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4.5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23九上·拱墅期末)下列有关人体物质和能量的转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将体内多余葡萄糖合成糖原或转化为脂肪储存,属于异化作用
B.按异化作用方式不同,可将生物的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和异养
C.细胞的呼吸作用是动脉血变为静脉血的根本原因
D.人和酵母菌的代谢类型相同,都是异养需氧型
【答案】C
【知识点】血液循环;细胞呼吸;代谢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 同化作用又叫做合成代谢,就是指生物将从外界获取到的营养物质转变为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相应的能量的变化过程,可以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 异化作用又叫做分解代谢,就是指生物江自身的部分营养物质通过分解释放出能量,再将分解的最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可以分为需氧型和厌氧型。
【解答】A. 同化作用又叫做合成代谢,就是指生物将从外界获取到的营养物质转变为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相应的能量的变化过程。人将体内多余葡萄糖合成糖原或转化为脂肪储存,属于同化作用,A错误;
B. 按同化作用方式不同,可将生物的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和异养; 异化作用也分为两种类型:需氧型和厌氧型。B错误;
C.细胞的呼吸作用利用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所以是动脉血变为静脉血的根本原因,C正确;
D. 人和酵母菌都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属于异养型,但其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无氧呼吸,属于兼性厌氧性,D错误;
故答案为:C.
2.(2023九上·嘉兴期末)大部分代谢废物是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的。如图是小嘉整理的尿液形成过程的示意图,①-④处的液体中不含有血糖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滤过的是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从尿液重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无机盐进入血液,形成终尿;
【解答】①是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滤过的是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②是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之后形成的终尿,从尿液重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无机盐进入血液;所以液体中不含血糖的是②;
故答案为:B.
3.(2022九上·平湖期末)如图为人体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①—④液体中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含有血细胞 B.②中没有氨基酸
C.③中含有葡萄糖 D.④中没有尿素
【答案】C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可以滤过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吸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
【解答】A.①是肾小囊内的原尿,原尿是血浆经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后形成的,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滤过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所以①中不含血细胞是正确的;
B.氨基酸属于小分子的物质,原尿中含有氨基酸,所以当原尿流经②肾小管时,肾小管中由氨基酸,B错误;
C.当原尿流经②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③肾静脉中含有葡萄糖,C正确;
D.图中④表示集合管,内流的物质是尿液,尿液中含有水和无机盐、尿素等物质,D错误;
故答案为:C.
4.(2023九上·杭州期末)一个健康成年人的血液中的葡萄糖(a)、水(b)和无机盐(c)含量如图,该人大量饮水后排出的尿液中的成分最接近于(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可以滤过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吸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
【解答】正常人的尿液中是不存在a葡萄糖的;大量饮水,所以水的含量会超过原来的b,按比例计算,无机盐的含量会降低,小于原来的c;
故答案为:B.
5.(2023九上·杭州期末)如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组成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肾脏,它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B.尿液排出途径是①→②→③→④
C.每天形成原尿180升,但最终尿液只有1.5升,是因为③的重吸收
D.人体排尿,不仅能排出代谢废物,还能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答案】C
【知识点】泌尿系统;水盐平衡
【解析】【分析】①是肾脏,②输尿管,③膀胱,④尿道;肾脏中的肾小球起滤过作用,形成原尿;肾小管起重吸收作用,形成终尿;
【解答】A. ①是肾脏,它是形成尿液的器,正确;
B. 尿液排出途径是①→②→③→④ ,正确;
C.每天形成原尿180升,但最终尿液只有1.5升,是因为①肾脏中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错误;
D. 人体排尿,不仅能排出代谢废物,还能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正确;
故答案为:C.
6.(2023九上·上城期末)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协调配合完成各种生命活动,以下相关认识正确的是( )
A.消化系统中各消化腺完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帮助人体获得充足的营养
B.循环系统中通过血液的流动实现营养物质等的运输,保证体内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
C.泌尿系统中依靠肾脏等将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排尿是人体唯一的排泄途径
D.呼吸系统中肺、气管等配合完成人体所需所有物质的交换,使人能呼吸并生存
【答案】B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循环;细胞呼吸;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小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人体的排泄途径有呼吸,排汗和排尿三种;人体所需要的氧气主要是利用呼吸系统从外界获得;
【解答】A. 消化系统中各消化腺完成食物的消化,错误;
B.循环系统中通过血液的流动实现营养物质等的运输,保证体内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正确;
C. 泌尿系统中依靠肾脏等将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人体的排泄途径有呼吸,排汗和排尿三种,错误;
D. 呼吸系统中肺、气管等配合完成人体所需氧气等物质的交换,使人能呼吸并生存,错误;
故答案为:B.
7.(2023九上·上城期末)小金在期末复习时整理了如图所示的一个模式图,其中b代表某器官或结构,a、c代表血管或物质,箭头代表血流方向,整理结果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A 入球小动脉 肾小囊 出球小动脉
B 动脉血 肺 静脉血
C 淀粉 口腔 氨基酸
D 上腔静脉 右心房和右心室 肺动脉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循环;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小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含氧量少的血液为静脉血,为暗红色;含氧量多的血液为动脉血,为鲜红色;通过肺循环,血液经过肺部毛细血管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通过体循环,血液经过全身毛细血管后,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靠近左心房左心室的血管里流的是动脉血,靠近右心房右心室的血管中留的是静脉血。
【解答】A.b为肾小球,所以错误;
B.a静脉血,c动脉血;血液中含氧量多,颜色呈鲜红色,为动脉血;血液中含氧量少,颜色呈暗红色,为静脉血;
C.c是麦芽糖,错误;
D.abc正确;
故答案为:D.
