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 B.“失败的影视剧都是……”错误,说法太绝对。材料一“反观一些被过度使用的旁白,它们往往成了叙事查漏补缺的万能药、寻求创作捷径的万金油”是说“往往”。故选B。
2.A A.“反问”错,材料一第二段“观众为什么不满意这些旁白?归根结底,是观众没有感受到创作者对他们审美水平的充分信任和尊重。”是设问,不是反问。故选A。
3.C C.电视剧《欢乐颂》的旁白功能定位错乱,成了整部剧突出的“冗余”。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好的旁白能够画龙点睛”的观点。故选C。
4.①首先阐释旁白的含义及过度使用旁白的表现;②其次从正反两个方面指出观众不满意某些旁白的原因;③然后论述好的旁白的作用;④最后说明如何拥有好的旁白。 (每点1分,共4分。)
【解析】材料一共有七段。首先,第一段“旁白,是影视剧中交代剧情、发表观点、展现角色内心的一种语言手段”“反观一些被过度使用的旁白,它们往往成了叙事查漏补缺的万能药、寻求创作捷径的万金油,”阐释旁白的含义及过度使用旁白的表现;其次,第二、三段“观众为什么不满意这些旁白?归根结底,是观众没有感受到创作者对他们审美水平的充分信任和尊重”“观众真正需要的,是来自影像世界的说服力”从正反两个方面指出观众不满意的原因;然后,第四段“好的旁白恰当、精练,不知不觉融入戏中,融入故事里”论述好的旁白的作用;最后,第五、六段“影视剧旁白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超越其注解、阐释的功能性,实现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统一”“创作者要更好地用影视语言讲清故事、讲好故事,把功夫实实在在地用在影像叙事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说明如何拥有好的旁白。第七段收束全文,希望旁白能越来越多地成为一部剧的“亮点”。
5. ①好的旁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②能超越其注解、阐释的功能性,实现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统一;③能增强观众的代入感;④能更细腻地传递情感;⑤能拉近和观众的距离;⑥相较于配音,影视剧旁白的灵活性更高,可以填补一些剧集后期制作时发现的问题。(每点1分,共6分。)
【解析】结合材料一“如果将影像叙事比作一本书,好的旁白能够画龙点睛”可知,好的旁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结合材料一“影视剧旁白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超越其注解、阐释的功能性,实现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统一”可知,能超越其注解、阐释的功能性,实现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统一;结合材料二“旁白有一些积极的变化,这种变化无一例外地,都是为了增强观众的代入感”可知,能增强观众的代人感;结合材料二“由客观、全知和审慎的第三人称,变为剧中角色的内心剖白,更适合传递情感,相对比较细腻”可知,更相对细腻地传递情感;结合材料二“很多青春剧和都市剧也会在旁白中使用角色独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和观众的区隔”可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结合材料二“不同于需要现场拍摄的画面和受制于演员档期等问题的配音,旁白的灵活性相对更高,因此可以填补一些剧集后期制作时发现的问题”可知,相较配音,影视剧旁白的灵活性更高,可以填补一些剧集后期制作时发现的问题。
6.B “表明他始终不忘并渴望延续过去美好的时光”错误,表明他对牛马的喜爱,同时也是自己的专长。
7.D “再现了恒老八终于能在强势的老伴面前扬眉吐气、得意洋洋的情形”错误,于文无根据。
8.①村民比原来更积极,更有干劲,充满乐观与自信。②整个村庄充满了久蛰复苏的活力,隐隐约约的鸡啼、清晨的车轮声,都给人以充满生机活力之感。(每点2分,共4分)
9. ①营造氛围,烘托人物形象。夜里的寂静氛围,烘托出恒老八内心的不平静。(或:清晨的微光与寒冷烘托出懒汉的变化、恒老八的勤劳。)②使小说的情节更加连贯,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景物的变化反映了时间的推移,也反映了主人公内心的想法渐趋明朗的过程。山野里的“吭哧声,伴和着车轮的吱吱响”,让恒老八躺不住,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③照应题目,象征着小说的主题。霞光灿烂的景象,象征着在实行包产到户政策之后,乡村的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每点2分,共6分)
