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地理试题
(2023高二下·静海月考)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 (单位:mm) ”。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年降水量线说明( )
A.山脉以南较以北的降水季节变化小
B.东部分布较稀疏,西部分布较密集
C.数值自东向西减小主要受地形影响
D.山脉南坡等值线向西凸,多地形雨
2.图中农业分布区( )
A.位于宁夏平原,应发展水稻种植业
B.西部降水丰沛,不利于发展畜牧业
C.引水灌溉,易出现土壤次生盐碱化
D.应大面积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
(2023高二下·静海月考)下图为2017年西安和成都经济辐射能力示意图,图中数值越大,表明城市在该要素上的辐射力越强。据此完成问题。
3.与成都相比,西安( )
A.经济发展水平更高 B.信息和交通更畅通
C.资金技术实力雄厚 D.经济辐射能力更强
4.为进一步提高西安市经济辐射力,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扩大对外开放程度 B.控制周边城市发展速度
C.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D.严格控制其辐射范围
(2023高二下·静海月考)“南洋”一词是明、清时期我国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近年来,我国很多企业在东南亚国家投资,掀起了新一轮“下南洋”的热潮。下图为我国企业在东南亚部分国家投资项目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5.东南亚国家吸引我国企业“下南洋”的原因是( )
A.地形平坦,适宜种植橡胶、椰子等作物
B.山水相邻,陆路交通比海运更便捷
C.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国内外市场广阔
D.部分国家土地、劳动力等成本低廉
6.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国企业与东南亚各国展开更多领域的合作,这对东南亚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
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②改善当地环境质量③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④提高失业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3高二下·静海月考)我国粮食产量自2004年以来连续增长,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其中,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下图为“我国不同区域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比图”。据此完成问题。
7.与贵州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供需盈余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均耕地多 B.农业劳动力多
C.复种指数高 D.淡水资源丰富
8.我国粮食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粮食( )
A.出口数量增大 B.运输成本上升
C.人均消费减少 D.储存难度增加
(2023高二下·静海月考)土地的利用方式变化会引起“碳源和“碳汇”的变化。下表示意2000-2010年鄱阳湖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碳排放量(单位:104t)。据此完成问题。
年份 /年 耕地 林地 草地 水域 建设 用地 碳排放 总 量 碳源与碳 汇的比值
2000 44.05 -27.75 -0.16 -10.58 f .. 426.31 -0.03 ‘; 431.85 12.21
2005 43.53 -28.24 -0.15 -10.65 752.89 -0.03 757.35 20.39
2010 43.10 -28.19 -0.13 -10.76 1190.41 -0.03 1194.37 31.52
9.鄱阳湖区“碳汇”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 )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建设用地
10.为实现鄱阳湖区低碳可持续发展,可采取昀合理土地利用方式是( )
A.增加林地和耕地面积 B.提高低耗能高效益产业比重
C.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 D.促进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
(2023高二下·静海月考)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首例海外项目“绿色迪拜”,2018年1月12日在迪拜正式启动。“绿色迪拜”项目以盐碱地稻作改良技术为切入点,打造沙漠绿洲数字化农业新模式,将之建设成为沙漠人造绿洲。完成下面问题。
11.关于迪拜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
B.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植被稀少,以耐旱植被为主
C.地貌以风沙地貌为主,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
D.土地荒漠化严重
12.关于“绿色迪拜”项目叙述正确的是( )
A.可提高迪拜土地利用率
B.海水稻种植投入少,效益高
C.海水稻种植是粗放型
D.土壤盐碱度越高,海水稻长势越好
(2023高二下·静海月考)风景秀丽、经济发达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几乎每年都会发生严重的森林火灾。森林火灾发生频率与当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相关,而且监测显示过火林地水土流失加剧。下图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部分地区2013~2015年森林火灾分布图。完成问题。
13.一年中,加利福尼亚州森林火灾最易发的时间段是( )
A.10~12月 B.1~3月 C.4~6月 D.7~9月
14.在同等程度的森林火灾后,过火林地水土流失程度( )
A.冬季比夏季严重 B.内陆比沿海严重
C.南部比北部严重 D.东坡比西坡严重
(2023高二下·静海月考)我国某高中学校的师生2017年2月20日去火地岛研学旅行,火地岛国家公园里的原始森林,很多树木匍匐在地,树冠形状奇特,当地称“醉汉树”或“醉汉林”,与岸上色彩鲜艳的小木屋一样,成为一道别致的风景。乌斯怀亚位于火地岛的南部海岸,人口规模小,市内店铺多为饭店,餐馆和酒吧,旅店规模不大,收费较高.完成问题。
15.火地岛“醉汉树”树冠指向及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偏东方向强劲西北风影响 B.偏东方向强劲西南风影响
C.偏西方向强劲西北风影响 D.偏西方向强劲西南风影响
16.乌斯怀亚市内旅店规模不大,但收费较高的原因可能是( )
A.距南极近,旅游资源特殊,客源旺盛
B.经济发达,当地生产、生活成本高
C.冬季寒冷漫长,一年中适宜旅游的时间短,旅店投资回报慢
D.纬度高,冻土层厚,不适宜大型宾馆建设
(2023高二下·静海月考)读欧洲部分地区图,回答问题。
17.图中B国的主要农业类型及气候类型分别为( )
A.畜牧业 温带海洋性气候 B.畜牧业 温带季风气候
C.种植业 亚热带季风气候 D.种植业 地中海气候
18.A国的葡萄酒公司要建设一个大型的葡萄生产基地,合适的地点及理由是( )
A.① 生长季节降水充足 B.① 生长季节光照充足
C.② 生长季节光照充足 D.② 生长季节降水充足
(2023高二下·静海月考)2018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于1月15日至28日在墨尔本进行,在墨尔本海岸沿线有一处被称作“十二门徒石”(典型的石灰岩)的奇岸怪崖壁,科学研究者说,十二门徒石总有一天会全部消失。近年来,来自各国的游客数量不断增多。结合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完成问题。
19.推测“十二门徒石”的形成过程( )
A.海洋沉积—地壳抬升—海浪侵蚀
B.海洋沉积—地壳下降—海浪侵蚀
C.海洋侵蚀—地壳抬升—海浪沉积
D.海洋侵蚀—地壳下降—海浪沉积
20.关于澳大利亚人口集中于东南部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交通便利 B.气候适宜
C.旅游资源丰富 D.开发时间较长
21.(2023高二下·静海月考)只考虑海陆分布,海洋(或陆地)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为:1陆北、7陆南。
22.(2023高二下·静海月考)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于南北纬30到40度之间大陆西岸。
23.(2023高二下·静海月考)安第斯山脉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24.(2023高二下·静海月考)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5.(2023高二下·静海月考)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为水源。( )
