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实验小学两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科学10月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40分)
1.(2023五上·长兴月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自形成以来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B.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在不断变化的
C.火山和地震会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发生变化
D.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并且地壳在不断运动着
2.(2023五上·长兴月考)“水滴石穿”的现象说明使岩石改变模样的力量是( )。
A.动物的作用 B.植物的作用
C.流水的作用 D.冷和热的作用
3.(2023五上·长兴月考)绝大多数的地震发生在( )。
A.地幔 B.地壳
C.地核 D.地核和地幔交界处
4.(2023五上·长兴月考)自然界中对土地有侵蚀作用的因素包括风、冰川、海浪、( )等。
A.阳光 B.流水 C.森林 D.土壤
5.珠穆朗玛峰形成的原因可能是( )。
A.板块的碰撞 B.板块的漂移 C.风的侵蚀 D.板块的张裂
6.(2023五上·长兴月考)观察中国地形图,可以知道我国的地势特征是( )。
A. B.
C. D.
7.(2023五上·长兴月考)小明在西藏旅游时,导游告诉他:“当地山体中有很多不同种类的贝壳化石。”这说明( )。
A.贝壳原来是生活在高原上的,后来才到了水中
B.远古人类曾把贝壳带上高原
C.当地曾发生了海陆变迁的地形变化
D.那时候的人们很喜欢收集贝壳
8.(2023五上·长兴月考)习近平爷爷提出“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原因是( )。
A.人们对木材的需求越来越大
B.利用绿水青山可以赚很多钱
C.山上的动物需要更多的食物
D.绿水青山是我们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9.(2023五上·长兴月考)“滚滚长江东逝水”反映了我国( )。
A.地形复杂多样 B.地势西高东低
C.各地降水量不同 D.气候复杂多样
10.(2023五上·长兴月考)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是( )作用。
A.风力的侵蚀 B.流水的侵蚀 C.流水的沉积 D.风力的搬运
11.(2023五上·长兴月考)下列环境中,土壤最容易被雨水侵蚀的是( )。
A.荒凉的坡地 B.茂密的森林
C.绿油油的草地 D.原始森林
12.(2023五上·长兴月考)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如果把地球比作鸡蛋,那么蛋黄相当于( )
A.地壳 B.地核 C.地幔 D.地心
13.(2023五上·长兴月考)如图所示,蘑菇状岩石的主要形成原因是( )。
A.植物的作用 B.海浪的侵蚀
C.水中的动物活动 D.风的作用
14.(2023五上·长兴月考)我国地形多样,其中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地形是( )。
A.山地 B.高原 C.平原 D.丘陵
15.(2023五上·长兴月考)冰岛共和国的苏尔特塞岛的形成原因是( )。
A.火山喷发 B.地震 C.海啸 D.水的作用
16.(2023五上·长兴月考)下列做法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的是( )。
A.开荒种地 B.植树造林 C.伐木烧炭 D.抽沙取土
17.(2023五上·长兴月考)能在短时间内使地形发生变化的是( )。
A.风的作用 B.河流的沉积作用
C.火山喷发和地震 D.雨水的侵蚀作用
18.(2023五上·长兴月考)常年不整修的河道会出现河岸坍塌,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运动 B.流水冲刷
C.风的作用 D.地球内部运动
19.(2023五上·长兴月考)在做“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实验中,我们发现( )。
A.所有的泥土很快都被雨水冲走了
B.黏土和细沙容易被雨水冲走
C.小石子更容易被雨水冲走
D.加入有颜色的沙子只是为了美观
20.(2023五上·长兴月考)地震发生时,下列避险措施正确的是( )。
①迅速跑到开阔地带;②来不及撤离时,应迅速用书包等较软的物体保护头部,躲在坚固的课桌下等空间小的地方,就地避震;③站着不动;④使用电梯或者汽车逃命。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21.(2023五上·长兴月考)地形图上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海拔高度,除了蓝色,其他的都表示陆地。( )
22.(2023五上·长兴月考)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沙、土壤运到远方,只留下砾石,从而形成了戈壁。( )
23.(2023五上·长兴月考)地震和火山喷发给地表带来的变化有时迅速、剧烈,有时缓慢、温和。( )
24.(2023五上·长兴月考)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丘陵、山地、高原、平原、盆地等地形都具备。( )
25.(2023五上·长兴月考)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
26.(2023五上·长兴月考)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塑造着地表的形态。( )
27.(2023五上·长兴月考)植树造林、疏浚河道、水库蓄洪等措施,对减小暴雨带来的灾害无作用。( )
28.河流对土地的侵蚀,既给人们带来了灾害,也带来了好处。
29.(2023五上·长兴月考)地球表面地形的形成,离不开地球内部力量和各种自然力量的作用。( )
30.(2023五上·长兴月考)我们一般采用对比实验来研究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 )
三、填图、连线题。(共10分)
31.(2023五上·长兴月考)填图题。
(1)认真看图并在括号内填入地核、地幔和地壳。
(2)地震和火山喷发是 造成的。
(3)火山喷发时产生的 会使土壤更加肥沃,而且火山地热还是一种 能源。
