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海洋与人类 第二课时课件(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3海洋与人类 第二课时课件(共4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22 17:2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4.3 海 洋 与 人 类
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 结合不同区域图文材料,分析海洋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
【综合思维】 结合图文材料,了解海洋资源类型,分析海洋污染及生态破坏的原因。
【地理实践力】 查阅相关资料,说明我国主要海洋资源的形成条件,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人地协调观】 梳理合理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的生态保护意识。
目录
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
(一)海洋生物资源
(二)海洋矿产资源
(三)海洋空间资源
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
(一)海洋生态破坏
(二)海洋环境污染
(三)海洋环境保护
人类活动
对海洋的影响
人类活动
对海洋的影响
原油泄漏
废弃渔网困住海豹
海洋垃圾污染
石油污染的海鸟
地域文化造就特殊各异的城乡景观
Regional culture creates special and different urban and rural landscape
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y on the oceans
海洋受到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诸如捕捞、养殖、生物栖息地改造、工农业和人类生活的污染等。其中,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的影响尤为突出。研究发现,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的影响,要比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和迅猛。沿海地区的工农业生产,直接影响近海生态环境。
海洋生态破坏
海洋环境污染
海洋环境保护
地域文化造就特殊各异的城乡景观
Regional culture creates special and different urban and rural landscape
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y on the oceans
视频揭露:日本大肆捕杀海豚
过渡渔业生产
海岸工程建设
海洋污染
自然环境变化
海洋生态破坏
产生原因
1
(1)人类对某些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物资源数量减少,质量下降,部分物种濒临灭绝。
(2)有些海岸工程建设和围海造陆缺乏科学论证,破坏了海岸环境和海岸带生态系统。
赤潮
赤潮是一种世界性的公害,美国、日本、中国、加拿大、法国、瑞典、挪威、菲律宾、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韩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赤潮发生都很频繁。
赤潮(harmful algal bloom, HAB),又称红潮,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类"或"红色幽灵"。赤潮可使鱼类等水生动物遭受很大危害。一般以为是由于水不流动、富营养化、日照量增大和水温上升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赤潮:海水中一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鱼类缺氧而窒息死亡。(赤潮并不一定都是红色)。赤潮最大的危害是严重威胁海洋养殖业和旅游业。
水华:淡水中藻类大量繁殖,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水华最大的危害是威胁饮用水。
赤潮
影响:
藻类过度繁殖易导致海水缺氧,影响海洋生态系统,致使鱼类缺氧死亡或鱼类因缺少食物而死亡;
有些赤潮生物分泌赤潮毒素, 摄食这些有毒生物的鱼虾、贝类如果不慎被人食用, 就引起人体中毒, 甚至死亡;
沿海地区多为旅游胜地,旅游业受到影响。
拓展:什么海域易发生赤潮?
所处纬度较低,海水水温较高海域;
地形半封闭,污染物不易扩散海域;
位于携带大量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河流入海口的海域;
海水养殖业发展快的海域。
赤潮产生的原因: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灌溉退水都含有大量的氮和磷等无机盐和有机物,汇入江河,流入海洋,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
中低纬度温度高、光照强,浮游生物易大量繁殖(易发生在夏半年);
封闭的大陆架海域,海水流动慢,风力微弱,净化速度慢。
02
01
03
红树林:红树林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因砍伐时遇铁变成红色而得名。它生长于在热带,耐海水腐蚀,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的海洋过度特殊生态系统。
红树林(Mangrove)
——海岸卫士
——海洋绿肺
红树林(Mangrove)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由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乔木或灌木组成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海岸卫士""海洋绿肺"美誉,也是珍稀濒危水禽重要栖息地,鱼、虾、蟹、贝类生长繁殖场所。中国红树植物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等省区。
红树林遭到严重的人为破坏
据调查显示,在20世纪50年代,厦门还曾经有大面积的红树林分布(约4800亩)。1979年时,厦门还有1600亩红树林,50年来,由于围海造田、围滩养殖和码头、道路的建设,如今90%以上的天然红树林已经消失,除人工补种的红树林外,只有在翔安的九溪口附近,还存留着一小片零散的原生红树林,面积不足200亩。由于红树林生长相对缓慢,有限的红树林资源在近几十年的毁灭性破坏下,已经很少存在可以做木材的高大而又树干通直的红树林。
01
禁止过渡捕捞实施休渔制度
02
建立自然保护区
03
防治海洋污染
04
工程建设注意保护海洋环境
海洋生态破坏
解决措施
1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近日因“垃圾纠纷案”向加拿大发出警告,要求加拿大将走私到菲律宾的垃圾送回本国,否则就向加拿大“宣战”。菲律宾总统府29日就杜特尔特的“宣战”言论作出回应。菲律宾总统发言人萨尔瓦多·帕内洛29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回应称,宣战只是一种比喻,杜特尔特是在“表达愤怒”。菲律宾虽然不会与加拿大交战,但杜特尔特提出让加方将垃圾集装箱运走,这一警告是认真的。
1、海洋生态破坏