26.(2023高二下·静海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新加坡是全球著名的“袖珍”岛国,其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该国是通往东南亚国家联盟的“门户”其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严重匮乏,但却利用自身的地理优势,走上了一条以原油加工为核心、生产和销售双轨并重的外向型能源富国之路。目前,新加坡是亚洲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在能源转型方面,新加坡太阳能资源相对“出众”,有一定的发展潜力。2020年8月,新加坡最大浮体光伏项目开工建设,建成后数千块太阳能电池板将延伸到新加坡的近海区,覆盖海洋面积相当于45个足球场大小。下图为新加坡主岛及其附近地区示意图。
(1)【关键环节】
从三方面,简述新加坡发展外向型能源经济的位置优势。
(2)相对于水能、风能的开发,分析新加坡发展海上光伏电站的潜力。
27.(2023高二下·静海月考)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爪哇岛及局部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雅万高铁是借助“一带一路”倡议中印尼两国共同推动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高铁方案“走出去”的第一单。
(1)简述爪哇岛全年高温多雨的成因。(从影响气候的因素进行作答)
(2)分析爪哇岛河流众多、短小流急的原因。
(3)依据图中信息与所学知识,分析雅万高铁建设过程中遇到的自然障碍。(写出筛选的关键信息并由此得出结论)
28.(2023高二下·静海月考)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拉各斯是尼日利亚旧都和最大港口,现为西非第一大城市,也是尼日利亚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工业中心和物流中心,尼日利亚80%的商贸活动集中在拉各斯。上图为非洲部分地区水系和等高线地形图。
(1)比较图中河流的A河段与B河段沿岸地区地形起伏的差异,并根据图中信息说出判断依据
依据1: A河段沿岸地形:
依据2: B河段沿岸地形:
(2)物流业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利用图和材料信息,分析拉各斯成为尼日利亚最大物流中心的区位因素。(写出筛选的关键信息并由此得出结论)
29.(2023高二下·静海月考)学习区域地理知识,我们要学会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方面进行区位分析。现在以澳大利亚为例,其气候类型多样,请分析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并总结影响气候的因素(除纬度因素之外至少写两个)。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C
【知识点】中国的西北地区
【解析】【点评】影响降水的因素包括大气环流、地形、海陆分布、洋流和人类活动。
1.A、据图分析,图中山脉为阴山,山脉以南为温带季风气候,山脉以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山脉以南比以北的降水季节变化大,A错误;
B、图中等降水量线中间密集,两侧稀疏,东南500、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分布较密集,B错误;
C、等降水量线数值自东向西减小主要受海陆位置的影响,C错误;
D、山坡南部等值线向西凸,说明山坡南部降水较多,原因是阴山南部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主要受地形影响,D正确。
故答案为:D。
2.A、根据农业区位置可判断,图中农业分布区位于河套平原,A错误;
B、区域西部降水较少,B错误;
C、由于区域降水少,气候干旱,引水灌溉易出现土壤次生盐碱化,C正确;
D、区域沙漠化严重,水源缺乏,在这里生态保护的重点不是水土保持,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3.B
4.A
【知识点】城市及其辐射功能
【解析】【点评】影响城市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地势平坦、土壤肥天的地区,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可节约建设投资)、气候(中低纬地区气候温暖,沿海地区气候湿润,有利于城市的形成)、河流(河流有供水、航运功能)、资源(工矿城市的发展依托附近的矿产资源,干旱地区绿洲城市的发展依托近的水资源)。2、社会经济因素:交通(交通枢纽的位置有利于域市的形成和发展)、政治、宗教和军事、科技、旅游、大城市的射带动作用。
3.读图可知,西安的经济规模较成都小,经济质量与成都相差不大,经济规模和经济质量主要反映的是中心城市的经济情况,所以西安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成都,经济辐射能力低于成都,AD错误。交通通道和信息通道均是西安大于成都,所以西安信息和交通更畅通,B正确。资金流、技术流均是西安小于成都,因此西安资金技术实力比成都薄弱,C错误。
故答案为:B。
4.由所学知识可知,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加大优惠政策,有利于增强射动力,吸引重量级企业入驻,有利于提升西安经济总量,从而提升其经济辐射力,A正确。西安应加快周边城市发展速度,大力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进一步提高西安经济辐射力,BC错误。严格控制其辐射范围,无法进一步提高西安市经济辐射力。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5.D
6.C
【知识点】东南亚
【解析】【点评】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北部同中国山水相连,地势北高南低,高山大河自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东南亚是发展中国家,有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
5.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投资东南亚的企业多为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比我国,东南亚部分国家土地、劳动力等价格低廉,企业生产成本低,D项正确。东南亚国家多山地,地形起伏大,A项错误。中南半岛山河相间,山高谷深,陆路交通不便,B项错误。东南亚的许多城市沿河流分布,经济欠发达,市场不广阔,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6.我国企业与东南亚各国展开更多领域的合作,有利于促进东南亚产业结构调整,①正确;有利于加快当地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③正确;产业转入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污染,不利于环境质量改善,但可以降低失业率,②④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7.A
8.B
【知识点】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
【解析】【点评】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因素及劳动力、市场、交通、科技等人文因素,需要结合区域环境特点,综合分析。
7.A、与贵州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供需盈余,说明黑龙江省粮食供给大于需求。其主要原因是和地形崎岖的贵州省相比,黑龙江省平原面积广,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广,但人口较少,人均耕地多,这意味着黑龙江省粮食产量高,但本地粮食需求量小,实现了粮食供需盈余,A项正确;
B、与贵州省相比,黑龙江省人口密度较小,劳动力相对较少,B项错误;
C、与贵州省相比,黑龙江省纬度较高、热量较少、复种指数低,C项错误;
D、黑龙江省年降水总量比贵州少,淡水资源并不比贵州丰富,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8.我国粮食种植重心北移,只是改变了国内粮食的种植格局,且我国粮食一般不出口,主要是满足国内粮食需求,A错误;我国粮食的主要消费地位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数量较多的南方地区,粮食种植重心北移会增加粮食种植地和消费地之间的距离,增加运输成本,B项正确;我国粮食种植重心北移,只是改变了国内粮食的种植格局,不一定会改变人均消费量和增加储存难度,C项、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9.B
10.D
【知识点】生态修复;碳循环
【解析】【点评】碳源是向大气中释放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是指产生二氧化碳之源;它既来自自然界,也来自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碳汇: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主要是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绿碳“(绿色碳汇):陆地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的过程,被称为“绿碳”。森林、河湖湿地、草原、农田等都属于“绿碳”范畴。“蓝碳”(蓝色碳汇):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的过程被称为“蓝碳”。
