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搭船的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5.《搭船的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1 18:35: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盂县教育发展中心三年级教研组
语文 学科教学设计
单元人文主题 学会留心观察
阅读训练要素 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习作训练要素 能仔细观察生活中的场景,把观察所得写下来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观察感受。
主备教师 审核教师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15.搭船的鸟 课 型 精读指导课
课 时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 10.23
教学内容解析 《搭船的鸟》是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五单元习作策略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以第一人称,描写了“我”在去乡下搭船时观察并认识翠鸟的过程。课文第二自然段重点描写了翠鸟美丽的外形,抓住翠鸟羽毛、嘴的特点,用颜色突出其美丽:“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红色的长嘴”。课文的第四自然段重点描写了翠鸟捕鱼的敏捷动作。这个自然段运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词写出了翠鸟捕鱼的过程:“冲、飞、衔、站、吞”,一连串动作生动形象,再现了翠鸟捕鱼时的一气呵成。 这一单元主题是“留心观察”,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和“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选编《搭船的鸟》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就会有新的发现:一次平常的探亲之旅,因为留心观察,作者认识了一只会搭“顺风船”的翠鸟;二是引导学生观察要细致,因为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认识:翠鸟的美在于它有艳丽的色彩和敏捷的“身手”。 课后题一脉相承地体现了文本的语文要素。第一题指向观察的多个角度,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我”丰富的观察所得。第二题引导学生从翠鸟捕鱼的动作变化体会作者的观察细致。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描绘了翠鸟停在船头的情形,既表现了课文大意,也有助于学生直观感受翠鸟外形的美丽,这是富有利用价值的教学资源。
学习目标确定 1.认识“父、鹦、鹉、悄”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2个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3.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重点与难点 1.整体把握文章的意思,理解题意。 2.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通过观察实践,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单元习作积累素材。
课前自主学习指导 1.运用多种方法自主学习5个会认字。要求知道偏旁、结构、笔顺、组词、巧记方法。能指出它的形近字。 2.词语库中的词要求会解释,找出书中不懂的词进行理解,并说出它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能用词自由说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断句,不重复,做到流畅。 4.根据提示,划分结构,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关键问题解决 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作的观察,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学习评价设计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沙啦沙啦(la) 蓑衣(suō) 鹦鹉(yīng) 静悄悄(qiāo) . . . . . 好啦(lá) 衔着(xián) 搭船(dā) 悄无声息(qiāo) . . . .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三级备课环节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教师引入:同学们,法国罗丹有句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搭船的鸟》这篇课文,看一看作者发现了怎样的美。 (教师板书课题,(板书:搭船的鸟)学生齐读课题。) 2.按要求自读课文。 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句子。 3.学习生字词。 (1)检查词语“祖父、沙啦沙啦、鹦鹉、静悄悄”的认读。 (2)引导学生自主采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 教师相机指导:“鹦”“鹉”“悄”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分别借助声旁“婴”“武”“肖”读正确,借助形旁“鸟字边”“竖心旁”理解字义。“啦”是多音字,在拟声词“沙啦”中读第一声,用作句末语气词时读轻声。 学生认读生字,理解生字活动意图说明: 直接切入主题,启发学生关注“发现”这个词,开启本节课的学习;自主学习 生字,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适时点拨,培养了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环节二:再读课文,聚焦“观察”,了解观察结果1.引导学生先读一读课后第一题,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组织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归纳。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作者在去外祖父家的途中,坐在船舱里,对“雨天船上的场景”“翠鸟的外貌”“翠鸟捕鱼的样子”作了细致观察,并且把观察所得写了下来,就成为了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像作者这样,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然后把观察所得记录下来,就会成为一篇美文哦。 预设1:雨,作者坐在船舱里的时候,观察到了雨。这是第1自然段里写到的内容。 预设2:翠鸟的外貌,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写到了翠鸟的外貌。 预设3:翠鸟捕鱼时的样子,这是文章第4自然段写到的。 活动意图说明: 借助课后题,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环节三:了解“我”对雨天船上场景的观察1.请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你看到了或听到了什么,把相关词句画出来。 2.全班交流反馈。 3.教师小结:从第1自然段,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次平常的旅行,写了在一个大雨天“我”和母亲坐船去乡下外祖父家。 预设1:我看到了船舱、船篷、橹等描写船的内容。(教师相机出示“船舱、船篷、橹”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预设2:我听到了沙啦沙啦的雨声。(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读读相关句子,了解作者还在用“耳朵”观察。) 预设3:我看到了披着蓑衣、用力地摇着橹的船夫。 活动意图说明: 引导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进行观察,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环节四:指导书写本课生字(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和需要注意的笔画。 (2)重点指导“羽、翠”,教师范写。 (3)学生书写,展示评价。 “翠”第一笔和第四笔是横折,无钩,要注意和“羽”字区分开。活动意图说明: 引导学生按笔顺正确书写,加强学生书写整洁美观。
“双减”作业设计 选择加点字正确的读音,打“√”。 (1)雨点打在窗户上沙啦(lā la) 沙啦地响,他居然还准时来啦(lā la) (2)这只彩色的鹦(yīn yīng)鹉好奇地看着小猫抓捕(bǔ pǔ) 老鼠。 2、认真拼读,规范书写。 cuì lǜ bǔ yú dā chuán zuǐ ba yǔ máo ( ) ( ) ( ) ( ) ( ) 3、选字填空 [响晌] ( )亮 ( )声 ( )午 影( ) [悄消稍] ( )等 ( )灭 ( )化 ( )( )话
教学思维导图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指导教师建议 优点: 本篇课文是习作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教学有两个学习要求:一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二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为接下来的习作打好基础。为实现这个教学目标,在打好生字的基础上,教师能让学生整体感知,了解内容。先从整体入手,了解作者观察到了哪些事物,再引导学生细致观察。 缺点: 学生作业建议分层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