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11 08:22:56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新高考湖北卷)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古代都城考古中,“中”的理念不断深化,如下表所示。“中”的理念延续主要体现出
择中建都 夏代晚期都城偃师二里头都邑遗址位于“天地之中”的大嵩山地区
早期偃师商城、郑韩故城、东汉洛阳城、唐长安城、明清北京城的宫城基本位
择中建宫
于都城中央
汉长安城未央宫之前殿、隋唐洛阳城之大明宫含元殿、明清紫禁城之奉天殿和
择中建殿
太和殿
A.城市建筑技术的成熟 B.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C.多元一体国家的形成 D.国家认同观念的发展
2.西汉时期,齐王死,文帝剖齐为六,分封为齐、济北、淄川、胶东、胶西、济南 6国;景帝时期,梁孝王死,
景帝立其五子为王,将梁国一分为五。景帝先后封自己十三子为王,使王国数量达到 25个,创西汉一代最高
纪录。据此可知
A.分封王国严重威胁汉朝统治 B.血缘纽带是维护统治的重要手段
C.郡国并举制有利于长治久安 D.汉初专制集权体制不断趋向弱化
3.唐朝的三百六十九个宰相中有十分之一左右是鲜卑贵族的后裔;战败投降的突厥酋长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
以及铁勒酋长契达何力等也得到了唐太宗的信任和重用;在文化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代北及西域族人后裔更
是不计其数,如元稹、白居易、刘禹锡等。这体现了唐朝
A.实行开明开放的对外政策 B.民族融合与文化整合加强
C.世家大族依然把持着朝政 D.通过联姻方式来巩固边疆
4.北宋时期,宋神宗设武学,选文武官员知兵者为教授,教以诸家兵法和历代用兵成败之道,三年后经考试合
格,按其出身经历给相关的职位。此后,还令地方诸州设置武学。宋代对武学的重视
A.改变了重文抑武的政策 B.推动了人才大规模流动
C.减轻了北宋的边防压力 D.适应了频繁战争的需求
历史试题(新高考湖北卷) 第 1 页 共 6 页
{#{QQABZYSQogAAABIAAQgCUwUQCAIQkBGCCAoGwBAMIAABwRNABAA=}#}
5.明代法律规定,公主受封也拥有一定数量的庄田。洪武十九年,寿春公主被赐予吴江县上腴田一百二十余顷;
成化四年,嘉善长公主被赐予顺天府文安县退滩空地三百六十五余顷;拥有大量田产的公主还侵占了不少良
田。这一现象
A.破坏了自耕农为主的社会结构 B.促进了荒芜土地的开发利用
C.表明古代妇女地位得到了提升 D.缓解了不断紧张的人地矛盾
6.有学者指出,自清入关到清帝逊位不到三百年时间,研究边疆史地的著作达三百余种,作者达二百余人,而
且 80%的研究著作是在晚清道光咸丰年间产生的,可谓著作如林。这体现出
A.清中叶以来对外交往的日趋频繁 B.中西间史学观念的融合加深
C.康雍乾年间边疆危机的不断加深 D.近代史学家强烈的忧患意识
7.汉阳铁厂初期资本构成,见下表。该表内容可以佐证
投资者 数额(库平银,两) 占总额%
轮船招商局 250 000 25.0
电报局 222 000 22.0
中国通商银行 328 555 32.8
萍乡煤矿 100 000 10.0
钢铁学堂 39 000 3.9
南洋公学 6 000 0.6
古陵记(盛宣怀家族化名) 365 000 3.7
上海广仁堂(盛宣怀兴办的慈善机构) 20 000 2.0
总计 1 000 000 100.0
A.洋务派官僚控制汉阳铁厂的经营权 B.近代民间资本大量涌入洋务企业
C.民间资本对汉阳铁厂筹资反应冷淡 D.近代洋务企业具有较强的封建性
8.1912年 1月,南京临时政府发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各学堂均改称学校;监督、堂长通称校长;废
止小学读经课,实行初等小学的男女同校;废止奖励出身,各级学校毕业生均称为某校毕业生。上述举措体
现了
A.国民政府全面改革教育体系的尝试 B.民主共和思想推动了教育变革
C.民国创建后普通民众国民意识增强 D.封建思想对教育改革束缚较大
9.1942年,中共中央西北局要求:“责成每个分区搞一个模范支部,看他去年给老百姓做了什么事,今年给老
百姓做了什么事,上月给老百姓做了什么事,这个月又给老百姓做了什么事,共做了几件事。……从实践中
历史试题(新高考湖北卷) 第 2 页 共 6 页
{#{QQABZYSQogAAABIAAQgCUwUQCAIQkBGCCAoGwBAMIAABwRNABAA=}#}
创造出模范支部后,其他的支部就都向他看齐,这就是具体的领导,提高了干部,也提高了自己。”这表明,
中国共产党重视
A.党对干部队伍的集中领导 B.推广基层的成功施政经验
C.增强解放区军民的凝聚力 D.不断完善政权的组织结构
10.改革开放后家电行业的发展历程,见下表。由此可知,改革开放后
1985年 冰箱、洗衣机、空调生产需要国家颁发的定点生产许可证
1986年 每百户城乡居民拥有洗衣机 60台、录音机 52台、冰箱 13台、彩电 27台
1986年 广州建成从日本松下电器株式会社引进的年产百万台的冰箱压缩机
1987年 开始举办国内家电展,展示家电企业研发的新产品
1987年 大宗产品冰箱、洗衣机被列入第一批“暂停进口、引进生产线”的项目