32.(2023五上·长兴月考)请将“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模拟实验中的材料或动作与它模拟的对象用线连起来。
泥土 有颜色的沙子 自制喷水壶喷水 泥浆流淌 地面的径流 土地 土地上松散的沙子(便于观察) 降雨
四、综合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40分)
33.(2023五上·长兴月考)实验名称:模拟火山喷发实验。
实验材料:番茄酱、土豆泥、铁盒子、三脚架、酒精灯、小瓷盘、火柴等。
(1)上图所示是一个 (填“模拟”或“对比”)实验。实验中,用番茄酱做 ,土豆泥做 。
(2)实验现象: 。
(3)通过实验,我们知道火山喷发的成因是 。
34.(2023五上·长兴月考)研究有无植被覆盖对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影响实验。
(1)研究有无植被覆盖对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影响时,主要运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
A.对比 B.观察 C.模拟 D.调查
(2)实验中,用喷水管喷水代表 。
(3)实验中,控制的不同条件是 。保持的相同条件是 。(答出两点即可)
(4)如果实验成功,我们可以观察到____。
A.有植被覆盖的径流更清澈 B.无植被覆盖的径流更清澈
C.径流清澈度一样 D.无法比较
35.(2023五上·长兴月考)学习世界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是 。
(2)不同颜色可以表示不同的 , 表示海洋。
(3)我国的地形是西 东 ,西部多高山,东部多 。
36.(2023五上·长兴月考)晓晓同学设计了下列方案探究植被和水土保持的关系。
①取两块土壤样本,一块取自密植草坪,有草和根分布,另一块取自裸土。
②将两块土壤样本放在坡度相同的斜面上。
③模拟下雨,冲刷两块土壤样本(洒水壶的高度、孔径大小、疏密程度、水量都相同)。
④称量雨水流经斜面后水的质量,称得冲刷裸土样本后水的质量为m,冲刷草坪样本后水的质量为m2。
回答下列问题:
(1)可以推测:m1 (填“>”.“<”或“=”)m2,得出的结论是 。
(2)分析晓晓同学设计的实验,可知步骤 的实验设计不合理,可能会影响实验效果。这一步必须控制的相同的实验条件是 。
(3)我国的西北和华北地区植被稀少、土壤裸露、干旱少雨,一年中沙尘暴频繁发生。沙尘暴频发的最根本原因是 ,防治沙尘暴最应采取的措施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地形、地貌;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特点:一是海陆分布极不均匀。全球陆地的67%集中在北半球,世界海洋的57%集中在南半球;二是,在陆半球的北极有一个北冰洋,而在水半球的南端有一个南极洲大陆。
地壳无时无刻不在运动,运动缓慢,经过漫长的时代变化才形成了现在的模样,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的变化,地球上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爆发,地球的表面是岩石和土壤。
2.【答案】C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 水从高处滴落,其冲击力比较大,冲击力给石头带来磨损,水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滴一磨,石头就被磨穿了,所以水滴石穿的石头因为流水作用而使岩石改变了模样。
3.【答案】B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震是地球上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其中大多数震级较小或发生在海底等偏远地区,不为人们所感觉到。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
4.【答案】D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 流水、风、海浪等因素对土地有侵蚀作用,会改变地球地表的形态。
5.【答案】A
【知识点】地形、地貌;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解答】 珠穆朗玛峰形成的原因可能是板块的碰撞,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由于印度洋板块从亚欧板块下方插入,抬高了亚欧板块喜马拉雅山那一部分,海水退去,形成了高原。目前印度洋板块还在不断深入,所以逐渐形成了珠穆朗玛峰。
6.【答案】D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 我国地势的主要特点是: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的主要特点是:西部地形以山地、盆地高原为主。
7.【答案】C
【知识点】地形、地貌;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在西藏发现了很多不同种类的贝壳类化石,这说明当地曾经可能是一片海洋,经过漫长的地质运动形成了现在的地貌,海洋动物的化石就为我们提供了证据。
8.【答案】D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说明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保护环境就是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绿水青山使我们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9.【答案】B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该地势对我国气候所产生的影响是有利于海洋上的暖湿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对河流的影响是使大部分河流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
10.【答案】B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夏季暴雨集中,地表植被少,地形起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是流水侵蚀作用。