10.D D项,“躁”的意思是“浮躁,不专心”。
11.D D项,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
12.B
13.D 材料二运用了类比说理的论证方法,拿“学习知识”和“纺线织布”进行类比。
14.(1)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2)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将来免不了成为做劳役、供使唤的人,没有办法逃避祸患。(每题4分,共8分)
【参考译文】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 ”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还是那个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地问他母亲原因。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有学问的人勤学以树立名声,好问以增加学识。因此平素居家才可以安宁稳妥,外出才可以不招致祸患。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将来免不了成为做劳役供使唤的下人,难以逃避祸患。这和依靠织布而生存有什么不一样的呢?中途废弃而不做,哪能使她的丈夫和儿子有衣服穿并且长期不缺乏粮食呢?女子若失去她赖以生存的技艺,男子若对修养德行懈怠,那么不是去做小偷,就是被俘虏、被奴役。”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拜子思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方法。
15.A A.“‘大火流’表明天气依然炎热”错误。“大火”指星名,二十八星宿之一,也就是“心宿星”,居于正南,“流”指向下行。《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古人发现大火星逐渐向西方迁移坠落的时节,天气就开始变凉。因此“大火流”表明时至七月,天气开始转凉了。
16.①意象方面:《沁园春·长沙》意象丰富,色彩绚丽;《太原早秋》意象简单,色调黯淡。②情感表达方面:《沁园春·长沙》借湘江秋景抒发一种乐观积极、昂扬向上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太原早秋》借悲秋抒发思乡怀人的情感。(每点3分)
17.(1)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2)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3)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每题2分)
18.①魂牵梦萦(念念不忘、朝思暮想) ②慌慌张张(栖栖遑遑、惊慌失措)(每空1分)
【解析】此处形容对南运河思念、眷恋之情,故可填写“魂牵梦萦”。魂牵梦萦:形容思念情切。此处写土黄野兔害怕鹞鹰的状态,故填写“栖栖遑遑”。栖栖遑遑:忙碌不安,到处奔波。
19.不能。①“月光如水”突出了月光温柔皎洁、澄澈明净、静静倾泻于大地的特点,“水如羞涩的少妇”突出了运河水缓缓流淌、产生涟漪的景象。②二者描写的主体及特点不同,不可混用。(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的能力。“月光”的自上而下的照耀,与“流水”的流淌有相似之处,此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温柔皎洁,一泻千里的特点。“水”慢慢流淌的样子,与“羞涩的少妇”的那种“欲说还羞”的样子有相似之处,突出了运河水缓缓流淌、水波荡漾、产生涟漪的美丽景象。“月光如水”,描写的是月光;“水如羞涩的少妇”,赞美的是水,二者描写的主体及特点不同,不可混用。
20.①“瘦”字多形容人婀娜的身姿、细劲的神韵;句中“瘦”则是指南运河在秋季水逐渐变少、河道变窄的情况。②运用比拟,使河水有了人的婀娜灵秀之气,流露出作者对南运河的喜爱之情。(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瘦”字一般是形容人的一个词,此处陈述“河水终于在霜色中”的样子,赋予人的情态,生动形象,运用巧妙,增强了抒彩,自然流露出作者对南运河的喜爱之情;“瘦”用拟人的手法,不仅写出了河水有了人的婀娜灵秀之气,也真实、形象地写出了南运河在秋季水逐渐变少、河道变窄的情况。