1988年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成为第一家行业自我管理的社团组织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C.中国开始参与国际经济分工 D.以工业为核心的产业结构不断完善
11.古希腊的建筑艺术在公元前 5世纪达到相当的高度,各种神庙和竞技场等争奇斗艳。但希腊人的私人居所简
陋而朴素。这反映出
A.希腊人以城邦为公共生活中心 B.希腊公民政治权力受到限制
C.希腊城邦的贫富差别不断扩大 D.海外移民增加导致人口流失
12.早期的基督教认为,财富只是维持“生存”的手段。后来,商人致富后向教会大量捐赠以证明收益的正当,
热心公益和慈善事业以得到社会认同;市民则将工商业活动中所获财富部分地用于改善生活,生活要求和生
活标准逐步提高。这表明
A.教会政治地位有所强化 B.市民贫富分化开始加剧
C.社会财富观念发生转变 D.市民对城市的认同增强
13.1773年,英国政府通过《救济东印度公司条例》,授予东印度公司到北美殖
民地销售积压茶叶的专利权,并严禁殖民地贩卖“私茶”;北美殖民地民众
反对进口茶叶和英国商品,他们给违反规定的进口者的身上沾满柏油和羽毛。
(如图)。右图反映出
A.英国政府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B.英国暴政激发了北美独立运动
C.北美卷入世界市场的程度加深
D.北美殖民地民众反抗意识增强
《波士顿人惩罚税务官》
历史试题(新高考湖北卷) 第 3 页 共 6 页
{#{QQABZYSQogAAABIAAQgCUwUQCAIQkBGCCAoGwBAMIAABwRNABAA=}#}
14.1914~1920年间,美国北方的工厂开始招收外来黑人劳工,有 30万到 50万的非洲裔美国人告别南方乡村
北上,其中芝加哥的黑人人口增加了 6.5万人,底特律则新增黑人 3.5万人,增幅分别达 150%和 600%。这
一现象
A.是南方经济转型的必然后果 B.体现出美国种族矛盾的缓解
C.顺应了战时经济发展的需要 D.使美国黑人共同体意识增强
15.1948年,英国外交大臣贝文在议会演讲中强调:苏联的威胁,意味着西欧团结的时机成熟了,“与英联邦
和欧洲的海外领地进行紧密合作……这些海外领地是初级产品的出产地,他们拥有原料,食品和资源,将为
殖民地自身、欧洲和世界带来好处。”这一观点表明英国
A.试图利用西欧维护自身国际地位 B.致力于开辟世界殖民市场
C.积极参与战后的欧洲一体化进程 D.拉拢欧洲反对美国的霸权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5 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两宋时期,民间诉讼空前增多,显现“尚讼”风气。江南东路的歌州(今安徽敏县),“民习律令,性
喜讼,家家自为簿书,凡闻人之阴私……皆记之,有讼则取以证。其视入独牢、就桎梧犹冠带偃簧,恬如也”。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随之改变,“义利双行”甚至“重利轻义”的财富观取代了传统的“重
义轻利”观念,面对日益复杂和频繁的经济纠纷,人们更注重维护、争取自己的利益。但宋代政府却认为诉
讼行为是刁民所为。
——摘编自游彪《宋史》
材料二
明代地方官必须受理词状,哪怕是户婚田土钱债等“细事”,不受理也要承担刑事责任。所以,地方官
都按一定的时间,定期接受和审理词讼,以“牌”的方式向属民公开揭示,还允许民众前来观审。这就能够
接受民众的监督,即便是这种监督在地方官强势的情况下形同虚设,但民众不服,声言上控,竞相传言,还
是能够使地方官不敢过分地妄作非为。风宪官(监察执行法纪的官吏)们承接词讼也能够纠正不少冤假错案。
但此后的风宪官们往往亲自审录罪囚,其监察职能与司法职能的重叠,不但导致司法程序发生变化,而且使
地方官在办理词讼时平添了许多顾虑。
——摘编自余同怀 李子煊《明代“诉讼”律例与地方治理》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两宋时期诉讼之风盛行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分别概述宋代与明代诉讼制度的主要弊端并说明其影响。(8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历史试题(新高考湖北卷) 第 4 页 共 6 页
{#{QQABZYSQogAAABIAAQgCUwUQCAIQkBGCCAoGwBAMIAABwRNABAA=}#}
王韬撰《瀛堧杂志》,介绍上海洋行的星期日休息制度:“七日礼拜为安息期…是日,
1875年
西国行铺停止贸易。”
福州船政学堂规定,学堂的四个班中,受教于洋教习的一个班享受星期日休息;其余
1882年
受教于华人教习的三个班,每月朔、望、初七、二十三各休一天
1897年 宁波中西学堂规定:“凡遇礼拜日,则停止讲读,但不得任意闲游。”
清政府颁布《钦定中学堂章程》《钦定高等学堂章程》,规定全国中等、高等学堂一
1902年
律实行星期天休息制度
1906年 清政府中央各部相继实行星期日公休制度
1908年 各地设立地方自治机构,其中成都自治局办公条例规定:“星期日休息”
1911年夏 清政府中最守旧的吏部与礼部,实行星期日公休制度
清末民初,大多数的工厂多实行变相的“星期休息”,即工人两星期左右可享有一天
1929年 假期。国民政府颁布《工厂法》,星期日休息作为工人的一项基本权利获得了法律层
面的保护
1994年 国务院确立“大礼拜”和“小礼拜”,实行“单双轮流休息”制度
1995年 中国开始实行双休日制度
