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将相和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2.通过学习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司马迁,字子长,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尽读史官所藏图书。后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他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战国末期,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它西北边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常受到秦国的侵略。赵惠文王初,东方六国以齐最为强盛,齐与秦各为东西方强国。所以如何对付秦的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所系的大问题。廉颇和蔺相如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起关键作用的人物。
“将”指_
“相”指_
“和”的意思是
________
和好
廉颇
蔺相如
从“和”可以推想出什么
(1)课文中出现了那些人物?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它由几个独立的小故事组成的?
你能给出小标题吗?
读读 想想
概括段意
课文主要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由“不和”到“和好”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候,主要讲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完璧归赵
“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15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15座城,我一定把璧完好无缺的送回来。”
勇敢自信、胆识过人
深谋远虑、胸有成竹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个城,所以把和氏璧拿了回来。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勇敢无畏、才智过人
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璧送回赵国了。
蔺相如把璧送回了赵国,到了典礼的那一天,蔺相如是怎么说的?
听了蔺相如的前半句话,你是秦王你会怎么做?
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马上派人把璧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得罪强大的秦国呢?我知道欺骗了您是死罪,您可以杀了我,但请好好考虑我的话。
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璧送回赵国了。
一个假设句,“如果……”正是这句话,保全了和氏璧,也保护了自己,可谓步步为营,有用有谋。
瑟
缶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视死如归,维护国家尊严。
★ 渑池之会
起因:
经过:
结果:
秦王想侮辱赵王,要赵王鼓瑟,并且叫人记录下来。
蔺相如针锋相对地逼秦王击缶,维护了赵国的尊严。
秦王没有占到便宜,只好放赵王回国,蔺相如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
负荆请罪
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胸怀宽广。
“负荆请罪”这个故事的前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结果是________。
廉颇看到蔺相如职位比自己高,
负荆请罪
很不服气
完璧归赵的结果是蔺相如被封为上大夫,这是他在渑池之会晋升为上卿的前提,而渑池之会是将相和之间矛盾的直接原因,有了矛盾才有了解决矛盾的负荆请罪。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历史故事。
家和万事兴,国家也是同样,一个国家既要有骁勇善战的武将,又要有能言善变的文官,大家团结一致,国家才能兴旺发达。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要像廉颇蔺相如学习,以班级利益、学校利益、国家利益为重,就一定能把我国建设好!
小结
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生字、词。
3.尝试复述“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故事。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长平之战
廉颇失势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