8.(2023九上·南浔期末)小敏同学早餐吃肉馒头和牛奶,食物中的淀粉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是麦芽糖
B.淀粉消化的最终产物在小肠内吸收
C.糖类是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D.淀粉是消化道中最早进行化学性消化的物质
【答案】A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循环;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糖类如淀粉,初步消化的场所是口腔,最终在小肠中被消化成葡萄糖;蛋白质初步消化的场所是胃,最终在小肠中被消化成氨基酸;脂肪在小肠中被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
【解答】A. 吃肉馒头和牛奶,馒头是淀粉在小肠中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牛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在小肠中被消化成氨基酸被吸收进入小肠,所以a是葡萄糖和氨基酸;A错误;
B. 淀粉消化的最终产物在小肠内吸收,B正确;
C. 糖类是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C正确;
D. 淀粉是消化道中最早进行化学性消化的物质,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消化为麦芽糖,所以D正确;
故答案为:A
9.(2023九上·丽水期末)正常人的尿液与原尿相比,一般不含有葡萄糖,这是由于( )
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膀胱的储存作用 D.输尿管的输送作用
【答案】B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可以滤过大部分血细胞和蛋白质,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会重吸收几乎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无机盐和水,形成终尿;
【解答】 正常人的尿液与原尿相比,一般不含有葡萄糖,这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会重吸收几乎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无机盐和水;
故答案为:B
10.(2022九上·浙江月考)一个健康成年人的血液中的葡萄糖 (a) 、水(b)和无机盐(c)含量如图乙,该人大量饮水 后,排出的尿液中的成分最接近于哪一个图 (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滤过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重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无机盐;
【解答】正常人的血液中是没有葡萄糖的,所以BD错误;大量饮水后,人的尿量会增加,水的相对含量增加,而且要远远高于无机盐的相对含量,所以选A;
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
11.(2023九上·舟山开学考)如图所示,A、B、C代表健康人体不同的系统或器官,I、II、III表示相关物质,①②③④表示心脏的四个腔。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淀粉主要经过A中的 (填器官名称)最终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I进入血液,物质I随着血液循环经C时,血液物质的I的量将发生如图丙所示的变化,造成bc段变化的原因是结构2对物质I的 作用。
(2)经过结构C后的血液随血液循环到达心脏的第一个腔室是 。(选填序号)
【答案】(1)小肠;肾小管的重吸收
(2)①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血液循环;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A是消化系统,B是呼吸系统,C是泌尿系统;①是右心房,②是左心房,③是右心室,④是左心室;I是葡萄糖,II氧气,Ⅲ二氧化碳;
【解答】(1)I是葡萄糖;淀粉在口腔中被初步消化,在小肠中被完全消化为葡萄糖后吸收进入血液;所以 图甲中的淀粉主要经过A中的小肠最终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I进入血液;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能够吸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无机盐进入血液;所以 造成bc段变化的原因是结构2对物质I的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小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小肠部分属于体循环的一小部分,所以经过结构C后的血液随血液循环到达心脏的第一个腔室是①右心房;
故答案为:(1) 小肠 ; 肾小管的重吸收 (2)①
12.(2023九上·温州期末)金鱼的血管也有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图甲是小明用显微镜观察金鱼尾鳍的实验示意图。
(1)实验时在金鱼身上盖一团湿棉花可保持金鱼活性,使 (填器官名称)正常跳动,从而维持血液循环。
(2)显微镜视野中血管1、2、3的血流方向如图乙所示,小明用v1、v2和v3表示三条血管中红细胞的流速大小。他推测出血管1是动脉,其推测的理由是 。(写出一点即可)
(3)经历多次实验后的金鱼体重明显减小,从新陈代谢的角度分析,是因为这段时间金鱼的同化作用 异化作用。(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1)心脏
(2)血管1的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或V1>V3>V2
(3)小于
【知识点】血液;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代谢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动脉,因为血管1的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毛细血管,只允许单个红细胞通过;静脉,血液从枝干汇入主干;考查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概念,同化作用是将外界物质合成自身物质;异化作用是自身物质消化释放出能量;
【解答】(1) 实验时在金鱼身上盖一团湿棉花可保持金鱼活性,使心脏正常跳动,从而维持血液循环。
(2)1是动脉,因为血管1的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或V1>V3>V2 ;2是毛细血管,只允许单个红细胞通过;3是静脉,血液从枝干汇入主干;
(3)同化作用是将外界物质合成自身物质;异化作用是自身物质消化释放出能量;金鱼体重明显减小,说明小金鱼的同化作用小于异化作用;
故答案为:(1)心脏(2) 血管1的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或V1>V3>V2 (3)小于
13.(2023九上·长兴期末)科学家利用微穿刺法将显微镜操纵仪插入肾小囊腔中进行微量化学分析(如图)。
(1)正常情况下,微吸管提取的囊内液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原因是经过 作用,这两种成分无法透过。
(2)由③刚流入④的液体中,含有下列哪些成分?
A.水 B.无机盐 C.尿素 D.葡萄糖
(3)与①中液体相比,等量的④液体中尿素的含量 (选填 “增加”“减少”或“相等”)。
【答案】(1)肾小球滤过
(2)A;B;C;D
(3)增加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尿液的形成主要是经过两部分的作用,一是肾小球的滤过,二是肾小管的重吸收。
【解答】(1) 正常情况下,微吸管提取的囊内液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是由于液体经过肾小球,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将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过滤了,剩余液体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因此正常的囊内液体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2)图中③为肾小囊部分,④为肾小管,肾小囊中的液体为原尿,原尿中含有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因此刚流入肾小管的液体还有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这四种物质。
(3)④为肾小管,肾小管具有重吸收的作用,会把原尿中的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全部葡萄糖和氨基酸重新吸收回血液。其余剩余部分将形成尿液。因此尿素含量会增加。
故答案为:(1)肾小球滤过 (2)A B C D(3)增加
14.(2023九上·永康期末)如图所示的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过程示意图,数字1、2、3、4表示物质,字母A、B、C、D、E表示人体器官(结构),序号①②③表示人体的某些生理过程。据图回答:
(1)若2是蛋白质,则在B中最终转变成 ,生理过程③被称为
。
(2)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存在[C]中的细胞能透过管壁到达组织细胞的是 。(选填“红细胞”或“白细胞”)
(3)若[D]表示的是一个健康人的肾脏,则物质[4]中的形成需要经过 两个过程。
【答案】(1)氨基酸;食物的吸收过程
(2)白细胞
(3)肾小球的滤过(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A代表呼吸新系统的肺,B代表消化系统的小肠,C代表循环系统的血管,D代表泌尿系统的肾,E代表皮肤;①代表外界气体与肺的气体交换,②代表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③代表食物的吸收过程,④代表排遗过程;
【解答】(1)蛋白质最终在小肠中被消化为氨基酸,生理过程③为吸收,指的是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