11.【答案】A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分析】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所以绿绿的草地和茂密的森林下的土壤都不易被雨水侵蚀,但是荒凉的土地,缺乏植被的保护,易受雨水的冲刷和侵蚀,尤其是有一定坡度的荒土地,更易受雨水的冲刷和侵蚀,故A选项正确。
12.【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组成,地球的内部结构就好像是一只煮熟的鸡蛋,蛋壳相当于地球的地壳,蛋白相当于地幔,蛋黄相当于地核。
13.【答案】B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 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作用下出现破碎、疏松及矿物成分次生变化的现象,导致岩石变化。分析图片可知,这块蘑菇状岩石的形成主要与海浪的侵蚀有关。
14.【答案】A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是:西部地形以山地、盆地高原为主,在这些大的地形区中,西部盆地多风蚀地形;山区多冰蚀地形,青藏高原多冻土地貌。我国地形所占比重最多的当属山地地形(占33%),其次是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以及丘陵(10%)。
15.【答案】A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冰岛共和国的苏尔特塞岛是火山爆发后形成的。选项A正确。
16.【答案】B
【知识点】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 治理水土流失采用的措施是:植树造林、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还牧、修挡土坝等,开荒种地、伐木烧炭、抽沙取土和围湖造田加重水土流失现象。
17.【答案】C
【知识点】地形、地貌;地震的成因及作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A.风力侵蚀是缓慢的,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较大变化,故A错误;
B.河流沉积作用也是缓慢的,不会在短时间内使地形发生较大变化,故B错误;
C.火山喷发和地震是剧烈的、突发性强,会在短时间内使地形发生较大变化,故C正确。
D.雨水的侵蚀是缓慢的,不会在短时间内使得地形地貌发生较大变化,故D错误。
18.【答案】B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对侵蚀的认识,流水会侵蚀土地,常年不整修的河道会出现河岸坍塌,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流水冲刷造成的。
19.【答案】B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分析】 雨水对土地侵蚀的实验中,黏土和细沙容易被泥土冲走,石子等较大较重的颗粒不容易被冲走。
20.【答案】D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地震发生时,应该迅速跑到开阔地带,若来不及撤离时,应迅速用书包等软物体保护头部,躲在坚固的课桌下等空间小的地方,就地避震,站着不动和使用电梯是错误的,故选D。
21.【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形、地貌;地球仪
【解析】【分析】 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在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海拔高度。地形图上常常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高度地形,蓝色表示水域,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绿色表示森林,黄色表示沙漠,深浅不同的棕色和褐色分别表示海拔2000上的高原和山地。
22.【答案】正确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沙洲就是水流、波浪堆积作用、夹带着泥沙、岩石等堆积物堆形成的堆积地貌。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这便形成了戈壁滩。被带走的沙子在风或流水速度减小时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就形成了沙漠。题干正确。
23.【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形、地貌;地震的成因及作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火山喷发和地震给地表带来的变化是迅猛的。题目说法错误。
24.【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现三级阶梯分布,主要的地形有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西部地区主要是山地、高原和盆地,东部地区主要是平原和丘陵。
25.【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壳的组成
【解析】【分析】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其厚度大致为地球半径的1/400,但各处厚度不一。地壳是由岩石构成,岩石按成因分为三大类: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
26.【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大部分的地表形态的变化确实是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但有时候地壳变动引发的地震和火山爆发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的,也能改变地表形态。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外力作用的影响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多种地形的原因。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塑造着地表的形态,地球的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27.【答案】错误
