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教研组
语文 学科教学设计
单元人文主题 留心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
阅读训练要素 体会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方法
习作训练要素 学会仔细观察事物,能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主备教师 审核教师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交流平台 课 型 新授
课 时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 2023.11.2
教学内容解析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学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并尝试把观察所得写下来”本单元内容围绕这个要素进行系统学习。“交流平台”第一部分回顾了这两篇课文作者观察的收获,并得出结论——留心观察,第二部分列举事例得出结论——细致观察,是对事物深入了解的重要途径。也说明观察的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确定 1.能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梳理总结留心观察的好处。 2.初步了解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3.能尝试写一写自己的观察所得。
重点与难点 1.能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梳理总结留心观察的好处。 2.初步了解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并把观察到的事物或场景写下来。
课前自主学习指导 1.多角度细心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2.完成观察记录单。
关键问题解决: 回顾课文内容,理解留心观察“新的发现”与细致观察得到的“更多更深的了解”梳理总结留心观察的好处,并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或场景写下来。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三级备课环节一:回顾所学,导入新课教师帮助学生回顾课文 叙述语: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两篇课文,作者观察了身边的哪些事物? 教师导入新课 导语:这节课我们将在这两篇文章的基础上,交流一下作者的观察所得,再次感受留心观察的重要。学生回顾课文题目,并说出作者观察的事物。(预设:学了《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活动意图说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明确学习目标。环节二:回顾课文,梳理总结3.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寻找观察对象 (1)教师提问:《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这两篇课文,作者观察了身边的哪些事物呢? (2)作者在观察这些事物时有哪些新的发现。 4. 指导学生学习“交流平台”第一部分的内容 (1)提问:读了这一部分内容你发现了什么? (2)教师小结:《搭船的鸟》中作者认识了从没见过的鸟,在《金色的草地中》作者本来熟悉这块草地,但在偶然间发现草地奇妙的变化,这都是留心观察后新的发现。 5.出示学生观察记录单,组织学生交流课下观察到的事物,并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观察所得。 6. 指导学生学习交流平台第二部分 出示句子1: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出示句子2: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1)启发思考:请同学们说一说在《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两篇课文中作者的哪些观察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来,读给同桌听。 (2)引导思考: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的?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3)教师小结:长时间、细致地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还能引发我们深深的思考。 学生说出这两课观察到的事物。 学生复习课文,从课文中找答案,并交流作者的发现。 学生自由读交流平台第一部分内容,和同桌说说自己的发现。 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单,交流自己新的发现。明白:通过留心观察就会有新的发现。 6.学生读第二部分内容,同桌之间说说作者经过细致观察对鸟、草地有哪些细致的了解。 7. 学生交流回答。 预设1:细致观察了翠鸟捕鱼时的动作以及不同部位的颜色。(读相关语句) 预设2:进行了长时间观察,注意了事物的变化。(读《金色的草地》第三自然段。 预设3:观察时还加入了自己的思考。读《金色的草地》第三自然段。 活动意图说明: 结合本单元学的两篇课文中的语段,引导学生总结观察的方法和观察的好处, 为接下来尝试写话作铺垫。环节三:尝试观察,初试身手7.出示《初试身手》内容 片段一:雨停了,我和妈妈去买菜,在路上看到好几只小蜗牛正慢悠悠地过马路…… 引发思考:看到这情景,你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呢?你会观察小蜗牛的哪些方面? 片段二:表姐送给我一个芒果。它的皮是黄色的,摸上去很光滑。放到鼻子边闻,有一股淡淡的香味。剥开皮尝试一下,是一种很特别的香甜的味道…… 引发思考:这个片段中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找出表示作者在观察的词语。 出示《蜗牛爬行》视频 观看蜗牛爬行视屏,试着补全内容。 总结: 细致地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理解。观察对象不同,方法也不一样。蜗牛是用眼睛看,芒果可以看、摸、闻、尝等等多种方法观察。指名回答,学生说说生活中仔细观察到的事物。 学生1.观察了向日葵 学生2.观察猫的尾巴。 学生读句子,找出表示作者在观察的词语。 10.学生交流作者的观察方法以及表示作者在观察的词语。 11.学生仔细观看视屏,补全内容。 12.学生交流学习收获。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分析片段,观看视频,加深学生对观察方法的理解,懂得观察对象不同, 运用方法也不一样,为尝试写话做铺垫。环节四:回顾总结,尝试写话。教师出示写作提示: 借助之前填写的几张观察记录 单,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已观察到的事物或场景的某一方面或变化。 能用看、摸、听、闻、尝等多种 感官观察。还可以写一写自己观察时想到的问题。 选择两名学生的写话片段进行全班 交流,引导合理针对性地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修改。 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不仅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还要有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学会记录观察的好方法。生活因为你们的留心观察而变得更美好,习作也会因为你们的用心记录变得更精彩。我们在接下来的生活中要继续留心观察,进一步丰富观察记录单的内容,随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积累素材。13.学生尝试写话。 14. 两名学生出示自己的写话片段,并依据其他同学的合理建议进行自主修改。 15. 同桌之间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所得,互相给予诚恳建议,并作自主修改。活动意图说: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到的观察方法进行写话训练,在交流中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评,,能把观察事物所得写 为单元习作积累更多的素材。
“双减”作业设计: 翻看自己的“观察记录单”,继续寻找生活中有趣的发现用几句话写下来。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事物进行写话训练,可以是宠物,可以是植物或是自己的喜欢 吃的一种水果。 将自己的写话片段主动与学生分享交流,并依据其他同学的建议进行自主修改。
教学思维导图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指导教师建议 亮点: 李老师在教学时着眼于单元全局,加强了各方面的联系,把“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与精读课文紧密联系,总结回顾了作者的观察所得与细致观察的好处与方法。在教学“初试身手”时,让学生试写观察实践所得,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并为习作奠定了基础。“双减”作业的设计是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延伸,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描写身边熟悉的事物,并与他人在合作交流分享中,学会自主修改,有效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整课时课堂实践活动设计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值得借鉴! 建议: 在教学“初试身手”环节时,教师要充分关注初试的成果,可以提供“评价清单”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而指导学生接下来的观察实践,从而提高单元习作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