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2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2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1 10:19:5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以乐为媒赏析经典古文 身临其境品悟知己深情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借助注释及已有文言基础,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强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凭借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典故,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
1.借助注释读通、读懂古文,读好古文的节奏和韵味。
2.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难点: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音乐之美。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感受艺术,揭示课题。
师:一幅栩栩如生的画作、一首动人心弦的乐曲、一件巧夺天工的手工艺品,艺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本单元,就让我们一起领略艺术带给我们的震撼。这节课我们一起先走进音乐的世界,我们先来听一段乐曲,(出示高山流水背景音乐,学生欣赏)
师:你们知道这首乐曲的名字吗,这首曲子叫“高山流水”,在这首曲子的背后有一段动人的传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故事。请同学们(板书:高山流水伯牙鼓琴)
师:鼓是什么意思?(弹)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多样诵读,读出节奏,读出古韵
(一)自由交流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诵读、联系上下文、结合注释、组词、
(二)学好文言文,贵在诵读。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通句子,读好节奏。指名朗读。教师点拨:
①读好语气词“乎”:这两个字是古文中经常出现的,意思是(啊、呀)叫做语气词,朗读时要读出感叹的语气,要延长、停顿一下,一咏三叹,就读出文言文的美了。
②读好词句断句:除了语气词,我们也要注意断句的另一个原则,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来断句。
(出示: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句话中有两个“为”,读音和意思相同吗?应该怎么读。
(生谈两个字的读音,说一说整个句子的意思)
师:你借助注释了解了意思,也就能读好停顿了,这也是不错的朗读技巧。你来读读吧。
师小结:让我们接着读下去,去品味字里行间的艺术魅力。
三、品读文字,感悟知音
1.复沓朗读,体会画面。借助插图:画中这两人是谁?他们在干什么?文中哪几句话描绘了这一场景,找出来。
(请学生借助注释说意思)
师:自己试着再读一读,你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过渡:那我们如何读好这两句话呢(出示课件)引导借助想象读好句子。
(1)巍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想象画面诵读
王之涣笔下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陆游笔下的——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杜甫笔下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汤汤”你仿佛又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想象画面诵读。
汤汤就是陆游笔下的——三万里河东入海
汤汤就是张若虚笔下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汤汤就是杜甫笔下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师点拨:文中只用两个叠词就描绘出了高山、流水的特点,可见文言文的凝练之美,希望你能通过这两个词读出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读引导复沓朗读:女生读蓝色,男生红色部分。
点拨:当伯牙琴音中刚刚出现高山的音符时,锺子期立刻就能听出巍峨的高山,所以,男女生朗读要衔接紧凑一些,感受他们之间的默契。
2.拓展延伸,想象情境过渡:善哉乎诵读,朗朗乎若风声。(你们读得真好啊!朗朗书声就像穿堂而过的风声响彻在同济中学的上空。)
师:回到课文中来,我们都知道伯牙的琴技了得。相传他曾师从成连先生,虽掌握了演奏技巧,但缺少了神韵,先生将他带到东海蓬莱山,把他独自留在那里,伯牙十数日不见先生归来,面对大海,倾听涛声,远望山林,郁郁葱葱,顿时明白先生的用意,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老师,于是他将自然之意揉进琴声中,遂成一代大师。现在,假如你就是伯牙,除了高山流水你还想在琴声里表达什么呢?请你展开想象力,模仿文中的句式说一说。(可以借助老师的提示,也可以自己再创作。)学生展示。
3.感受琴“志”,体悟知音出示《列子汤问》中原句
师:不管杨柳依依还是明月姣姣,抑或是清风徐徐,抑或是炊烟袅袅,钟子期都能听懂他的琴声,正如列子汤问中所说,“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锺子期不仅能听懂伯牙的琴声,还有心声啊!(板书:心)
同学们,你觉得钟子期还能听懂伯牙的什么?答案就藏在文中,你发现了吗。
师:文中还有一个字,“志”是什么意思?
(情志、心志)
古人特别喜欢寄情于山水,那么伯牙又想通过琴声中的高山流水表达自己怎样的志向和情感呢?请大家大胆猜想一下。
3位学生谈小结:无论是高山一样的志向,还是流水一样浩荡的胸襟,都是伯牙的精神追求,子期不仅听懂了伯牙的琴音,还听懂了伯牙的志向。(板书“志”)
琴也懂,心也懂,志也懂,这才是真正的—— 知音。(板书知音)
4.了解背景,体会珍惜
师:那么子期是何许人也,有这么高的艺术造诣?(出示人物背景)
师:伯牙虽然官至上大夫,但却常常因为别人听不懂他的志趣而郁闷难解,直到在回乡途中,在江边偶然遇到一位樵夫,他不仅能够听懂自己琴音,更能听懂他的情志,正如南朝《文心雕龙知音》中所说:“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二人之间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珍惜)让我们带着惺惺相惜之情,音乐让两个陌生的人,让两个身份悬殊的人,那份心有灵犀来自于他们对音乐的热爱。音乐把两个人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你觉得他们此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再读这段文字。
5.痛失知音,体悟“悲”情故事补白,渲染失知音之痛。过渡:伯牙与子期因琴相识,相处甚欢,并约好明年中秋老地方再见。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赶来,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等来的却是子期病逝的消息。子期病逝前一再叮嘱家人,死后要把他葬在这个江边,等他的知音伯牙来的时候,能再听到他这样的琴声。
师:听闻此讯,伯牙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找出原文中的句子并说说句意。出示补充资料——伯牙摔的是一把什么琴呢?相传瑶琴是上古时期伏羲所制,声音美妙绝伦,再加上伯牙高超的琴技,奏出的音乐宛若天上瑶池里的仙乐,所以后人称为“瑶琴”,可就是这把绝世好琴,就这样被伯牙摔了,你能理解伯牙的做法吗?
(学生讨论,引导说出:没有知音,再好的琴也没有价值了。)
过渡:相传伯牙在破琴绝弦之前,在子期坟前吟诵了一首诗。
出示课件,教师配乐范读诗歌,将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
思考: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伯牙怎样的心情?用一个词来形容。(伤心欲绝,肝肠寸断,撕心裂肺。)
让我们带着这份情感一起来朗读最后一句。四、朗读悟情,背诵积累师:一曲《高山流水》,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故事到这里就讲完了。今天,高山流水一词不仅用来形容高雅的音乐了,他还被赋予了什么意义?
(也成了知音的代名词,我国古人常常在诗文中借他们的故事来表达对友情的珍惜之情。)引导学生借助资料袋了解。
(出示古诗)在孟浩然的笔下
背诵课文:
师总结:
这就是音乐的魅力、这就是文字的魅力,当音乐遇到文字,则为我们带来无数震撼和感动。让我们伴着这首曲子,借助提示背诵课文,向这首经典古曲、向这个传奇的故事,致敬。让经典在我们这里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