【知识点】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我们要尽量减少土地遭受侵蚀。河流对土地的侵蚀,既给人们带来了灾害,也给人们带来了好处,养护植被、改造河道、水库蓄洪等措施都能有效预防我们的家园遭暴雨袭击时受到的灾害。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28.【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解答】该题干的内容是正确的。河流对土地的侵蚀,既给人们带来灾害,也给人们带来益处,比如在河流下游形成平原。
【分析】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29.【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形、地貌;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壳活动和板块作用。主要原因是风化,侵蚀,沉积等影响,以及生物活动的影响。地球表面的地形非常丰富,这是由于地球内部以及大自然的各种力量造成的。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30.【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我们一般使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地震和火山的成因。
31.【答案】(1)
(2)地壳运动
(3)岩浆;地热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地震的成因及作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地球内部圈层由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其中,地壳是地球的固体外壳,是由一层层岩石构成的。地球内部越到深处,压力越大,温度越高,它里面包装着的物质热得像烧熔了的玻璃一样,叫作岩浆。地核类似于煮热鸡蛋的蛋黄,地幔类似于煮熟鸡蛋的蛋白。
(1)由上到下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2)地震和火山喷发是由于地球地壳运动造成的。
(3)火山喷发释放的岩浆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如氮、磷和钾等,这些矿物质可以丰富土壤,使其更加肥沃。火山热是一种地热能源。
32.【答案】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分析】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在相同的土壤和相同司雨量下,坡度大、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壤最容易被侵蚀。在模拟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时,泥土模拟土地;有颜色的沙子模拟土地上松散的沙子(便于观察察);自制喷水壶喷水模拟降雨;泥浆流淌模拟地面的径流。
33.【答案】(1)模拟;岩浆;地壳
(2)番茄酱像岩浆一样有外溢现象。
(3)地壳运动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实验名称: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实验材料:土豆泥、铁盒子、番茄酱、铁架台、酒精灯等实验步骤:(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或黏土),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2)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3)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后番茄酱的外溢现象。
(1)上图所示是一个模拟实验,实验中,用番茄酱做岩浆,土豆泥做地壳。
(2)实验现象:通过加热后,番茄酱像岩浆一样有外溢现象。
(3)实验结论:地壳深处的物质被高温熔化成岩浆,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下沿着地壳的裂缝向上升,形成火山喷发。
34.【答案】(1)A
(2)雨水
(3)有无植被覆盖;坡度大小、降雨量大小
(4)A
【知识点】植被对侵蚀的影响;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 (1)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对比实验是一种特别的收集证据的方法。研究有无植被覆盖对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影响时,主要运用的实验方法是对比法。
(2)实验中,用喷水管喷水代表雨水。
(3)改变的条件:有无植物覆盖。相同不变的条件:土地坡度的大小、降雨量的大小、地形、喷水高度相同等。
(4)如果实验成功,可以证明有植物覆盖的土地不容易被侵蚀;无植物覆盖的土地容易被侵蚀。有植被覆盖的径流更清澈。
35.【答案】(1)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
(2)地形地貌;蓝
(3)高;低;平原
【知识点】地形、地貌;地球仪
【解析】【分析】(1)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是指地球表面的所有山脉、平原、河流、海洋、峡谷、火山、盆地等自然形成的地质地貌特征。
(2) 要牢记地图上不同颜色所代表的地形地貌。地图上蓝色的部分代表海洋。
(3)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西部地形以山地、盆地高原为主,东部主要由平原和丘陵组成,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上。
36.【答案】(1)>;植被覆盖保护土壤
(2)①;同样的土质和同样多的土壤
(3)植被稀少,土壤裸露植树造林;植树造林
【知识点】地形、地貌;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设计、制作模型
【解析】【分析】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通过实验,可以退出m1>m2,得出的结论是植被覆盖能保护土壤。
(2)分析晓晓同学设计的实验,可知步骤①不合理,可能会影响实验效果。这一步必须控制的相同的实验条件是同样的土质和同样多的土壤。