9.碳汇(Carbon Sink):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看读表中鄱阳湖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破排放量,在每一年中,耕地、建设用地是正直,是向大气中释放碳,属于“碳源”。因此A、D错误。而林地、草地都是负值,属于“碳汇”,而且林地数值最大,这可以说明鄱阳湖区“碳汇”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林地,B对,C错误。
故答案为:B。
10.增加林地面积是可取的,但增加耕地面积会增大二氧化碳的排放,A选项错误;提高低耗能高效益产业比重和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与土地利用方式无关,B、C说法错误;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建设用地,因此促进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有利于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11.B
12.A
【知识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解析】【点评】粗放农业的主要特点是:对土地的投入较少,而且投入中劳动所占的比重较大,生产资料的投入和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不占主要地位;影响农业品产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土地面积的大小和土壤自然肥力的高低。
11.A、迪拜位于规北回归线附近,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全年干旱少雨,形成热带沙漠气候,A说法正确;
B、迪拜地处热带,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B说法错误;
C、迪拜气候干旱,地貌以沙漠为主,由于降水较少,地表径流发育少,流水作用微弱,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C说法正确;
D、迪拜沙漠分布面积广,受其影响,周边土地荒漠化严重,D说法正确;
本题要求选择叙述不正确的选项,故答案为:B。
12.A、绿色迪拜项目利用的土地是盐碱地,提高了迪拜的土地利用率,A正确;
B、海水稻种植需要投入研发资金对种植环境、水稻品种等进行改良,投入大,B错误;
C、海水稻种植集中投入大量生产要素,精耕细作,属于集约农业,C错误;
D、土壤盐碱度高,不利于海水稻的生长,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13.D
14.A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
【解析】【点评】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⑴气候: 暴雨是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直接动力和主要气候因素 。⑵地形地质:地面坡度、坡长、坡型等对水土流失的产生有重要影响。岩石性质影响风化物和土壤类型的形成,同时影响风化物和土壤的抗蚀能力。⑶植被:植被是控制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之一,几乎在任何条件下植被都有阻缓水蚀和风蚀的作用。良好的植被,能够覆盖地面、截留降雨、减缓流速、分散流量、过滤淤泥、固结土壤和改良土壤,能减少或防治水土流失。植被一旦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就会产生和发展。
13.由于森林大火发生频率与当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相关,图示森林大火发生地区多受地中海气候影响,夏季气候炎热干燥,比较容易引发森林大火,加利福尼亚州位于北半球,即7~9月是森林火灾最易发的时间段,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4.A、森林火灾后,植被覆盖率下降,在同等程度森林火灾后,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和降水量、降水强度、地表径流速度、土质状况等自因素有关;该地区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在同等程度森林火灾后,降水多的时段造成的水土流失更严重,A正确;
B、内陆地区降水比沿海少,不易造成水土流失,B错误;
C、南北部的降水都与西风有关,越往北受西风影响时间越长,降水量越丰富,C错误;
D、西坡是迎风坡,东坡是背风坡,西坡的降水更丰富,更易产生水土流失,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15.A
16.C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在盛行风影响的地区,树冠一般朝向风的下风向。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地区,终年受盛行西风带影响,全年温和湿润。
15.结合图中纬度可知,该地受到南半球盛行西风的影响,因此树冠指向朝东且受到西北风的影响,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6.读图可知,火地岛位于52°S以南地区,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适合旅游时间短,乌斯怀亚旅店开门营业时期短,接待的旅客数量不大,维持旅店的成本较高,要保证乌斯怀亚旅店获得相应的利润,只能提高服务价格,这是乌斯怀亚旅店收费较高的主要原因,C正确;去南极旅游的客源并不旺盛,A错误;当地城市规模较小,因此生活成本较低,B错误;当地位于中纬度地区,冻土不会太厚,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7.A
18.C
【知识点】欧洲
【解析】【点评】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位于大陆西岸,南、北纬40°~60°地区.终年处在西风带,深受海洋气团影响,沿岸又有暖流经过,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这种气候在西欧最为典型,分布面积最大,在南、北美大陆西岸相应的纬度地带以及大洋洲的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兰等地也有分布。
17.图中B国为英国,常年受西风影响,全年温和湿润,降水丰富,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光热不足,不适合种植业发展,但适合牧草生长,适合发展畜牧业。
故答案为:A。
18.A国为法国,该国南部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影响,形成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非常适合葡萄生长,故②地非常合适种植葡萄。
故答案为:C。
【答案】19.A
20.C
【知识点】海岸地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有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政治、文化等。
19.结合材料可知,十二门徒石是石灰岩为主,因此首先应是海洋沉积作用为主,CD错误;石灰岩形成于海洋沉积环境,因此应是地壳抬升后到达地面,在经历经历海浪侵蚀形成的,A正确,B错误。
故答案为:A。
20.A、结合所学可知,澳大利亚东南侧靠近海洋,海运便利,A正确;
B、澳大利亚东南侧应为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较为适合人口分布,B正确;
C、旅游资源丰富能吸引前来旅游的临时居住人口,对常住人口分布的影响较小,C错误;
D、东南部开发历史较长,因此人口密度较大,D正确;
本题选择错误选项,故答案为:C。
21.【答案】错误