(2)白细胞具有防御功能,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白细胞能透过管壁到达组织细胞,吞噬病菌,所以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存在[C]中的细胞能透过管壁到达组织细胞的是白细胞;
(3) 若[D]表示的是一个健康人的肾脏, 形成正常尿液的过程需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
故答案为:(1)氨基酸、食物的吸收过程(2)白细胞(3) 肾小球的滤过(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15.(2022九上·平阳月考)如图是人体部分系统的生理活动简单模式图,图中①表示某种生理过程,②③分别表示两种气体。请据图分析回答:
(1)B系统中完成图中①过程的主要器官是 。
(2)C系统中的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了气体交换后,血液名称上如何变化? 。
(3)D系统中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是 。
【答案】(1)小肠
(2)动脉血变静脉血
(3)肾脏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血液循环;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A是呼吸系统;B是消化系统,C是血液循环系统,D是泌尿系统,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是肾脏;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血液中含氧量高高为动脉血,呈鲜红色;血液中含氧量少为静脉血,呈暗红色;
【解答】 (1)、B系统是消化系统,B中完成图中①消化和吸收过程的主要器官是小肠 ;
(2)、C系统是血液循环系统,系统中的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了气体交换。血液把氧气和营养物质给组织细胞,组织细胞把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给血液,血液中含氧量高高为动脉血,呈鲜红色;血液中含氧量少为静脉血,呈暗红色;所以血液从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3)、D系统是泌尿系统,系统中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是肾脏 ;
故答案为:(1)小肠(2) 动脉血变静脉血 (3) 肾脏
三、实验探究题
16.(2023九上·南浔期末)下面是某医院提供的几个原尿和尿液样本的化验数据,请回答有关问题:
(注:表中“-”表示很少或无,“+”表示较多,“++”表示很多)
葡萄糖 蛋白质 无机盐 尿素 红细胞 白细胞
样本A - - 1.6 2.0 - -
样本B 0.1 - 0.72 0.03 - -
样本C - ++ 1.6 1.5 ++ ++
(1)原尿样本是样本 (选填“A”、“B”或“C”)。
(2)样本C的提供者可能损伤了肾脏的 (填结构名称),理由是 。
【答案】(1)B
(2)肾小球;尿液中有蛋白质和血细胞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后所得到的尿液为原尿,里面没有血细胞和蛋白质;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得到的尿液是终尿,肾小管重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无机盐进入血液,所以尿液中没有葡萄糖;
【解答】(1)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后所得到的尿液为原尿,里面没有血细胞和蛋白质,但还是有葡萄糖,所以原尿样本是样本是B;
(2)样本C的提供者尿液中有蛋白质,血细胞,但是没有葡萄糖,可能损伤了肾脏的肾小球,理由是尿液中有蛋白质和血细胞 ;
故答案为:(1)B(2)肾小球、尿液中有蛋白质和血细胞
17.(2020九上·滨江月考)肥胖容易诱发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合理膳食和体育运动能有效预防肥胖。如图一表示人体内淀粉的利用情况,图二是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a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在小肠中参与此过程的消化液有 。某人血液中的葡萄糖经c、d、e过程后,浓度仍然过高,尿液中出现葡萄糖,从尿的形成过程分析,其原因是 作用有问题。
(2)近年来,我市推行“阳光体育运动1小时”活动。同学们在校期间都能够在操场上进行各项体育锻炼。
①运动时,血液循环加快。当心房和心室均舒张时,图二中的D处于 (填“打开”或“关闭”) 状态。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中流动脉血的是 (填字母)。
②运动时,下肢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先后通过图二中的 血管后(填字母),到达肺部毛细血管。请在图三中画出血液流经各血管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W点是起始点)。
【答案】(1)胰液肠液;肾小管的重吸收
(2)关闭;AC;GB
【知识点】血液循环;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小肠中的肠液和胰液可以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后随着血液循环被运至全身各处。当血液流经肾脏中的肾小球时,其中的葡萄糖、尿素、无机盐、水等通过肾小球、肾小囊内壁进入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原尿接着流入肾小管,肾小管可将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重吸收回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就形成了尿液被排出体外。心脏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当心房收缩时,其中的血液穿过房室瓣进入心室,接着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心室中的血液穿过动脉瓣进入动脉,流向身体各处,然后心房和心室均舒张,动脉瓣关闭,身体各处的血液由肺静脉和上下腔静脉流回心房。人体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中动脉血由左心室流进主动脉 、各级动脉,再来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在这里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进入血液,动脉血变为含氧较少的静脉血,静脉血进入各级静脉,经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右心房中的静脉血进入右心室开始肺循环,由右心室出发的静脉血经肺动脉来到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静脉血变为动脉血流入肺静脉回到左心房。
【解答】(1)图一中a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在小肠中参与此过程的消化液有胰液肠液。某人血液中的葡萄糖经c、d、e过程后,浓度仍然过高,尿液中出现葡萄糖,从尿的形成过程分析,其原因是肾小管不能将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重吸收回血液。
(2)①运动时,血液循环加快。当心房和心室均舒张时,图二中的D动脉瓣关闭,全身各处的血液经肺静脉和上、下腔静脉流回心房。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中流动脉血的是A主动脉和C肺静脉。
②运动时,下肢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后随着体循环先后通过图二中的G下腔静脉、B肺动脉后,到达肺部毛细血管。
故答案为:(1)胰液肠液;肾小管的重吸收;(2)关闭;AC;GB
18.(第5节体内物质 的动态平衡(一))肾脏是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请根据肾单位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肾单位的结构有 、 、 ,其中 和 合称为肾小体。(填字母)
(2)B是由入球小动脉分支后形成的 ,此处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作用。流经此处的血液,除了 和 外,其他物质均可进入肾小囊形成 。
(3)D处发生的生理过程是肾小管的 作用,使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重新进入肾小管外的 ,剩下部分成为尿液。
(4)假如某人的尿液中出现了红细胞,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单位中的 。
【答案】(1)B;C;D;B;C
(2)肾小球;滤过;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原尿
(3)重吸收;毛细血管
(4)肾小球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A是入球小动脉,B是肾小球,C是肾小囊,D是肾小管,E为输尿管。
【解答】(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肾小球和肾小囊合称为肾小体。
(2)肾小球是由入球小动脉分支后形成的毛细血管网,此处发生的生理过程是滤过作用。流经此处的血液,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物质均可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
(3)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生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又回到了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完全不被重吸收的成分是尿素。剩余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在肾小管末端形成尿液。
