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唐诗 杜甫
《登高》
《声声慢》
宋词 李清照
e7d195523061f1c0600ade85ab8d19863d296bbd6d3c8047FB0A4867354E4F1E3A7DEAE3C4C4B5C9777EC9E9D7F78045DB0296A4194571101A21F67FC7D6C39966CE50B69116E2EE84E571E25F3C0CCE061E12FD197ED1BEFC472A94ECC014D1AF37C30FA8338196DE212C8B99A6DA20D81A4F33BD7F1CFA0E813DABC5BC50B18F8DE0701E5CEAC1
淡浊酒中品千愁
1
关注诗眼和韵脚,整体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2
分析意象,理解感情与意象之间的对应关系。
3
知人论世,分别理解诗词中“愁”的内涵
教学目标
e7d195523061f1c0600ade85ab8d19863d296bbd6d3c8047FB0A4867354E4F1E3A7DEAE3C4C4B5C9777EC9E9D7F78045DB0296A4194571101A21F67FC7D6C39966CE50B69116E2EE84E571E25F3C0CCE6EB6564C7B067AA0C1C350DFBBC203352112C058B4CF77C5C7ADA01B8DDFBE2E33AFBBEA681C5AB1430D65E2B6FA93B0C6411E654BAC6BB9
感知诗韵与感情
因声求气
活动一
e7d195523061f1c0600ade85ab8d19863d296bbd6d3c8047FB0A4867354E4F1E3A7DEAE3C4C4B5C9777EC9E9D7F78045DB0296A4194571101A21F67FC7D6C39966CE50B69116E2EE84E571E25F3C0CCE061E12FD197ED1BEFC472A94ECC014D1AF37C30FA8338196DE212C8B99A6DA20D81A4F33BD7F1CFA0E813DABC5BC50B18F8DE0701E5CEAC1
1.请找出两首诗词中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字眼(诗眼)。
2.梳理诗词的韵脚,分析音韵与诗人情感的关系,并填写表格。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声声慢》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篇目 诗眼 韵脚 音韵特点 情感基调
《登高》
《声声慢》
悲
愁
哀、回、来、台、杯
觅、戚、息、急、识、积、摘、黑、滴、得
开口度
声音
气息
慷慨悲壮
低沉哀婉
(平声韵)
(仄声韵)
大
响亮
悠长
开口度
声音
气息
小
低沉阻塞
短促
感受情景的关系
分析意象,
活动二
e7d195523061f1c0600ade85ab8d19863d296bbd6d3c8047FB0A4867354E4F1E3A7DEAE3C4C4B5C9777EC9E9D7F78045DB0296A4194571101A21F67FC7D6C39966CE50B69116E2EE84E571E25F3C0CCE061E12FD197ED1BEFC472A94ECC014D1AF37C30FA8338196DE212C8B99A6DA20D81A4F33BD7F1CFA0E813DABC5BC50B18F8DE0701E5CEAC1
梳理这两首诗词相同或者相似的意象,补充填写表格,还原他们作诗的场景,揣摩相同或者相似的意象背后表现的“和而不同”的思想感情。
项目 同 异 《登高》 《声声慢》
时间
天气
地点
秋天
重阳日
晚秋的傍晚
夔州 高处
秋高气爽
阴雨天、寒冷
异乡
庭院之中
急风
项目 同 异 《登高》 《声声慢》
意象
鸟
木、水
色彩 感情
酒
悲秋之情
满地黄花
渚清沙白、
浊酒
淡酒
苍凉悲壮
缠绵悱恻
回鸟、
落木、不尽长江、
过雁
梧桐、绵绵细雨、
品酒中千愁
系生平憾事
活动三
e7d195523061f1c0600ade85ab8d19863d296bbd6d3c8047FB0A4867354E4F1E3A7DEAE3C4C4B5C9777EC9E9D7F78045DB0296A4194571101A21F67FC7D6C39966CE50B69116E2EE84E571E25F3C0CCE061E12FD197ED1BEFC472A94ECC014D1AF37C30FA8338196DE212C8B99A6DA20D81A4F33BD7F1CFA0E813DABC5BC50B18F8DE0701E5CEAC1
作家方方说:“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根据诗词的内容,分别结合作者生平经历及生活的时代特点,谈谈他们愁的具体原因。
1084
《如梦令》
1101结婚
《点绛唇》
《醉花阴》
《一剪梅》
1107
党争(离京)
1128
夫弃守城
1127
靖康之变难逃
1129
夫病亡
1155
1134
金兵再侵再逃
《夏日绝句》
《声声慢》
《武陵春》
李清照人生大事记
逃难
青年壮游
困守长安
漂泊长江一带
《望岳》
《兵车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史之乱
《石壕吏》
《春望》
《丽人行》
《登岳阳楼》
《旅夜书怀》
为官
《登高》
755
746
766
767
自然之秋
人生之秋
国运之秋
悲秋: 秋日
悲壮萧条 凄清寒凉
悲己: 身逢乱世,远离故乡,常年漂泊;
年老多病 孤独无依 穷困潦倒 人生苦短,壮志难酬
亡夫之痛、孀居之悲、度日如年、无聊空虚
悲国: 国家多难
忧国忧民
故园之思、亡国之恨
e7d195523061f1c0600ade85ab8d19863d296bbd6d3c8047FB0A4867354E4F1E3A7DEAE3C4C4B5C9777EC9E9D7F78045DB0296A4194571101A21F67FC7D6C39966CE50B69116E2EE84E571E25F3C0CCEBA856A36A8C95B1E14AE03A3D8D2C3563D42796F1E89AAC8410B802B81D8526B28460A5B7D72B88354E8B612503A8D6D15C35FF82356A4CD
吟咏诗韵
感知诗意的生命
“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幸福和痛苦深深地扎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
------ 俄国文学评论学家别林斯基
课堂小结
(1)【22年上海高考真题】 杜甫《登高》中“ , ”一联由眼前之景联想到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
(2)【21年广州期末测试】在《登高》中,国难当头,仕途坎坷,面对眼前所见所闻,无限悲凉之意自然袭上心头,杜甫发出了“ , ”的慨叹之音。
五、练习:完成下面的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五、练习:完成下面的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3)雁足传书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常用之典,此借指亡夫之痛;秋雁南来,写国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比如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再比如李清照的《声声慢》:“ , , 。”
(4)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写到酒气抵挡不住晚风带来的寒意,更遣不散积聚在词人心头的寒意,凸显夫亡国破,文物丧尽,飘荡流离,身遭诬陷,暮年孤单的句子是“ , , 。”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
晚来风急
1.背诵《登高》《声声慢》两首古诗词。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