲)等测量工具可探索某些液体的性质,下表为测得的部分数据。
液体 密度(克/厘米3) 颜色 质量(克) 凝固点(℃)
① 0.93 无色 38 -98
② 0.79 无色 38 26
③ 13.6 银色 21 -39
④ 0.93 无色 16 -98
(1)测量工具的规范使用,是测得准确结果的前提。任选图甲中的一种工具,写出其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写出一点即可)
(2)图乙中哪些是同种液体呢?判断并说明理由。
(3)牛奶密度是检验牛奶品质的常用指标之一,合格牛奶密度为1.02-1.03克/厘米 。采用图丙方案可以测出牛奶密度,该批次牛奶合格吗?写出计算过程并判断。
【答案】(1)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2)液体①④是同种液体,
理由:液体的密度与凝固点是物质的特性,表中这两种液体的密度与凝固点都相同
(3)读图可得牛奶的质量m=72克-31克=41克
体积V=40毫升=40厘米3
牛奶的密度ρ=m/V=41克/40厘米3=1.025克/厘米3
该牛奶密度在1.02-1.03克/厘米3之间,为合格产品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量筒、天平等使用规范解答;
(2)一般情况下,同种液体密度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种液体密度和凝固点不同;
(3)根据图片分别读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然后相减得到量筒内牛奶的质量,再根据图丙确定牛奶的体积,最后根据公式计算牛奶的密度,并与合格标准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1)①使用天平时,要放在水平桌面上。摆放砝码时,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摆放;
②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2)图乙中①④是同种液体,理由:液体的密度与凝固点是物质的特性,表中这两种液体的密度与凝固点都相同。
17.(2023七上·金华期末)小科进行测量大米密度的科学实验。
(1)小科想用托盘天平称取 5g 大米 (如图甲),称量过程中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右边, 接下来小科应如何操作?   。
(2)按图乙的方式用量筒直接测量大米体积,则会导致测得的体积比真实值    ( “大”或“小”),其原因是   。
(3)由于大米吸水膨胀,小科想用排空气法来测量大米的体积。他设想将大米与空气密 封在一个注射器内,只要测出注射器内空气和大米的总体积及空气的体积,其差值 就是大米的体积。但如何测出空气的体积呢?小科查阅资料得知,温度不变时,一 定质量气体的体积与其压强的乘积是定值。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称取 5g 大米并 装入注射器内 (如图丙),从注射器的刻度上读出大米和空气的总体积,通过压强
传感器 (气压计)测出此时注射器内空气压强为p;而后将注射器内的空气缓慢压 缩,当空气压强增大为 2p 时,再读出此时的总体积 (压缩过程中大米的体积、空 气的温度均不变)。整理相关数据记录如表:
  注射器内空气压强 注射器内空气和大米的总体积
压缩前 p 23mL
压缩后 2p 13mL
由实验测得大米的密度为    g/cm3 。(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答案】(1)向左盘加适量大米直到天平平衡
(2)大;米粒间存在较大间隙
(3)1.67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在使用天平定量称量的过程中,只能通过调整左盘物品的质量,让天平实现再次平衡;(2)注意米粒之间的空隙对体积测量的影响;
(3)根据“温度不变时气压和压强的乘积为定值”列方程计算即可。
【解答】(1)天平的指针偏向右边,说明左盘大米的质量偏小,则小明的操作为:往左盘中添加大米直至天平平衡。
(2)由于米粒间存在较大间隙,按图乙的方式用量筒直接测量大米体积,则测出的是大米和中间空隙之和,即会导致大米的体积偏大。根据公式可知,则测得的密度值偏小。
(3)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气体的体积与其压强的乘积是定值,
则:p×(23mL-V大米)=2p×(13mL-V大米);
解得:V大米=3mL=3cm3;
那么大米的密度为:。
18.(2023七上·上虞期末)女儿红是绍兴名酒,细心的小虞发现了一坛1.5升装的女儿红(如图甲所示)。小虞同学想测女儿红酒的密度及其质量,但家里只有天平、小空瓶,而没有量筒。他思考后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了测量,测量内容及顺序如图(乙)所示。(ρ水=1×103kg/m3)
(1)调节天平前应将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处,若分度盘指针如图丁所示,应向   调节平衡螺母(填“左”或“右”),使横梁平衡;
