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二节洋流-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选择性必修I-1.7: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课标要求学生在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知识基础上,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结合相关材料、实例进行分析,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分析】: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点是《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2019人教版)第四章第二节“洋流”的重点内容,教材阐述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影响、对航海的影响及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其中对前两个方面的讲述较为详细,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本节课教材在突出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同时,也阐明了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凸显出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
【学情分析】:
从学生情况来看,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薄弱,知识面较窄,空间想象力较差;但他们正处于成长阶段,好奇心强,探究欲旺盛,学习兴趣浓厚,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分析概括能力;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地理学习能力的训练,大部分学生的获取信息和运用原理的能力有所加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已有较多的关注,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运用地理规律和原理分析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和现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原理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各类地图的判读,提高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及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培养人地协调的思维理念;
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和综合思维,落实地理实践力,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教学重点】:运用实例,说明洋流对气候、海洋生物的影响
【教学难点】:上升流海区形成渔场的过程分析。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自制教学课件;《世界洋流分布图》(空白图)。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小鸭舰队的故事:1992年中国驶往美国的一艘轮船在海上遭遇风暴,船上2.9万只塑料玩具小鸭子进入海洋,随着洋流漂泊,辗转在世界各地海岸登陆,最后一批玩具小鸭子于2007年7月抵达英国海岸。 学生观看视频 通过新颖案例和生动的视频,引起学生探究地理课堂的兴趣。
时空之旅第1站:遭遇捕鱼船 教师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北海道渔业丰富的图片,再给出全球渔业资源分布示意图。 引导学生观看图示,积极分析渔场成因。 渔场形成的两种情况: 寒暖流交汇: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 上升补偿流:秘鲁渔场 教师详解秘鲁沿海上升补偿流的形成过程。 大洋东岸的副热带海域→信风离岸→底层冷海水上泛→将营养盐类带至表层→浮游生物繁殖→鱼类饵料丰富→形成渔场。 学生观看图片和示意图,思考渔场成因。 通过图片图表等材料,吸引学生注意力。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渔场的成因,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从整体性角度分析地理环境特征,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人地协调观。
时空之旅第2站:遭遇冰封 教师分别展示摩尔曼斯克与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图片,结合文字材料,引导分析两个港口冰封期的不同的原因。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案例探究: 北大西洋暖流与欧洲西北部气候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大洋东西两岸相同 学生观看图片并思考。 学生探究分 析 案例。 从空间综合角度对比分析两个港口,加强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借助案例,从区域比较的角度分析大洋东西两岸相同纬度地区
纬度地区在景观、气候、港口分布的不同,探究总结出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在景观、气候、港口分布的不同,感受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时空之旅第3站:与轮船碎片的对话 教师展示泰坦尼克号的图片和分享泰坦尼克号故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洋流对航行的影响: 顺流加快,节约燃料; 逆流减速、海雾、高纬冰山威胁。 学生观看图片并思考。 结合案例分析洋流对航行的影响,带来海雾、高纬冰山威胁。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时空之旅第4站:体验大航海时代 哥伦布第一次航行沿①线用了37天,第二次航行沿②只用了20天,②线比①线远,但少用了17天的时间,为什么呢? 洋流对航行的影响:顺流加速,逆流减速。 学生结合世界表层洋流模式思考。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培养人地协调观。
时空之旅第5站:遭遇石油污染 教师展示墨西哥湾石油泄漏对大西洋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扩大污染范围 加快净化速度 学生观看图片并思考。 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说明自然环境对污染物的承载能力。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不应超出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培养人地协调观。
时空之旅第6站:和漂流瓶的偶遇 教师展示世界表层洋流模式图和漂流瓶的位置分布情况。 通过学生对漂流瓶的漂流线路的探究、讨论并形成文字分析,加深学生对世界表层洋流模式的理解。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规律。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归纳地理规律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知地理的实用性。
