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3课《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3课《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0 22:23:0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23 太空一日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体会杨利伟太空一日的惊险经历。
2.1.学习文章采用小标题的形式写作的方法。(重点)
2.小组合作,重点学习游览,扫视文段,提取首飞航天员具有的优秀品质。(难点)
3.感受中国航天事业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新课
1.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引出人类对太空的探索。
2.了解背景: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州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下面就让我们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既兴奋又紧张的天空一日。
二、基础梳理
1.飞船起飞前的准备视频
2.作者简介
杨利伟,1965年生,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
三、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展现了我国宇航员首次太空飞行的经历。
2.根据课文的小标题,梳理宇航员的飞行历程。
①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起飞阶段;
②我看到了什么——飞行阶段中所见;
③神秘的敲击声——飞行阶段中所闻;
④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返回阶段。
3.文章采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运用这四个小标题可以使文章纲举目张、层次分明、线索清楚。本文的四个小标题“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我看到了什么”“神秘的敲击声”“归途如此惊心动魄”,把每一部分的事件都概括了出来,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起着提示作用。
四、文本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互问互答。与天赋教育“教学问”相结合。
预设以下问题:
1.作者在太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意外
①飞船起飞阶段产生的剧烈共振,让作者感到痛苦。②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作者产生了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③飞船返回时,高温使飞船的舷窗出现裂纹,让作者感到异常紧张。④飞船抛伞的巨大冲击,让作者备受折磨。
2.“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在本部分哪此地方表现了杨利伟的严谨
对于神秘的敲击声,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不是当时的声音,就不能签字。
3.“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又有怎样的作用
突出了火箭发射时温度之高,为下文写作者的紧张做铺垫。
4.“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比喻、夸张。突出地表现了杨利伟的高度紧张。
5.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变化。
紧张--渐渐放松--非常痛苦--几乎无法承受--解脱痛苦--轻松和舒服--激动得说不出任何话来。
6.“飞船的飞行速度比较快,经过某省、某地域乃至国上空的时间都很短,每一次飞过后,我的内心都期待下一次。”作者为什么期待着下一次
作者热爱祖国,期待下一次能将祖国看得更清楚。
7.在“我看到了什么”这一部分,“我”看到了什么 ”没有看到长城,却为何要写它
(1)“我”准确判断出了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物体从舷窗外飘过。
(2)因为“曾经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验证这个说法”。通过本次观察,说明那些说法并不科学,从而表现出作者严谨的科学精神。
8.“作为首飞的航天员,除了一些小难题,其他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情况还会遇上许多。”这句话有怎样的作用
从结构上来说总领下文内容;从内容上来说,表现了首飞的航天员会遇到许多没有预料到的危险。
9.“让我紧张以至惊慌的却另有原因”,这个原因是什么 误认为舷窗玻璃开始出现裂纹。
10.“其实最折磨人的就是这段过程了”,“这段过程指的是什么
抛开降落伞盖,并迅速打出引导伞。
11.“外边来人了”,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以之结尾,戛然而止,令人回味;写出了“神舟五号飞天取得成功,写出了作者放松的心情。
四、拓展应用
1.围绕课文内容,从小组合作中可以总结杨利伟作为航天员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科学,严谨,临危不惧,不怕牺牲。
如今祖国的强大是杨利伟这一个英雄能够完成的吗?
例举不同领域的杰出贡献者,激发爱国之情。
选择不同的方式抒发对杨利伟和航天事业的歌颂之情。
预设:对联,颁奖词,诗歌,歌曲。
板书设计
太空一日
起飞阶段 不怕牺牲
飞行阶段 科学
严谨
返回阶段 临危不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