(2)他第三次测得物体的质量如图(丙)中砝码和游码所示,请根据题中所给数据求出女儿红酒的密度。
(3)求这一坛1.5升的女儿红中所装酒液的质量。
【答案】(1)左
(2)m水=54g-14g=40g
V酒=V水=m水÷ρ水=40g÷1g/cm3=40cm3
m酒=52.4g-14g=38.4g
ρ酒=m酒÷V酒=38.4g÷40cm3=0.96g/cm3
(3)m酒=ρ酒×V酒=0.96g/cm3×1500cm3=1440g=1.44Kg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的横梁平衡,平衡螺母都向指针所在位置的反方向调节;
(2)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实验器材,结合实验原理可知,由于没有量筒,此题的难点在于如何测量液体的体积。根据图示的步骤可知,它是利用同一容器装不同的液体,液体的体积相同,即利用水的体积来代换女儿红酒的体积。
(3)根据女儿红的密度与已知酒瓶体积可以求酒液质量。
【解答】
(1)使用天平时,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后,由图甲知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右侧,应该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使横梁平衡;
(2)根据图示中的砝码示数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求出瓶子装满女儿红的质量,之后减去空瓶的质量求出女儿红的质量;再之后根据瓶子装满水的质量与空瓶质量,水的密度求出水的体积;女儿红的体积等于水的体积,之后可以求出女儿红的密度;
(3)用女儿红密度和需求体积可以求出女儿红酒液质量。
四、解答题
19.(2023七上·义乌期末)为了方便测量液体密度,小红利用一架天平和一个失去刻度的细长量筒制作了一个密度计,将量筒置于左盘,调节天平平衡后,在量筒内倒入10g水,并使天平平衡,记录水的深度为5cm,倒出水后并擦干,不改变砝码和游码的情况下倒入另一种液体至天平再次平衡时,液体深度为4cm,回答以下问题:
(1)在5cm处应标上    g/cm3
(2)另一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大? (列式计算)
(3)若要在对应的位置刻上密度值,刻度是否均匀?    (选填“均匀”“不均匀”或“无法确定”)
(4)利用该仪器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   
【答案】(1)1
(2)当天平平衡时,量筒内倒入液体的质量相等,
即m水=m液;
ρ水V水=ρ液V液;
ρ水Sh水= ρ液Sh液;
ρ水h水= ρ液h液;
1g/cm3×0.05m=ρ液×0.04m;
解得:ρ液=1.25g/cm3。
(3)不均匀
(4)量筒容易倾倒
【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液面所对的刻度值等于所测液体的密度;
(2)当天平平衡时,量筒内倒入液体的质量相等,据此根据m=ρV列式计算即可。
(3)根据密度公式推导出液体密度的变化量与液面高度变化量之间的关系即可。
(4)可从量筒的稳定性的角度思考。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5cm的刻度处对准的是水面,则标注水的密度1g/cm3。
(2)当天平平衡时,量筒内倒入液体的质量相等,
即m水=m液;
ρ水V水=ρ液V液;
ρ水Sh水= ρ液Sh液;
ρ水h水= ρ液h液;
1g/cm3×0.05m=ρ液×0.04m;
解得:ρ液=1.25g/cm3。
(3)根据m=ρV得到:m=ρSh,则当液体质量和量筒的底面积相同时,液面高度的变化值与液体密度成反比,即刻度值的变化量与密度的变化量不成正比,因此可得是不均匀的。
(4)利用该仪器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量筒容易倾倒。
20.(2023七上·绍兴期末)溢水杯是与烧杯类似的容器,其侧壁有一个溢水口,当所加液体液面超过溢水口时,液体会从溢水口溢出。于是小明利用溢水杯、体积为5厘米3的金属块和天平测量某未知液体的密度。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步骤一:溢水杯中盛满被测液体后称出总质量 m1 = 克
步骤二:称出金属块质量m2=13.5克
步骤三:金属块放入盛满被测液体的溢水杯中,溢出液体后称出总质量m3=60克
(1)步骤一中,已知砝码为50克,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m1值为   克。
(2)根据测得的数据,请计算该未知液体的密度。
(3)若把实验步骤二和步骤三对调,会导致测量结果如何变化?请说明理由    。
【答案】(1)51
(2)溢出液体的质量为:m溢=m1+m2 m3=51g+13.5g-60g=4.5g;
溢出液体的体积等于金属块的体积,未知液体的密度为:ρ=m溢V=4.5g·5cm3=0.9g/cm3
(3)若把实验步骤二和步骤三对调,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步骤二和步骤三对调会使称出的金属质量偏大,计算的溢出液体质量偏大,液体密度偏大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质量,根据图甲确定m1的大小;