(4) 假如某人的尿液中出现了红细胞,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因为肾小球发生病变时,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加,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到肾小囊腔,而肾小管对这些物质没有重吸收作用,因而在尿液中出现大分子蛋白质和红细胞。
故答案为:(1)B;C;D;B;C (2) 肾小球 ;滤过;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原尿 (3)重吸收;毛细血管 (4)肾小球
四、解答题
19.(2023九上·长兴期末)湖州许多农户会用大米酿酒,请回答以下问题。
(1)大米中能为人类提供能量的主要营养素是 ;
(2)酒酿制时先通入一定量的空气,目的是有利于 进行有氧呼吸,从而加快繁殖。
(3)用大米酿酒应用的原理是 。
【答案】(1)糖类
(2)酵母菌
(3)酵母菌呼吸作用分解糖类产生酒精/酵母菌的无氧呼吸/酵母菌的发酵或葡萄糖 酒精+二氧化碳+能量(少量)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代谢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1)人体需要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膳食纤维和维生素;
(2)酒酿主要是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微生物的无氧呼吸被称为发酵。
【解答】(1)人体中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为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膳食纤维和维生素这七大类。糖类包含淀粉、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等。大米中含有丰富的淀粉,所以大米为人类提供的主要营养素为糖类。
(2)酿酒主要用到了酵母菌,前期通入一定量的空气,有利于酵母菌的繁殖。
(3)酿酒的原理为酵母菌的无氧呼吸,酵母菌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糖类(2)酵母菌(3) 酵母菌呼吸作用分解糖类产生酒精/酵母菌的无氧呼吸/酵母菌的发酵或葡萄糖 酒精+二氧化碳+能量(少量)
20.(2022九上·定海期末)酒精进入消化道后,会在胃、肠处被吸收,经血液循环,少部分由皮肤、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排出体外,大部分在体内被分解,肝脏是分解酒精的重要器官。图甲为肝脏解酒流程;图乙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图丙为人体部分血液循环示意图。
(1)图甲,肝脏解酒属于生物代谢活动中的 作用(选填“同化”或“异化”);
(2)图乙,与血管A相比,血管B中酒精含量明显减少,据此可以推测血液中的酒精参与了肾单位中的 (填生理过程);
(3)呼气式酒精检测仪检测的是呼出气体中酒精的含量,请写出酒精被消化道吸收后呼出的途径:消化道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泡→口腔呼出。
【答案】(1)异化
(2)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3)右心室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泌尿系统;代谢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即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可见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解答】(1)同化作用是指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的变化过程;异化作用是指生物体能够把自身的一部分组成物质加以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并且把分解的终产物排出体外的变化过程。异化作用和同化作用是同时进行的。酒精在肝脏中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这个过程属于异化作用。
(2)图乙中,与A相比, B中酒精减少,是因为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酒精过滤到肾小囊中,经过肾小管后形成尿液,排除体外,因为血液中的酒精参与了肾单位中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3)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作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所以酒精被消化道吸收后呼出的途径:消化道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一右心房一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泡→口腔呼出。
21.(2022九上·吴兴期末)学习科学时我们经常会用图像来建模:
(1)如图甲表示食物中的 在消化道里被消化的过程。
(2)如图乙为心脏结构示意图,若静脉注射消炎药,则药物通过心脏四腔的先后顺序是 (用符号和箭头表示)
(3)如图丙是某健康男子在尽量排空膀胱的情况下,喝了2杯蒸馏水,此后不再饮水、进食直至第8小时,在这期间每隔0.5小时收集的尿量的图示。在第3小时至第8小时仍有尿液产生,其原因是
【答案】(1)脂肪
(2)Ⅳ→Ⅱ→Ⅰ→Ⅲ
(3)人体新陈代谢一直在进行,时时刻刻都在产生尿液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心脏和血管;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1)淀粉在口腔内就开始消化,蛋白质在胃内开始消化,脂肪只能在小肠内消化。这三类营养物质在小肠内都消化.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消化的最终产物分别是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2)心脏是一个中空的器官,大小如同本人的拳头,通过间隔使心脏分为左右两半,每一半再进一步分为回收血液的部分称为心房,喷出血液的部分称为心室,所以心脏共有左、右心室和左、右心房四个腔组成。
(3)尿的形成过程是: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蠹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
【解答】(1)淀粉在口腔内就开始消化,蛋白质在胃内开始消化,脂肪只能在小肠内消化。故甲表示食物中的脂肪在消化道里被消化的过程。
(2)如图:Ⅰ左心房,Ⅱ右心室,Ⅲ左心室, Ⅳ 右心房。
若静脉注射消炎药,药物到达病灶要先通过上(下)腔静脉返回右心房,到达心脏,再到达右心室,通过肺循环离开心脏,从肺循环流回心脏的左心房,后再通过体循环,由主动脉送到达病灶。故药物通过心脏四腔的先后顺序是Ⅳ→Ⅱ→Ⅰ→Ⅲ。
(3)在第3小时至第8小时仍有尿液产生,其原因是:人体新陈代谢一直在进行,时时刻刻都在产生尿液。
22.(2023九上·温州期末)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在人体各系统相互协调作用下维持稳态,图甲是糖尿病人和正常人进食前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图乙是血液经过肾单位时形成尿液过程中葡萄糖的有关生理过程示意图。
正常人的原尿含有大量葡萄糖但尿液中不含葡萄糖,糖尿病人则会出现尿糖症状。医生建议糖尿病人少吃含淀粉的食物并定期注射胰岛素就可避免尿糖症状。下表是一款注射剂的各项指标值,关于应该如何注射,现有以下几种方案:
注射剂名称 起效时间 效果最佳时间 持续时间
门冬胰岛素 10-15分钟 1.5小时左右 3-4小时
方案①:每次餐前15分钟注射
方案②:每次就餐过程中注射
方案③:每次餐后15分钟注射
请结合上述信息和所学知识,选择一种你认为最佳的注射方案并说明医生的建议能够让糖尿病人避免尿糖的科学原理。
【答案】要点:①选择方案①;②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③淀粉在人体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④饭 前 15 分钟注射胰岛素,是因为血糖在饭后会迅速超过 160 毫克/100 毫升,注射的胰岛素是 10 分钟 后起效,最佳时间是 1.5 小时,此时刚好是糖尿病人血糖最高的时候;⑤当血糖低于 160 毫克/100 毫升后,原尿中的葡萄糖能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因此不再有尿糖症状
【知识点】泌尿系统;代谢的多样性;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考查学生结合图甲和图乙的信息综合回答的能力;
1 / 12023-2024 学年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4.5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23九上·拱墅期末)下列有关人体物质和能量的转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将体内多余葡萄糖合成糖原或转化为脂肪储存,属于异化作用
B.按异化作用方式不同,可将生物的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和异养
C.细胞的呼吸作用是动脉血变为静脉血的根本原因
D.人和酵母菌的代谢类型相同,都是异养需氧型
2.(2023九上·嘉兴期末)大部分代谢废物是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的。如图是小嘉整理的尿液形成过程的示意图,①-④处的液体中不含有血糖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2022九上·平湖期末)如图为人体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①—④液体中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含有血细胞 B.②中没有氨基酸
C.③中含有葡萄糖 D.④中没有尿素
4.(2023九上·杭州期末)一个健康成年人的血液中的葡萄糖(a)、水(b)和无机盐(c)含量如图,该人大量饮水后排出的尿液中的成分最接近于( )