【知识点】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以北半球为例,1月份为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7月份为夏季,同纬度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故海洋上的等温线弯曲方向为,应为1陆北,7陆南,陆地与海洋相反,为1陆南,7陆北。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22.【答案】正确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地中海气候分布于南北纬30度到40度的大陆西岸地区。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地区,以地中海沿岸最为典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23.【答案】错误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洲西部,其西侧为南极洲板块,东侧为美洲板块,二者碰撞挤压,板块边界类型为消亡边界。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地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24.【答案】错误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北纬10°至北回归线附近的南亚和东南亚大部分地区,以及我国台湾省南部、广东省雷州半岛、海南省和云南省南部。旱季,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向南移动,由亚洲内陆地区吹向海洋并在低纬度地区偏转而形成的东北季风影响,温和干燥。雨季,因夏季气压带和风带的向北移动,该地受到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来的西南季风和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由海洋吹向陆地季风共同作用,炎热多雨。因此热带季风气候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共同影响。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盛行风向随季节作有规律变化的风叫做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也是形成季风的原因。
25.【答案】正确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因此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为水源。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
26.【答案】(1)北邻马来西亚、南邻印尼,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新加坡位置优越;近邻中东、印尼、越南等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周围国家经济活跃,能源需求市场广阔;地处马六甲海峡的东口,海运便利。
(2)新加坡国土面积小,平均海拔低,河流短小,水能资源欠缺;地处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风力小,风能开发条件差;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能资源相对丰富;周边海域广阔,风力小,利于海上光伏电站发展。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解析】【分析】(1)结合材料读图分析,新加坡北邻马来西亚、南邻印尼,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沟通亚洲和大洋洲,地理位置优越,海运便利,便于石油等能源的运输;近邻中东、印尼等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周围国家经济发展迅速,能源的市场需求前景广阔。
(2)本题属于比较类题目,答题时注意通过比较得出结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平均海拔低,河流短小,水流缓慢,水能资源贫乏,开发水能条件差;读图可知,新加坡地处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风力微弱,风能资源贫乏,开发风能的条件差;新加坡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能相对比较丰富;周边海域面积广阔,发展光伏电站的空间大;风力小,有利于海上光伏电站发展;降水较多,有利于光伏板的清洁。
【点评】新加坡发展外向型能源经济的位置优势可以从海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市场需求等角度分析。新加坡发展海上光伏电站的潜力可以从市场需求、风力大小、海域面积等角度分析。
27.【答案】(1)地处赤道附近,纬度低,气温高;周围海域面积大,水汽充足;处于赤道低气压带,降水丰沛;山地为主,多地形雨。
(2)爪哇岛降水量大,河流数量众多;岛屿面积狭小,且岛上地形以山地为主。
(3)气候湿热;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穿过河流众多;植被茂密,蚊虫肆虐。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东南亚
【解析】【分析】(1)根据爪哇岛的纬度位置与海陆位置可知,其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其成因是地处赤道附近,纬度低,气温高;降水主要受大气环流、水汽含量、地形等因素影响:爪哇岛周围海域面积大,水汽充足;处于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形成降水;由等高线地形图可知,当地以山地为主,多地形雨。
(2)爪哇岛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利于河流发育,因此河流众多;爪哇岛岛屿面积狭小且中部为山地,河流流程短且沿线地势起伏大,故短小流急。
(3)雅万高铁建设过程中遇到的自然障碍应从工程施工以及施工人员身体两个方面考虑。爪哇岛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气候湿热,植被茂密,蚊虫肆虐,影响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雅万高铁所在的爪哇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图片信息显示该铁路跨过多条河流,经过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不利于施工。上述障碍会影响高铁建设。
【点评】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影响交通线路走向、密度交通方式的选择以及交通建设难度等,因此往往是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而区域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等因素决定交通建设的需求,从而成为交通建设的决定性因素;资金、技术等因素是交通建设的保障性因素,它通过克服自然因素造成的障碍而起作用。
28.【答案】(1)河段沿岸地区地势低平,起伏和缓;河段沿岸地区地势起伏大,呈阶梯状。;河段沿岸地区等高线稀疏,有沼泽分布;河段沿岸地区等高线密集,有瀑布群分布。
(2)位于大西洋沿岸,地形较平坦开阔;是全国最大港口,水陆交通便利;石油资源丰富;农业商品率高,工业相对发达,商业贸易活动频繁,物流量大;是尼日利亚旧都,是全国最大的金融中心,能为物流业提供金融、信息等服务;人口众多,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廉价。
【知识点】河流地貌;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解析】【分析】(1)地形的陡缓可以从等高线来判断:等高线密集代表地形越陡,反之,越稀疏则地形越缓。根据图示可以看出,A河段等高线稀疏,有大面积沼泽存在,沼泽分布地一般地势较低,该处的大面积沼泽说明该处地势低平。而B处等高线密集,有瀑布群的存在,说明该处地势落差很大,且呈阶梯状分布。
(2)物流业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由定义来看,物流业发达的地方应该产品丰富。拉各斯是尼日利亚工业中心,可得出工业发达、产品丰富;它又是非洲第一大城市,可得出城市人口比重大、农业商品率高;物流业又涉及到运输,故而要求交通发达,而尼日利亚的最大港口则可得出水陆交通便利;石油资源丰富,为物流业发展提供能源;其过程中还有储存、装卸,搬运,信息处理等环节说明还要求地形平坦便于堆放货物;人口众多使劳动力廉价,同时,众多的人口也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点评】物流业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由定义来看,物流业发达的地方应该产品丰富。拉各斯成为尼日利亚最大物流中心的区位因素主要从地形、交通、工农业、人口、市场、劳动力等方面分析。
29.【答案】东南信风从海洋吹来,带来充足的水汽;遇到地形的抬升,多地形雨;暖流流经,增温增湿。纬度,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洋流。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澳大利亚东北部地处低纬度的热带地区,全年高温;澳大利亚东北部,地处低纬度,受东南信风影响,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充足的水汽;澳大利亚东北部,受大分水岭的影响,多地形雨,降水较多;澳大利亚东部有暖流流经,对当地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
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包括纬度、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洋流、人类活动等。
【点评】澳大利亚是大洋洲最大的国家,西北面与亚洲相邻,东濒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南与南极大陆遥遥相望,是世界上唯一拥有整个大陆的国家;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形成半环状的气候类型分布带;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这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开发的历史悠久,经济发达。