——摘编自李长莉等著《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星期日公休现象出现的时代背景及其影响。(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民国至现代星期日公休制度的发展历程。(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历史试题(新高考湖北卷) 第 5 页 共 6 页
{#{QQABZYSQogAAABIAAQgCUwUQCAIQkBGCCAoGwBAMIAABwRNABAA=}#}
15世纪末印刷业的分布图
材料二
在 14世纪,古登堡发明设计了一种带有螺丝机械装置的平压印刷机。他运用这些技术印刷《圣经》和《诗
篇》。印刷术获得了迅速的成功。1476年,希腊文本在伦巴第印刷;1500年,“罗马体”和“斜体”文字在
威尼斯流行起来,与莱茵兰的“哥特体”形成竞争并逐渐取而代之。人们可以得到未被删节的文本,这些文
本也不再掺杂原先不可避免地附带着的经院式、教规式的注解。人们现在有了可供沉思的《圣经》,尽管在
其页边还存留着源于无知的错误。德语版《圣经》的编辑成书是在 1466年,意大利语版在 1471年,荷兰语
版在 1477年,卡斯提尔语版在 1485年,而法语版则是在 1487年。中世纪的文盲因此得以在每一个知识的源
泉中畅饮。
——摘编自福西耶《剑桥插图中世纪史(1250—152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 15世纪末欧洲印刷业的分布特点及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 15世纪欧洲印刷业发展的影响。(7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社会形态的根本性转变,其主要标志和主要形态,是由生产方式变革而带来社会大众生活方式发生根本
性转变,由此改变了社会整体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规则,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追求与人生理想。
一定的政治人物、政治主张及政治事件,其背后往往受一定的社会群体基于其生活状态而寻求改善所形成的
社会意愿所支配。因此,政治、经济变动,往往与社会生活的变动互动交织,政治、经济变动往往直接或间
接地造成社会生活的变化,而民众生活方式发生规模性改变,又成为孕育社会变动的温床。
——摘自李长莉《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史》
请以“社会生活的转型与近代社会转型”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
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历史试题(新高考湖北卷) 第 6 页 共 6 页
{#{QQABZYSQogAAABIAAQgCUwUQCAIQkBGCCAoGwBAMIAABwRNABAA=}#}绝密★启用前(新高考湖北卷)
历史参考答案
1.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政治思想和治国理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都城、王宫和主要宫殿建筑,
都强调居中而建,讲求四方来朝。“中”的理念,体现出了国家认同观念的发展,故选 D。城市建筑技术并
非决定城市布局主要原因,排除 A。夏、商、西周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尚未形成,排除 B。材料与多元一体国
家形成无关,排除 C。
2.B
【解析】本题考查汉初的政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统治者一方面打击王国势
力,强化中央集权,一方面大量分封自己的儿子为王,以巩固自己的统治,故选 B。A与题意不合,排除。
郡国并举制无法维系国家的长治久安,排除 C。汉代专制集权体制不断弱化,不符合史实,排除 D。
3.B
【解析】本题考查唐代的民族融合与文化整合。根据材料可知,大批鲜卑贵族和少数民族领袖在政府中担任
高官,许多文人是代北及西域族人后裔,体现出民族融合和文化整合加强,故选 B。民族关系并非对外关系,
排除 A。材料与世家大族把持朝政无关,排除 C。材料没有体现联姻,排除 D。
4.D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的选官制度。根据材料可知,由于对辽和西夏战争的需要,宋神宗推行改革,设武学,
选拔军事人才,以适应频繁战争的需求,故选 D。这一措施未能改变重文抑武的国策,排除 A。通过武学选
拔人才的数量不可能规模巨大,排除 B。北宋时期对辽和西夏被动挨打的态势没有改变,排除 C。
5.A
【解析】本题考查明代的土地兼并。根据材料可知,明代公主享有很大的政治和经济特权,被赐封大片土地,
还兼并了许多土地,贵族官僚的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破坏了自耕农为主的社会结构,故选 A。材料未体现
荒芜土地的开发利用,排除 B。材料体现的是皇室贵族特权,并非妇女地位问题,排除 C。这一政策加深了
人地矛盾的紧张,排除 D。