A. B.
C. D.
5.(2023九上·杭州期末)如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组成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肾脏,它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B.尿液排出途径是①→②→③→④
C.每天形成原尿180升,但最终尿液只有1.5升,是因为③的重吸收
D.人体排尿,不仅能排出代谢废物,还能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6.(2023九上·上城期末)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协调配合完成各种生命活动,以下相关认识正确的是( )
A.消化系统中各消化腺完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帮助人体获得充足的营养
B.循环系统中通过血液的流动实现营养物质等的运输,保证体内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
C.泌尿系统中依靠肾脏等将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排尿是人体唯一的排泄途径
D.呼吸系统中肺、气管等配合完成人体所需所有物质的交换,使人能呼吸并生存
7.(2023九上·上城期末)小金在期末复习时整理了如图所示的一个模式图,其中b代表某器官或结构,a、c代表血管或物质,箭头代表血流方向,整理结果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A 入球小动脉 肾小囊 出球小动脉
B 动脉血 肺 静脉血
C 淀粉 口腔 氨基酸
D 上腔静脉 右心房和右心室 肺动脉
A.A B.B C.C D.D
8.(2023九上·南浔期末)小敏同学早餐吃肉馒头和牛奶,食物中的淀粉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是麦芽糖
B.淀粉消化的最终产物在小肠内吸收
C.糖类是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D.淀粉是消化道中最早进行化学性消化的物质
9.(2023九上·丽水期末)正常人的尿液与原尿相比,一般不含有葡萄糖,这是由于( )
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膀胱的储存作用 D.输尿管的输送作用
10.(2022九上·浙江月考)一个健康成年人的血液中的葡萄糖 (a) 、水(b)和无机盐(c)含量如图乙,该人大量饮水 后,排出的尿液中的成分最接近于哪一个图 ( )
A. B.
C. D.
二、填空题
11.(2023九上·舟山开学考)如图所示,A、B、C代表健康人体不同的系统或器官,I、II、III表示相关物质,①②③④表示心脏的四个腔。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淀粉主要经过A中的 (填器官名称)最终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I进入血液,物质I随着血液循环经C时,血液物质的I的量将发生如图丙所示的变化,造成bc段变化的原因是结构2对物质I的 作用。
(2)经过结构C后的血液随血液循环到达心脏的第一个腔室是 。(选填序号)
12.(2023九上·温州期末)金鱼的血管也有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图甲是小明用显微镜观察金鱼尾鳍的实验示意图。
(1)实验时在金鱼身上盖一团湿棉花可保持金鱼活性,使 (填器官名称)正常跳动,从而维持血液循环。
(2)显微镜视野中血管1、2、3的血流方向如图乙所示,小明用v1、v2和v3表示三条血管中红细胞的流速大小。他推测出血管1是动脉,其推测的理由是 。(写出一点即可)
(3)经历多次实验后的金鱼体重明显减小,从新陈代谢的角度分析,是因为这段时间金鱼的同化作用 异化作用。(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3.(2023九上·长兴期末)科学家利用微穿刺法将显微镜操纵仪插入肾小囊腔中进行微量化学分析(如图)。
(1)正常情况下,微吸管提取的囊内液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原因是经过 作用,这两种成分无法透过。
(2)由③刚流入④的液体中,含有下列哪些成分?
A.水 B.无机盐 C.尿素 D.葡萄糖
(3)与①中液体相比,等量的④液体中尿素的含量 (选填 “增加”“减少”或“相等”)。
14.(2023九上·永康期末)如图所示的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过程示意图,数字1、2、3、4表示物质,字母A、B、C、D、E表示人体器官(结构),序号①②③表示人体的某些生理过程。据图回答:
(1)若2是蛋白质,则在B中最终转变成 ,生理过程③被称为
。
(2)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存在[C]中的细胞能透过管壁到达组织细胞的是 。(选填“红细胞”或“白细胞”)
(3)若[D]表示的是一个健康人的肾脏,则物质[4]中的形成需要经过 两个过程。
15.(2022九上·平阳月考)如图是人体部分系统的生理活动简单模式图,图中①表示某种生理过程,②③分别表示两种气体。请据图分析回答:
(1)B系统中完成图中①过程的主要器官是 。
(2)C系统中的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了气体交换后,血液名称上如何变化? 。
(3)D系统中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是 。
三、实验探究题
16.(2023九上·南浔期末)下面是某医院提供的几个原尿和尿液样本的化验数据,请回答有关问题:
(注:表中“-”表示很少或无,“+”表示较多,“++”表示很多)
葡萄糖 蛋白质 无机盐 尿素 红细胞 白细胞
样本A - - 1.6 2.0 - -
样本B 0.1 - 0.72 0.03 - -
样本C - ++ 1.6 1.5 ++ ++
(1)原尿样本是样本 (选填“A”、“B”或“C”)。
(2)样本C的提供者可能损伤了肾脏的 (填结构名称),理由是 。
17.(2020九上·滨江月考)肥胖容易诱发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合理膳食和体育运动能有效预防肥胖。如图一表示人体内淀粉的利用情况,图二是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a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在小肠中参与此过程的消化液有 。某人血液中的葡萄糖经c、d、e过程后,浓度仍然过高,尿液中出现葡萄糖,从尿的形成过程分析,其原因是 作用有问题。
(2)近年来,我市推行“阳光体育运动1小时”活动。同学们在校期间都能够在操场上进行各项体育锻炼。
①运动时,血液循环加快。当心房和心室均舒张时,图二中的D处于 (填“打开”或“关闭”) 状态。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中流动脉血的是 (填字母)。
②运动时,下肢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先后通过图二中的 血管后(填字母),到达肺部毛细血管。请在图三中画出血液流经各血管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W点是起始点)。
18.(第5节体内物质 的动态平衡(一))肾脏是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请根据肾单位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肾单位的结构有 、 、 ,其中 和 合称为肾小体。(填字母)
(2)B是由入球小动脉分支后形成的 ,此处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作用。流经此处的血液,除了 和 外,其他物质均可进入肾小囊形成 。
(3)D处发生的生理过程是肾小管的 作用,使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重新进入肾小管外的 ,剩下部分成为尿液。
(4)假如某人的尿液中出现了红细胞,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单位中的 。
四、解答题
