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绣湖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试卷
一、积累
1.根据拼音写汉字。
人间总有许多忘不了的情味:昆明雨中小酒店里木香树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和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山坡上跳跳蹦蹦,xuàn 耀着它们遍身金黄色茸毛的小牛犊;穿着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的老境tuí 唐的父亲;夜间疲倦时在灯光中piē 见的先生黑瘦的面貌。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琐屑 浊气 长途跋涉 诚慌诚恐
B.俯瞰 颁发 春寒抖峭 自出心裁
C.序幕 落弟 重峦叠嶂 妙手偶得
D.防御 斟酌 摧枯拉朽 一丝不苟
3.日月星辰,山水草木,流转到文人的笔下俱是千古名句。请根据提示
情景交融,物我合一 诗文名句 出处
西湖美,花草醉人心 ①乱花渐欲迷人眼,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乡野静,秋色传孤寂 ② ,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
月色朗,清影含闲意 ③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边塞阔,落日动心魄 ④大漠孤烟直, 。 王维《使至塞上》
山风劲,松柏有本性 ⑤ ,终岁常端正。 刘桢《赠从弟》
大鹏徙,扶摇九万里 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 。 李清照《渔家傲》
人已远,乡水送行舟 ⑦ , 。 李白《渡荆门送别》
二、阅读
4.中国红军长征,就是革命年代的红色马拉松。重走长征路,能让我们铭记历史
这是同学们绘制的“红军长征路线图”,请你补全A、B、C三处地点。
5.在制作《红星照耀中国》纪录宣传手册活动中,同学们要评选“最美红星”,请选择相关人物,说明评选理由。
A.毛泽东
B.彭德怀
C.红小鬼
6.昆虫科学研究所打算举办一场昆虫标本展览,请你从《昆虫记》中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昆虫,推荐参加展览
参考:蝉、蟋蟀、隧蜂……
阅读回答问题。
花山记
胡竹峰
①一路徐行,渐近自然,到达花山时,周遭黑黝黝一片。虫声像潮水,星火繁茂,山林的野气澎湃而来,深吸一口气,内心欢喜。
②群鸟未眠,鸣声自山间传来,咕咕,靠窗坐定,茶味、夜色与山风,人也欣欣。鸟像知道有人在偷听其鸣,叫声越发高调,彼此相和着。有鸟得意,有鸟得闲,有鸟得伴,有鸟得宠,有鸟得食。听着听着,心里生出静气缓缓流动,又像花山的夜的况味。
③后半夜飘起雨,雨丝落在树叶上,如春蚕食桑,清脆如啄木。一股清凉包裹着身心,渐渐地,不知何处,更不知有我。
④鸟鸣唤醒了客居的人,也唤醒了花山。
⑤循石路进山。入眼皆绿,青冈标、橡树、榉树、三角械、翠柏的绿,还有流水的绿,人仿佛也是青翠的,水流的哗然与树叶的鲜亮把人撩拨得浮想联翩。
⑥花山的水干净。远看是一道晃动着的清亮的白光,走近才知道是澄澈的一泓山泉。掬得满满一捧山泉,双手一凉,然后是温润的舒爽。
⑦走得深了,树叶在四周哗动,风吹来深幽的鸟鸣,越发感到清凉。不知时已正午。
⑧花山长满了树,纤细瘦长,树龄多不长,姿态温柔,让山体多了舒缓。更奇的是或仄或卧或立的老树,藏匿山中,像隐逸的僧人。
⑨不独树多,石头也多。苏州产美石,太湖石皱、漏、瘦、透之美迷倒众生。花山的石头却厚朴,颜色苍茫古旧,不像太湖石以白娱人。一些石头上凿有字,几百处楷行隶草篆石刻,写着“山种”“隔凡”“吞石”“坠宿”“渴龟”“花山鸟道”“凌风栈”“布袋石”“皆大欢喜”……
⑩最喜欢两方石刻。一方是“坠宿”,圆润的团石,说是天上落下的星宿,希望赐我辈长远的文气与勃勃生机。还有一方石头刻有“且坐坐”,忍不住上前摩挲。
