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综合测试A
说明:本卷总分为2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80分)
1.人眼的“白眼球”和“黑眼球”实际上是分别指( )
A.虹膜和角膜 B.角膜和巩膜 C.角膜和虹膜 D.巩膜和虹膜
2.某同学走在放学同家的路上,突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她急忙寻找避雨地点,井迅速跑过去。在这反射活动中,接受电闪、雷鸣的感受器分别是( )
A.视网膜、耳蜗 B.角膜、鼓膜 C.视网膜、鼓膜 D.角膜、耳蜗
3.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可用光的反射原理解释的是( )
A.墙上手影“孔雀” B.水中“折笔” C.湖面“月影” D.树荫下“光斑”
4.关于光学器材或设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都相当于凸透镜 B.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
C.近视眼是将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 D.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射出红外线
5.常吃大蒜对健康有益。一个正常人吃大蒜时,旁边会闻到一股“蒜”味,但是他自己却闻不到这股气味。这是因为( )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A.嗅觉细胞暂时失去感觉功能 B.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C.不同的人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 D.嗅觉细胞接收到的信息无法传到大脑
6.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乘务员通常发给每位乘客一块口香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B.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C.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D.防止听小骨和听觉中枢受损
7.如图是楼梯中的一部分,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一个同学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音色和响度
8.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
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
②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
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 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
9.舞蹈教室有一面非常大的平面镜,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个学生在教室内排练舞蹈,当老师从外面进入到图示位置时,他能从平面镜中观察到的学生是( )
A.甲 B.甲、乙 C.乙、丙 D.丁
10.白纸上印有黑字,每个人都能看得特别清楚,我们能看清这些字的主要原因是( )
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光了不同的颜色的光进入眼睛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B.白光照在试卷上,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字进入人眼
C.白光照在试卷上,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人眼,而黑字不反光
D.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
11.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镜利用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照相时,被照人应该站在照相机镜头前的二倍焦距以外
C.放大镜可使物体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D.使用投影仪时,投影仪镜头到屏幕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的二倍焦距之间
12.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 B.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
C.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 D.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13.已知玻璃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当一束激光AO由空气斜射人平行玻璃砖的上表面,经两次折射后从玻璃砖的下表面射出,下列所作的四个折射光路图中。可能正确的是( )
14.某人用一块四周有点缺损的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则他在光屏上得到的像与未缺损的凸透镜做成像实验相比( )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21*cnjy*com
A.所成像毫无变化
B.所成像四周也有缺损
C.像的大小、正倒、位置均无变化,但略显暗些
D.看缺损程度,如四周缺损较多时,不能成完整像
15.像的成因有三个:直线传播成像、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成像,所成的像,有实像和虚像两种,下面列出了部分成像实例:①小孔成像所成的像:②在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中看到物体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的像;⑤人照镜子时镜中的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④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C.属于折射形成的是①④ D.属于反射形成的是①②⑤
16.雨后晴朗的夜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面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
B.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
C.迎着月光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
D.迎着月光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暗处是水
17.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www.21-cn-jy.com
A.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L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C.可能等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18.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来源:21cnj*y.co*m】
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19.如图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 )
A.靠近透镜 B.远离透镜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C.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 D.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20.如图甲,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中间开有“△”形小孔竖直放置的黑色 薄木板AB上,阳光透过小孔在竖直放置与AB平行的光屏MN上形成一个太阳的椭圆形像,现在在小孔处用一块与小孔一样形状和大小的“△”形竖直放置的小平面镜填满,小平面镜镜面向左,把太阳光反射到竖直放置与AB平行的光屏M ? N ?上,M ? N ?到AB的距离与MN 到AB的距离相等,如图乙所示,则在光屏M ? N ?上形成光斑的形状为( )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A.“△”形 B.“▽”形 C.椭圆形 D.任意形状都可能
二、简答题(每空2分,每图3分,共37分)
21.如果把一个玻璃球分割成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再将这五块玻璃a、b、c、d、e分别放在太阳光下,那么能使光线会聚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21cnjy.com
22.如图是两个人眼的简图,其中图(a)中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焦距比正常眼的长,图(b)中眼的晶状体焦距比正常的短。【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⑴(a)眼应用 镜进行矫正;
⑵(b)所用的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23.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河,两岸风景如画,上午七八点钟的时候,某同学想用照相机拍一张带有水中倒影的风景照片,那么该同学应站在河的 岸(选填“东”或“西”)拍摄,这一选择是根据光的 规律而作出的。www-2-1-cnjy-com