(3)我国的西北和华北地区植被稀少、土壤裸露、干旱少雨,一年中沙尘暴频繁发生。沙尘暴频发的最根本原因是植被稀少,土壤裸露植树造林,防治沙尘暴最应采取的措施是植树造林。
1 / 1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实验小学两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科学10月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40分)
1.(2023五上·长兴月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自形成以来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B.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在不断变化的
C.火山和地震会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发生变化
D.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并且地壳在不断运动着
【答案】A
【知识点】地形、地貌;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特点:一是海陆分布极不均匀。全球陆地的67%集中在北半球,世界海洋的57%集中在南半球;二是,在陆半球的北极有一个北冰洋,而在水半球的南端有一个南极洲大陆。
地壳无时无刻不在运动,运动缓慢,经过漫长的时代变化才形成了现在的模样,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的变化,地球上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爆发,地球的表面是岩石和土壤。
2.(2023五上·长兴月考)“水滴石穿”的现象说明使岩石改变模样的力量是( )。
A.动物的作用 B.植物的作用
C.流水的作用 D.冷和热的作用
【答案】C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 水从高处滴落,其冲击力比较大,冲击力给石头带来磨损,水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滴一磨,石头就被磨穿了,所以水滴石穿的石头因为流水作用而使岩石改变了模样。
3.(2023五上·长兴月考)绝大多数的地震发生在( )。
A.地幔 B.地壳
C.地核 D.地核和地幔交界处
【答案】B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震是地球上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其中大多数震级较小或发生在海底等偏远地区,不为人们所感觉到。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
4.(2023五上·长兴月考)自然界中对土地有侵蚀作用的因素包括风、冰川、海浪、( )等。
A.阳光 B.流水 C.森林 D.土壤
【答案】D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 流水、风、海浪等因素对土地有侵蚀作用,会改变地球地表的形态。
5.珠穆朗玛峰形成的原因可能是( )。
A.板块的碰撞 B.板块的漂移 C.风的侵蚀 D.板块的张裂
【答案】A
【知识点】地形、地貌;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解答】 珠穆朗玛峰形成的原因可能是板块的碰撞,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由于印度洋板块从亚欧板块下方插入,抬高了亚欧板块喜马拉雅山那一部分,海水退去,形成了高原。目前印度洋板块还在不断深入,所以逐渐形成了珠穆朗玛峰。
6.(2023五上·长兴月考)观察中国地形图,可以知道我国的地势特征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 我国地势的主要特点是: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的主要特点是:西部地形以山地、盆地高原为主。
7.(2023五上·长兴月考)小明在西藏旅游时,导游告诉他:“当地山体中有很多不同种类的贝壳化石。”这说明( )。
A.贝壳原来是生活在高原上的,后来才到了水中
B.远古人类曾把贝壳带上高原
C.当地曾发生了海陆变迁的地形变化
D.那时候的人们很喜欢收集贝壳
【答案】C
【知识点】地形、地貌;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在西藏发现了很多不同种类的贝壳类化石,这说明当地曾经可能是一片海洋,经过漫长的地质运动形成了现在的地貌,海洋动物的化石就为我们提供了证据。
8.(2023五上·长兴月考)习近平爷爷提出“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原因是( )。
A.人们对木材的需求越来越大
B.利用绿水青山可以赚很多钱
C.山上的动物需要更多的食物
D.绿水青山是我们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答案】D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说明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保护环境就是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绿水青山使我们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9.(2023五上·长兴月考)“滚滚长江东逝水”反映了我国( )。
A.地形复杂多样 B.地势西高东低
C.各地降水量不同 D.气候复杂多样
【答案】B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该地势对我国气候所产生的影响是有利于海洋上的暖湿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对河流的影响是使大部分河流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
10.(2023五上·长兴月考)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是( )作用。
A.风力的侵蚀 B.流水的侵蚀 C.流水的沉积 D.风力的搬运
