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初中语文《醉翁亭记》复习
复习目标
1. 复习基础知识:词句翻译、主要内容。
2. 链接对比阅读,灵活把握内容。
一、 文学常识
《醉翁亭记》的作者 ,字 ,自号 ,又号 , 时期著名的 家、 家,旧时列为“ ”之一。
二、翻译字词
三、解释一词多义
四、解释下列句子
1.环滁皆山也。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4.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6.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8.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9.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0.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11.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12.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13.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14.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15.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6.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17.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18.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19.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五、课文理解
1.文章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第一段的写景顺序是什么?是如何一步步推出醉翁亭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的作用是什么?
3.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写景顺序是什么?景物特征是什么?它和第一段有什么联系?
是怎样描写“四时”之景的?
4.第三段描绘了哪四幅场面?突出了哪个字?核心场面是什么?
为什么先描绘“滁人游”?
5.文章写了哪五种乐?太守乐的原因是什么?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6.课文第2、3、4段开头的“若夫”“至于”“已而”等词语有什么作用?这三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7.本文用了21个“也”字,有何作用?
8.列举3个出自本文的成语:
9.范仲淹“此乐何极”,欧阳修“乐亦无穷”,请分析两者“乐”的不同之处。
10.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
六、链接中考
(一)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世之人有喜作肥字者,正如厚皮馒头,食之未必不佳,而视其为状,已可知其俗物。字法中绝将五十年,近日稍稍知以字书为贵,而追踪前贤者未有三四人。古之人岂皆能书,独其人之贤乾传遂远。然后世不推此,但务于书,不知前日工书者随纸与墨泯弃者不可胜数也。使颜公书虽不佳,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杨凝式以直言谏其父,其节见于艰危。李建中清慎温雅,爱其书者兼取其为人也。岂有其实,然后存之久耶?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其馀泯泯不复见尔。(选自《书学集成 汉宋卷》,有删节)
1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思。(4分)
①伛偻提携 提携:
②宴酣之乐 酣:
③字法中绝将五十年 绝:
④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 宝:
2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
②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
译文:
21.欧阳修的"为人"之道,既体现在为官之时,又体现于书法之论中,请根据两个文段内容,简要分析。(4分)
(二)
(甲)若夫日出而林霖开…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修之来此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②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④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①此:指滁州。②掇:拾取,采取。③上:皇上。④刺史:代称知州。写此文时,作者为滁州知州。
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佳木秀而繁阴。 秀:
②遂书以名其亭焉。名: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②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22.乙文中,作者为什么要取亭名为“丰乐亭”?(用文中词语回答)
23.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表现了怎样的政治理想?
24.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景物描写方法上的异同。
(三)
(甲)已而夕阳在山…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日“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既又直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⑥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乃公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⑦《醒心亭记》
注释:①涯:岸边。②欧阳公:即欧阳修。③构:搭建。④直:当,临。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⑦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9.解释下面加粗的词。(4分)
(1)伛偻提携
(2)泉香而酒洌
(3)杂然而前陈者
(4)则必即丰乐以饮
10.下列各组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临溪而渔
则必即醒心而望
B.行者休于树
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C.以见夫群山之相环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D.醒能述以文者
君子深造之以道(《孔孟论学习》
11.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12.(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2分)
13、根据语段甲乙内容,说说欧阳修因何而醉?
14、欧阳修被贬滁州,游历山水之间,先后建“醉翁亭”“丰乐亭”“醒心亭”。正如欧阳修所言:醉翁之意不在酒,请结合两个语段内容,概括欧阳修是怎样的人。
(四)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乙】拔河,古谓之牵钩。襄汉风俗,常以正月望日为之。古用蔑缆,今民则以大麻絙①,长四五十丈,两头分系小索数百条,挂于胸前。分两朋②,两向齐挽。当大絙之中,立大旗为界,震鼓叫噪,使相牵引。以却者为胜,就者为输,名曰“拔河”。中宗时,曾以清明日御③梨园球场,命侍臣为拔河之戏。时七宰相、二驸马为东朋,三宰相、五将军为西朋。东朋人多,西朋奏“胜不平”,请重定,不为改,西朋竟输。韦巨源、康休璟年老,随絙而踣,久不能兴。上大笑,令左右扶起。明皇数御楼设此戏,挽者至千余人,喧呼动地。蕃客庶士④,观者莫不震骇。
(选自宋朝王谠《唐语林》,中华书号2007年版,有删改)
【注】絙(gēng):粗绳。②朋:群。③御:驾临。④蕃客庶士:蕃客指外国、少数民族的客人;庶士指平民和官员。
9.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4分)
(1)临溪而渔
(2)觥筹交错
(3)就者为输
(4)明皇数御楼设此戏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
(2)随絙而踣,久不能兴。
译文:
11.请用自己的庆简要说明乙文中拔河游戏的规则有哪些。(3分)
答:
12.乙文中明皇见证了众人参与的“拔河”游戏,甲文中太守见证了“众宾”参与的 游戏,从中隐约可以看出封建统治者 的思想。(2分)
(五)
【A段】至于负者歌于途,…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B段】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僚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日:“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田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垒矣fl,庄子日:“请循其本。子日‘出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1)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
(2)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3)俯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4)请循其本。
19.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0.这两个语段讲的都是出游之乐。【A段】主要写的是 ;【B段】主要写的是 。
21.这两个语段围绕一个“乐”字,描绘了两幅不同的图景,你怎么看待这两段文字中的 “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