(2)根据图片可知,丙中总质量与乙中总质量之差等于溢水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而甲中总质量与这个总质量的差就是排出液体的质量。接下来根据计算出金属块的体积。
(3)将金属块从水中取出时会带出部分水,从而使金属块的质量偏大,然后根据公式分析测出测量液体密度的变化即可。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50g+1g=51g;
(2)溢出液体的质量为:m排=m1-(m3-m2)= m1+m2 m3 =51g+13.5g-60g=4.5g;
溢出液体的体积等于金属块的体积,
未知液体的密度为:。
(3)若把实验步骤二和步骤三对调,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理由:步骤二和步骤三对调,会使称出的金属质量偏大,计算的溢出液体质量偏大,液体密度偏大。
21.(2023七上·玉环期末)资料显示,密度大的文旦果肉丰满、水分充足、味道香甜。
小柯利用电子秤、大量筒、记号笔、筷子、透明水桶,通过以下步骤测量某文旦密度:
①用电子秤测量该文旦质量为2.080千克;
②在水桶中加入适量的水,此时总质量为3.415千克;
③用筷子将文旦压入水中,按此时水位在水桶上画标记线(如图甲);
④取出文旦,用大量筒向水桶内加水至标记线(如图乙),测出加入水的体积为3200毫升;
⑤计算该文旦的密度。
根据实验,完成下列各题:
(1)该文旦的密度是多少?
(2)步骤④取出文旦会带出少量的水,使测量的文旦体积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解:m=2.080千克=2080克
V=3200毫升=3200厘米3(2分)
ρ=m/V=2080克/3200厘米3=0.65克/厘米3
(2)偏大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所含的质量。公式为
【解答】(1)根据题意可以得出该文旦的质量m=2.080Kg=2080g
根据步骤③和步骤④可以得出文旦的体积V=3200mL=3200cm3
再根据代入计算即可
(2) 步骤④取出文旦会带出少量的水,会使得加入的水比真实的要多,因此测量出的文旦的体积会偏大
五、综合说理题
22.(2019七上·绍兴期末)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用心地观察生活,是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水结冰后,冰会浮在水面上,于是大家常说冰比水“轻”。你知道冰比水“轻”其实是指什么?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冰比水“轻”的原因。
【答案】解:问题一:冰比水“轻”是指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问题二:答题要点:①水分子间隙变大,②水结冰后体积会膨胀,③质量不变。
【知识点】与密度相关的物理现象
【解析】【分析】(1)日常我们所说的“冰比水轻”并不是指重力或质量,其实指的是密度的关系;
(2)水变成冰时,它的质量不变;根据公式可知,冰的密度变小肯定是体积增大了。由于水分子的个数不变,只能是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导致冰的体积变大。
【解答】冰比水“轻”是指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冰比水“轻”的原因:水变成冰时,它的质量不变,分子个数不变,但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导致冰的体积比原来变大所致。
1 / 12023-2024 学年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4.3 物质的密度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3七上·义乌期末)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从地球带到太空中的铅笔能”悬浮”于舱内,是由于密度变小了
B. 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半,密度减小一半
C. 水从 0℃凝固成 0℃冰的过程中,密度逐渐变小
D. 同一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质量不变
2.(2023七上·长兴期末)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科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出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量杯的质量为40g B.甲液体可能是水
C.乙液体的密度是0.8g/cm3 D.50cm3的两种液体质量相差20g
3.(2023七上·玉环期末)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滴水的密度一定小于一桶水的密度