1 / 1天津市静海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地理试题
(2023高二下·静海月考)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 (单位:mm) ”。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年降水量线说明( )
A.山脉以南较以北的降水季节变化小
B.东部分布较稀疏,西部分布较密集
C.数值自东向西减小主要受地形影响
D.山脉南坡等值线向西凸,多地形雨
2.图中农业分布区( )
A.位于宁夏平原,应发展水稻种植业
B.西部降水丰沛,不利于发展畜牧业
C.引水灌溉,易出现土壤次生盐碱化
D.应大面积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
【答案】1.D
2.C
【知识点】中国的西北地区
【解析】【点评】影响降水的因素包括大气环流、地形、海陆分布、洋流和人类活动。
1.A、据图分析,图中山脉为阴山,山脉以南为温带季风气候,山脉以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山脉以南比以北的降水季节变化大,A错误;
B、图中等降水量线中间密集,两侧稀疏,东南500、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分布较密集,B错误;
C、等降水量线数值自东向西减小主要受海陆位置的影响,C错误;
D、山坡南部等值线向西凸,说明山坡南部降水较多,原因是阴山南部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主要受地形影响,D正确。
故答案为:D。
2.A、根据农业区位置可判断,图中农业分布区位于河套平原,A错误;
B、区域西部降水较少,B错误;
C、由于区域降水少,气候干旱,引水灌溉易出现土壤次生盐碱化,C正确;
D、区域沙漠化严重,水源缺乏,在这里生态保护的重点不是水土保持,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3高二下·静海月考)下图为2017年西安和成都经济辐射能力示意图,图中数值越大,表明城市在该要素上的辐射力越强。据此完成问题。
3.与成都相比,西安( )
A.经济发展水平更高 B.信息和交通更畅通
C.资金技术实力雄厚 D.经济辐射能力更强
4.为进一步提高西安市经济辐射力,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扩大对外开放程度 B.控制周边城市发展速度
C.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D.严格控制其辐射范围
【答案】3.B
4.A
【知识点】城市及其辐射功能
【解析】【点评】影响城市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地势平坦、土壤肥天的地区,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可节约建设投资)、气候(中低纬地区气候温暖,沿海地区气候湿润,有利于城市的形成)、河流(河流有供水、航运功能)、资源(工矿城市的发展依托附近的矿产资源,干旱地区绿洲城市的发展依托近的水资源)。2、社会经济因素:交通(交通枢纽的位置有利于域市的形成和发展)、政治、宗教和军事、科技、旅游、大城市的射带动作用。
3.读图可知,西安的经济规模较成都小,经济质量与成都相差不大,经济规模和经济质量主要反映的是中心城市的经济情况,所以西安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成都,经济辐射能力低于成都,AD错误。交通通道和信息通道均是西安大于成都,所以西安信息和交通更畅通,B正确。资金流、技术流均是西安小于成都,因此西安资金技术实力比成都薄弱,C错误。
故答案为:B。
4.由所学知识可知,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加大优惠政策,有利于增强射动力,吸引重量级企业入驻,有利于提升西安经济总量,从而提升其经济辐射力,A正确。西安应加快周边城市发展速度,大力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进一步提高西安经济辐射力,BC错误。严格控制其辐射范围,无法进一步提高西安市经济辐射力。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3高二下·静海月考)“南洋”一词是明、清时期我国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近年来,我国很多企业在东南亚国家投资,掀起了新一轮“下南洋”的热潮。下图为我国企业在东南亚部分国家投资项目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5.东南亚国家吸引我国企业“下南洋”的原因是( )
A.地形平坦,适宜种植橡胶、椰子等作物
B.山水相邻,陆路交通比海运更便捷
C.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国内外市场广阔
D.部分国家土地、劳动力等成本低廉
6.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国企业与东南亚各国展开更多领域的合作,这对东南亚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
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②改善当地环境质量③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④提高失业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5.D
6.C
【知识点】东南亚
【解析】【点评】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北部同中国山水相连,地势北高南低,高山大河自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东南亚是发展中国家,有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
5.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投资东南亚的企业多为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比我国,东南亚部分国家土地、劳动力等价格低廉,企业生产成本低,D项正确。东南亚国家多山地,地形起伏大,A项错误。中南半岛山河相间,山高谷深,陆路交通不便,B项错误。东南亚的许多城市沿河流分布,经济欠发达,市场不广阔,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6.我国企业与东南亚各国展开更多领域的合作,有利于促进东南亚产业结构调整,①正确;有利于加快当地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③正确;产业转入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污染,不利于环境质量改善,但可以降低失业率,②④错误。
故答案为:C。
(2023高二下·静海月考)我国粮食产量自2004年以来连续增长,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其中,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下图为“我国不同区域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比图”。据此完成问题。
7.与贵州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供需盈余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均耕地多 B.农业劳动力多
C.复种指数高 D.淡水资源丰富
8.我国粮食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粮食( )
A.出口数量增大 B.运输成本上升
C.人均消费减少 D.储存难度增加
【答案】7.A
8.B
【知识点】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
【解析】【点评】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因素及劳动力、市场、交通、科技等人文因素,需要结合区域环境特点,综合分析。
7.A、与贵州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供需盈余,说明黑龙江省粮食供给大于需求。其主要原因是和地形崎岖的贵州省相比,黑龙江省平原面积广,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广,但人口较少,人均耕地多,这意味着黑龙江省粮食产量高,但本地粮食需求量小,实现了粮食供需盈余,A项正确;
B、与贵州省相比,黑龙江省人口密度较小,劳动力相对较少,B项错误;
C、与贵州省相比,黑龙江省纬度较高、热量较少、复种指数低,C项错误;
D、黑龙江省年降水总量比贵州少,淡水资源并不比贵州丰富,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8.我国粮食种植重心北移,只是改变了国内粮食的种植格局,且我国粮食一般不出口,主要是满足国内粮食需求,A错误;我国粮食的主要消费地位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数量较多的南方地区,粮食种植重心北移会增加粮食种植地和消费地之间的距离,增加运输成本,B项正确;我国粮食种植重心北移,只是改变了国内粮食的种植格局,不一定会改变人均消费量和增加储存难度,C项、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2023高二下·静海月考)土地的利用方式变化会引起“碳源和“碳汇”的变化。下表示意2000-2010年鄱阳湖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碳排放量(单位:104t)。据此完成问题。
