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喀斯特地貌、海岸和冰川地貌 第一课时(共6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3喀斯特地貌、海岸和冰川地貌 第一课时(共6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4.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22 17:2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3张PPT)
第二章 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课程标准
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图像,识别常见的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
2.能运用基础知识,说明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3.能在一定程度上识别特定区域(如居住周边、旅游地区等)的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并简单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
学习目标
课堂小结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流水(化学作用)
海浪
冰川
喀斯特地貌
海岸地貌
冰川地貌
喀斯特
溶蚀地貌
喀斯特
沉积地貌
海蚀地貌
海积地貌
前瞻
小戴老师暑假期间出门旅游,在途中拍摄了三张图片,你能判断出这三张景观照片分别是在哪一省份拍摄的吗?它们分别属于哪种地貌类型呢?
喀斯特地貌
冰川地貌
海岸地貌
海南
广西
西藏
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 喀斯特地貌
一、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喀斯特地貌分为喀斯特溶蚀地貌和喀斯特沉积地貌。
一、喀斯特地貌的定义与成因
中国南方喀斯特”于 2007 年被收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2014 年得到增补,现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广西桂林、贵州施秉、重庆金佛山和广西环江七地的喀斯特地貌组成。“中国南方喀斯特”拥有最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和雄伟奇特的喀斯特景观,是世界上蔚为壮观的热带至亚热带喀斯特地貌样本。
活动
在我国地图上标注上述世界遗产地,并归纳“中国南方喀斯特”的分布特点。
在上述世界自然遗产地,形成了地表、地下两重美丽的风景线。结合所学知识,试列举喀斯特地貌地表、地下景观各三例,并描述其特点。
活动
在我国地图上标注上述世界遗产地,并归纳“中国南方喀斯特”的分布特点。
“中国南方喀斯特”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的山地、丘陵地区,在西南地区(广西、贵州、重庆、云南等)尤为集中。
活动
喀斯特地貌分类
孤峰
溶沟
洼地
峰林(石林)
峰丛
残丘
溶洞
石钟乳、石幔或石帘
石笋
石柱
钙华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溶蚀地貌
喀斯特沉积地貌
地表(上)喀斯特:溶沟和石芽、溶蚀洼地和溶蚀谷地、峰林、峰丛、孤峰、天生桥、落水洞、天坑、地表钙华堆积。
地下喀斯特: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
2.喀斯特地貌分类(按空间)
地下喀斯特
地表喀斯特
峰林、石芽、溶蚀洼地、落水洞、溶沟、天坑等
溶蚀
溶洞、地下河(湖)
溶蚀
沉积
石柱、石钟乳、石笋
钙华 ——沉积
一、喀斯特地貌的定义与成因
海底沉积碳酸盐(浅海沉积)
地壳抬升,碳酸岩出露地表
碳酸岩的岩石形态被流水溶蚀改造
在大约3.25亿年以前,桂林所在的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这里沉积了大量的石灰岩。后来由于构造运动,这里抬升成为陆地,从而使桂林地区石灰岩广布。桂林地区的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所以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都很好。
桂林位于我国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暖,降水充沛,尤以4~7月降水较多。桂林地区东部、西部、北部地势较高,中部、南部地势较低,漓江谷地自北向南纵贯全境。天然的地形组合与炎热多雨的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区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形成与富集。强烈的流水侵蚀作用,使石灰岩受到大面积的溶蚀,从而提高了喀斯特地貌发育的程度。
桂林的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生物的生长,旺盛的生命活动和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导致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的含量较高,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合作探究三
结合材料,分析广西桂林山水的形成原因?
年降水量分布
中国温度带
一、喀斯特地貌的定义与成因
中国南方喀斯特的形成原因
①地质:石灰岩厚度大,质地纯,分布广泛;断裂破碎,岩石透水性好。
②气候:降水丰富,气温较高,利于喀斯特地貌发育
③水文: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流动性好,水的溶蚀力强;水中含CO2、酸类物质多,溶蚀能力强。
④植物:植物根系排放酸性物质多,溶蚀能力强。
喀斯特地貌形成示意图
1.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
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
岩石
水体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
裂隙多,透水性强
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多,溶蚀力强
水量大,水流动性强
气候
湿热的气候条件
一、喀斯特地貌的定义与成因

喀斯特溶蚀地貌是怎么形成的?