B.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
C.物体体积越小,密度一定越大
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4.(2023七上·玉环期末)以下是实验室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为减小实验误差,需要改进的步骤是(  )
①用量筒测量盐水体积②用天平测量空烧杯质量③将量筒内的盐水全部倒入烧杯④测量烧杯和盐水的质量⑤计算密度
A.① B.② C.③ D.④
5.(2023七上·临海期末)规格相同的瓶子装了不同的液体,放在横梁已平衡的天平上,结果如图所示,则(  )
A.甲瓶液体质量较大 B.乙瓶液体质量较大
C.乙瓶液体密度较大 D.两瓶液体密度相等
6.(2023七上·上虞期末)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季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冰的密度比水的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头裂开后密度减小
B.石头裂开后密度增大
C.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D.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变大,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7.(2023七上·杭州期末)如图表示物质的质量跟体积关系、物质的密度跟体积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甲图中可知,ρA>ρB>ρC,且ρC>ρ水
B.从乙图中可见,斜线部分S的面积表示物质的质量,其值为16克
C.从甲图中可见,120克D物质的体积是200厘米3
D.从甲图中可知,A,B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3:1
8.(2023七上·德清期末)以下描述中,最能代表物质特性的是(  )
A.某物体的质量约为50克
B.某一金属的密度为8.9×103千克/米3
C.某个首饰颜色为银白色
D.一瓶饮料的容积约为450毫升
9.(2022七上·余杭月考)人们为了认识事物,常常要进行比较,并引入相应的科学量。下列关于“比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比较物体冷热程度,引入科学量——温度
B.比较物体的精密程度,引入科学量——密度
C.比较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科学量——质量
D.比较物体占有空间,引入科学量——体积
10.(2022七上·余杭月考)下列对密度公式ρ=m/V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物质的密度跟它的体积成反比
C.物质的密度由它的质量、体积所决定
D.用ρ=m/V可以计算物质的密度,但物质的密度跟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二、填空题
11.(2023七上·绍兴期末)受"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2月5日,国内油价年内首次大幅下调,其中汽油每吨下调420元。已知某小车油箱容积为56升,汽油密度0.8×103kg/m3。请你回等:
(1)汽油密度0.8×103kg/m3,它表示的意义是   。
(2)车主给该小车加满一箱汽油将少花   元。(保留一位小数)
12.(2023七上·绍兴期末)已知A、B两种液体的m-V图像如图甲所示。现将等质量的A、B两种液体倒入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容器中,A液体倒入后的液面如图乙所示,请回答,
(1)请在图乙中画出B液体倒入容器后的可能液面。
(2)将A、B两杯液体放置在相同的环境下,两杯液体都逐渐蒸发,那么,完全蒸发完所需的时间较短的是   (填“A液体”、“B液体”或“信息不够,无法确定”)。
13.(2023七上·南浔期末)甲、乙是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甲球质量为128g、体积为16cm3,乙球质量为60g、体积为12cm3,这两个金属球中,一个是实心的、一个是空心的,则空心的是   球,空心部分体积是   cm3。
14.(2023七上·兰溪期末)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像。
(1)由图像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   。
(2)水的m﹣V图像应该在   区域。(选填“Ⅰ”、“Ⅱ”或“Ⅲ”)
15.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ρ=,已知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出第三个量。