年份 /年 耕地 林地 草地 水域 建设 用地 碳排放 总 量 碳源与碳 汇的比值
2000 44.05 -27.75 -0.16 -10.58 f .. 426.31 -0.03 ‘; 431.85 12.21
2005 43.53 -28.24 -0.15 -10.65 752.89 -0.03 757.35 20.39
2010 43.10 -28.19 -0.13 -10.76 1190.41 -0.03 1194.37 31.52
9.鄱阳湖区“碳汇”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 )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建设用地
10.为实现鄱阳湖区低碳可持续发展,可采取昀合理土地利用方式是( )
A.增加林地和耕地面积 B.提高低耗能高效益产业比重
C.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 D.促进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
【答案】9.B
10.D
【知识点】生态修复;碳循环
【解析】【点评】碳源是向大气中释放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是指产生二氧化碳之源;它既来自自然界,也来自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碳汇: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主要是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绿碳“(绿色碳汇):陆地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的过程,被称为“绿碳”。森林、河湖湿地、草原、农田等都属于“绿碳”范畴。“蓝碳”(蓝色碳汇):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的过程被称为“蓝碳”。
9.碳汇(Carbon Sink):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看读表中鄱阳湖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破排放量,在每一年中,耕地、建设用地是正直,是向大气中释放碳,属于“碳源”。因此A、D错误。而林地、草地都是负值,属于“碳汇”,而且林地数值最大,这可以说明鄱阳湖区“碳汇”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林地,B对,C错误。
故答案为:B。
10.增加林地面积是可取的,但增加耕地面积会增大二氧化碳的排放,A选项错误;提高低耗能高效益产业比重和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与土地利用方式无关,B、C说法错误;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建设用地,因此促进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有利于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2023高二下·静海月考)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首例海外项目“绿色迪拜”,2018年1月12日在迪拜正式启动。“绿色迪拜”项目以盐碱地稻作改良技术为切入点,打造沙漠绿洲数字化农业新模式,将之建设成为沙漠人造绿洲。完成下面问题。
11.关于迪拜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
B.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植被稀少,以耐旱植被为主
C.地貌以风沙地貌为主,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
D.土地荒漠化严重
12.关于“绿色迪拜”项目叙述正确的是( )
A.可提高迪拜土地利用率
B.海水稻种植投入少,效益高
C.海水稻种植是粗放型
D.土壤盐碱度越高,海水稻长势越好
【答案】11.B
12.A
【知识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解析】【点评】粗放农业的主要特点是:对土地的投入较少,而且投入中劳动所占的比重较大,生产资料的投入和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不占主要地位;影响农业品产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土地面积的大小和土壤自然肥力的高低。
11.A、迪拜位于规北回归线附近,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全年干旱少雨,形成热带沙漠气候,A说法正确;
B、迪拜地处热带,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B说法错误;
C、迪拜气候干旱,地貌以沙漠为主,由于降水较少,地表径流发育少,流水作用微弱,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C说法正确;
D、迪拜沙漠分布面积广,受其影响,周边土地荒漠化严重,D说法正确;
本题要求选择叙述不正确的选项,故答案为:B。
12.A、绿色迪拜项目利用的土地是盐碱地,提高了迪拜的土地利用率,A正确;
B、海水稻种植需要投入研发资金对种植环境、水稻品种等进行改良,投入大,B错误;
C、海水稻种植集中投入大量生产要素,精耕细作,属于集约农业,C错误;
D、土壤盐碱度高,不利于海水稻的生长,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3高二下·静海月考)风景秀丽、经济发达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几乎每年都会发生严重的森林火灾。森林火灾发生频率与当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相关,而且监测显示过火林地水土流失加剧。下图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部分地区2013~2015年森林火灾分布图。完成问题。
13.一年中,加利福尼亚州森林火灾最易发的时间段是( )
A.10~12月 B.1~3月 C.4~6月 D.7~9月
14.在同等程度的森林火灾后,过火林地水土流失程度( )
A.冬季比夏季严重 B.内陆比沿海严重
C.南部比北部严重 D.东坡比西坡严重
【答案】13.D
14.A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
【解析】【点评】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⑴气候: 暴雨是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直接动力和主要气候因素 。⑵地形地质:地面坡度、坡长、坡型等对水土流失的产生有重要影响。岩石性质影响风化物和土壤类型的形成,同时影响风化物和土壤的抗蚀能力。⑶植被:植被是控制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之一,几乎在任何条件下植被都有阻缓水蚀和风蚀的作用。良好的植被,能够覆盖地面、截留降雨、减缓流速、分散流量、过滤淤泥、固结土壤和改良土壤,能减少或防治水土流失。植被一旦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就会产生和发展。
13.由于森林大火发生频率与当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相关,图示森林大火发生地区多受地中海气候影响,夏季气候炎热干燥,比较容易引发森林大火,加利福尼亚州位于北半球,即7~9月是森林火灾最易发的时间段,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4.A、森林火灾后,植被覆盖率下降,在同等程度森林火灾后,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和降水量、降水强度、地表径流速度、土质状况等自因素有关;该地区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在同等程度森林火灾后,降水多的时段造成的水土流失更严重,A正确;
B、内陆地区降水比沿海少,不易造成水土流失,B错误;
C、南北部的降水都与西风有关,越往北受西风影响时间越长,降水量越丰富,C错误;
D、西坡是迎风坡,东坡是背风坡,西坡的降水更丰富,更易产生水土流失,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3高二下·静海月考)我国某高中学校的师生2017年2月20日去火地岛研学旅行,火地岛国家公园里的原始森林,很多树木匍匐在地,树冠形状奇特,当地称“醉汉树”或“醉汉林”,与岸上色彩鲜艳的小木屋一样,成为一道别致的风景。乌斯怀亚位于火地岛的南部海岸,人口规模小,市内店铺多为饭店,餐馆和酒吧,旅店规模不大,收费较高.完成问题。
15.火地岛“醉汉树”树冠指向及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偏东方向强劲西北风影响 B.偏东方向强劲西南风影响
C.偏西方向强劲西北风影响 D.偏西方向强劲西南风影响
16.乌斯怀亚市内旅店规模不大,但收费较高的原因可能是( )
A.距南极近,旅游资源特殊,客源旺盛
B.经济发达,当地生产、生活成本高