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水中含有CO2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后者可溶于水。
第一种化学反应——溶蚀作用
上述反应是可逆的
可溶性岩石


碳酸氢根离子
钙离子
石灰岩在湿热环境下,被水溶解侵蚀
水、空气中二氧化碳,碳酸含量减少,将发生碳酸钙沉淀
作用 化学过程
溶蚀(主要)
CaCO3+CO2+H2O=Ca(HCO3)2
沉积
Ca(HCO3)2=CaCO3↓+CO2↑+H2O
1.溶沟、石芽
溶沟:指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的过程中,对岩石不断进行溶蚀、侵蚀而形成的石质沟槽。
石芽:凸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
二、喀斯特溶蚀地貌
云南石林
重庆万盛石林
石林形成过程地质演化
板块运动和大气降水造就石林形成的雏形
溶蚀使岩柱体长高,早期石芽出露于地表
洞顶坍塌,水位下降,石芽继续长高形成石林
广西大化七百弄峰丛
桂林阳朔兴坪镇相公山
广西桂林喀斯特峰丛
桂林山水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峰奇水美,呈现为岩溶峰林及地势开阔平坦的孤峰平原和河谷阶地,它主要由流水对岩石的化学溶蚀作用形成
二、喀斯特溶蚀地貌
峰丛:
在极厚的可溶性岩石区域,水流切割出连绵不绝的群峰,如果山与山之间基座相连,则被称为峰丛。峰丛顶部一般为圆锥状或尖锥状。
贵州兴义喀斯特万峰林
以峰谷、峰丛、峰林、溶斗、溶洞、瀑布群、泉群等景观组合为特色;堪称中国锥状喀斯特博物馆,是国内最大、最典型的喀斯特峰林
"丛立之峰,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徐霞客
二、喀斯特溶蚀地貌
峰林:
当峰丛进一步溶蚀,基座被切开,山与山之间变得相对独立散布,则被称作峰林。峰林山坡陡峭,相对高度可超过100 米,远望如林。
喀斯特溶蚀地貌——地表
异同点:两者共同点都是呈锥状耸立的山峰群,最重要区别是看基部是否相连。
峰林和峰丛的区别
峰丛示意图
峰林示意图
孤峰是岩溶地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多分布在岩溶平原或岩溶盆地中。
孤峰:
是岩溶地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常分布在岩溶平原或岩溶盆地中。
孤峰是地壳稳定时期,峰林发育到后期被分割而成。
孤峰
2.峰丛
峰林
残丘
有基座相连
200-300m
基座被切开,100m以上
山坡陡峭,远望如临
孤立山峰,10-100m
多分布在岩溶平原或岩溶盆地中。
二、喀斯特溶蚀地貌
思考:喀斯特地区的地表水会流向哪里?
贵州某河流景观
地下河:地下水沿着细小的裂隙流动,并进行溶蚀作用。随着孔隙中水的增加和水流量、流速的增加,孔隙迅速扩大与合并,形成管道式的流水。
溶洞与溶斗
二、喀斯特溶蚀地貌
3.溶洞
溶洞是可溶性岩石中因喀斯特作用所形成的地下空间,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
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
溶洞长数米到数百千米,常常呈层状分布;
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的溶洞景观
溶洞
广西乐业溶洞中的湖水镜像
溶斗是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
溶斗下部常有落水洞通往地下,如果通道被黏土或碎石堵塞,就会积水成池
有的地方又把塌陷的喀斯特漏斗称为天坑
二、喀斯特溶蚀地貌
4.溶斗
5.天坑:有的地方把塌陷的喀斯特漏斗称为天坑。
图示-重庆奉节小寨天坑
天坑是指发育在碳酸盐岩喀斯特地区的一种周壁峻峭、深度与口径可达数百米的喀斯特负地形,具有巨大的容积,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
二、喀斯特溶蚀地貌
4.天坑
天坑
重庆武隆、奉节小寨天坑
四川广元、乐业天坑群
广西乐业天坑群
陕西汉中天坑群
贵州织金义界河天坑群
湖北鄂西天坑群
地下大厅发育阶段
地下河阶段
天坑形成
重庆奉节天坑
天生桥:地下河与溶洞的顶部崩塌后,残留的顶板横跨河谷两岸,形似拱桥。
6.溶蚀洼地
一种面积较大的椭圆形封闭洼地,一般由多个喀斯特漏斗扩大相连。
洼地
在极厚的可溶性岩石区域水流切割出连绵不绝的群峰,如果山与山之间基座相连则被称为峰丛
当峰丛进一步溶蚀
基座被切开
相对高度可超过100米
山与山之间变得相对独立散布
则为峰林
盆地(坝子)
坝上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是当地重要的农耕区。云南坝子的耕地占全省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贵州的坝子约占耕地的四分之一。
云贵高原坝子
云南普者黑
延迟符
合作探究一
1.结合右图,回答喀斯特溶蚀地貌形成先后顺序?
