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2张PPT)
第二章第二节
——湘教版必修一 1·2·2——
风成地貌 Aeolian-landform
课程标准
criterion for curriculum.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风成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迎风坡
1.自西北向东南方向,黄土高原上黄土颗粒大小会呈现出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变化:黄土高原的黄土颗粒由西北向东南方向依次为沙黄土、黄土、黏黄土,颗粒逐渐减小。
原因:强劲的西北季风带来西北地区的沙尘,遇到太行山、秦岭,风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沙尘逐渐沉积:大的颗粒物先沉积,小的后沉积。
迎风坡
2.黄土高原属于哪种地貌?
风积地貌
1.自西北向东南方向,黄土高原上黄土颗粒大小会呈现出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对岩石和和沉积物进行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地貌,称为风成地貌
… …
… …
Weathering
风化作用
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又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
增补
… …
… …
A
物理风化是指岩石在温度变化、冻融、水、风和重力等物理机械作用下崩解、破碎成大小不一碎屑和颗粒的过程。
岩石发生化学成分的改变分解,称为化学风化。
喀斯特地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气结合成碳酸,能溶蚀石灰岩。
生物风化:生物死亡后,腐烂分解形成一种腐植质(胶状的物质),是一种有机酸,对岩石起腐蚀作用。
地壳表层岩石经机械破碎,化学风化后形成的松散物,再经过生物的化学风化作用,增加了有机物质---腐殖质,这种具有腐殖质、矿物质、水和空气的松散物质叫做土壤。
风蚀地貌
wind-erosion landform
壹
磨蚀作用:风挟带沙子贴地面运动时,风沙流中的沙粒对地表物质进行冲击、摩擦,造成地面物体的破坏,风的这种作用称为磨蚀作用。
吹蚀作用:风吹过地表时,风将地表的松散堆积物吹走,使地表遭到破坏,这种作用称为吹蚀作用。风速愈大,吹蚀作用愈强。
风的吹蚀和磨蚀是相互联系的过程,实际上总是同时同地进行着。
重走丝绸之路
Revisiting the Silk Road
风蚀壁龛
风蚀柱
风蚀城堡
风蚀洼地
风蚀蘑菇
雅丹地貌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阅读教材49-50页,说出图示景观的地貌名称并描述其景观特点
突起的孤立岩石,尤其是裂隙比较发育的不太坚实的岩石
遭受风蚀后呈现出上部宽大、下部狭小的蘑菇状形态
1.风蚀蘑菇
A
风沙对岩石磨蚀时,受到高度的限制,距地面一定高度以上的高处,气流中沙量少,磨蚀少;而近地面部分沙量多,磨蚀作用强。长期发展下去,下部就被磨蚀得愈来愈小。特别是水平成层、软硬不同的岩石,当下部的岩性较上部易于风化,易于变得疏松时,蘑菇石更易形成。
风蚀蘑菇
是否能从外力作用和岩石岩性差异的角度,解释风蚀蘑菇“上大下小”特殊形态的成因?
①岩石岩性差异:上部较硬,下部较软
②外力作用:接近地表部分的气流中含沙量较多,对岩石下部磨蚀作用强烈
经风化作用和暂时水流的冲刷,以及长期的风蚀作用以后,原始地面不断缩小,最后残留下一些孤立的小丘称为风蚀残丘。
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在风的长期吹蚀后,易形成一些孤立的柱状岩石,称为风蚀柱。
风蚀柱
风蚀残丘
3.石窝(风蚀壁龛)
陡峭的岩壁受风沙的吹蚀和磨蚀,岩壁表面形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小凹坑,有群集,有分散,使岩石表面具有蜂窝状的外貌,称为石窝。
风蚀壁龛形成是因干旱区的昼夜温差较大,使岩石表面在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的频繁作用下,岩石表面呈片状剥落,形成很多浅小的凹坑。以后,风沙就沿此凹坑向里钻磨,被带到凹坑内的沙粒受风力作用在凹坑内发生旋转,不断地磨蚀凹坑的内壁,结果形成口小坑大的石窝。大的石窝称为风蚀壁龛。
风蚀柱
在干旱荒漠地区,偶因暴雨产生洪流冲刷地面,可形成许多冲沟。冲沟再经长期风蚀改造,可加深和扩大成为风蚀谷。
风蚀洼地
松散物质组成的地面,经风的长期吹蚀,可形成大小不同的风蚀洼地。它们多呈椭圆形沿主风向伸展。
风蚀谷
松散物质组成的地方经风蚀形成椭圆形洼地,它向主风向延伸。较深的风蚀洼地如以后有地下水溢出或存储雨水即可成为干燥区的湖泊。
风蚀洼地
较细的颗粒物被风吹走,留下较大颗粒的砾石。
新疆有座“魔鬼城”,传说夜晚会出现奇怪的哭声......