一路流连,满眼翠微,一怀温润。
回到旅店,雨又造访,窗外灰白的云雾如厚絮,此处山以花为名,这是山的幸事。一时倒羡慕那些近山而居的人了。
在花山住过几回,见过春晴,见过夏雨,见过冬意。阴晴风雨,花山无恙。
花山,在苏州城西。
(摘自2021年4月9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7.请根据作者的游踪和所见所闻,补全下面的内容。
游踪 所见所闻
到达花山 动人的声音、清新的气味
① ②
③ ④
回到旅店 雨雾、绿山
8.按要求品析语言。
①鸟像知道有人在偷听其鸣,叫声越发高调,时近时远(从修辞的角度)
②掬得满满一捧山泉,双手一凉,然后是温润的舒爽。(从加点词表达效果的角度)
9.你从这篇游记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0.有人说:“看照片同样可以欣赏花山的景色,完全可以替代《花山记》这类游记的阅读。”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请结合选文内容分享你的观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5G产业研究专家冯媛在谈到中国5G技术为什么能领先全球这一问题时表示:在经历“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跑”的不同阶段后,5G技术领先来之不易。5G网络传输速率是4G的10﹣100倍。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引擎,5G是发展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在线经济等新产业的重要支撑。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6月7日)
材料二:疫情期间,在北京,由5G驱动的无人机在国家体育场附近发放口罩,数百辆无人驾驶汽车不停地对街道进行消毒;在南京,有100多家采用了5G系统的医院在新冠疫情期间进行了线上医疗会诊。
(摘编自《参考消息》2020年5月8日)
材料三:5G专家李正茂指出:现在凡是有“智慧”这个字眼的行业,基本都跟5G有关,这就是5G带来的非常本质的变化。基于这个变化,行业的运作模式、形态将会发生一些新变化。
李正茂预测,5G会让教育“大变身”,将会变革教育行业体系。过去学校有围墙,距离将不再是教育难以逾越的鸿沟。
5G将让远程医疗手术成为可能。李正茂解释称,人看电视时,对100毫秒的时延几乎没有感知,100毫秒时延可能造成患者生命危险,这是过去远程医疗手术无法进行的原因。5G时代,让手术的安全性得到了保障。
在广州,5G正被应用于机场安保。监控设备通过5G网络实现高清视频实时回传、即时分析。借助5G网络,白云机场还建立了统一监控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5G将让民航业的安全更有保障。
(摘编自《环球时报》2020年5月19日)
11.根据材料,下列对5G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5G技术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引擎,支撑着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在线经济等新产业的发展。
B.中国5G技术领先世界来之不易,通信网络先后经历“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跑”等不同发展阶段。
C.基于5G带来的非常本质的变化,所有行业都会受到5G的影响,行业的运作模式、形态已发生一些新变化。
D.5G会让教育“大变身”,将会变革教育行业体系。在5G的帮助下,教育将会越过“距离”的鸿沟。
12.请你为“材料二”拟写新闻标题。(不超过15字)
13.根据材料,请概括出5G将给一些行业带来哪些变化。你觉得5G还能运用在什么领域呢?