19.(2023九上·长兴期末)湖州许多农户会用大米酿酒,请回答以下问题。
(1)大米中能为人类提供能量的主要营养素是 ;
(2)酒酿制时先通入一定量的空气,目的是有利于 进行有氧呼吸,从而加快繁殖。
(3)用大米酿酒应用的原理是 。
20.(2022九上·定海期末)酒精进入消化道后,会在胃、肠处被吸收,经血液循环,少部分由皮肤、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排出体外,大部分在体内被分解,肝脏是分解酒精的重要器官。图甲为肝脏解酒流程;图乙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图丙为人体部分血液循环示意图。
(1)图甲,肝脏解酒属于生物代谢活动中的 作用(选填“同化”或“异化”);
(2)图乙,与血管A相比,血管B中酒精含量明显减少,据此可以推测血液中的酒精参与了肾单位中的 (填生理过程);
(3)呼气式酒精检测仪检测的是呼出气体中酒精的含量,请写出酒精被消化道吸收后呼出的途径:消化道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泡→口腔呼出。
21.(2022九上·吴兴期末)学习科学时我们经常会用图像来建模:
(1)如图甲表示食物中的 在消化道里被消化的过程。
(2)如图乙为心脏结构示意图,若静脉注射消炎药,则药物通过心脏四腔的先后顺序是 (用符号和箭头表示)
(3)如图丙是某健康男子在尽量排空膀胱的情况下,喝了2杯蒸馏水,此后不再饮水、进食直至第8小时,在这期间每隔0.5小时收集的尿量的图示。在第3小时至第8小时仍有尿液产生,其原因是
22.(2023九上·温州期末)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在人体各系统相互协调作用下维持稳态,图甲是糖尿病人和正常人进食前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图乙是血液经过肾单位时形成尿液过程中葡萄糖的有关生理过程示意图。
正常人的原尿含有大量葡萄糖但尿液中不含葡萄糖,糖尿病人则会出现尿糖症状。医生建议糖尿病人少吃含淀粉的食物并定期注射胰岛素就可避免尿糖症状。下表是一款注射剂的各项指标值,关于应该如何注射,现有以下几种方案:
注射剂名称 起效时间 效果最佳时间 持续时间
门冬胰岛素 10-15分钟 1.5小时左右 3-4小时
方案①:每次餐前15分钟注射
方案②:每次就餐过程中注射
方案③:每次餐后15分钟注射
请结合上述信息和所学知识,选择一种你认为最佳的注射方案并说明医生的建议能够让糖尿病人避免尿糖的科学原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血液循环;细胞呼吸;代谢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 同化作用又叫做合成代谢,就是指生物将从外界获取到的营养物质转变为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相应的能量的变化过程,可以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 异化作用又叫做分解代谢,就是指生物江自身的部分营养物质通过分解释放出能量,再将分解的最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可以分为需氧型和厌氧型。
【解答】A. 同化作用又叫做合成代谢,就是指生物将从外界获取到的营养物质转变为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相应的能量的变化过程。人将体内多余葡萄糖合成糖原或转化为脂肪储存,属于同化作用,A错误;
B. 按同化作用方式不同,可将生物的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和异养; 异化作用也分为两种类型:需氧型和厌氧型。B错误;
C.细胞的呼吸作用利用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所以是动脉血变为静脉血的根本原因,C正确;
D. 人和酵母菌都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属于异养型,但其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无氧呼吸,属于兼性厌氧性,D错误;
故答案为:C.
2.【答案】B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滤过的是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从尿液重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无机盐进入血液,形成终尿;
【解答】①是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滤过的是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②是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之后形成的终尿,从尿液重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无机盐进入血液;所以液体中不含血糖的是②;
故答案为:B.
3.【答案】C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可以滤过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吸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
【解答】A.①是肾小囊内的原尿,原尿是血浆经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后形成的,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滤过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所以①中不含血细胞是正确的;
B.氨基酸属于小分子的物质,原尿中含有氨基酸,所以当原尿流经②肾小管时,肾小管中由氨基酸,B错误;
C.当原尿流经②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③肾静脉中含有葡萄糖,C正确;
D.图中④表示集合管,内流的物质是尿液,尿液中含有水和无机盐、尿素等物质,D错误;
故答案为:C.
4.【答案】B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可以滤过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吸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
【解答】正常人的尿液中是不存在a葡萄糖的;大量饮水,所以水的含量会超过原来的b,按比例计算,无机盐的含量会降低,小于原来的c;
故答案为:B.
5.【答案】C
【知识点】泌尿系统;水盐平衡
【解析】【分析】①是肾脏,②输尿管,③膀胱,④尿道;肾脏中的肾小球起滤过作用,形成原尿;肾小管起重吸收作用,形成终尿;
【解答】A. ①是肾脏,它是形成尿液的器,正确;
B. 尿液排出途径是①→②→③→④ ,正确;
C.每天形成原尿180升,但最终尿液只有1.5升,是因为①肾脏中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错误;
D. 人体排尿,不仅能排出代谢废物,还能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正确;
故答案为:C.
6.【答案】B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循环;细胞呼吸;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小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人体的排泄途径有呼吸,排汗和排尿三种;人体所需要的氧气主要是利用呼吸系统从外界获得;
【解答】A. 消化系统中各消化腺完成食物的消化,错误;
B.循环系统中通过血液的流动实现营养物质等的运输,保证体内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正确;
C. 泌尿系统中依靠肾脏等将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人体的排泄途径有呼吸,排汗和排尿三种,错误;
D. 呼吸系统中肺、气管等配合完成人体所需氧气等物质的交换,使人能呼吸并生存,错误;
故答案为:B.