雅丹地貌——中国西北的魔鬼城
“雅丹”来自维吾尔语“雅尔当”,原意为“陡壁的小丘”,在干旱地区,由土状堆积物所组成的地面,经风化、流水冲刷和风蚀等作用,形成了相间排列的风蚀柱、风蚀残丘和风蚀沟槽的地貌组合。雅丹地貌最初命名于我国新疆罗布泊地区。有些雅丹地貌外观如同古城堡, 俗称“魔鬼城”。
风蚀残丘
风蚀洼地
风蚀沟槽
雅丹地貌
风蚀柱
地理中国-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geo-china Yadan landform
走进敦煌
沟槽
垄脊
沟槽
垄脊
雅丹地貌(风蚀垄槽)
风向
风向
风向
风向
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沟槽和垄脊相间排列的地貌。
沟槽
关键的两个因素:
①地质基础——河湖相沉积地层
②外力侵蚀——沙漠中强大的定向风吹蚀
地质年代形成的大量河湖相沉积物(岩)→地壳抬升形成戈壁台地→风化作用产生裂隙→流水和风力侵蚀,沟槽加深加宽→纵向沟槽切割原有沟槽,形成塔状或柱状雅丹体→雅丹体坍塌成残丘,大部分地表成为戈壁面。
图示-水上雅丹地貌 (湖水上涨淹没)
当堂检测
1、肃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40°N,93°E)拥有典型的雅丹地貌景观,下图为雅丹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重排下列序号以正确描述雅丹地貌发育过程( )
①纵向沟槽切割沟槽,形成塔状或柱状雅丹体
②地壳运动使平坦的地表开始抬升
③雅丹体坍塌成残丘,大部分地表成为戈壁面
④流水和风力侵蚀,沟槽加宽加深
A.④①③②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1、C
?
雅丹是指干旱地区的湖积平原和冲积平原经风化、流水冲蚀和风蚀作用,形成的土墩和沟槽。下图为甘肃敦煌雅丹地貌景观图。读图回答3~4题。
3.雅丹地貌的岩石从成因上属于( )
A.喷出岩 B.变质岩
C.侵入岩 D.沉积岩
4.据材料推测,雅丹地貌发育的先后顺序是( )
①纵向沟槽切割,形成塔状或柱状雅丹体
②地壳运动使平坦的地表开始抬升
③雅丹体坍塌成残丘,大部分地表成为戈壁面
④流水和风力侵蚀,沟槽加宽加深
A.④①③②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练习
流水丹霞
风力雅丹
是粗砂、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
戈壁
议一议,柴达木盆地边缘为何多戈壁
根据柴达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推测盆地中还可能出现的风蚀地貌。
1. ①盆地边缘的雪山, 积雪融化后河水带来的沙石在盆地边缘堆积:
②该区域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风侵蚀地表带走细颗粒物质,粗大砾石
覆盖后形成戈壁滩。
2. 风蚀洼地、雅丹地貌等。
材料二: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深处内陆腹地,在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柴达木盆地属高山高原气候,大陆性特征明显,以干旱为主要特点,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区内大风日数多,尤其春季大风更为频繁。在盆地柴达木盆地边缘的戈壁与昆仑山脉的过渡地带,源自昆仑山脉的河流和洪水将碎屑物挟带至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和洪积扇,大风再将冲积扇和洪积扇表面的细颗粒物吹走,留下粗大的砾石覆盖着地面,形成戈壁。
补给水源?