除海洋污染外,人类的生产活动,例如工程建设和渔业生产(围垦和滥捕等),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例如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都会使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改变。
原因: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生产方式,自然环境的变化
危害:破坏海岸湿地和生态系统;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海洋生物资源减少,珍稀物种濒临灭绝,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发生赤潮等
以前,海洋最大的污染问题是一次性使用的瓶子和包装袋。据估计,每年有多达57万吨的废弃塑料进入地中海,相当于每分钟有33800个瓶子进入海洋。在全球范围内,这一数字可达每年800万吨,而且据估计到2040年或将增长到2900万吨。
01
而现在,一种新的污染正在进入我们的海洋——口罩。口罩可能需要长达450年的时间才能分解。
02
日本福岛核电站含氚废水排入海洋。福岛沿岸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洋流,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10年后蔓延全球海域。绿色和平组织核专家指出,日核废水所含碳14在数千年内都存在危险,并可能造成基因损害。
当地时间2021年4月13日,韩国首尔,在日本驻韩大使馆前,韩国“首尔青年气候行动”和“青年多乐”等多个团体召开记者会,抗议日本政府决定将核废水排海。
产生原因:
海洋环境污染
01
陆地上工业生产排放的废弃物
02
陆地上人类生活排放的废弃物
03
海上石油开采和运输
2
如重金属、工业冷却水、固体废弃物、放射性物质……
如农药、固体废弃物、生活污水……
塑料污染
沙滩垃圾
海底垃圾
石油污染
海洋污染物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和海岸活动
倾倒废弃物和港口工程建设;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
核电站和工厂排出的冷却水;
施入农田的杀虫剂随雨水或土壤颗粒进入海洋。
海洋环境污染
海洋环境污染
2
2010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租赁的钻井平台“深水地平线”号在墨西哥湾发生爆炸,导致石油大量泄漏。事故高峰期,每天漏油多达3万桶,引发美国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石油污染。墨西哥湾生态环境遭受灭顶之灾,生物群落和沿岸渔业损毁严重。为了处置这次事故,英国石油公司共花费了数百亿美元,但环境灾难后果迄今尚未消除。
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号石油钻井平台爆炸
海上切尔诺贝利——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
在水下录像的画面中,原油从受损深海井口喷出。
在爆炸和泄露发生的整整87天,
整个世界都无能为力,
只能眼睁睁看原油涌入海洋。
1.对海岸线的影响
如果石油废料到达海岸线,它会与沉积物相互作用,如海滩沙和砾石、岩石和巨石、植被以及野生动物和人类的陆地栖息地,造成侵蚀和污染。
2010年,“ 深水地平线”泄漏的石油覆盖了阿拉巴马州的奥兰治海滩。
2、对野生动物、渔业和娱乐的损害
2010年6月4日,路易斯安那州东大特雷岛附近,一只褐鹈鹕在原油中挣扎。
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在受污染地区,包括濒危的墨西哥湾鲟在内,许多鱼类的繁殖能力均有所下降。
2014年福建省附近海域石油泄漏,福建省吉壁村盛丰养殖场的周老板说,“辛辛苦苦养育的海鲜苗,都死了,场里接了一个亿的订单,现在都没办法和客户交待。”
2、对野生动物、渔业和娱乐的损害
未来会怎么样?
2010年7月,泄漏开始三个月后,原油仍然覆盖海湾。
许多海洋科学家倾尽了自己职业生涯的全部——墨西哥湾生活着21种很罕见的海洋哺乳动物。因此科学家只能靠“聆听”展开研究——根据海洋动物发出的声响,可以判断出石油泄漏多年后,哪些物种仍然活跃,哪些物种数量减少。
而目前,越来越少听到的一个物种是热带点斑原海豚。
我们可能还需要几十年时间,才能弄清楚石油对下一代海洋生物等产生了哪些影响。
(1)大量石油进入海洋,会给海洋环境造成哪些危害?
1
2
3
4
生物富集
生物富集是指环境中的污染毒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聚的过程。
污染物
食底泥动物
浮游生物
香鱼、胡瓜鱼
白斑鱼
鲈鱼
大马哈鱼
鸬鹚
银鸥
秃鹰、白头鹰
人类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海洋石油污染的处理办法。
①物理处理法:使用清污船及附属回收装置、围油栏、吸油材料及磁性分离等
②化学处理法:燃烧、使用化学处理剂(如乳化分散剂、凝油剂、集油剂、沉降剂)等
③生物处理法:人工选择、培育,甚至改良这些噬油微生物,然后将其投放到受污海域,进行人工石油烃类生物降解
解决措施:
海洋环境污染
01
陆地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02
禁止向海洋倾倒垃圾
03
海上生产要注意保护海上环境
2
海洋环境污染
海洋环境保护
3
建立相应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01
加强污染源控制防治海洋环境的污染
02
合理规划海洋资源开发、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
03
04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海洋经济将是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海上石油开采
远洋航运
海盐业
海上养殖业
海洋捕捞业
仓储业
风力发电
海上天然气开采
生物制药
深海采矿
潮汐能和波浪能
海水淡化
想一想
有些人认为,大海离我们很远,并且我们也不会去喝海水,所以海洋污染对人类难以造成严重的威胁。你赞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人类
秃鹰、白头鹰
生物富集作用指生物将环境中低浓度的化学物质通过食物链的转运和蓄积达到高浓度的能力。
每经过一种生物体,其浓度就有一次明显的提高。位于食物链最高端的人体接触的污染物最多,对其危害也最大。
海洋自然保护区
保护海洋 刻不容缓
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可以保留自然资源的丰富性和海洋天然的本底,保护海洋原始的面貌和状态;
能保存生物物种的多样性,能消除和减少人为的不利影响。
5、从目前发现的海洋矿产来看,海底石油一般分布在( )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6、 丙处的矿产资源主要是( )
A .锰结核 B .热液矿
C .铁矿 D .砂矿
课堂练习
图一为海洋地形剖面图,图二为某地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方式。
课堂练习
3、海洋环境问题包括( )
A.渔业生产和石油开采 B.围海造田和海洋权益
C.海洋污染和海洋生态破坏 D.油轮泄露和海底矿产枯竭
4、下列做法能够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 )
①制定渔业法,实行休渔制度 ②停止海洋矿产的开发
③通过养殖,实现海洋农牧化 ④大力发展远洋渔业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