6.D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的边疆危机和史地学发展。根据材料可知,近代以来日益加深的边疆危机,强化了近
代史地学家深刻的忧患意识,促使中国史地学的发展,故选 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交往的限
制较多,排除 A。材料未能体现中西史学观念的融合,排除 B。材料重点突出的是近代史地研究著作数量的
历史参考答案(新高考湖北卷) 第 1 页 共 4 页
{#{QQABZYSQogAAABIAAQgCUwUQCAIQkBGCCAoGwBAMIAABwRNABAA=}#}
剧增,并非康雍乾时期,排除 C。
7.C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洋务企业的发展。根据材料可知,汉阳铁厂筹集资本较为困难,大量资本来自政府或
官办、官营企业及其他机构,以及买办官僚,民间资本占比极低,故选 C。材料无法体现洋务派官僚对汉阳
铁厂经营权的控制,排除 A。材料没有涉及民间资本,排除 B。洋务企业的封建性,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D。
8.B
【解析】本题考查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根据材料可知,民国创建后,民主共和思想推动教育制度的变革,
故选 B。材料并未涉及对教育体系的改革,排除 A。材料未体现民众国民意识增强,排除 C。材料未体现封
建思想对教育改革的束缚,排除 D。
9.B
【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重视基层模范支部的创建和经验
推广,以提高基层施政能力,故选 B。材料只涉及中国共产党重视基层建设,未涉及党对干部队伍的集中领
导,排除 A。1942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排除 C。政权结构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与材料无关,排除 D。
10.D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根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轻工业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
程。从进口家电,到引进生产线制造家电,再到自主创新,产业升级,轻工业体系逐渐建立与成熟,体现出
以工业为核心的产业结构不断完善,故选 D。材料所述为产业发展,并非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排除 A。21
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排除 B。“开始”表述错误,排除 C。
11.A
【解析】本题考查希腊的建筑与民主政治。根据材料可知,希腊的公共建筑恢弘壮丽,但私人居所非常简陋,
反映出希腊人以城邦为中心,重视公共空间,忽视私人空间的生活方式,故选 A。材料没有体现希腊公民政
治权利受限,排除 B。材料无法体现贫富差别,排除 C。材料内容与海外移民活动无关,排除 D。
12.C
【解析】本题考查中世纪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和价值观的变化。根据材料可知,追求财富不再为社会所鄙视,
新的财富观和消费观形成,故选 C。材料未能体现教会政治地位的强化,排除 A。材料未体现市民贫富的分
化,排除 B。材料未体现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增强,排除 D。
13.D
【解析】本题考查北美的独立。根据材料可知,北美民众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抵制英国的经济政策,故选
D。材料与自由贸易政策无关,排除 A。材料尚未体现独立运动,且时间错误,排除 B。材料未体现北美卷
历史参考答案(新高考湖北卷) 第 2 页 共 4 页
{#{QQABZYSQogAAABIAAQgCUwUQCAIQkBGCCAoGwBAMIAABwRNABAA=}#}
入世界市场程度的加深,排除 C。
14.C
【解析】本题考查一战期间美国经济发展与种族问题。根据材料可知,1914年到 1920年间,受一战的刺激,
美国北方工业快速发展,对劳动力的缺乏导致南方黑人大量向北方移民,故选 C。这一现象与南方经济转型
无关,排除 A。美国种族矛盾激化,排除 B。材料无法体现黑人共同体意识的增强,排除 D。
15.A
【解析】本题考查战后英国的对外政策。由材料可知,英国主张利用自身英联邦和欧洲拥有广大的海外领地
的优势,加强经济合作,提升欧洲的实力和影响力,以维护自身已经趋于衰落的国际地位,故选 A。二战后,
世界殖民体系逐渐走向崩溃,B与题意不符,排除。材料所述为英国与欧洲的经济合作,并非参与欧洲一体
化进程,排除 C。材料并未涉及英国对美国霸权的态度,排除 D。
16.【参考答案】(14分)
(1)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和经济纠纷日益频繁;民众“重义轻利”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每点
2分,满分 6分)
