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第二章第二节
——湘教版必修一 1·2·2——
风成地貌 Aeolian-landform
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
wind-erosion landform
叁
①破坏建筑物,掩埋房屋、农田等;
②影响交通建设,交通安全等。(沙尘影响视野、大风袭击造成翻车、侵蚀、填埋路基等)
③降低土壤肥力,影响农业发展。
④污染大气:沙石、浮尘弥漫,空气浑浊,危害人体健康。影响当地人民生活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
02-采取针对性的防沙措施
①阻沙:设置沙障阻挡风沙;②固沙:设置草(石)方格,固定沙面。
(1)工程措施:
(2)生物措施:
①因地制宜开展生态建设,保护和恢复植被(保育自然植被、植树造林、种草等),防风固沙;②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生态用水。
①植树种草
风沙整治
②采取草方格沙障固定沙丘位置
草方格沙障
草方格沙障
草方格固沙,是将麦草星方格状铺在沙上
再用工具轧进沙中,留麦草的三分之一到一半竖立在四边,然后将方格中心的沙子拨向四周麦草根部,使麦草牢牢地竖立在沙地上,形成矮草沙障
草方固沙
包兰铁路沙坡头段的草方格
可以增大地面的粗糙度,削减风力。
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
③设置障蔽来增大地面的粗糙,降低风速,削弱风沙破坏力(高立式沙障)
④营造人工
防护林带
# 阅读-防护林防沙
草方格尽管防沙效果较好,但使用寿命有限,每隔3-5年就要重新铺设
防护林则具有更好的固沙和阻沙效果
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石油公路,需要经过400多千米的流沙区
防护林宽度为30-50米
栽种梭梭、沙拐枣、红柳等耐旱树种,采用滴灌技术进行灌溉,迄今防护林长势良好
森林防护
仲巴县
利用石方格治理流沙
柴达木梭梭林自然保护区
红柳
沙拐枣花开美如画
沙拐枣
三北防护林
“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于1979年决定把这项工程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工程规划期限为73年,分八期工程进行,已经启动第六期工程建设。
ONE
⑤太阳能发
电场建设
⑥沙地特色农业种植
风沙的治理措施
(3)组织管理措施:
①调整农业结构,合理控制农牧业生产规模;
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③建立风沙灾害的监测、预报机制;④制定并严格实施防沙治沙的相关法律法规;
⑤对风沙危害严重地区实施生态移民。
#活动1-青藏铁路风沙危害
2006年建成通车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全长1142千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铁路
据调查,青藏铁路沙害路段200余千米,其中严重沙害路段43千米,主要分布在沱沱河、错那湖等沙源丰富的路段
这些路段所在地区冬春季风力强劲,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多
风沙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这些路段采用了石方格、高立式沙障等工程措施,保护铁路免受流沙侵害
青藏铁路
迎风坡
(1)说出风沙对青藏铁路的危害?
①风沙作用于路基时,会产生路基风蚀②路基本身就是风沙前进的障碍物,可以导致风速降低,在线路上形成漩涡,致使沙粒无法前进在路基附近堆积,掩埋铁道线路。
迎风坡
(2)议一议,石方格和高立式沙障各主要起什么作用?
①石方格增加微地形起伏,加大粗糙程度,削弱近地面风力,减少输沙量。
“石头阵”—石方格
“给公路穿上防沙衣”—高立式沙障
②沙障有效阻止地表流沙,减少风沙影响的空间范围。
小结:
风成地貌
风蚀地貌
风积地貌
风沙危害
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壁龛、风蚀洼、雅丹地貌
黄土高原
沙丘:新月沙丘、沙垄、格状沙丘、金字塔沙丘
危害:风蚀、沙埋、污染大气、影响生产生活
措施: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组织管理措施
课堂检测
下图中的等高线(单位:m)示意一种堆积地貌。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4.图示地貌为( )
A.三角洲 B.风蚀蘑菇 C.江心洲 D.沙丘
5.图示地貌区盛行风向为(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D
B
课时作业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有一种形状特殊的地貌,裸露在外的岩石千疮百孔,类似于“蜂巢”。据此回答5~6题。
5.该地区可能位于( )
A.河西走廊 B.青藏高原
C.三江平原 D.江南丘陵
6.形成这种花岗岩地貌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沉积
课时作业
读下列四幅地貌景观图,回答7~8题。
① ② ③ ④
7.下列地貌中,由风力侵蚀作用而形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能够根据地貌形态判断当地盛行风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课时作业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完成9~10题。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 ②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
③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 ④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课时作业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完成9~10题。
10.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
①沙尘暴 ②水土流失 ③泥石流 ④土地荒漠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课时作业
1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通过风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材料二 刘东生被称为“黄土之父”。他在陕西洛川县黑木沟发现的黄土剖面,断面高120米,最上面是黄土,下面的土壤发红,而断面最下面的土壤含有大量鹅卵石。
课时作业
(1)下图是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该地主要受________风(填风向),戈壁(主要由砾石构成)、沙漠、黄土分别对应的图中字母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在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的大小从西北到东南的水平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北
戈壁
沙漠 黄土
从西北向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细
课时作业
(3)刘东生先生在陕西洛川发现的黄土剖面中存在鹅卵石,说明在形成黄土之前,此处最可能曾是( )
A.荒漠 B.草原
C.森林 D.河流
(4)由材料可知,黄土高原地区在地质历史时期的
主导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____,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主导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风力沉积作用
流水侵蚀作用
课堂检测
下图中的等高线(单位:m)示意一种堆积地貌。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4.图示地貌为( )
A.三角洲 B.风蚀蘑菇 C.江心洲 D.沙丘
5.图示地貌区盛行风向为(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D
B
练习
下图为甘肃省张掖市境内合黎山一处地貌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
1.形成这一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河流堆积
C.岩层挤压 D.火山喷发
2.这一景观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是( )
A.植被茂盛 B.草原广阔
C.湿润多雨 D.干燥少雨
雅丹是指干旱地区的湖积平原和冲积平原经风化、流水冲蚀和风蚀作用,形成的土墩和沟槽。下图为甘肃敦煌雅丹地貌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1.雅丹地貌的岩石从成因上属于
A.喷出岩 B.变质岩
C.侵入岩 D.沉积岩
2.据材料推测,雅丹地貌发育的先后顺序
①纵向沟槽切割,形成塔状或柱状雅丹体
②地壳运动使平坦的地表开始抬升
③雅丹体坍塌成残丘,大部分地表成为戈壁面
④流水和风力侵蚀,沟槽加宽加深
A.④①③②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