7.【答案】D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循环;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小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含氧量少的血液为静脉血,为暗红色;含氧量多的血液为动脉血,为鲜红色;通过肺循环,血液经过肺部毛细血管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通过体循环,血液经过全身毛细血管后,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靠近左心房左心室的血管里流的是动脉血,靠近右心房右心室的血管中留的是静脉血。
【解答】A.b为肾小球,所以错误;
B.a静脉血,c动脉血;血液中含氧量多,颜色呈鲜红色,为动脉血;血液中含氧量少,颜色呈暗红色,为静脉血;
C.c是麦芽糖,错误;
D.abc正确;
故答案为:D.
8.【答案】A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循环;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糖类如淀粉,初步消化的场所是口腔,最终在小肠中被消化成葡萄糖;蛋白质初步消化的场所是胃,最终在小肠中被消化成氨基酸;脂肪在小肠中被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
【解答】A. 吃肉馒头和牛奶,馒头是淀粉在小肠中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牛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在小肠中被消化成氨基酸被吸收进入小肠,所以a是葡萄糖和氨基酸;A错误;
B. 淀粉消化的最终产物在小肠内吸收,B正确;
C. 糖类是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C正确;
D. 淀粉是消化道中最早进行化学性消化的物质,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消化为麦芽糖,所以D正确;
故答案为:A
9.【答案】B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可以滤过大部分血细胞和蛋白质,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会重吸收几乎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无机盐和水,形成终尿;
【解答】 正常人的尿液与原尿相比,一般不含有葡萄糖,这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会重吸收几乎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无机盐和水;
故答案为:B
10.【答案】A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滤过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重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无机盐;
【解答】正常人的血液中是没有葡萄糖的,所以BD错误;大量饮水后,人的尿量会增加,水的相对含量增加,而且要远远高于无机盐的相对含量,所以选A;
故答案为:B.
11.【答案】(1)小肠;肾小管的重吸收
(2)①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血液循环;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A是消化系统,B是呼吸系统,C是泌尿系统;①是右心房,②是左心房,③是右心室,④是左心室;I是葡萄糖,II氧气,Ⅲ二氧化碳;
【解答】(1)I是葡萄糖;淀粉在口腔中被初步消化,在小肠中被完全消化为葡萄糖后吸收进入血液;所以 图甲中的淀粉主要经过A中的小肠最终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I进入血液;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能够吸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无机盐进入血液;所以 造成bc段变化的原因是结构2对物质I的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小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小肠部分属于体循环的一小部分,所以经过结构C后的血液随血液循环到达心脏的第一个腔室是①右心房;
故答案为:(1) 小肠 ; 肾小管的重吸收 (2)①
12.【答案】(1)心脏
(2)血管1的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或V1>V3>V2
(3)小于
【知识点】血液;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代谢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动脉,因为血管1的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毛细血管,只允许单个红细胞通过;静脉,血液从枝干汇入主干;考查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概念,同化作用是将外界物质合成自身物质;异化作用是自身物质消化释放出能量;
【解答】(1) 实验时在金鱼身上盖一团湿棉花可保持金鱼活性,使心脏正常跳动,从而维持血液循环。
(2)1是动脉,因为血管1的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或V1>V3>V2 ;2是毛细血管,只允许单个红细胞通过;3是静脉,血液从枝干汇入主干;
(3)同化作用是将外界物质合成自身物质;异化作用是自身物质消化释放出能量;金鱼体重明显减小,说明小金鱼的同化作用小于异化作用;
故答案为:(1)心脏(2) 血管1的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或V1>V3>V2 (3)小于
13.【答案】(1)肾小球滤过
(2)A;B;C;D
(3)增加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尿液的形成主要是经过两部分的作用,一是肾小球的滤过,二是肾小管的重吸收。
【解答】(1) 正常情况下,微吸管提取的囊内液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是由于液体经过肾小球,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将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过滤了,剩余液体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因此正常的囊内液体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2)图中③为肾小囊部分,④为肾小管,肾小囊中的液体为原尿,原尿中含有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因此刚流入肾小管的液体还有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这四种物质。
(3)④为肾小管,肾小管具有重吸收的作用,会把原尿中的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全部葡萄糖和氨基酸重新吸收回血液。其余剩余部分将形成尿液。因此尿素含量会增加。
故答案为:(1)肾小球滤过 (2)A B C D(3)增加
14.【答案】(1)氨基酸;食物的吸收过程
(2)白细胞
(3)肾小球的滤过(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A代表呼吸新系统的肺,B代表消化系统的小肠,C代表循环系统的血管,D代表泌尿系统的肾,E代表皮肤;①代表外界气体与肺的气体交换,②代表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③代表食物的吸收过程,④代表排遗过程;
【解答】(1)蛋白质最终在小肠中被消化为氨基酸,生理过程③为吸收,指的是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
(2)白细胞具有防御功能,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白细胞能透过管壁到达组织细胞,吞噬病菌,所以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存在[C]中的细胞能透过管壁到达组织细胞的是白细胞;
(3) 若[D]表示的是一个健康人的肾脏, 形成正常尿液的过程需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
故答案为:(1)氨基酸、食物的吸收过程(2)白细胞(3) 肾小球的滤过(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15.【答案】(1)小肠
(2)动脉血变静脉血
(3)肾脏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血液循环;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A是呼吸系统;B是消化系统,C是血液循环系统,D是泌尿系统,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是肾脏;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血液中含氧量高高为动脉血,呈鲜红色;血液中含氧量少为静脉血,呈暗红色;
【解答】 (1)、B系统是消化系统,B中完成图中①消化和吸收过程的主要器官是小肠 ;
(2)、C系统是血液循环系统,系统中的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了气体交换。血液把氧气和营养物质给组织细胞,组织细胞把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给血液,血液中含氧量高高为动脉血,呈鲜红色;血液中含氧量少为静脉血,呈暗红色;所以血液从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3)、D系统是泌尿系统,系统中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是肾脏 ;
故答案为:(1)小肠(2) 动脉血变静脉血 (3) 肾脏
16.【答案】(1)B
(2)肾小球;尿液中有蛋白质和血细胞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后所得到的尿液为原尿,里面没有血细胞和蛋白质;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得到的尿液是终尿,肾小管重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无机盐进入血液,所以尿液中没有葡萄糖;
【解答】(1)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后所得到的尿液为原尿,里面没有血细胞和蛋白质,但还是有葡萄糖,所以原尿样本是样本是B;