(1)求物质的质量:m=   。
(2)求物质的体积:V=   。
(3)鉴别物质:根据ρ=   计算结果,查密度表。
三、实验探究题
16.(2023七上·温州期末)利用温度计、量筒、天平(如图甲)等测量工具可探索某些液体的性质,下表为测得的部分数据。
液体 密度(克/厘米3) 颜色 质量(克) 凝固点(℃)
① 0.93 无色 38 -98
② 0.79 无色 38 26
③ 13.6 银色 21 -39
④ 0.93 无色 16 -98
(1)测量工具的规范使用,是测得准确结果的前提。任选图甲中的一种工具,写出其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写出一点即可)
(2)图乙中哪些是同种液体呢?判断并说明理由。
(3)牛奶密度是检验牛奶品质的常用指标之一,合格牛奶密度为1.02-1.03克/厘米 。采用图丙方案可以测出牛奶密度,该批次牛奶合格吗?写出计算过程并判断。
17.(2023七上·金华期末)小科进行测量大米密度的科学实验。
(1)小科想用托盘天平称取 5g 大米 (如图甲),称量过程中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右边, 接下来小科应如何操作?   。
(2)按图乙的方式用量筒直接测量大米体积,则会导致测得的体积比真实值    ( “大”或“小”),其原因是   。
(3)由于大米吸水膨胀,小科想用排空气法来测量大米的体积。他设想将大米与空气密 封在一个注射器内,只要测出注射器内空气和大米的总体积及空气的体积,其差值 就是大米的体积。但如何测出空气的体积呢?小科查阅资料得知,温度不变时,一 定质量气体的体积与其压强的乘积是定值。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称取 5g 大米并 装入注射器内 (如图丙),从注射器的刻度上读出大米和空气的总体积,通过压强
传感器 (气压计)测出此时注射器内空气压强为p;而后将注射器内的空气缓慢压 缩,当空气压强增大为 2p 时,再读出此时的总体积 (压缩过程中大米的体积、空 气的温度均不变)。整理相关数据记录如表:
  注射器内空气压强 注射器内空气和大米的总体积
压缩前 p 23mL
压缩后 2p 13mL
由实验测得大米的密度为    g/cm3 。(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18.(2023七上·上虞期末)女儿红是绍兴名酒,细心的小虞发现了一坛1.5升装的女儿红(如图甲所示)。小虞同学想测女儿红酒的密度及其质量,但家里只有天平、小空瓶,而没有量筒。他思考后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了测量,测量内容及顺序如图(乙)所示。(ρ水=1×103kg/m3)
(1)调节天平前应将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处,若分度盘指针如图丁所示,应向   调节平衡螺母(填“左”或“右”),使横梁平衡;
(2)他第三次测得物体的质量如图(丙)中砝码和游码所示,请根据题中所给数据求出女儿红酒的密度。
(3)求这一坛1.5升的女儿红中所装酒液的质量。
四、解答题
19.(2023七上·义乌期末)为了方便测量液体密度,小红利用一架天平和一个失去刻度的细长量筒制作了一个密度计,将量筒置于左盘,调节天平平衡后,在量筒内倒入10g水,并使天平平衡,记录水的深度为5cm,倒出水后并擦干,不改变砝码和游码的情况下倒入另一种液体至天平再次平衡时,液体深度为4cm,回答以下问题:
(1)在5cm处应标上    g/cm3
(2)另一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大? (列式计算)
(3)若要在对应的位置刻上密度值,刻度是否均匀?    (选填“均匀”“不均匀”或“无法确定”)
(4)利用该仪器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   
20.(2023七上·绍兴期末)溢水杯是与烧杯类似的容器,其侧壁有一个溢水口,当所加液体液面超过溢水口时,液体会从溢水口溢出。于是小明利用溢水杯、体积为5厘米3的金属块和天平测量某未知液体的密度。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步骤一:溢水杯中盛满被测液体后称出总质量 m1 = 克
步骤二:称出金属块质量m2=13.5克
步骤三:金属块放入盛满被测液体的溢水杯中,溢出液体后称出总质量m3=60克
(1)步骤一中,已知砝码为50克,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m1值为   克。
(2)根据测得的数据,请计算该未知液体的密度。
(3)若把实验步骤二和步骤三对调,会导致测量结果如何变化?请说明理由    。
21.(2023七上·玉环期末)资料显示,密度大的文旦果肉丰满、水分充足、味道香甜。
小柯利用电子秤、大量筒、记号笔、筷子、透明水桶,通过以下步骤测量某文旦密度:
①用电子秤测量该文旦质量为2.080千克;
②在水桶中加入适量的水,此时总质量为3.415千克;
③用筷子将文旦压入水中,按此时水位在水桶上画标记线(如图甲);
④取出文旦,用大量筒向水桶内加水至标记线(如图乙),测出加入水的体积为3200毫升;
⑤计算该文旦的密度。
根据实验,完成下列各题:
(1)该文旦的密度是多少?