2.结合图片,简述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④①③⑥⑤②
延迟符
洼地形成之后,地壳上升,岩溶作用进一步加强形成峰丛。
地表水对岩石不断进行溶蚀、侵蚀而形成的石质沟槽。
喀斯特漏斗由流水沿裂隙溶蚀而成,喀斯特漏斗扩大形成洼地。
孤峰发育晚期
峰林发育晚期残存的孤立山峰
岩溶作用进一步加强形成峰林
2.结合图片,简述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如果受热或遇周围压强突然变小时,其中溶解的碳酸氢钙就会分解,重新变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塑造新的地貌.
喀斯特沉积地貌是怎么形成的?
第二种化学反应——沉积作用
三、喀斯特沉积地貌
溶洞顶部常见向下发育的石钟乳、石幔或石帘;
底部常见向上发育的石笋;
石钟乳与石笋不断发育相连,形成石柱。
石笋
石钟乳
石帘
石柱
1.溶洞中的沉积地貌
黄龙:世界级的钙华景观
2.钙华池、钙华坝
三、喀斯特沉积地貌
黄龙
四川省黄龙景区地表钙华景观
在合适的条件下,富含Ca(HCO3)2的地下热水接近或出露于地表时,因CO2大量逸出,导致 CaCO3沉积,形成钙华。
钙华的形成过程中离不开生物的参与,例如蓝藻、灌草以及硅藻等都有参与了钙华的形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水中的二氧化碳,使得碳酸钙沉积然后析出来,植物不仅是钙华的重要组成成分,同时可以作为骨架供方解石沉淀依附。
类型 形态 原因
地表喀斯特地貌 溶蚀
化学沉积
地下喀斯特地貌 溶蚀
化学沉积
石芽—石林
峰丛-峰林-孤峰-残丘
溶沟-溶蚀洼地-溶蚀平原
地下河、溶洞
石钟乳、石笋、石柱
溶斗-天坑
课堂小结
钙华池、钙华坝
喀斯特地貌与人类活动
旅游开发
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广西桂林、贵州施秉、重庆金佛山和广西环江七地的喀斯特地貌被收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更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贵州荔波小七孔景区
开发地下水
地下暗河可以用于工、农业供水;
在适当的地方修筑地下水坝,可建立地下蓄水库;
有些地方利用闸坝抬高水位,把暗河水引出地面;
在一些暗河落差大的地段,可以建立地下水电站,如中国云南六郎洞地下水发电站等。
喀斯特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有利影响:
重大工程选址
开发旅游
开发地下水
建设后
建设前
世界上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贵州)
广西桂林
喀斯特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美好田园生活?
闭塞落后?
喀斯特地貌对人类活动(生产、生活)的影响
利:
弊:
1.自然景观奇特,旅游资源丰富,利于旅游业发展
2.地下水资源丰富且水质优良
3.坝子土层深厚肥沃,可作农业基地
4.矿产资源丰富
5.有些溶洞可作地下工厂和地下仓库
6.部分洞穴可作地下水库,用于发电灌溉
农业
平地少、土层浅薄贫瘠
地表水缺乏,旱灾发生频率增加
交通等工程建设
地表崎岖不平
地下多溶洞和暗河,工程建设难度大
地质条件复杂(崩塌、断层等),地质灾害频繁
生态脆弱
水土流失严重,导致石漠化,土地退化;耕地减少,人地矛盾突出
1.读下图,图中所表示的地貌景观主要位于(  )
A.石灰岩分布地区
B.花岗岩分布地区
C.玄武岩分布地区
D.片麻岩分布地区
2.中外联合科考队曾考察过著名的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大石围天坑是(  )
A.大的陨星坑 B.很深的凹陷盆地
C.火山口 D.一种岩溶漏斗
随堂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