课堂活动——克隆群岛: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本71页的活动克隆 学生阅读图 文 信 引入现实情境,进一步落实情境教学。以
群岛的图文材料,思考课本提出的3个问题。 2、适当补充材料辅助教学,例如克隆群岛的气候资料、自然景观等。 息,探究问题。 克隆群岛为例,说明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着力对学生学业水平质量的考查。
课堂总结: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气候、航行、海洋生物、污染的影响 学生观看 完整呈现知识思维导图,落实必备知识。
【板书设计】: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上升补偿流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航行:顺流加速、逆流减速
污染:扩大污染范围、加快净化速度
【课后作业】:绘制世界表层洋流模式图和渔场分布图,加深对世界表层洋流模式的理解;运用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设计的时候主要是想着利用当今时代一个比较流行的主题“穿越” 来设计教学思路的。一方面比较新颖、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回顾历史事件中的地理知识,加强学生对世界表层洋流模式的应用和理解。
设计之初只是本着把知识点串联起来的目的,仅仅是想设计几个时空穿越的例子。后来结合高考评价体系和新课标教学的要求几经修改,采用“鸭子舰队” 这个故事作为主线。原来的教学过程中“鸭子舰队”这个故事只是作为一个引入故事,后面并未继续探讨这个游历过程。这次设计我以一个小鸭子的童话历险故事为主线,设计了6个故事情节,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融合在历险故事里,创设问题情境展开教学,既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又落实了必备知识和关
键能力,实现了地理学科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1、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落实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情境1遭遇捕鱼船:主要落实洋流对海洋生物资源分布的影响。通过小鸭子在日本北海道被捕鱼船抓获的故事说明这里渔业资源丰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该地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然后在空间维度扩展到世界范围,探究世界渔业资源丰富的两个主要原因:寒暖流交汇和上升补偿流。
情境2遭遇冰封:主要落实的是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俄罗斯境内两个港口(北冰洋沿岸的摩尔曼斯克港和太平洋沿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港)的冰封期差异,说明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的作用。
情境3与轮船碎片的对话、情境4体验大航海时代:主要落实洋流对航海的影响。顺流加速、省时省力省燃料,逆流减速、费工费时耗燃料,同时寒暖流交汇的地方会形成水障阻碍航行,也会形成海雾阻碍视线,影响航海安全。
情境5遭遇石油污染:主要落实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洋流可以减低海洋污染的程度,但是却扩大了污染的范围。
情境6和漂流瓶的偶遇:主要是让同学们运用世界表层洋流模式基本规律,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考查学生对知识迁移和应用的能力。
2、合理使用现实案例,培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大量使用了生活的实例和课本给出的案例,教师通过展现图文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例如:在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过程中,教师分别展示摩尔曼斯克与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图片,并给出一定的文字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两个港口冰封期的不同的原因。学生结合世界表层洋流模式图,从空间综合角度对比分析两个港口的景观不同,加深学生对北冰洋沿岸的摩尔曼斯克港和太平洋沿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港的区域认知,认识到北大西洋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增温增湿作用,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进一步也会影响到人类的活动。在对比分析过程中也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3、关注学生课堂反馈,渗透人地协调发展观念
在新教材实施后,本节课的课标内容发生了变化。新的课标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更强调要结合实际情境并说明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关注人类社会,关注人地关系。课标的落脚点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上,强化课程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理解和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是对人地协调观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泰坦尼克号故事、哥伦布两次航线都特别强调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课堂反馈,帮助学生理解洋流造成的海雾现象、来自极地的寒流携带的冰山等都会影响到航海的安全,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有影响,同时还要树立人类活动应该遵循自然规律的意识,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念,培养人地协调发展观。
4、重视课后巩固,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本节课课后作业是要求学生绘制世界表层洋流模式图和渔场分布图,加深对世界表层洋流模式的理解。地理实践活动是多样的,通过学生实际动手绘制世界表层洋流模式图和渔场分布图,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形成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精神和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新课标教学理念下的问题情境教学,指向高考评价体系理念,有利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道德和正确的人地协调发展观念,这也是我们教师对未来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探索,希望未来的教育教学能够更好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国家培养创新性、实用性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