(2)样本C的提供者尿液中有蛋白质,血细胞,但是没有葡萄糖,可能损伤了肾脏的肾小球,理由是尿液中有蛋白质和血细胞 ;
故答案为:(1)B(2)肾小球、尿液中有蛋白质和血细胞
17.【答案】(1)胰液肠液;肾小管的重吸收
(2)关闭;AC;GB
【知识点】血液循环;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小肠中的肠液和胰液可以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后随着血液循环被运至全身各处。当血液流经肾脏中的肾小球时,其中的葡萄糖、尿素、无机盐、水等通过肾小球、肾小囊内壁进入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原尿接着流入肾小管,肾小管可将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重吸收回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就形成了尿液被排出体外。心脏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当心房收缩时,其中的血液穿过房室瓣进入心室,接着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心室中的血液穿过动脉瓣进入动脉,流向身体各处,然后心房和心室均舒张,动脉瓣关闭,身体各处的血液由肺静脉和上下腔静脉流回心房。人体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中动脉血由左心室流进主动脉 、各级动脉,再来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在这里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进入血液,动脉血变为含氧较少的静脉血,静脉血进入各级静脉,经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右心房中的静脉血进入右心室开始肺循环,由右心室出发的静脉血经肺动脉来到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静脉血变为动脉血流入肺静脉回到左心房。
【解答】(1)图一中a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在小肠中参与此过程的消化液有胰液肠液。某人血液中的葡萄糖经c、d、e过程后,浓度仍然过高,尿液中出现葡萄糖,从尿的形成过程分析,其原因是肾小管不能将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重吸收回血液。
(2)①运动时,血液循环加快。当心房和心室均舒张时,图二中的D动脉瓣关闭,全身各处的血液经肺静脉和上、下腔静脉流回心房。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中流动脉血的是A主动脉和C肺静脉。
②运动时,下肢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后随着体循环先后通过图二中的G下腔静脉、B肺动脉后,到达肺部毛细血管。
故答案为:(1)胰液肠液;肾小管的重吸收;(2)关闭;AC;GB
18.【答案】(1)B;C;D;B;C
(2)肾小球;滤过;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原尿
(3)重吸收;毛细血管
(4)肾小球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A是入球小动脉,B是肾小球,C是肾小囊,D是肾小管,E为输尿管。
【解答】(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肾小球和肾小囊合称为肾小体。
(2)肾小球是由入球小动脉分支后形成的毛细血管网,此处发生的生理过程是滤过作用。流经此处的血液,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物质均可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
(3)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生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又回到了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完全不被重吸收的成分是尿素。剩余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在肾小管末端形成尿液。
(4) 假如某人的尿液中出现了红细胞,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因为肾小球发生病变时,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加,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到肾小囊腔,而肾小管对这些物质没有重吸收作用,因而在尿液中出现大分子蛋白质和红细胞。
故答案为:(1)B;C;D;B;C (2) 肾小球 ;滤过;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原尿 (3)重吸收;毛细血管 (4)肾小球
19.【答案】(1)糖类
(2)酵母菌
(3)酵母菌呼吸作用分解糖类产生酒精/酵母菌的无氧呼吸/酵母菌的发酵或葡萄糖 酒精+二氧化碳+能量(少量)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代谢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1)人体需要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膳食纤维和维生素;
(2)酒酿主要是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微生物的无氧呼吸被称为发酵。
【解答】(1)人体中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为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膳食纤维和维生素这七大类。糖类包含淀粉、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等。大米中含有丰富的淀粉,所以大米为人类提供的主要营养素为糖类。
(2)酿酒主要用到了酵母菌,前期通入一定量的空气,有利于酵母菌的繁殖。
(3)酿酒的原理为酵母菌的无氧呼吸,酵母菌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糖类(2)酵母菌(3) 酵母菌呼吸作用分解糖类产生酒精/酵母菌的无氧呼吸/酵母菌的发酵或葡萄糖 酒精+二氧化碳+能量(少量)
20.【答案】(1)异化
(2)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3)右心室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泌尿系统;代谢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即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可见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解答】(1)同化作用是指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的变化过程;异化作用是指生物体能够把自身的一部分组成物质加以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并且把分解的终产物排出体外的变化过程。异化作用和同化作用是同时进行的。酒精在肝脏中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这个过程属于异化作用。
(2)图乙中,与A相比, B中酒精减少,是因为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酒精过滤到肾小囊中,经过肾小管后形成尿液,排除体外,因为血液中的酒精参与了肾单位中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3)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作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所以酒精被消化道吸收后呼出的途径:消化道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一右心房一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泡→口腔呼出。
21.【答案】(1)脂肪
(2)Ⅳ→Ⅱ→Ⅰ→Ⅲ
(3)人体新陈代谢一直在进行,时时刻刻都在产生尿液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心脏和血管;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1)淀粉在口腔内就开始消化,蛋白质在胃内开始消化,脂肪只能在小肠内消化。这三类营养物质在小肠内都消化.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消化的最终产物分别是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2)心脏是一个中空的器官,大小如同本人的拳头,通过间隔使心脏分为左右两半,每一半再进一步分为回收血液的部分称为心房,喷出血液的部分称为心室,所以心脏共有左、右心室和左、右心房四个腔组成。
(3)尿的形成过程是: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蠹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
【解答】(1)淀粉在口腔内就开始消化,蛋白质在胃内开始消化,脂肪只能在小肠内消化。故甲表示食物中的脂肪在消化道里被消化的过程。
(2)如图:Ⅰ左心房,Ⅱ右心室,Ⅲ左心室, Ⅳ 右心房。
若静脉注射消炎药,药物到达病灶要先通过上(下)腔静脉返回右心房,到达心脏,再到达右心室,通过肺循环离开心脏,从肺循环流回心脏的左心房,后再通过体循环,由主动脉送到达病灶。故药物通过心脏四腔的先后顺序是Ⅳ→Ⅱ→Ⅰ→Ⅲ。
(3)在第3小时至第8小时仍有尿液产生,其原因是:人体新陈代谢一直在进行,时时刻刻都在产生尿液。
22.【答案】要点:①选择方案①;②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③淀粉在人体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④饭 前 15 分钟注射胰岛素,是因为血糖在饭后会迅速超过 160 毫克/100 毫升,注射的胰岛素是 10 分钟 后起效,最佳时间是 1.5 小时,此时刚好是糖尿病人血糖最高的时候;⑤当血糖低于 160 毫克/100 毫升后,原尿中的葡萄糖能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因此不再有尿糖症状
【知识点】泌尿系统;代谢的多样性;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考查学生结合图甲和图乙的信息综合回答的能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