(2)步骤④取出文旦会带出少量的水,使测量的文旦体积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五、综合说理题
22.(2019七上·绍兴期末)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用心地观察生活,是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水结冰后,冰会浮在水面上,于是大家常说冰比水“轻”。你知道冰比水“轻”其实是指什么?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冰比水“轻”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和密度的特性判断。
【解答】A.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位置无关,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氧气罐中的气体体积不变,当用去一半后,它的质量减半,根据公式可知,它的密度减半,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水从 0℃凝固成 0℃冰的过程中,密度逐渐变小,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同一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质量不变,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2.【答案】D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2)(3)从图上可以直接分析出量杯的质量,液体与量杯总质量等于液体质量与量杯的质量之和,再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得到液体的密度;
(2)当甲、乙两种液体的体积都为50cm3,利用可得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然后进行比较即可。【解答】A.由图像可知,当V=0,m=40g,即量杯内没有液体,量杯的质量为40g,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由题意和图像可知,原来已装有甲液体的体积V甲=60cm3,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为100g,
则甲液体的质量m甲=100g-40g=60g,
则甲液体的密度为:,所以甲液体可能是水,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由题意和图像可知,原来已装有乙液体的体积V乙=50cm3,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为80g,
则甲液体的质量m乙=80g-40g=40g,
则乙液体的密度,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当甲、乙两种液体的体积都为V0=50cm3,
由可得,m甲=V0ρ甲=50cm3×1g/cm3=50g,
m乙=V0ρ乙=50cm3×0.8g/cm3=40g,
则m甲-m乙=50g-40g=10g,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D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所含的质量。公式:
【解答】A.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体积多少无关,所以一滴水的密度和一桶水的密度相等,A错误
B. 液体的密度不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如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B错误
C.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体积多少无关,C错误
D.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多少无关,D正确
故答案为:D
4.【答案】C
【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密度,如要测量密度,应先测量出质量以及对应的体积
【解答】A. ①用量筒测量盐水体积 ,A正确
B. ②用天平测量空烧杯质量,通过对比②和④可以计算出盐水的质量,B正确
C. ③将量筒内的盐水全部倒入烧杯,如果全部导入会导致有部分水残留在量筒上,使得测量结果偏小,应将量筒内的盐水部分倒入烧杯,再对比①和③计算出倒出盐水的体积。C错误
D. ④测量烧杯和盐水的质量,通过对比②和④可以计算出盐水的质量,D正确
故答案为:C
5.【答案】C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规格相同的瓶子装了不同的液体,放在横梁已平衡的天平上,结果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的位置,说明液体的质量相等。图中看出甲液体的体积大于乙液体,所以甲液体密度小于乙液体密度。
【解答】A.甲瓶液体的质量与乙瓶液体的质量相等,故A错误;
B.甲瓶液体的质量与乙瓶液体的质量相等,故B错误;
C.甲瓶液体的质量与乙瓶液体的质量相等,但甲液体的体积大于乙液体,所以甲液体密度小于乙液体密度,故C正确;
D.甲液体密度小于乙液体密度,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6.【答案】C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解析】【分析】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无关;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解答】
A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它不随物体自身的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石头的密度不变。故AB均错误。
CD.水结成冰后,状态改变,密度减小,根据公式得,,所以体积变大,但是质量不变,由于体积变大,所以使石头裂开,故C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C。
7.【答案】C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甲图,利用公式比较物质的密度大小;
(2)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结合m=ρV判断;
