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四首

文档属性

名称 诗四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3-24 18:35: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7张PPT。12/15/2018诗四首教学重点:朗读与背诵 教学难点:体会名句的意蕴,
学习鉴赏名句。 归园田居陶渊明作者简介:一名 ,字 ,浔阳柴桑 (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时代杰出诗人。
29岁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此后,又作过几任参军一类的小官,时间都很短。因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到39岁时,他曾亲参加农业劳动。后来又出任彭泽令。郡里派督邮到县里来,县吏叫他束带迎接。他说:“吾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向乡里小儿。”就离职回乡。这时,他41岁,以后就没再做官。 潜元亮东晋 陶渊明由于在现实社会中找不到理想的道路,因而退隐田园,寄情山水。他否定污 浊的现实,热爱淳朴的田园,因而写了大量的田园诗,后世称他为 代表作家。
田园诗人归园田居
(东晋)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huìhèzhǎng wéi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是本诗的第一层,交代了劳动的 ,以及 。地点劳动的收获盛:茂盛 写南山脚下豆苗的生长情况,平实、亲切,也表现出诗人内心的 。平静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晨兴:早上起来。荒秽:丛生的杂草。
  前1句体现了农家生活的 ,“带月荷锄归”一句,展现了一幅美丽的“ 图”。优美的月色描写表现出者 ,
反而 。扛着锄头。带月:顶着月亮。荷锄:艰辛月下归耕不以为苦享受这劳作的乐趣名句: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狭:窄长:丛生沾:沾湿,打湿写诗人回家途中所见的景物和感受。路狭草长,夕露沾衣,何其辛苦,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_____句点明主旨。 不愿与世俗官场同流合污,为了能保持完整人格和高尚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 提问:“但使愿无违”的“愿”是什么,陶渊明有怎样的愿望?末 “愿”:指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小结:归园田居首联:
颔联:-----田间的劳动情形颈联:-----归途夕露沾衣尾联:-----抒写归隐意愿归田躬耕
淳朴率真小结:   用语平淡自然,朴素如口语,不见丝毫修饰,但平常中富于情趣。 主题:这首诗通过对田园劳动情景的描写,表现了诗人闲适的田园情趣,表达了诗人对劳动生活的热爱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愿望。检测: 请根据“带月荷锄归”一句说说归来的“我”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披星戴月、辛勤劳动、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使至塞上王维字摩诘,原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境)人。后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
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故人称“王右丞”。
王诗语言清新凝炼,朴素中见华采。
王维(701-761)唐代杰出画家、诗人。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在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后,唐玄宗就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并安抚察访军情。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了朝廷。《使至塞上》就作于赴河西节度使幕府途中。诗人离开京城,前往边塞的时候,心情是激愤而又抑郁的。 历史背景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单车属国居延(叙事)(既言事又写景)(写景)(叙事)萧关候骑都护燕然。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首联写诗人轻车简从,去慰问戍守边境的的将士,交代出使的 和经过的 。“ ”一词,表示要到边疆去察看情况,这是出使的目的。目的地方欲问边(叙事)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胡天:西北地区的天空,这 里指胡人居住的地方。颔联写诗人感觉自己像 一样随风而去,又似 一般进入胡天。运用 的手法,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一种 。归雁征蓬比喻1、提问:作者用”征蓬“、”归雁“比喻什么?这一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比喻诗人自己(或比喻负有朝廷使命的人。) 孤独、思乡之情(既言事又写景)孤独、思乡之情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大漠:广阔的沙漠颈联为千古名句,描绘了 、 的大漠风光,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孤” 写出了景物之 。 “直” 表现了孤烟的 。
“圆” 字,给人以 的感觉。 “长河” “落日”不仅准确再现了沙漠奇异壮观的景色,而且给人以苍茫之感,可谓情景交融。简单、寂寥开阔、壮美劲拔亲切温暖而又苍茫(写景)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尾联是实写,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 生活,也暗示出战事的频繁。战斗(叙事) 小结使至塞上首联——出使边塞——叙 事颔联——抑郁激愤——景中含情颈联——塞外风光——诗中有画尾联——战斗生活——叙 事雄浑壮美
慷慨悲壮检测: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抒发是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描绘了沿途所见大漠雄浑、苍凉、荒寂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孤独抑郁、慷慨悲壮之情。检测: 2、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1)这幅图画具有 美。
(2)美的具体表现: 。

色彩(2)色彩艳丽、丰富: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检测: 2、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1)这幅图画具有 美。
(2)美的具体表现: 。

