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初中语文 《怀疑与学问》
教学目标
1. 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2. 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
3. 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教学过程◆
导 入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怀疑与学问究竟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走进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
走近作者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历史学家、民俗家、民间文艺研究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担任 《资治通鉴》、“二十四史”和《清史稿》总校及《史记》的标点工作。主要作品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等。
识记字词
凶险( ) 譬如( )
流俗( ) 盲从( )
虚妄( ) 停滞( )
折扣( ) 视察( )
辨别( ) 不攻自破( )
腐草为萤( )
重点词意:
流俗: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盲从:盲目地附和随从。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指一些不着边际的,不可捉摸的事物。
墨守:固执拘泥,不会变通。
停滞: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
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意思是腐草化为萤火虫。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驳、攻击。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语出《孟子·尽心下》。原指完全相信《尚书》,倒不如没有《尚书》,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辨伪去妄:识别虚假的,去掉无事实根据的(多指理念或学说)。
过渡语: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积累了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论证相关知识,我们先来看题目,一个好的题目是文章的窗口,这篇文章的题目很有特色,先看学问二字,《汉语词典》中学问的意思是1.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2.知识、学识。很显然,题目中的学问是第2个意思。在这里主要强调怀疑对做学问的作用。所以这是一个论题
过渡语:
作者围绕着论题发表观点和看法,必然有他深切的体会,让我们一起读课文,寻找作者的观点。
初读课文---明观点
一、初读课文,标清序号,并圈画出每一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1.“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2.“学则须疑”——张载
3.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
4.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 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5.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思索,辨别。
6.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通过六个自然段的中心论点是: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过渡语:
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统帅、核心,分论点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是中心论点的几个方面,就实质而言它是中心论点的支撑。
二、本文有两个分论点,请你划出承上启下的关键句,完成下列内容。
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分论点一:怀疑在消极方面是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分论点二:怀疑也是在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追问:这两个分论点位置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不可以,“不仅......也”表示递进关系,分别是从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前半句是对3-5段的总结归纳,后半句引出了课文第六自然段的内容,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升华,由浅入深论证了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梳理结构:
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第二部分(3-5)论述怎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第3段:通过对做学问的基础及其来源进行分析,并拿生活中实例和做学问类比,来论述做学问需要质疑。
第4段:通过假设一种问题情境来具体阐释怀疑精神,就是不随便轻信,并指出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第5段:通过正反说理和道理论证来证明怀疑、思索、辨别这三步的重要性,也是对怀疑精神的具体论证。
第三部分(6)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过渡语:
这篇经典的议论文,观点鲜明,说理有着深远的意义,现在我们重新审视怀疑精神,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
三、文中所说的怀疑精神有什么样的内涵?它对我们做学问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作者所说的怀疑精神指的是对于传说的话,都要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这样就不会盲从和迷信,这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过渡语:
议论文,无论是全文,还是每一段,都有严谨的结构和思路,这体现了议论文结构严密的特点。
再读课文---析思路
1.根据3——5段完成论证思路图
第3段: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第4段: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是怀疑精神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
第5段: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思索,辨别这三步。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 道理论证
追问:有人说这三段可以调换顺序,可以吗?
第3段讲过的是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4段进一步讲如何对待这个学问的基础,并阐释“怀疑”的内涵是什么?5段讲的是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思索,辨别这三步。3-5段内容是层层深入、逐层递进的关系。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我们探讨作者又是怎样对第6段进行论述的
2.根据6段完成论证思路图
温馨提示:
1.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层次关系。
2.分析段落运用的论证方法。
3.用规范的语言表达,“首先”“接着”“然后”“最后”。
答案:
第1层:让一切学问发展起来的方法
论证方法:正反对比论证
第2层列举大学问家、哲学家的事例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第3层:不墨守成规,人类文化才能进步。
论证方法:正反对比论证
论证思路:首先提出分论点,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接着运用正反对比论证阐明如何让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的。然后列举清代大学问家戴震质疑《大学》的事例,引用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的名言,证明本段的观点,最后通过正反对比,指出古往今来,从做学问到科学、美术领域,人类文化进步都要求我们有怀疑精神。
过渡语:
文章对怀疑的实质进行了鞭辟入里的论述,逻辑严密,语言准确,更值得我们去品味、去揣摩、去体会。下面我们一起看几组句子。
精读课文---品语言
语段一: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1.“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不绝对。因为作者这里用的“一切”是由论述问题的内涵所决定的,着重强调“怀疑”对于学问家的重要。因为前面已充分论证了“怀疑”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所以只要是做学问,就得有怀疑精神,这个思维品质便是所有学问家应该具备的。“一切”有“所有”之义,却比“所有”更多一种加重、强调的意味。
2.四个常常是否调换顺序?
第1个“常常”是第2“常常”的前提条件,第3个“常常”是第四个“常常”的前提条件,“怀疑”“辩论”“评判”“修正”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顺序,语言严谨,是一种逐层深入的关系,步步递进,不能调换。
3.四个“常常”能否删去?为什么?
“常常”表频率,强调学问家常做的事情,去掉怀疑一切,修正一切,而且四个“常常”构成排比,使议论语言有力量。
语段二:
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先经过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 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个步骤以后,那本书才是我的书,那种学问才是我的学问。
思考:“怀疑”“思索”“辨别”三步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人只有先怀疑才可能思索,只有思索才能辨别是非,三个步骤是按照人对事物进行怀疑时的先后顺序排列的,调换后不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这三个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小结:
通过分析这几个语段,我们可以总结本文的的语言特点:准确严密,逻辑严谨,语言简洁有力量。
课堂总结
这篇课文主要针对怀疑与学问的关系进行阐述,明确治学必须要有怀疑精神的观点,并从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强调古往今来科学,哲学,美术上的各种发明都是因为没有墨守成规人的学说,人类才能不断进步,从而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
课堂测评
1. 下列词语选项有错的一项是(B)
A.凶险 停滞 流俗
B.辩别 折扣 思索
C.不攻自破 程颐 譬如
D.腐草为萤 墨守 大儒
2.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分论点分别是: 、 。
3. 这篇课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4.为本文的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
(1)李时珍查阅古时的医药书籍时,不断质疑,竟发现了书中有许多谬误,因而发奋编写了在当时最完备、最具有实用价值的医药宝典《本草纲目》。
(2)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敢于怀疑前人陈腐学说,推翻错误的结论,做出了计算圆周率的基础贡献。
道理论据:
1.群疑并兴,寝食俱废,乃能骤进。
---朱熹
2.不怀疑不能见真理。
---李四光
3.伟大的灵魂是向往怀疑的。
---尼采
4.怀疑是无限的探求。
---苏格拉底
课后作业
1.摘抄、书籍课文所引用的名言,并在课外搜集有关治学方法的名言。
2.阅读古今中外关于“怀疑”方面的文章,围绕“怀疑”提炼一个与之相关的小论点,对其进行论证,200字左右。
结 语
《怀疑与学问》是作者一生的注脚,也是对后人的真情告白,如今也成为我们读书求知的指明灯,让我们感受他议论性文章别样风光的同时,也如他一样行走在怀疑的路上,不轻信,善思辨,走向社会,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