24.一束光线与水平放置平面镜成40°角,这束光线的反射角为________。入射光线不变,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减小10°,这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____。
25.魔术是深受同学们喜爱的节目,其中包含着许多科学原理。图甲是某同学自制的一只魔术箱,表演时他将开口的方形空箱面展示给观众,把纸币从空箱顶端的投币口投入,结果纸币“不翼而飞”。原来魔术箱中有一块平面镜(如图乙),它与箱底的夹角为____ 度,使观众觉得箱子里没有东西。观众不能看见平面镜后面的纸币是因为光具有_______________性质。
26.如图,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与空气泡相对应的位置上,有一椭圆黑影,而其它部分竟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这是因为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 透镜。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向下移动到较远处,亮线的粗细将如何变化? 【出处:21教育名师】
27.如图是一款具有摄像功能的苹果手机,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镜,图中甲、乙是用这款手机先后拍下同一小车的两张照片(设摄像头焦距不变),拍摄第二张比拍摄第一张摄像头离小车______(填“远”或“近”)些。两次拍摄时,摄像头离小车的距离都满足____________(填与焦距之间的关系)。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8.作图题:
(1)在下列方框中画一个合适的透镜。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2)由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入射光线AB射在镜面MN上,如上右图所示,图中CD是由S发出的另一束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点光源S的位置。
(3)将一平面镜斜放在装有水的水槽中,有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水面,如图所示,请画出这束光线在水中行进最后射出水面的光路图。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共42分)
29.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纸在笔尖上迅速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21·cn·jy·com
戊:将两张课桌紧紧在挨在一起和将两张课桌隔开,一位同学分别在一张桌子敲一下,另一位同学在两种情况下听到声音的时间不同。
(1)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的实验是 ;
(2)甲实验说明了 。
(3)戊实验说明了 。
30.小林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发现:当光由空气沿半圆玻璃砖边缘垂直射入圆心处发生反射和折射时,不断加大入射角会发生折射光消失而反射光却变得更亮的情况,如图15所示,老师告诉他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课后,小林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下表:
表中数据说明: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1)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反射能量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 ,当入射角达到 °时,反射能量达到100%,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2)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折射角 入射角(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1.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中的__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两图示实验;
(2)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______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21*cnjy*com
32.小芳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她首先按图所示完成仪器装配,图中H点是2倍焦距处。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2-1-c-n-j-y
(1)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 (选填“上”或“下”)调;
(2)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 移动(填“左”或“右”),这次成的是 的实像;
(3)再把蜡烛移到B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 像,要想看到这个像,小芳观察的方法应是:
四、解答题(第35题11分,其余每题10分,共41分)
33.虽是金秋的十月,天气还是那么热。小枫走到自家橘园门口时,便已闻到一股浓郁的橘香味,他不禁赞叹:“真香啊!”在橘园里他似乎看到了镶嵌在绿叶中的一颗颗黄色的“珍珠”,不禁心中一动,便顺手摘了一个尝起味道来,“又酸又甜又凉,味道真的不错……”。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1)小枫运用了哪些感觉器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小枫闻到橘香味形成嗅觉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小枫在橘园呆了一会儿,品尝了橘子味道之后,似乎再也感觉不到起初那种浓郁的“橘香味”了,这是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如图所示,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使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在纸板上描出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并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改变光的入射角度,重复上述实验步骤。21教育网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A.光能否发生反射?
B.光线是否沿直线传播?
C.光是否只能在镜面上反射?
D.反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2)将ON右侧纸板向后折,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
(3)接下来,如果想探究对于已知光路,光能否沿它的反方向传播,请你简要说明做法。
35.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后,小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发现把火柴头放在凸透镜焦点处一段时间后,火柴会被点燃。他想进一步探究不同的透镜对火柴的点燃效果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们讨论后,他们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2·1·c·n·j·y
猜想1:凹凸镜也能点燃火柴;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猜想2: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焦距大小有关;
猜想3: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直径大小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判断猜想1是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为了验证猜想2是否正确,他们选用直径相同而焦距不等的凸透镜进行多次实验,发现火柴被点燃的时间基本相等。这说明猜想2是 的。21·世纪*教育网
(3)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猜想3是否正确,简述你的实验方案。
36.某同学看到闪电约9秒钟后才听到雷声,则发生雷电现像的地方距该同学约多远?(空气中的光速c=3×105km/s,空气中的声速v=340m/s)。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版权所有:21教育】
第二章综合测试A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4分,共8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A
C
C
B
A
A
D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D
B
B
A
A
D
C
A
C
二、填空题(每空2分,每图3分,共37分)
21、a、c、d、e
22、凸透 发散
23、东 反射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共42分)
四、解答题(第35题11分,其余每题10分,共41分)
33、(1)皮肤、鼻、眼睛、舌
(2)橘香味通过鼻腔刺激了嗅觉神经末梢,通过嗅觉神经将此信息传到大脑,经过大脑分析从而成形嗅觉
(3)因为大脑的嗅觉中枢已经适应。
34、(1)D (2)同一平面内
(3)让光线沿着纸板上已经画出的一条反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线是否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