意境 (2)诗句形象生动的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大漠”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说:“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有道理。香菱虽没能说清楚这两个字到底好在哪里,但是凭直觉感到它们描写孤烟与落日非常形象,不可替代。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真是非常恰当啊。
渡荆门送别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的诗歌现存九百九十多首,豪迈奔放,别具一格。尽管李白有的诗歌也隐含着人生如梦、纵酒狂欢的颓丧情绪,但不满于社会和政治的黑暗,追求心身自由和解放的昂扬向上的精神是他诗篇的主旋律。 ???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与杜甫并称“李杜”,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介绍创作情况李白青少年时期是在蜀中度过的,
把蜀地当作自己的故乡,所以他有不少诗篇反映出对蜀中生活的怀念之情。这一次从三峡出蜀,面对江汉平原,眼界大开,心旷神怡,不由得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 渡荆门送别
李? 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远故乡 首联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渡远:远渡。 楚国:楚地。   首联扣住诗题,交代了此行的目的: 。到楚地游历颔联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平野:平原。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江:长江
(绘山势,流水,原野)  颔联紧承起句,写出进入楚地所见到的壮阔景象。一个“ ”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推移生动再现出来,给人以空降的流动感。随颈联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诗人将水中的月影比作 ,用海市蜃楼形容空中 之美,想象大胆,奇特。明镜云霞 李白在《古朗月行》中 曾说:“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本诗的意象恰恰与此相反,是说天上的月亮飞到水中。尾联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尾联点明文章的主旨,用的 手法,写故乡的水不远万里来送自己行舟远游,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 和 之情。拟人热爱 依恋渡荆门送别
首联:交代远渡的地点及此行的目的颔联:写远景颈联:写近景尾联:抒发思乡之情叙事写景抒情雄浑壮美
依依不舍练习:1、全诗以 起笔,中间写途中所见景色,最后以 作结,结构严谨,过渡自然。启程远游依依惜别练习:2、诗中写景的对偶句是什么?是按什么顺序描绘的?分别描写了哪四种景物?突出了长江之水怎样的景象? 写景的句子: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顺序:由远到近 四种景物:山、江、月、云突出长江之水:雄奇壮丽的景象。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苍茫起伏的群山,随着船行不断消失,眼前出现了广阔无垠的平原。
一泻千里的江水,流入辽阔无边的荒原,滚滚东流。随入练习:练习:1、请你说说颔联中“随”“入”两字的妙处。 “随”字,化静为动,真切的表现了群山与平野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的状态,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字形象的展现了江水流入辽阔原野,流入海外的博大气势和浩瀚境界。2、颈联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衬托。以水中明月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 登岳阳楼 (其一) 陈与义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字去非,自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诗风明快,很少用典,以《墨梅》诗受到徽宗的赏识。南迁之后,经历了和杜甫在安史之乱时颇为相似的遭遇,转学杜甫。 成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
著有《?简斋集》。 写作背景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的春天,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和北宋南宋之交的大部分诗人(如李清照)一样,陈与义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也以靖康之难为界线,分为两个时期。在这之前,他走的是仕途功名的常路,24岁那年,即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进士第,授文林郎。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更以诗名于当世,深受皇帝赏识,官职屡迁,但也不知不觉地卷进了政治斗争的漩涡。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登岳阳楼二首》中的第一首,也是诗人写岳阳楼的开篇之作,所以精心打造,郑重其事。
历代诗评家皆认为,此诗是陈与义学杜甫的成功之作 。颔联尤为宏壮雄丽。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朗读:jīngxǐyǐ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注释:酒店或茶馆的幌子 缓慢 瓜分 徘徊 靠着 高处 登楼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赏析 首联先交代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以 和 为背景,再描绘楼上的冷清闲寂:楼上 不动, 缓慢下沉。帷幔夕阳洞庭湖长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赏析 颔联意境宽阔宏伟,诗人描述了岳阳楼的景观以及观赏时的心境。诗人随着避难的人群逃奔至此,登临远眺,却提不起观赏山水的雅兴,而是抚今追昔,感慨万千。从静态的景物描写转为强烈的抒情。提问:徙倚的举动里包含着诗人哪种情绪?怀古伤时(或:北宋灭亡江山易主的满腔愁绪)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赏析 岳阳楼的美景未给诗人增添喜悦,反而勾起他满腹的 和 。“ ”与“ ”对举,分别从 ,
的跨度叙述诗人的身世,收到了 的艺术效果。诗人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亡国之恨身世之悲万里三年空间时间双重叠加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赏析 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诗人的白头相互映衬,且暗喻政治局势之严峻;“ ”既是眼前实景,又是诗人 、 的 自我写照。老木沧波憔悴悲秋饱经风霜提问: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抒发了对国家多难的悲伤之情。小结登岳阳楼首联-----岳阳楼的地理位置颔联-----融情于景
借景抒怀颈联-----道出心的无限愤懑尾联-----顾影自怜
感慨身世家国之恨
身世之悲 主题:诗人感时伤世,抒发了自己背井离乡、漂泊不定的身世之愁,发出了对国家、对民族命运的忧叹作业1、“帘旌不动夕阳迟”描绘的是静景,对下面诗句的情感表达有什么作用? 反衬作者漂泊徙倚,登楼凭危所产生的“无限悲”的心情。练习:1、这首七言律诗借景抒情,把自然之
景、 和 融于一体。
家国之恨身世之悲12/15/2018读的技巧:
1 、把握感情基调,
2 、要按音节节奏和意义节奏来读,
3 、语速要缓慢。第一把金钥匙12/15/2018第二把金钥匙 品的技巧:
先了解每句诗的字面意思,然后进行想象和联想,体会所表现的意义。12/15/2018
背的技巧:
句首一个词,
脑中一幅画。第三把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