【答案】B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夏季暴雨集中,地表植被少,地形起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是流水侵蚀作用。
11.(2023五上·长兴月考)下列环境中,土壤最容易被雨水侵蚀的是( )。
A.荒凉的坡地 B.茂密的森林
C.绿油油的草地 D.原始森林
【答案】A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分析】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所以绿绿的草地和茂密的森林下的土壤都不易被雨水侵蚀,但是荒凉的土地,缺乏植被的保护,易受雨水的冲刷和侵蚀,尤其是有一定坡度的荒土地,更易受雨水的冲刷和侵蚀,故A选项正确。
12.(2023五上·长兴月考)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如果把地球比作鸡蛋,那么蛋黄相当于( )
A.地壳 B.地核 C.地幔 D.地心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组成,地球的内部结构就好像是一只煮熟的鸡蛋,蛋壳相当于地球的地壳,蛋白相当于地幔,蛋黄相当于地核。
13.(2023五上·长兴月考)如图所示,蘑菇状岩石的主要形成原因是( )。
A.植物的作用 B.海浪的侵蚀
C.水中的动物活动 D.风的作用
【答案】B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 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作用下出现破碎、疏松及矿物成分次生变化的现象,导致岩石变化。分析图片可知,这块蘑菇状岩石的形成主要与海浪的侵蚀有关。
14.(2023五上·长兴月考)我国地形多样,其中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地形是( )。
A.山地 B.高原 C.平原 D.丘陵
【答案】A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是:西部地形以山地、盆地高原为主,在这些大的地形区中,西部盆地多风蚀地形;山区多冰蚀地形,青藏高原多冻土地貌。我国地形所占比重最多的当属山地地形(占33%),其次是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以及丘陵(10%)。
15.(2023五上·长兴月考)冰岛共和国的苏尔特塞岛的形成原因是( )。
A.火山喷发 B.地震 C.海啸 D.水的作用
【答案】A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冰岛共和国的苏尔特塞岛是火山爆发后形成的。选项A正确。
16.(2023五上·长兴月考)下列做法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的是( )。
A.开荒种地 B.植树造林 C.伐木烧炭 D.抽沙取土
【答案】B
【知识点】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 治理水土流失采用的措施是:植树造林、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还牧、修挡土坝等,开荒种地、伐木烧炭、抽沙取土和围湖造田加重水土流失现象。
17.(2023五上·长兴月考)能在短时间内使地形发生变化的是( )。
A.风的作用 B.河流的沉积作用
C.火山喷发和地震 D.雨水的侵蚀作用
【答案】C
【知识点】地形、地貌;地震的成因及作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A.风力侵蚀是缓慢的,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较大变化,故A错误;
B.河流沉积作用也是缓慢的,不会在短时间内使地形发生较大变化,故B错误;
C.火山喷发和地震是剧烈的、突发性强,会在短时间内使地形发生较大变化,故C正确。
D.雨水的侵蚀是缓慢的,不会在短时间内使得地形地貌发生较大变化,故D错误。
18.(2023五上·长兴月考)常年不整修的河道会出现河岸坍塌,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运动 B.流水冲刷
C.风的作用 D.地球内部运动
【答案】B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对侵蚀的认识,流水会侵蚀土地,常年不整修的河道会出现河岸坍塌,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流水冲刷造成的。
19.(2023五上·长兴月考)在做“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实验中,我们发现( )。
A.所有的泥土很快都被雨水冲走了
B.黏土和细沙容易被雨水冲走
C.小石子更容易被雨水冲走
D.加入有颜色的沙子只是为了美观
【答案】B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分析】 雨水对土地侵蚀的实验中,黏土和细沙容易被泥土冲走,石子等较大较重的颗粒不容易被冲走。
20.(2023五上·长兴月考)地震发生时,下列避险措施正确的是( )。
①迅速跑到开阔地带;②来不及撤离时,应迅速用书包等较软的物体保护头部,躲在坚固的课桌下等空间小的地方,就地避震;③站着不动;④使用电梯或者汽车逃命。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答案】D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地震发生时,应该迅速跑到开阔地带,若来不及撤离时,应迅速用书包等软物体保护头部,躲在坚固的课桌下等空间小的地方,就地避震,站着不动和使用电梯是错误的,故选D。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21.(2023五上·长兴月考)地形图上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海拔高度,除了蓝色,其他的都表示陆地。(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形、地貌;地球仪
【解析】【分析】 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在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海拔高度。地形图上常常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高度地形,蓝色表示水域,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绿色表示森林,黄色表示沙漠,深浅不同的棕色和褐色分别表示海拔2000上的高原和山地。