21.①畏圣人之言 ②我表示赞成 ③二是应该“怕”道德 (每空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结合后文的阐释可知,此处对应“圣人之言,指古往今来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所发表的言论”,即畏的对象是“圣人之言”,应填“畏圣人之言”。②结合后文的阐释“我觉得人应该‘怕’”可知,对于“人要知畏惧”的主张作者是赞同的,应填“我表示赞成”。③此处和“一是应该‘怕’法律”为对照句,句式为“二是应该‘怕’……”,结合后文“无视法律和道德的人”可知此处应怕的是道德,应填:二是应该“怕”道德。
22.①“姑且”表示暂且、暂时地,作者有意转换讨论的话题,“姑且”一词对话题的转换起着舒缓语气和限制时间的作用。如果删去“姑且”一词,表达的语气显得很生硬。②“至少”表示最少,作者认为人应该“怕”的事物有两种以上,“至少”一词的运用使表达的意思更为准确。如果删去“至少”一词,说法就太绝对了,不符合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及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姑且”表示暂且、暂时地。“我们姑且不去讨论”是作者有意转换讨论的话题,即不去管孔子所说的“君子三畏”是否适用于今天的社会生活,而单纯要说说应“畏”点什么,“姑且”一词对话题的转换起着舒缓语气和限制时间的作用。如果删去“姑且”一词,直接说“我们不去讨论”,表达的语气显得很生硬,读来很不舒服。“至少”表示最少。“人应该‘怕’的事物至少有两种”,作者认为人应该“怕”的事物不只两种,有两种以上,“至少”一词的运用使表达的意思更为准确。如果删去“至少”一词,说法就成了“有两种”,太过绝对,不符合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23.参照2023年作文评阅标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检测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策卡和试卷指定位亚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聚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
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旁白,是影视剧中交代剧情、发表观点、展现角色内心的一种语言手段。曾经,旁
白是一部“爆款”剧的标志和记忆,点。如果将影像叙事比作一本书,好的旁白能够画
龙点睛。它可以是写在扉页的心得、写在书边的评语,还可以是问号,是惊叹号,是意
味无穷的省略号。反观一些被过度使用的旁白,它们往往成了叙事查漏补缺的万能
药、寻求创作捷径的万金油。有些剧充满“刨活式”旁白,叙事不足,旁白来凑,故事发
展缺乏层层递进的逻辑和合理铺垫,关键情节全靠“说”,剥夺观众的参与感,必然生
硬突兀;有些剧惯用“解释性”旁白,画面、表演、旁白传递的是同样的内容,堆叠冗余
拖沓的信息量:有些刷陷入“图解式”旁白,机械照搬原著语言,用过多的旁白替代镜
头语言和演员表演,剧情铺陈和旁白讲述“两张皮”,把拘泥当真实,将不求甚解、照本
宣科视为尊重原著。
观众为什么不满意这些旁白?归根结底,是观众没有感受到创作者对他们审美
水平的充分信任和尊重。有时没有旁白,为什么叙事逻辑前后不通?有时有了旁白,
为什么又深感毫无必要?其一喧宾夺主,其二画蛇添足,正是旁白过度使用的两大特
征。这背后指向的,是影像语言表达的投机与乏力。
观众真正需要的,是来自形像世界的说服力。闲笔不“闲”,旁白也不是游高于主
題叙事外的喃喃自语。电视剧《扫黑风暴》的旁白配音诚员曾说,“旁白与作品的关系
如同一呼一吸,剧情紧张时受众也跟着紧吸着气,到旁白出现就舒了一口气,旁白的
作用之一,是调节作品节奏”。
好的旁白恰当、精练,不知不觉融入戏中,融入故事里。电视剧《大江大河》中,结
尾洋溢着雄浑气魄的旁白令人印象深刻:“靠着一股革命者的勇气劈波斩浪,闯出狭
小水域汇入海洋,何其幸运!我们赶上了中国百年来国运蒸腾日上的时代,找不想辜
负这个时代!”这不仅道出了宋运辉人生经验的总结,也说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共同
心声
从这个角度看,影视剧旁白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超越其注解、阚释的功能性,
实现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统一。类比于中国艺术讲求“化境”的最高境界,故事讲
高一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