(2)①宋代诉讼制度的弊端是把民间的诉讼认为是扰乱社会,破坏社会稳定。(2分)
影响: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法治化进程。(2分)
②明代诉讼制度的弊端是风宪官参与地方诉讼和司法,打乱了正常的司法程序。(2分)
影响:影响了社会地方治理的效能。(2分)
【解析】(1)根据材料“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随之改变”“日益复杂和频繁的经济纠纷”并
结合宋代商品经济发达的时代特征,完成第一问。
(2)结合材料“宋代政府却认为诉讼行为是刁民所为”“此后的风宪官们往往亲自审录罪囚,其监察职能与
司法职能的重叠,不但导致司法程序发生变化”概括各自弊端并结合材料概括影响。
17.【参考答案】(14分)
(1)时代背景:列强侵略打破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习俗传入中国;近代教育和工业
的发展。(每点 2分,任答两点得 4分)
影响:推动了近代中国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的近代化。(2分)
(2)民国以来,星期日休息制度逐渐深入人心,成为惯例,但由于工业化的发展,工人权益并未得到严格保
护,民国政府通过《工厂法》从法律层面保护工人劳动权益;(4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
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人们的劳动观念和生活观念也随之进步,为进一步保护劳动者权益,
历史参考答案(新高考湖北卷) 第 3 页 共 4 页
{#{QQABZYSQogAAABIAAQgCUwUQCAIQkBGCCAoGwBAMIAABwRNABAA=}#}
国家实行了双休制度。星期日休息制度的进步体现了社会的进步。(4分)
【解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晚清时代背景,完成第一问。从社会生活近代化的角度概括影响。
(2)从星期日休息制度与社会的进步和思想观念的进步的角度展开评述。
18.【参考答案】(15分)
(1)分布特点:以德意志为中心,向欧洲其他地区扩展;印刷业地区分布不均衡。(每点 2分,满分 4分)
原因: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发展不平衡;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每点 2分,满分 4分)
(2)提高了知识的普及程度和教育的发展;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的繁荣和近代思想解放;有利于欧洲部分地
区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国家的形成;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进步。(每点 2分,答对四点得 7分)
【解析】(1)结合地图,并结合所学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完成第一问。
(2)结合材料“中世纪的文盲因此得以在每一个知识的源泉中畅饮”“人们现在有了可供沉思的《圣经》”
以及所学完成第二问。
19.【示例】(12分)
社会生活的转型是近代社会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2分)
鸦片战争后的开埠通商,造成通商城市兴起,城市生活发生变化,洋货的流行与普及改变了亿万民众日
常生活面貌及消费方式,广大城乡民众对机制日用品的市场需求日益扩大;甲午战争后,列强对华的资本输
出,促成清末工商业的改革政策,形成了民间发展近代工商业的意愿,形成了清末民初近代工商业发展热潮。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他们在政治和思想上日趋活跃,要求变革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和民主共和制度,并最终形成了改革和革命的潮流,改变了中国的社会面貌。(6分)
社会生活的转型是近代社会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众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社会习俗的改变,既是政
治、经济变革的缩影,又推动着政治和经济的变革。而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变革,又推动着民众观念和习俗的
变革。在某种意义上,民众的思想观念和社会习惯的变革,是社会转型真正实现的标志。(3分)
社会生活的转型是近代社会转型的民间基础和根本特征。(1分)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政治、经济转型和社会生活转型的关系。可结合中外历史加以论述,注意史论结合。
历史参考答案(新高考湖北卷) 第 4 页 共 4 页
{#{QQABZYSQogAAABIAAQgCUwUQCAIQkBGCCAoGwBAMIAABwRN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