议一议,柴达木盆地边缘为何多戈壁
材料二: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深处内陆腹地,在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柴达木盆地属高山高原气候,大陆性特征明显,以干旱为主要特点,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区内大风日数多,尤其春季大风更为频繁。在盆地柴达木盆地边缘的戈壁与昆仑山脉的过渡地带,源自昆仑山脉的河流和洪水将碎屑物挟带至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和洪积扇,大风再将冲积扇和洪积扇表面的细颗粒物吹走,留下粗大的砾石覆盖着地面,形成戈壁。
①盆地边缘的雪山, 积雪融化后,河水带来的碎屑物质在盆地边缘堆积
②该区域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风侵蚀地表带走细颗粒物质,粗大砾石覆盖后形成戈壁滩。
议一议,柴达木盆地边缘为何多戈壁
根据柴达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推测盆地中还可能出现的风蚀地貌。
1. ①盆地边缘的雪山, 积雪融化后河水带来的沙石在盆地边缘堆积:
②该区域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风侵蚀地表带走细颗粒物质,粗大砾石
覆盖后形成戈壁滩。
2. 风蚀洼地、雅丹地貌等。
材料二: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深处内陆腹地,在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柴达木盆地属高山高原气候,大陆性特征明显,以干旱为主要特点,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区内大风日数多,尤其春季大风更为频繁。在盆地柴达木盆地边缘的戈壁与昆仑山脉的过渡地带,源自昆仑山脉的河流和洪水将碎屑物挟带至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和洪积扇,大风再将冲积扇和洪积扇表面的细颗粒物吹走,留下粗大的砾石覆盖着地面,形成戈壁。
补给水源?
风蚀洼地、雅丹地貌等
风积地貌
wind-deposition landform
贰
在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区,风中挟带的沙粒,在风速降低时沉降在地面,所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就是风积地貌。
类型:黄土地貌、沙丘
风积地貌
沙丘是在单向或几个近似风向甚至两个方向相反的风力作用下形成的堆积地貌
沙丘
沙丘的形成条件
风力、风向:风力决定沙丘的移动速度,风向决定沙丘的行动方向。
地面起伏:山岭是风沙流运行的障碍,起伏大,易在迎风侧大量堆积沙子,形成巨大的沙丘。
地表物质(沙源供应):沙子供应量的多少关系着沙丘发育的规模
受风力大小、地表形态变化,及植被、沙源等条件影响,沙丘形态多样。
新月沙丘链
沙
垄
金字塔沙丘
格状沙丘
新月形沙丘视频
新月形沙丘是流动沙丘中最基本的形态。
新月形沙丘迎风坡坡形微凸而平缓,背风坡坡形下凹、坡度较陡;
两侧有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称为新月形沙丘的两翼,两翼延伸方向指向下风向。
1.风积地貌——新月形沙丘
迎风坡
背风坡
新月形沙丘的形态特征:
①迎风坡坡形微凸而平缓,背风坡坡形下凹、坡度较陡;
②两侧有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
粒径由大变小
粒径由小变大
方法技巧根据风力堆积物判断盛行风向
(1)根据沙丘判断风向。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如下图:
(2)根据沉积物的大小判断风向。沉积物颗粒由大到小的方向即风向,如下图:
总结
N
新月形沙丘示意图(俯视)
迎风坡
新月形沙丘等高线图
拓展一:根据沙丘形态判断当地盛行风向
N
S
w
E
西北风
迎风坡
如何判断图中沙丘的迎风坡和背风坡?在图上用箭头标注风向。
我国西北沙漠地区的沙丘链大多沿什么方向延伸
新月形沙
沙丘链
迎风坡缓,背风坡陡
多个新月形沙丘连在一起形成沙丘链,沙丘链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风向大致 垂直。
思考:
我国西北沙漠地区的沙丘链多沿什么方向延伸?