(3)根据计算120gD的体积;
(4)将A、B的密度作比即可。
【解答】A.根据甲图可知,A的密度:;
B的密度:;
C的密度:;
D的密度:;
则ρC=ρ水,故A错误;
B.根据乙图可知,阴影部分为长方形,面积S=密度×体积,它的值为:m=ρV=4g/cm3×3cm3=12g,故B错误;
C.120gD的体积为:,故C正确;
D.A、B的密度之比:ρA:ρB=2.5g/cm3:1.5g/cm3=5:3,故D错误。
故选C。
8.【答案】B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
某种物质的质量和其体积的比值即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作这种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解答】
物体的质量、颜色、体积只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并不是物质特有的性质;而物体的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故B最能代表物质的特性。
故答案为:B。
9.【答案】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对常见物理量的定义分析判断。
【解答】A.比较物体冷热程度,引入科学量——温度,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比较相同体积时物质质量大小不同,引入科学量——密度,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比较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科学量——质量,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比较物体占有空间,引入科学量——体积,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0.【答案】D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根据对密度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与质量和体积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1.【答案】(1)每立方米汽油的质量是0.8×103千克
(2)18.8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密度的物理意义为:每立方米物质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2)首先根据m=ρV计算一箱汽油的质量,再乘以每吨汽油下调的价格即可。
【解答】(1)汽油密度0.8×103kg/m3,它表示的意义是:每立方米汽油的质量是0.8×103千克。
(2)加满一箱汽油的质量:m=ρV=0.8×103kg/m3×(56×10-3m3)=44.8kg=0.0448t;
那么少花:420元/t×0.0448t=18.8元。
12.【答案】(1)
(2)信息不够,无法确定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m=ρV比较两种液体体积的大小即可;
(2)根据影响蒸发的快慢的因素判断。
【解答】(1)如下图所示:
当质量相等时,B的体积小于A的体积。根据V=Sh可知,B液面的高度小于A液面的高度,如下图所示:

(2)同种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空气流速有关。不同的液体性质不同,则蒸发的快慢也可能不同,因此:完全蒸发完所需的时间较短的是:信息不够,无法确定。
13.【答案】乙;4.5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实心物体和空心物体的区别为空心物体的密度小于实心物体。
【解答】甲球的密度=,乙球的密度为,故空心球为乙球;
若乙球若为实心球,其体积等于,故空心部分=12-7.5=4.5 cm3 。
14.【答案】(1)6:1
(2)Ⅱ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在质量相同时,体积与密度成反比,在体积相同时,质量与密度成正比,要比较两种物质的密度大小关系,可以通过质量相同时比较体积大小,或者在体积相同时,比较质量大小。
【解答】
(1),,所以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6:1。
(2)水的密度是1.0g/cm3,当水的体积为20cm3时,水的质量为20g,即水的m-V图像过(20,20)点,故水的密度图像落在区域Ⅱ。
15.【答案】(1)ρV
(2)
(3)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密度公式和它的推导式解答。
【解答】(1)求物质的质量:m=ρV。
(2)求物质的体积:V= 。
(3)鉴别物质:根据ρ= 计算结果,查密度表。
16.【答案】(1)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2)液体①④是同种液体,
理由:液体的密度与凝固点是物质的特性,表中这两种液体的密度与凝固点都相同
(3)读图可得牛奶的质量m=72克-31克=41克
体积V=40毫升=40厘米3
牛奶的密度ρ=m/V=41克/40厘米3=1.025克/厘米3
该牛奶密度在1.02-1.03克/厘米3之间,为合格产品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量筒、天平等使用规范解答;
(2)一般情况下,同种液体密度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种液体密度和凝固点不同;
(3)根据图片分别读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然后相减得到量筒内牛奶的质量,再根据图丙确定牛奶的体积,最后根据公式计算牛奶的密度,并与合格标准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1)①使用天平时,要放在水平桌面上。摆放砝码时,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摆放;
②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2)图乙中①④是同种液体,理由:液体的密度与凝固点是物质的特性,表中这两种液体的密度与凝固点都相同。
17.【答案】(1)向左盘加适量大米直到天平平衡
(2)大;米粒间存在较大间隙
(3)1.67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在使用天平定量称量的过程中,只能通过调整左盘物品的质量,让天平实现再次平衡;(2)注意米粒之间的空隙对体积测量的影响;
