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鄂教版(2017秋) 二年级上册2.6空气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鄂教版(2017秋) 二年级上册2.6空气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鄂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1-11 06:3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空气》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 科学知识: 知道空气透明、无颜色,无气味,无味道,能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 . 科学探究: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通过多种方法观察并描述空气的特点。 2.在教师指导下,能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的方法得出水和空气特点的异同。 . 科学态度: 能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空气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 .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知道水和空气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和描述空气的特点并与水进行比较。 教学难点: 在教师指导下,感受到空气的存在,运用多种方法感知空气的特点,归纳总结空气与水的异同。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1 ’ 聚焦问题,引 出课题 (一)回顾引入:在前几节课,老师带领大家学习了水的特点,还记得水是 什么样的吗? 今天要研究一个新的物质,用谜语猜猜看? (二)引出探究主题 它就藏在这个袋子里,让我们看看它是谁吧!——空气。
10 ’ 展开科学实 践活动,观察 空气特点 (一)预测:你了解过空气吗?你觉得空气是什么样子的呢? 学生发言,教师进行班级记录。 究竟是不是这样的呢?屏幕前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空气的世界, 一起来求证一下我们的想法吧! (二)探究: 1.收集空气 (1)提问:哪里能找到空气呢?——空气是无处不在的。 (2)交流:如果给你一个塑料袋,你有什么办法能收集一袋空气吗? 教师做实验提示,实验前检查材料是否完好。可以将好方法记录下来。 (3)观看视频:如何收集空气(袋口向下下落-扎紧袋口) 2.证明袋子里收集到了空气 (1)交流:怎样证明你真的收集到空气了呢? 教师提示注意实验安全:用牙签或铅笔头在袋子上慢慢扎孔,请求家长帮 忙。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这些方法吧! (2)观看视频:怎样证明袋子里收集到了空气。注意实验前检查气密性。 3.观察空气 (1)思考、交流:空气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你想观察空气的哪些特点呢? 教师提示:可以借鉴水的观察。注意及时记录。 (2)观看视频:观察空气 (3)交流:你观察到的空气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以气泡图的方式进行班级记录。 (三)小结: 空气是一个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能流动并且没有固定形状的物质。 对比一开始时我们对空气的认识,本节课除了求证了我们的猜想、解答了我 们的疑问,你们还对空气进行更多观察,发现了更多空气的特点。
2 ’ 拓展提升,比 较空气与水 的相同点和 (一)思考、交流:这个单元我们研究了水和空气两种物质,知道了它们各 自的特点,把它们放在一起比一比,你找到这两种物质的相同和不同了吗? (二)归纳、总结:利用之前学习过的维恩图来进行整理。 空气与水的相同点: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能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不同点 空气与水的不同点:水看得见、摸得着,能溶解一些物质;空气看不见、摸 不着。
1 ’ 课堂回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塑料袋收集空气,用不同方法证明了袋子里有 空气,研究了空气的颜色、形状、气味、味道等特点,并且将空气与水做对 比,利用“维恩图 ”的形式总结了水和空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 ’ 拓展应用 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继续了解关于水和空气的知识。最后,老师给大 家留一个小任务:请同学们查阅资料,或跟家人讨论,了解水和空气的用途。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