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气压带和风带(同步练习)-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2气压带和风带(同步练习)-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1-10 18:40: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2气压带和风带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组
中国南极中山站位于南极大陆伊丽莎白公主地拉斯曼丘陵的维斯托登半岛上。拉斯曼丘陵地表基岩裸露,目前还没有观测到沉降现象。中山站站区西部和西北部有明确标识的生态保护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建设中国南极中山站时,需要克服的困难有( )
①空气干燥、大风不断,易发生火灾
②可施工期短,必须分阶段完成
③冻土广布,地面塌陷严重
④濒临海洋,海风腐蚀作用明显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2.下列中山站站区建筑规划布局中,最合理的是( )

A.a B.b C.c D.d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是一条独立环绕副热带地区的强锋带,终年在东亚上空活动,常出现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部边缘,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东亚梅雨的开始和结束与亚洲上空南支西风急流的两次北跳关系密切。平均而言,这两次北跳分别发生在6月上旬和7月初,对应着江淮流域梅雨起始和结束。青藏高原,夏季形成热源,冬季成为冷源,受其影响,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会产生季节性突变。下图示意1979—2013年平均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南界(a)、北界(b)逐月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据图判断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 )
A.冬季控制范围小,位置偏北 B.北界变化范围较大,变化速度较快
C.夏季控制范围大,位置偏南 D.冬季整体位置偏南
4.受青藏高原影响,推测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季节性突变现象可能是( )
A.夏季,西风急流向西北突变 B.夏季,西风急流向东南突变
C.冬季,西风急流向东北突变 D.冬季,西风急流向西南突变
5.湖北省大部2020年6月8日入梅,8月1日出梅,推测2020年亚洲上空南支西风急流的第二次北跳可能发生在( )
A.5月下旬 B.6月上旬 C.7月下旬 D.8月上旬
澳大利亚气候受地形、大气环流等多种因素影响,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下图示意12月澳大利亚及附近海域等压线(单位:hpa)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此时,盛行西北风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7.该月,控制乙地的大气环流是 ( )
A.盛行西风 B.副热带高压 C.西南季风 D.东南信风
地球上中纬度大陆西岸盛行西风环流。读“大陆西岸1月、7月西风风速分布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据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左图,1月;①为南半球 B.左图,7月;②为北半球
C.右图,1月;①为北半球 D.右图,7月;②为南半球
9.造成南北半球在50°地区西风风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性质 B.海陆分布 C.海陆位置 D.海陆轮廓
2019年1月,“超级寒潮”席卷了美国东、西部,专家指出这与极涡(盘踞在极地的高空气旋性大型涡旋)的波动有关。下图为极涡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0.图中极涡( )
A.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 B.决定了寒带的范围
C.中心气压为冷性低气压 D.为近地面带来大量水汽
11.此次美国东、西部遭遇“超级寒潮”的原因有( )
①美国地处中、高纬度地区,为冷气团的发源地②美国东、西部海拔高,冷空气势力强,向南扩展速度快③极涡不稳定,冷空气向南移动④北美洲地形利于暖空气从中部北上,挤压极地冷空气从两侧南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下图是以极地为中心的某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完成下面小题。
12.关于该图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为北半球俯视图 B.该图中画出了7个气压带
C.①、③表示高气压带,②、④表示低气压带 D.在⑥风带的影响下气候干燥
13.当①气压带在此半球分布面积最大时,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是( )
A.雅典受②控制 B.新奥尔良受⑥控制 C.惠灵顿受⑥控制 D.孟买受⑤控制
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局部地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绘制完全正确的只有一幅图,它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5.前一题完全正确的图中的气压带(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
巨大的地面温差造成高空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从而使得上层空气快速流动,称为急流。急流可以驱动近地面天气系统的移动。温带急流位于高层中纬西风带,其位置和强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而且其移动路径越弯曲,大气运动越强烈。下图示意某时段北美温带急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与夏季相比,冬季北美大陆温带急流( )
A.位置偏北、风速偏大 B.位置偏北、风速偏小 C.位置偏南、风速偏大 D.位置偏南、风速偏小