由于我国西北地区盛行西北风,因此沙丘链多沿与其方向垂直的东北——西南方向延伸
格状沙丘由相互垂直的风相互作用形成的,因风向较多使沙丘纵横交错,在腾格里沙漠较常见到此现象。
金字塔形沙丘
金字塔形沙丘是一种锥形沙丘,具有三角面,一般高50-100米,每个沙丘由3-4个斜面组成。是多个风向作用的结果,每个斜面代表一个风向
中国沙漠分布图
沙丘的分类
流动沙丘
固定沙丘
半固定沙丘
地面缺少植被,在风力作用下,其位置不断发生变化的沙丘,在沙漠中最普遍。
该沙丘分布区生长有喜湿而抗风强的植物,致使风沙运动受阻,移动能力弱。随着条件的改变,可转化为流动沙丘或固定沙丘。
地面大部分为植被,覆盖率30%以上,植物不仅长在沙丘背风面,且也在迎风面,风沙运动几乎完全被禁止,沙丘位置是固定的。
流动沙丘
半固定沙丘
灌丛沙丘
沙丘 流动沙丘 固定沙丘
区别 没有植被的固定,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可以移动 沙丘上长有植被,对流沙起到固定作用
特点 具有斜层理构造 具有上下层理构造
固定沙丘
风向
流动沙丘
风向
练习
读下面某风力沉积地貌示意图,回答5~7题。
5.上图中能正确表示移动沙丘的图是( )
A.a B.b
C.c D.d
6.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风力作用主要来自( )
①沙丘陡坡一侧 ②沙丘缓坡一侧
③沙丘移动的前方 ④沙丘移动的后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探究1
1.读图,描述灌丛沙丘分布区域的环境特点。
2.分析其为何多出现在绿洲边缘。
材料一:风沙流通过灌丛植物时,大量沙粒会堆积在植物根部附近,形成灌丛沙丘。
环境特点:灌丛沙丘的分布区域地形较为平坦、气候比较干燥,有一定的水源分布,生长着少量的绿色植物(灌木丛)。
原因:绿洲的边缘有水源,有利于灌丛的生长,故灌丛沙丘多位于绿洲边缘,呈带状分布。
对比思考:观察鲸背状雅丹地貌和新月形沙丘的形态,思考它们形成原因有什么不同?
风力侵蚀
风力堆积
河北秦皇岛昌黎海岸沙丘
西藏米林县丹娘沙丘(雅鲁藏布江岸边)
【思考】沙丘是否一定出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不一定。在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多沙的河谷地带,也往往会有沙丘的分布。
拓展 探究不同位置沙丘的分布成因
动力条件——盛行风,大风日数多且风力强劲的地区。
物质来源——泥沙,河流泥沙含量大,且该地水流速度慢,泥沙在河床沉积。
水文条件——河流水位降低,泥沙裸露且干燥。
河岸沙丘形成条件:
当堂检测
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第1题。
1、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
主要方向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C
?
小结:
风成地貌
风蚀地貌
风积地貌
风沙危害
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壁龛、风蚀洼、雅丹地貌
黄土高原
沙丘:新月沙丘、沙垄、格状沙丘、金字塔沙丘
危害:风蚀、沙埋、污染大气、影响生产生活
措施: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组织管理措施
课堂检测
下图中的等高线(单位:m)示意一种堆积地貌。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4.图示地貌为( )
A.三角洲 B.风蚀蘑菇 C.江心洲 D.沙丘
5.图示地貌区盛行风向为(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D
B
练习
下图为甘肃省张掖市境内合黎山一处地貌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
1.形成这一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河流堆积
C.岩层挤压 D.火山喷发
2.这一景观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是( )
A.植被茂盛 B.草原广阔
C.湿润多雨 D.干燥少雨
雅丹是指干旱地区的湖积平原和冲积平原经风化、流水冲蚀和风蚀作用,形成的土墩和沟槽。下图为甘肃敦煌雅丹地貌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1.雅丹地貌的岩石从成因上属于
A.喷出岩 B.变质岩
C.侵入岩 D.沉积岩
2.据材料推测,雅丹地貌发育的先后顺序
①纵向沟槽切割,形成塔状或柱状雅丹体
②地壳运动使平坦的地表开始抬升
③雅丹体坍塌成残丘,大部分地表成为戈壁面
④流水和风力侵蚀,沟槽加宽加深
A.④①③②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