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写作:论证要合理 学习任务单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写作:论证要合理 学习任务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1 09:47:08

文档简介

“写作:论证要合理—论证方法的恰当多样 ”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学会恰当地使用多种论证方法,使论证更合理充分。
课前学习任务
1.完成第五单元课文的学习,反复研读课文,学习几篇文章中恰当丰富的论证方法。 2.对于在议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如何恰当使用论证方法”有自己感性、碎片化的思考和认 识。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我的写作金点子” 1. 整理几种常见的论证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2. 归纳总结论证方法使用原则。 【学习任务二】 “通过实践学习几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1.对比下面两段文字的表达效果: (1)有学问的人不一定有智慧,有许多有学问的人,因没有智慧,不懂得变通,最 终一事无成。智慧也离不开学问,有学问的人, 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如有智慧的人不一定 有很深的学问一样。但是智慧却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方可。无学问的智慧, 是空洞的,也不 会是真的智慧。所以,我们不仅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智慧。 (2)学问固然离不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有学问的人,虽然不一定就 有智慧, 正如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但是智慧却必须以学问为基础, 才靠 得住。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它好象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 色,但是一触就破。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 才不是浮光掠影, 而是像探照灯一样, 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寥廓天空。惟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
它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样, 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往上涌。也惟有这种有根底的智慧, 才 是靠得住,最为精深,最可宝贵。 (罗家伦《学问和智慧》) 2. 小李同学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篇文章的提纲,也多次用了例证法,思考它 还有什么改进提升的空间? 分论点一:好的环境,导引着人的选择与成长。(亮观点) 孟子小时候受家周边环境的影响, 不专心学习。起初他家住在山麓坟地附近, 看到送 葬队伍出殡的情景, 孟子就与小伙伴模仿他们的哭喊; 家迁至集市旁时, 他又学起大人做 生意的样子; 最后孟母带着儿子迁至学馆旁定居, 朗朗的读书声萦绕耳边, 深入人心。渐 渐地他选择专注读书,成年后终写出在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巨著《孟子》。欧阳修是北宋 时期的文学家,他博览群书、乐于交友。吕公著在其身旁,耳濡目染了永叔的做事态度和 写作时投入的情感,在欧阳修的言传身教下,写作水平迅速提高。(叙事例)这两则故事 表明了环境对人选择与成长的重要影响。好的环境会激励人渴望成功, 引导人做出正确的 抉择,好的环境还能帮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加速成长。我们怀揣怎样的梦想, 想成为怎样 的人,追求怎样的人生,就去选择和创造怎样的环境。(析材料) 3. 修改小李同学分论点一的片段。下面是小李所在小组同学帮助她修改完成的片段。 分论点一:好的环境,导引着人的选择与成长。(亮观点) “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初识敦煌是因为一次毕业实习,为一次免费的敦煌旅游。可当 身处西域文明的中心, 看着栩栩如生、云蒸霞蔚的佛国世界时, 她既满足又震撼。在阅读 了大量敦煌文献,接触了为保护敦煌艺术,心甘情愿过着西北农民一样生活的两位院长后, 她坚定地选择留在敦煌。是敦煌的艺术与人文环境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让她“从未名湖 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环境,作为人接触的客观世界的总称,既导 航着人的成长变化,也导航着人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 15 岁初到陕北时很不适应,但陕 北的乡亲们真诚地帮助他, 鼓励他。他逐渐习惯了简陋的乡村窑洞,习惯了繁重的体力劳 动, 入了党, 当上了大队党支部书记,考进了清华大学……梁家河插队的经历作为他“人 民信仰”的源头活水伴随他走过了一段段难忘的岁月。梁家河淳朴厚道的人文环境深深地 影响了总书记,也让他把“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作为他坚定的人生信条。(叙事例)这 两则故事表明了环境对人的成长和选择的重要影响。好的环境会激励人渴望成功, 它潜移 默化地引导人做出正确的抉择。环境能够导航我们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 我们怀揣怎样的 梦想,想成为怎样的人,追求怎样的人生,就去选择和创造怎样的环境。(析材料)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叶浩博 刘雨滕) 4. 我们来看看两位同学《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开头,用的是不是引证法? 小池:美国学者卡尔纽波特在《如何在大学中脱颖而出》一书中强调,要与非凡的成 功者共处。这样做不仅让你精神大振、受到鼓舞,而且使你积极思考如何努力才能获得类 似的成就。 小李:古人曾说过一句话:“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通俗的讲,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 有着很大的影响。恩格斯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你肯定还听过这样 一句话:“名师出高徒。”由此可见, 环境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会改变人的一生。 【学习任务三】 “构思论证方法怎么运用到写作实践中” 1.指出小高小组制作的写作材料包的问题。
2.帮助小高修改作文,请完成评价表格。 关注方向质疑原因修改意见观点是否一致整体思路是否清晰分析所用材料是 否 能支撑观点(你可以 为其提供哪些材料)论证方法是否恰当