17.图中温带急流的路径由蜿蜒波动发展为平直移动,往往象征着( )
A.台风形成 B.寒潮结束 C.沙尘肆虐 D.对流加剧
二、综合题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华西秋雨是我国华西地区秋季多雨的特殊天气现象。华西秋雨一般从9月持续到11月份左右,持续时间较长,以绵绵细雨为主,夜雨率高。2022年8月25日华西秋雨首先从北区(包括陕西南部大部、宁夏南部和甘肃南部)开始,较常年偏早了18天。9月20日,华西秋雨南区(包括湖北西部、湖南西部、重庆、四川东部、贵州北部以及陕西南部)才姗姗进入秋雨季。自进入雨季,截至10月27日,北区累计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7.7%:南区累计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8.2%。图示意2022年华西秋雨天气系统成因。
(1)从热力环流角度,简述华西秋雨夜雨形成的过程。
(2)试分析夜雨率高对提升农作物品质的作用。
(3)据研究表明,2022年华西秋雨呈现出的南北差异与同期冷空气强度和副热带高压的强度、位置异常有关。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受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比理想模式要复杂很多。图示意2022年某月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1)推测图示月份是1月还是7月,并说明理由。
(2)分析此季节A地多雨的原因。
(3)说明图中N处高压中心的形成原因。
20.下面图甲为地表三圈环流剖面局部图(N为北极点),图乙为某季节某半球近地面气压带、风带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甲中字母所表示的纬度为30°、60°的点分别是 、 。
(2)图甲中B处是 风带,与图乙中 (填“a”或“b”)处的风向一致。
(3)图甲中C处是 压带,D处是 风带,
(4)说出N处气压带的成因 。E气压带的成因为 (填“动力”或“热力”)原因。
参考答案:
1.A 2.C
【解析】1.中山站位于南极圈内,多大风,降水少,空气干燥,易发生火灾,①正确;一年中出现极夜的时间长,可施工时间短,工程要必须分阶段完成,②正确;冰雪覆盖,永久性冻土,不会塌陷;③错误;中山站虽然临海,常年盛行的东南风属于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风,海风对建筑的腐蚀作用弱,④错误。①②正确,故选A。
2.南极地区盛行极地东风(东南风),风力对建筑物威胁较大,建筑物的走向与风向一致,减少风力的危害,四图中c的走向与风向一致,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中国南极科考站包括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以及在恩克斯堡岛在建的第五个科考站中国南极罗斯海新站。南极大陆气候严寒、多狂风暴雪、空气干燥、降水稀少。
3.D 4.A 5.C
【解析】3.阅读图表可知,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夏季的控制范围,以7月为例,约是从南界的35°到北界的45°;而冬季的控制范围,以1月为例,约是从南界的18°到北界的47°,所以是冬季的控制范围大于夏季,A、C错误。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中心位置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偏南,夏季偏北,D正确;冬半年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南界年内变幅大约是15°—35°,北界年内变幅是43°—48°,所以南界变化范围更大,B错误。故选D。
4.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会带动气压带和风带一年内的周期性运动,而副热带西风急流也会随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出现夏季北移,冬季南撤的空间变化。夏季,青藏高原加热对流层中高层大气,从而使青藏高原上空的空气与周围的空气形成显著温差,受其影响,西风急流北移的同时,向西突变(至100°E附近),A正确,B错误。冬季,青藏高原逐渐冷却,温差中心向东向南移动,西风急流东退(至120°E附近),CD错误。故选A。
5.根据材料可知,梅雨的开始和结束与亚洲上空南支西风急流的两次北跳密切相关,对应着江淮流域梅雨的起始和结束,说明亚洲上空南支西风急流第一次北跳对应梅雨起始,第二次北跳对应梅雨结束。读题干可知,2020年梅雨结束为8月1日,因此亚洲上空南支西风急流第二次北跳应该在此之前的一段时间,所以选择7月下旬,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做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6.A 7.B
【解析】6.根据高压指向低压,南半球向左偏转判断,图示地区为南半球,甲为西北风,乙为偏东风,丙为偏南风,丁为西南风,排除BCD;A符合题意,故选A。
7.据所学知识可知,乙地位于30°-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12月为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气候干旱,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地中海气候由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是亚热带、温带的一种气候类型。其分布于30-40度大陆西岸,包括地中海沿岸、黑海沿岸、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澳大利亚西南部伯斯和南部阿德莱德一带,南非西南部,以及智利中部等地区,因地中海沿岸地区最典型而得名。
8.C 9.B
【解析】8.北半球中纬度陆地广阔,海陆相间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完整性的破坏作用强,导致西风风速较小;而南半球中纬度陆地面积小,海域广阔,气压带和风带相对完整,对西风的阻挡作用弱,西风风速较大,因此中纬度西风北半球弱南半球强,可以判断①为北半球,②为南半球,AB错误;气压带风带1月份南移,7月份北移,对于北半球来说,1月份西风控制范围大,图中北半球西风左图分布的纬度范围小于右图,可以判断出左图为7月,右图为1月,C正确,D错误。故选C。
9.①②在50°地区西风①弱②强,是因为①(北半球)50°地区大陆广布,②(南半球)在该纬度范围内缺少大陆,以海洋为主,摩擦力较小,海陆分布差异导致了南北半球同纬度的西风势力强弱不同,B正确,排除ACD。故选B。