C.冬季寒冷漫长,一年中适宜旅游的时间短,旅店投资回报慢
D.纬度高,冻土层厚,不适宜大型宾馆建设
【答案】15.A
16.C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在盛行风影响的地区,树冠一般朝向风的下风向。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地区,终年受盛行西风带影响,全年温和湿润。
15.结合图中纬度可知,该地受到南半球盛行西风的影响,因此树冠指向朝东且受到西北风的影响,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6.读图可知,火地岛位于52°S以南地区,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适合旅游时间短,乌斯怀亚旅店开门营业时期短,接待的旅客数量不大,维持旅店的成本较高,要保证乌斯怀亚旅店获得相应的利润,只能提高服务价格,这是乌斯怀亚旅店收费较高的主要原因,C正确;去南极旅游的客源并不旺盛,A错误;当地城市规模较小,因此生活成本较低,B错误;当地位于中纬度地区,冻土不会太厚,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3高二下·静海月考)读欧洲部分地区图,回答问题。
17.图中B国的主要农业类型及气候类型分别为( )
A.畜牧业 温带海洋性气候 B.畜牧业 温带季风气候
C.种植业 亚热带季风气候 D.种植业 地中海气候
18.A国的葡萄酒公司要建设一个大型的葡萄生产基地,合适的地点及理由是( )
A.① 生长季节降水充足 B.① 生长季节光照充足
C.② 生长季节光照充足 D.② 生长季节降水充足
【答案】17.A
18.C
【知识点】欧洲
【解析】【点评】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位于大陆西岸,南、北纬40°~60°地区.终年处在西风带,深受海洋气团影响,沿岸又有暖流经过,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这种气候在西欧最为典型,分布面积最大,在南、北美大陆西岸相应的纬度地带以及大洋洲的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兰等地也有分布。
17.图中B国为英国,常年受西风影响,全年温和湿润,降水丰富,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光热不足,不适合种植业发展,但适合牧草生长,适合发展畜牧业。
故答案为:A。
18.A国为法国,该国南部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影响,形成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非常适合葡萄生长,故②地非常合适种植葡萄。
故答案为:C。
(2023高二下·静海月考)2018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于1月15日至28日在墨尔本进行,在墨尔本海岸沿线有一处被称作“十二门徒石”(典型的石灰岩)的奇岸怪崖壁,科学研究者说,十二门徒石总有一天会全部消失。近年来,来自各国的游客数量不断增多。结合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完成问题。
19.推测“十二门徒石”的形成过程( )
A.海洋沉积—地壳抬升—海浪侵蚀
B.海洋沉积—地壳下降—海浪侵蚀
C.海洋侵蚀—地壳抬升—海浪沉积
D.海洋侵蚀—地壳下降—海浪沉积
20.关于澳大利亚人口集中于东南部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交通便利 B.气候适宜
C.旅游资源丰富 D.开发时间较长
【答案】19.A
20.C
【知识点】海岸地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有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政治、文化等。
19.结合材料可知,十二门徒石是石灰岩为主,因此首先应是海洋沉积作用为主,CD错误;石灰岩形成于海洋沉积环境,因此应是地壳抬升后到达地面,在经历经历海浪侵蚀形成的,A正确,B错误。
故答案为:A。
20.A、结合所学可知,澳大利亚东南侧靠近海洋,海运便利,A正确;
B、澳大利亚东南侧应为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较为适合人口分布,B正确;
C、旅游资源丰富能吸引前来旅游的临时居住人口,对常住人口分布的影响较小,C错误;
D、东南部开发历史较长,因此人口密度较大,D正确;
本题选择错误选项,故答案为:C。
21.(2023高二下·静海月考)只考虑海陆分布,海洋(或陆地)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为:1陆北、7陆南。
【答案】错误
【知识点】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以北半球为例,1月份为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7月份为夏季,同纬度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故海洋上的等温线弯曲方向为,应为1陆北,7陆南,陆地与海洋相反,为1陆南,7陆北。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22.(2023高二下·静海月考)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于南北纬30到40度之间大陆西岸。
【答案】正确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地中海气候分布于南北纬30度到40度的大陆西岸地区。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地区,以地中海沿岸最为典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23.(2023高二下·静海月考)安第斯山脉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答案】错误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洲西部,其西侧为南极洲板块,东侧为美洲板块,二者碰撞挤压,板块边界类型为消亡边界。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地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24.(2023高二下·静海月考)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答案】错误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北纬10°至北回归线附近的南亚和东南亚大部分地区,以及我国台湾省南部、广东省雷州半岛、海南省和云南省南部。旱季,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向南移动,由亚洲内陆地区吹向海洋并在低纬度地区偏转而形成的东北季风影响,温和干燥。雨季,因夏季气压带和风带的向北移动,该地受到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来的西南季风和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由海洋吹向陆地季风共同作用,炎热多雨。因此热带季风气候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共同影响。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盛行风向随季节作有规律变化的风叫做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也是形成季风的原因。
25.(2023高二下·静海月考)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为水源。(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因此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为水源。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
26.(2023高二下·静海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新加坡是全球著名的“袖珍”岛国,其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该国是通往东南亚国家联盟的“门户”其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严重匮乏,但却利用自身的地理优势,走上了一条以原油加工为核心、生产和销售双轨并重的外向型能源富国之路。目前,新加坡是亚洲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在能源转型方面,新加坡太阳能资源相对“出众”,有一定的发展潜力。2020年8月,新加坡最大浮体光伏项目开工建设,建成后数千块太阳能电池板将延伸到新加坡的近海区,覆盖海洋面积相当于45个足球场大小。下图为新加坡主岛及其附近地区示意图。
(1)【关键环节】
从三方面,简述新加坡发展外向型能源经济的位置优势。
(2)相对于水能、风能的开发,分析新加坡发展海上光伏电站的潜力。
【答案】(1)北邻马来西亚、南邻印尼,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新加坡位置优越;近邻中东、印尼、越南等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周围国家经济活跃,能源需求市场广阔;地处马六甲海峡的东口,海运便利。