22.(2023五上·长兴月考)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沙、土壤运到远方,只留下砾石,从而形成了戈壁。( )
【答案】正确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沙洲就是水流、波浪堆积作用、夹带着泥沙、岩石等堆积物堆形成的堆积地貌。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这便形成了戈壁滩。被带走的沙子在风或流水速度减小时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就形成了沙漠。题干正确。
23.(2023五上·长兴月考)地震和火山喷发给地表带来的变化有时迅速、剧烈,有时缓慢、温和。(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形、地貌;地震的成因及作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火山喷发和地震给地表带来的变化是迅猛的。题目说法错误。
24.(2023五上·长兴月考)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丘陵、山地、高原、平原、盆地等地形都具备。(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现三级阶梯分布,主要的地形有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西部地区主要是山地、高原和盆地,东部地区主要是平原和丘陵。
25.(2023五上·长兴月考)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壳的组成
【解析】【分析】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其厚度大致为地球半径的1/400,但各处厚度不一。地壳是由岩石构成,岩石按成因分为三大类: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
26.(2023五上·长兴月考)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塑造着地表的形态。(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大部分的地表形态的变化确实是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但有时候地壳变动引发的地震和火山爆发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的,也能改变地表形态。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外力作用的影响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多种地形的原因。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塑造着地表的形态,地球的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27.(2023五上·长兴月考)植树造林、疏浚河道、水库蓄洪等措施,对减小暴雨带来的灾害无作用。(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我们要尽量减少土地遭受侵蚀。河流对土地的侵蚀,既给人们带来了灾害,也给人们带来了好处,养护植被、改造河道、水库蓄洪等措施都能有效预防我们的家园遭暴雨袭击时受到的灾害。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28.河流对土地的侵蚀,既给人们带来了灾害,也带来了好处。
【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解答】该题干的内容是正确的。河流对土地的侵蚀,既给人们带来灾害,也给人们带来益处,比如在河流下游形成平原。
【分析】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29.(2023五上·长兴月考)地球表面地形的形成,离不开地球内部力量和各种自然力量的作用。(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形、地貌;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壳活动和板块作用。主要原因是风化,侵蚀,沉积等影响,以及生物活动的影响。地球表面的地形非常丰富,这是由于地球内部以及大自然的各种力量造成的。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30.(2023五上·长兴月考)我们一般采用对比实验来研究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我们一般使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地震和火山的成因。
三、填图、连线题。(共10分)
31.(2023五上·长兴月考)填图题。
(1)认真看图并在括号内填入地核、地幔和地壳。
(2)地震和火山喷发是 造成的。
(3)火山喷发时产生的 会使土壤更加肥沃,而且火山地热还是一种 能源。
【答案】(1)
(2)地壳运动
(3)岩浆;地热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地震的成因及作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地球内部圈层由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其中,地壳是地球的固体外壳,是由一层层岩石构成的。地球内部越到深处,压力越大,温度越高,它里面包装着的物质热得像烧熔了的玻璃一样,叫作岩浆。地核类似于煮热鸡蛋的蛋黄,地幔类似于煮熟鸡蛋的蛋白。
(1)由上到下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2)地震和火山喷发是由于地球地壳运动造成的。
(3)火山喷发释放的岩浆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如氮、磷和钾等,这些矿物质可以丰富土壤,使其更加肥沃。火山热是一种地热能源。
32.(2023五上·长兴月考)请将“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模拟实验中的材料或动作与它模拟的对象用线连起来。