【点睛】西风带是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大致在南北纬30至60度之间)的行星风带。副高向副极地低压散发出来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西风(北半球为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因此西风是在西风带的盛行风。南半球西风强度大于北半球,主要是因为南半球西风带海面宽广,摩擦力小,风力大;并且由于气压带呈带状分布,整个纬度都是西风,风力更强。
10.C 11.D
【解析】10.极涡是盘踞在极地的高空气旋型大型涡旋,故为冷性低气压,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而非辐散,A错误;黄赤交角决定了寒带的范围,B错误;极涡是盘踞在极地的高空气旋型大型涡旋,故为冷性低气压,C正确;北极地区气温低,水汽少,D错误。故选C。
11.“超级寒潮”是由极涡产生的,其源地在极地,并非在美国,①错误;美国东西部海拔高,并不利于东西部遭遇“超级寒潮”,②错误;如图示极涡的冷空气向南移动,导致美国大部分地区遭遇“超级寒潮”,③正确;较低纬暖空气沿中部平原区北上,挤压南下的冷空气,把美国中部的冷空气挤压到东西两侧,使东西部出现寒潮天气,④正确。③④正确,故选D。
【点睛】美国地势的特点总体来说是“两边高中间低”。西海岸是落基山脉,海拔较高,东海岸也是由山地和高原组成的高地,中部地区是中央大平原,地形平坦开阔。
12.A 13.A
【解析】12.风带的风向由高压带吹向低压带,由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的方向偏转关系可知,图示半球,风向沿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是北半球,A正确;图中只画出了北半球的气压带,没有包含全部的七个气压带,B错误;根据所学大气环流知识,可知①③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②④分别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C错误;⑥风带是盛行西风带,西风影响的大陆西岸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多雨),D错误。故选A。
13.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半球是北半球,①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在北半球分布面积最大时说明气压带风带北移,为北半球夏季,即7月前后。雅典、新奥尔良被②控制,A正确、B错误;惠灵顿位于南半球,不可能被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控制,C错误;孟买此时受西南季风(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成)控制,D错误。故选A。
【点睛】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做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14.C 15.B
【解析】14.①图中气压带若为高压,风向则由高压吹向南北两侧的低压,若为低压,风向则由低压吹向南北两侧的高压,故A错误;②图中根据风向可知,该气压带为高压带,风带1的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基础上向左偏,而风带2的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基础上向右偏,这既不符合北半球,也不符合南半球,是错误的,故B错误;③图中根据风向可知,该气压带为高压带,风带1的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基础上向左偏,而风带2的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基础上向左偏 ,表明,该风带气压带处于南半球,这是正确的,故C正确;④图中根据风向可知,该气压带为低压带,风带1的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基础上向左偏,而风带2的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基础上向右偏,既不符合同一半球的情况,也不符合赤道低气压带附近的情况,故D错误。故本题选C。
15.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前一题完全正确的图中的风带位于南半球的高压带的南北两侧,根据所学可知,这个高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故B正确,ACD错误。故本题选B。
【点睛】近地面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影响。近地面的风形成的最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发生偏转,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摩擦力会减弱近地面风的速度。
16.C 17.B
【解析】16.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也会发生季节移动,温带急流也会随着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而移动。图为北美大陆,与夏季相比,北半球冬季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位置整体南移,温带急流位置也应偏南;北半球冬季温带地区地面温差较大,根据图可知,高空气压梯度较大,温带急流风速也应偏大,故A、B、D错误,C正确。综上,本题选C。
17.读图可知,图中温带急流偏南,应为冬季。在图示区域中部,温带急流由东西向转为由北向南推进,根据材料可知,急流可以驱动近地面天气系统的移动,因此地面天气系统也随之向南移动,由较高纬度向较低纬度运动,即冷气团南下,易导致寒潮爆发,图中温带急流的路径由蜿蜒波动发展为平直移动,即又由西南向东北运动,冷气团南下运动被抑制,因此往往象征着寒潮结束,B符合题意。台风集中在夏秋季节的太平洋西部,A错;图中移动路径由弯曲变为平直,结合材料可知大气运动由强烈变得平稳,对流减弱,沙尘减轻,C、D错误。综上,本题选B。
【点睛】根据气压带、风带分布特征可知,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冬季偏南。
18.(1)华西地区地形多山;夜晚,周围山坡上降温较快,冷空气收缩下沉至谷底;谷地内的暖湿空气随之上升,水汽降温凝结成雨。