(2)新加坡国土面积小,平均海拔低,河流短小,水能资源欠缺;地处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风力小,风能开发条件差;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能资源相对丰富;周边海域广阔,风力小,利于海上光伏电站发展。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解析】【分析】(1)结合材料读图分析,新加坡北邻马来西亚、南邻印尼,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沟通亚洲和大洋洲,地理位置优越,海运便利,便于石油等能源的运输;近邻中东、印尼等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周围国家经济发展迅速,能源的市场需求前景广阔。
(2)本题属于比较类题目,答题时注意通过比较得出结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平均海拔低,河流短小,水流缓慢,水能资源贫乏,开发水能条件差;读图可知,新加坡地处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风力微弱,风能资源贫乏,开发风能的条件差;新加坡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能相对比较丰富;周边海域面积广阔,发展光伏电站的空间大;风力小,有利于海上光伏电站发展;降水较多,有利于光伏板的清洁。
【点评】新加坡发展外向型能源经济的位置优势可以从海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市场需求等角度分析。新加坡发展海上光伏电站的潜力可以从市场需求、风力大小、海域面积等角度分析。
27.(2023高二下·静海月考)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爪哇岛及局部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雅万高铁是借助“一带一路”倡议中印尼两国共同推动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高铁方案“走出去”的第一单。
(1)简述爪哇岛全年高温多雨的成因。(从影响气候的因素进行作答)
(2)分析爪哇岛河流众多、短小流急的原因。
(3)依据图中信息与所学知识,分析雅万高铁建设过程中遇到的自然障碍。(写出筛选的关键信息并由此得出结论)
【答案】(1)地处赤道附近,纬度低,气温高;周围海域面积大,水汽充足;处于赤道低气压带,降水丰沛;山地为主,多地形雨。
(2)爪哇岛降水量大,河流数量众多;岛屿面积狭小,且岛上地形以山地为主。
(3)气候湿热;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穿过河流众多;植被茂密,蚊虫肆虐。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东南亚
【解析】【分析】(1)根据爪哇岛的纬度位置与海陆位置可知,其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其成因是地处赤道附近,纬度低,气温高;降水主要受大气环流、水汽含量、地形等因素影响:爪哇岛周围海域面积大,水汽充足;处于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形成降水;由等高线地形图可知,当地以山地为主,多地形雨。
(2)爪哇岛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利于河流发育,因此河流众多;爪哇岛岛屿面积狭小且中部为山地,河流流程短且沿线地势起伏大,故短小流急。
(3)雅万高铁建设过程中遇到的自然障碍应从工程施工以及施工人员身体两个方面考虑。爪哇岛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气候湿热,植被茂密,蚊虫肆虐,影响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雅万高铁所在的爪哇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图片信息显示该铁路跨过多条河流,经过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不利于施工。上述障碍会影响高铁建设。
【点评】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影响交通线路走向、密度交通方式的选择以及交通建设难度等,因此往往是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而区域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等因素决定交通建设的需求,从而成为交通建设的决定性因素;资金、技术等因素是交通建设的保障性因素,它通过克服自然因素造成的障碍而起作用。
28.(2023高二下·静海月考)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拉各斯是尼日利亚旧都和最大港口,现为西非第一大城市,也是尼日利亚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工业中心和物流中心,尼日利亚80%的商贸活动集中在拉各斯。上图为非洲部分地区水系和等高线地形图。
(1)比较图中河流的A河段与B河段沿岸地区地形起伏的差异,并根据图中信息说出判断依据
依据1: A河段沿岸地形:
依据2: B河段沿岸地形:
(2)物流业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利用图和材料信息,分析拉各斯成为尼日利亚最大物流中心的区位因素。(写出筛选的关键信息并由此得出结论)
【答案】(1)河段沿岸地区地势低平,起伏和缓;河段沿岸地区地势起伏大,呈阶梯状。;河段沿岸地区等高线稀疏,有沼泽分布;河段沿岸地区等高线密集,有瀑布群分布。
(2)位于大西洋沿岸,地形较平坦开阔;是全国最大港口,水陆交通便利;石油资源丰富;农业商品率高,工业相对发达,商业贸易活动频繁,物流量大;是尼日利亚旧都,是全国最大的金融中心,能为物流业提供金融、信息等服务;人口众多,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廉价。
【知识点】河流地貌;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解析】【分析】(1)地形的陡缓可以从等高线来判断:等高线密集代表地形越陡,反之,越稀疏则地形越缓。根据图示可以看出,A河段等高线稀疏,有大面积沼泽存在,沼泽分布地一般地势较低,该处的大面积沼泽说明该处地势低平。而B处等高线密集,有瀑布群的存在,说明该处地势落差很大,且呈阶梯状分布。
(2)物流业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由定义来看,物流业发达的地方应该产品丰富。拉各斯是尼日利亚工业中心,可得出工业发达、产品丰富;它又是非洲第一大城市,可得出城市人口比重大、农业商品率高;物流业又涉及到运输,故而要求交通发达,而尼日利亚的最大港口则可得出水陆交通便利;石油资源丰富,为物流业发展提供能源;其过程中还有储存、装卸,搬运,信息处理等环节说明还要求地形平坦便于堆放货物;人口众多使劳动力廉价,同时,众多的人口也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点评】物流业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由定义来看,物流业发达的地方应该产品丰富。拉各斯成为尼日利亚最大物流中心的区位因素主要从地形、交通、工农业、人口、市场、劳动力等方面分析。
29.(2023高二下·静海月考)学习区域地理知识,我们要学会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方面进行区位分析。现在以澳大利亚为例,其气候类型多样,请分析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并总结影响气候的因素(除纬度因素之外至少写两个)。
【答案】东南信风从海洋吹来,带来充足的水汽;遇到地形的抬升,多地形雨;暖流流经,增温增湿。纬度,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洋流。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澳大利亚东北部地处低纬度的热带地区,全年高温;澳大利亚东北部,地处低纬度,受东南信风影响,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充足的水汽;澳大利亚东北部,受大分水岭的影响,多地形雨,降水较多;澳大利亚东部有暖流流经,对当地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
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包括纬度、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洋流、人类活动等。
【点评】澳大利亚是大洋洲最大的国家,西北面与亚洲相邻,东濒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南与南极大陆遥遥相望,是世界上唯一拥有整个大陆的国家;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形成半环状的气候类型分布带;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这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开发的历史悠久,经济发达。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