3.点评欣赏修改定稿后小高的作文 知足者常乐 有人说,知足便是满足于现状,每天啃着“老本”,悠哉游哉虚度光阴。最终,他们 仍在所谓的快乐中原地踏步,止步不前。 有人说,知足是一种不积极的生活态度,是一种逃避问题的行为,是进步的绊脚石, 会“赶走”快乐。不得不承认, 不知足的态度的确可以催人奋进,但在当今许多人追名逐 利的社会,我们是时候改变对“知足”一词的理解和态度了。 先举个例子。张翰的莼鲈之思,不知诸君可否听说过? 张翰曾做过官,一日见秋风起, 故乡吴郡莼羹、鲈鱼脍的美味唤起了他摆脱官场的心。他感慨:“人生最重要的是能够适 合自己的想法,怎么能够为了名位而跑到千里之外来当官呢? ”现实生活中, 有多少人因 不懂得摆脱,不懂得知足,使得面前的名利掩盖了纯正的追求,最终成了他们一生的羁绊! 人生是旅行, 不是追逐名利的科场, 学会知足,学会珍惜自己纯正的追求,才能真正快乐 地享受这漫长的旅程。 朱光潜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人生也是一种理想的冲突 场, 人生的悲剧则多源于冲突不得解决。以鱼和熊掌作比, 悲剧发生就是既不肯舍鱼,也 不肯舍熊掌。”往往人们手中便是一尾鲜鱼,却仍前赴后继地去争夺那玉盘中的珍馐熊掌。 最终,不但熊掌没争取到,鱼恐怕也失掉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却不肯知足珍惜自己手 中的一切,不肯作出取舍,这便成了悲剧的源始。
反观现在,多少贪官“落马”,又有多少“老虎”“苍蝇”身败名裂,甚至身陷囹圄, 他们的人生何乐之有?然而懂得知足的人, 手握真正的人生指向标, 把握现在, 脚踏实地, 走着自己的人生道路。不为功名所惑, 不为利禄所扰。一路上, 稻香相伴,小桥流水人家, 质朴的心中却蕴含着高明的人生智慧。人生路漫漫, 愿你能懂得知足, 能在人生的道路上 “望峰息心”,怀着对生活的珍惜与感激,认认真真享受人生的长途旅行。 知足者常乐。珍惜自己纯正的追求,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珍惜现在的幸福与美好, 抓住机遇,虔诚地走自己的路,这便是我每天对自己的叮咛。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高欣田)
推荐的学习资源
课外选读:王宜振《作文课讲稿》、郑晓龙《感受 思考 表达—— 中学生作文二十课》。“写作:论证要合理—论证逻辑的周密严谨 ”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1.学会建立材料与观点之间合理联系的方法, 运用于写作。 2.能够写论证结构合理、逻辑较严密、说理较清晰的议论文。
课前学习任务
1.完成第五单元课文的学习,反复研读课文, 体会几篇文章论证逻辑的周密严谨。 2.对于在议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如何建立起材料与观点的联系”有自己感性、碎片化的思 考和认识。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我的写作金点子” 1.总结归纳构思文章的论证思路的两种模式。 2.总结归纳建立观点与材料之间联系的三种方法。 【学习任务二】 “在实践中学习知识” 1. 通过实践学习构思文章的论证思路的方法。 指出小李制作的写作材料包的问题, 并对“分析问题”部分的论证思路进行修改。
2. 通过实践学习建立观点和材料之间联系的方法。 阅读下面三个语段, 学习分析材料的方法。 片段一 论点: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亮观点) 两千多年前,罗马军队攻进了希腊的一座城市,他们发现一个老人正蹲在沙地上专心 研究一个图形。他就是古代最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他很快便死在了罗马军人的剑下, 当剑朝他劈来时,他只说了一句话:“不要踩坏我的圆!”在他看来,他画在地上的那个图 形是比他的生命更加宝贵的。更早的时候,征服了欧亚大陆的亚历山大大帝视察希腊的另 一座城市 ,遇到正躺在地上晒太阳的哲学家第欧根尼, 便问他:“我能替你做些什么 ” 得到的回答是: “不要挡住我的阳光!”在他看来,面对他在阳光下的沉思, 亚历山大大 帝的赫赫战功显得无足轻重。(叙事例) 这两则传为千古美谈的小故事表明了古希腊优秀 人物对于灵魂生活的珍爱,他们爱思想胜于爱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把灵魂生活看得比任 何外在的事物包括显赫的权势都要高贵。(析材料)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片段二 论点: 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 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亮观点) 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 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 他便问宋代的人 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 在。”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叙事例)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 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 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 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 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析材料) ——《怀疑与学问》 片段三 论点: 敬业很重要。(亮观点) 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 不实用了。唯有朱子解得最好, 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 凡做一件事, 便忠于一件事, 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 一点不旁鹜,便是敬。(引名言,叙事例: 朱子很好地解释“敬”字) 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
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 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 件事, 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 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 事的性质, 从学理上 解剖起来, 并没有高下。(析材料) ——《敬业与乐业》 【学习任务三】 “学以致用”——通过具体实践巩固所学方法。 思考:这段针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写《光产党宣言》的事例的分析议论,采用的是什么 分析方法? 表达效果怎样? 分论点二: 好的环境,也是努力过程中的动力。(亮观点) 马克思与恩格斯,是两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他们是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开拓者, 也是志同道合的伙伴,相互影响的挚友。尽管厌恶经商,但恩格斯却仍坚持为马克思的研 究提供资金,给予马克思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支持。后来,两人共同撰写并发表了对世界产 生重要影响的《共产党宣言》,他们的著作和思想为全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马克 思曾说:“我们之间的这种友谊是何等的幸福, 你要知道, 我对任何关系都没有作过这么 高的评价。”(叙事例) 倘若离开了恩格斯无条件的支持,或许万古长青, 牢不可破的,建 立在共同信仰和追求之上的友谊就不复存在。如果说共产主义是一辆马车,马克思是决定 它向何处奔跑的车夫,则恩格斯则是任劳任怨拼尽全力拉动马车的骏马。由此可见,动力 是在成功之路上畅行的保证, 而奋斗者所处的“环境”就是提供动力的源头。环境, 是成 功道路上的动力。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校区 吴岳坤)
推荐的学习资源
课外选读: 王宜振《作文课讲稿》、郑晓龙《感受 思考 表达—— 中学生作文二十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