(2)使作物昼间有丰富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夜雨多可提高空气和土壤的湿度,避免在白天因气温高、蒸发强使水分损失过快;日晴夜雨使得日夜温差增大,有利于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强度偏强,(南撤速度减慢)位置较常年偏北,使得华西秋雨南区受高压影响,雨季偏晚,降水偏少;且同期冷空气强度偏弱,利于西南暖湿气流(顺着高压西侧边缘)向北区输送,使得北区降水偏早、偏多。
【分析】本题以2022年华西秋雨天气系统成因图为材料;涉及华西秋雨夜雨形成的过程、夜雨率高对提升农作物品质的作用等知识;考查学生对华西秋雨知识的分析运用能力。
【详解】(1)华西秋雨夜雨形成的过程:华西地区地形多山;夜晚,周围山坡上降温较快,气温低,气压高,风由高压指向低压,冷空气收缩下沉至谷底;谷地内降温慢,气温高,暖湿空气随之上升,水汽降温凝结成雨。
(2)夜雨率高对提升农作物品质的作用:夜间降水多,白天多晴天,使作物昼间有丰富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夜间多降雨可提高空气和土壤的湿度,避免在白天因气温高、蒸发强使水分损失过快,白天气温高,夜间降雨,气温低使得日夜温差增大,有利于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余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
(3)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强度偏强,南撤速度减慢,位置较常年偏北,在北方滞留时间长,使得华西秋雨南区受高压影响,雨季偏晚,降水偏少,水汽不足;且同期冷空气强度偏弱,势力较弱,难与推动副高南移,利于西南暖湿气流(顺着高压西侧边缘)向北区输送,导致北区降水增多,降水时间提前。
19.(1)1月份;澳大利亚陆地形成低压中心,说明此时是南半球夏季,陆地升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高,形成低压中心。
(2)1月份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跨过赤道,在南半球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左偏,形成西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加剧了西北季风,风从海洋吹来,为A地带来大量降水。
(3)来自赤道高空的气流在30°附近不断堆积下沉,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被澳大利亚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N处高压中心。
【分析】本题以澳大利亚及周边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为背景,考查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以及影响降水的因素等内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规律和原理的能力,难度一般。
【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会导致冬夏季节陆地和还有升温降温情况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气压中心。读图可知,图中澳大利亚大陆上形成了低压中心,说明此时澳大利亚大陆比海洋升温快,形成热低压,应为南半球夏季,即1月份。
(2)读图可知,A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此时为1月(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会随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的东北信风也会随之南移并越过赤道;在南半球向左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风向偏转成西北风,且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加剧了西北季风,该地处在这一西北季风的迎风坡,西北季风从海洋带来丰富水汽,导致该地此季节降水多。
(3)读图可知,N处气压中心位于30°S附近,原本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后被切割成气压中心。结合所学可知,来自赤道高空的气流在30°附近不断堆积下沉,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但此时为南半球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附近的澳大利亚大陆升温快,形成低压中心,切断了条带状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使其变成团块状保留在海洋上,形成N处高压中心。
20.(1) C E
(2) 东北信 a
(3) 副热带高气 西
(4) 地处高纬,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 动力
【分析】本题以地表三圈环流剖面局部图和某季节某半球近地面气压带、风带分布模式图为载体,主要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同时考查图表的分析解读能力,地理实践力。
【详解】(1)根据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在30°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60°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故确定为C、E。
(2)据图可知,ABC构成低纬度环流圈,CDE构成中纬度环流圈,EFN构成高纬度环流圈,结合风带由高气压吹向低气压,向右偏转,可判断为北半球,故B为北半球低纬度的东北信风带,即为图乙中的a处。
(3)CDE构成中纬度环流圈,C为下沉气流,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D风带自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形成盛行西风带。
(4)据前面分析可知,N气压带为极地高气压带,由于太阳辐射少,常年低温,空气收缩下沉,属于热力因素,而E为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在盛行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作用下,辐合上升形成,为动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