泥土 有颜色的沙子 自制喷水壶喷水 泥浆流淌 地面的径流 土地 土地上松散的沙子(便于观察) 降雨
【答案】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分析】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在相同的土壤和相同司雨量下,坡度大、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壤最容易被侵蚀。在模拟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时,泥土模拟土地;有颜色的沙子模拟土地上松散的沙子(便于观察察);自制喷水壶喷水模拟降雨;泥浆流淌模拟地面的径流。
四、综合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40分)
33.(2023五上·长兴月考)实验名称:模拟火山喷发实验。
实验材料:番茄酱、土豆泥、铁盒子、三脚架、酒精灯、小瓷盘、火柴等。
(1)上图所示是一个 (填“模拟”或“对比”)实验。实验中,用番茄酱做 ,土豆泥做 。
(2)实验现象: 。
(3)通过实验,我们知道火山喷发的成因是 。
【答案】(1)模拟;岩浆;地壳
(2)番茄酱像岩浆一样有外溢现象。
(3)地壳运动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实验名称: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实验材料:土豆泥、铁盒子、番茄酱、铁架台、酒精灯等实验步骤:(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或黏土),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2)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3)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后番茄酱的外溢现象。
(1)上图所示是一个模拟实验,实验中,用番茄酱做岩浆,土豆泥做地壳。
(2)实验现象:通过加热后,番茄酱像岩浆一样有外溢现象。
(3)实验结论:地壳深处的物质被高温熔化成岩浆,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下沿着地壳的裂缝向上升,形成火山喷发。
34.(2023五上·长兴月考)研究有无植被覆盖对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影响实验。
(1)研究有无植被覆盖对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影响时,主要运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
A.对比 B.观察 C.模拟 D.调查
(2)实验中,用喷水管喷水代表 。
(3)实验中,控制的不同条件是 。保持的相同条件是 。(答出两点即可)
(4)如果实验成功,我们可以观察到____。
A.有植被覆盖的径流更清澈 B.无植被覆盖的径流更清澈
C.径流清澈度一样 D.无法比较
【答案】(1)A
(2)雨水
(3)有无植被覆盖;坡度大小、降雨量大小
(4)A
【知识点】植被对侵蚀的影响;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 (1)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对比实验是一种特别的收集证据的方法。研究有无植被覆盖对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影响时,主要运用的实验方法是对比法。
(2)实验中,用喷水管喷水代表雨水。
(3)改变的条件:有无植物覆盖。相同不变的条件:土地坡度的大小、降雨量的大小、地形、喷水高度相同等。
(4)如果实验成功,可以证明有植物覆盖的土地不容易被侵蚀;无植物覆盖的土地容易被侵蚀。有植被覆盖的径流更清澈。
35.(2023五上·长兴月考)学习世界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是 。
(2)不同颜色可以表示不同的 , 表示海洋。
(3)我国的地形是西 东 ,西部多高山,东部多 。
【答案】(1)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
(2)地形地貌;蓝
(3)高;低;平原
【知识点】地形、地貌;地球仪
【解析】【分析】(1)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是指地球表面的所有山脉、平原、河流、海洋、峡谷、火山、盆地等自然形成的地质地貌特征。
(2) 要牢记地图上不同颜色所代表的地形地貌。地图上蓝色的部分代表海洋。
(3)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西部地形以山地、盆地高原为主,东部主要由平原和丘陵组成,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上。
36.(2023五上·长兴月考)晓晓同学设计了下列方案探究植被和水土保持的关系。
①取两块土壤样本,一块取自密植草坪,有草和根分布,另一块取自裸土。
②将两块土壤样本放在坡度相同的斜面上。
③模拟下雨,冲刷两块土壤样本(洒水壶的高度、孔径大小、疏密程度、水量都相同)。
④称量雨水流经斜面后水的质量,称得冲刷裸土样本后水的质量为m,冲刷草坪样本后水的质量为m2。
回答下列问题:
(1)可以推测:m1 (填“>”.“<”或“=”)m2,得出的结论是 。
(2)分析晓晓同学设计的实验,可知步骤 的实验设计不合理,可能会影响实验效果。这一步必须控制的相同的实验条件是 。
(3)我国的西北和华北地区植被稀少、土壤裸露、干旱少雨,一年中沙尘暴频繁发生。沙尘暴频发的最根本原因是 ,防治沙尘暴最应采取的措施是 。
【答案】(1)>;植被覆盖保护土壤
(2)①;同样的土质和同样多的土壤
(3)植被稀少,土壤裸露植树造林;植树造林
【知识点】地形、地貌;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设计、制作模型
【解析】【分析】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通过实验,可以退出m1>m2,得出的结论是植被覆盖能保护土壤。
(2)分析晓晓同学设计的实验,可知步骤①不合理,可能会影响实验效果。这一步必须控制的相同的实验条件是同样的土质和同样多的土壤。
(3)我国的西北和华北地区植被稀少、土壤裸露、干旱少雨,一年中沙尘暴频繁发生。沙尘暴频发的最根本原因是植被稀少,土壤裸露植树造林,防治沙尘暴最应采取的措施是植树造林。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