(3)根据“温度不变时气压和压强的乘积为定值”列方程计算即可。
【解答】(1)天平的指针偏向右边,说明左盘大米的质量偏小,则小明的操作为:往左盘中添加大米直至天平平衡。
(2)由于米粒间存在较大间隙,按图乙的方式用量筒直接测量大米体积,则测出的是大米和中间空隙之和,即会导致大米的体积偏大。根据公式可知,则测得的密度值偏小。
(3)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气体的体积与其压强的乘积是定值,
则:p×(23mL-V大米)=2p×(13mL-V大米);
解得:V大米=3mL=3cm3;
那么大米的密度为:。
18.【答案】(1)左
(2)m水=54g-14g=40g
V酒=V水=m水÷ρ水=40g÷1g/cm3=40cm3
m酒=52.4g-14g=38.4g
ρ酒=m酒÷V酒=38.4g÷40cm3=0.96g/cm3
(3)m酒=ρ酒×V酒=0.96g/cm3×1500cm3=1440g=1.44Kg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的横梁平衡,平衡螺母都向指针所在位置的反方向调节;
(2)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实验器材,结合实验原理可知,由于没有量筒,此题的难点在于如何测量液体的体积。根据图示的步骤可知,它是利用同一容器装不同的液体,液体的体积相同,即利用水的体积来代换女儿红酒的体积。
(3)根据女儿红的密度与已知酒瓶体积可以求酒液质量。
【解答】
(1)使用天平时,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后,由图甲知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右侧,应该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使横梁平衡;
(2)根据图示中的砝码示数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求出瓶子装满女儿红的质量,之后减去空瓶的质量求出女儿红的质量;再之后根据瓶子装满水的质量与空瓶质量,水的密度求出水的体积;女儿红的体积等于水的体积,之后可以求出女儿红的密度;
(3)用女儿红密度和需求体积可以求出女儿红酒液质量。
19.【答案】(1)1
(2)当天平平衡时,量筒内倒入液体的质量相等,
即m水=m液;
ρ水V水=ρ液V液;
ρ水Sh水= ρ液Sh液;
ρ水h水= ρ液h液;
1g/cm3×0.05m=ρ液×0.04m;
解得:ρ液=1.25g/cm3。
(3)不均匀
(4)量筒容易倾倒
【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液面所对的刻度值等于所测液体的密度;
(2)当天平平衡时,量筒内倒入液体的质量相等,据此根据m=ρV列式计算即可。
(3)根据密度公式推导出液体密度的变化量与液面高度变化量之间的关系即可。
(4)可从量筒的稳定性的角度思考。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5cm的刻度处对准的是水面,则标注水的密度1g/cm3。
(2)当天平平衡时,量筒内倒入液体的质量相等,
即m水=m液;
ρ水V水=ρ液V液;
ρ水Sh水= ρ液Sh液;
ρ水h水= ρ液h液;
1g/cm3×0.05m=ρ液×0.04m;
解得:ρ液=1.25g/cm3。
(3)根据m=ρV得到:m=ρSh,则当液体质量和量筒的底面积相同时,液面高度的变化值与液体密度成反比,即刻度值的变化量与密度的变化量不成正比,因此可得是不均匀的。
(4)利用该仪器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量筒容易倾倒。
20.【答案】(1)51
(2)溢出液体的质量为:m溢=m1+m2 m3=51g+13.5g-60g=4.5g;
溢出液体的体积等于金属块的体积,未知液体的密度为:ρ=m溢V=4.5g·5cm3=0.9g/cm3
(3)若把实验步骤二和步骤三对调,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步骤二和步骤三对调会使称出的金属质量偏大,计算的溢出液体质量偏大,液体密度偏大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质量,根据图甲确定m1的大小;
(2)根据图片可知,丙中总质量与乙中总质量之差等于溢水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而甲中总质量与这个总质量的差就是排出液体的质量。接下来根据计算出金属块的体积。
(3)将金属块从水中取出时会带出部分水,从而使金属块的质量偏大,然后根据公式分析测出测量液体密度的变化即可。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50g+1g=51g;
(2)溢出液体的质量为:m排=m1-(m3-m2)= m1+m2 m3 =51g+13.5g-60g=4.5g;
溢出液体的体积等于金属块的体积,
未知液体的密度为:。
(3)若把实验步骤二和步骤三对调,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理由:步骤二和步骤三对调,会使称出的金属质量偏大,计算的溢出液体质量偏大,液体密度偏大。
21.【答案】(1)解:m=2.080千克=2080克
V=3200毫升=3200厘米3(2分)
ρ=m/V=2080克/3200厘米3=0.65克/厘米3
(2)偏大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所含的质量。公式为
【解答】(1)根据题意可以得出该文旦的质量m=2.080Kg=2080g
根据步骤③和步骤④可以得出文旦的体积V=3200mL=3200cm3
再根据代入计算即可
(2) 步骤④取出文旦会带出少量的水,会使得加入的水比真实的要多,因此测量出的文旦的体积会偏大
22.【答案】解:问题一:冰比水“轻”是指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问题二:答题要点:①水分子间隙变大,②水结冰后体积会膨胀,③质量不变。
【知识点】与密度相关的物理现象
【解析】【分析】(1)日常我们所说的“冰比水轻”并不是指重力或质量,其实指的是密度的关系;
(2)水变成冰时,它的质量不变;根据公式可知,冰的密度变小肯定是体积增大了。由于水分子的个数不变,只能是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导致冰的体积变大。
【解答】冰比水“轻”是指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冰比水“轻”的原因:水变成冰时,它的质量不变,分子个数不变,但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导致冰的体积比原来变大所致。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