阅读回答问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是日,月正望,日没月出,悄然生恐。月白路明,相与策杖而下。行未数武①,半山嘄②呼,乃余苍头③同山僧七八人,持火燎④、靿刀⑤、木棍,疑余辈遇虎失路,缘山叫喊耳。余接声应,奔而上,扶掖下之。次日,山背有人言:“昨晚更定⑥,有火燎数十把,大盗百余人,过张公岭,从者数百人,太守王绣惊骇,及知为灵运,乃安。吾辈是夜不以山贼缚献太守,亦幸矣。
(节选自张岱《陶庵梦忆》卷五)
【注释】①武:半步。②嘄(jiào):呼减。③苍头:奴仆。④火燎:火炬。⑤靿(wēng)刀:插在靴简里的短刀。⑥更定:晚上八时左右。
14.下列各组加点字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多助之至
B.是日 实是欲界之仙都
C.奔而上 负势竞上
D.及知为灵运 至霸上及棘门军
15.下面这句话是省略句。用现代汉语翻译时,你会在括号中分别补上什么内容?从备选项中选择,并简述理由。
余接声应,① 奔而上,② 扶掖下之。
备选项:A.我 B.奴仆和山僧
理由
16.苏轼和张岱两人各自回忆上述赏月之事,分别会露出怎样的表情?请选择并阐释理由。
表情:A.[偷笑]B.[流泪]C.[憨笑]D.其他
17.张岱可以称为苏轼笔下的“闲人”吗?请结合选文及链接材料分析。
【链接材料】
张岱,晚明散文家。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侨寓杭州。明亡后,在国破家亡之际,回首二十年前的生活,以抒发他对故国乡土的追恋之情。
阅读回答问题。
送魏二
【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8.“江风引雨入舟凉”中“凉”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19.细读这首诗,你会发现此诗在构思上虚实结合很有特色,请结合内容简要赏析。
三、作文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当你不小心舫碍到别人时,一句真诚的“对不起”,就会化干戈为玉帛,一句真挚的“对不起”,就会化解心结与朋友情好日密,一句真心的“对不起”,就会获得父母加倍的爱。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是一种担当,更是一种爱。
这段话唤起了你的什么回忆?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故事,可以发表见解。要求:⑴不少于600字;⑵不得套作,抄袭;⑶文中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真实人名、校名、地名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炫;颓;瞥
【知识点】汉字的部首与偏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形的识记。“xuàn耀”写作“炫”;“tuí唐”写作“颓”;“piē见”写作“瞥 ”。
故答案为:炫;颓;瞥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2.【答案】D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 诚慌诚恐 ——诚惶诚恐
B. 春寒抖峭 ——春寒料峭
C. 落弟 ——落第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同音字与形近字;同时还要结合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3.【答案】浅草才能没马蹄;树树皆秋色;庭下如积水空明;长河落日圆;冰霜正惨凄;蓬舟吹取三山去;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圆 、 蓬”
故答案为:浅草才能没马蹄;
树树皆秋色;
庭下如积水空明;
长河落日圆;
冰霜正惨凄;
蓬舟吹取三山去;
仍怜故乡水 , 万里送行舟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4.【答案】A:瑞金 B:遵义 C:泸定桥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解名著内容的能力。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等地出发,开始了长征。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这次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1935年5月29日,红军飞夺泸定桥。
故答案为:A:瑞金;B:遵义;C:泸定桥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5.【答案】示例一:我选毛泽东为最美红星。毛泽东在师范读书期间,花了整整一个夏天走遍他的家乡湖南全省,他靠挨家挨户替农家做工换饭吃,甚至靠行乞才走完全省,这养成了他极佳的身体素质,为后来组建农协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身上散发的淳朴的农民气息以及他吃苦耐劳的精神,让我觉得他很美。
示例二:我选彭德怀为最美红星。有一天,红二师进行演习,斯诺正好与彭德怀一起,要爬一座很陡峭的小山。“冲到顶上去!”彭德怀突然向他气喘吁吁的部下和斯诺叫道。他像兔子一样蹿了出去,在他们之前到达山顶。由此看出他爽朗、精力过人、喜欢挑战自我。彭德怀的这种个性我觉得很美。
示例三:我选红小鬼为最美红星。在苏区,少年先锋队员的任务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过路旅客,看他们有没有路条。他们十分坚决地执行这项任务,把没有路条的旅客带到当地苏维埃去盘问。有一次彭德怀,被几个少年队员喝令站住,要看他的路条,否则就要逮捕他。彭德怀告诉他们,这些路条都是自己开的。小鬼们不信。彭德怀只好写了路条,签了字,交给他们,才能够继续上路。他们坚守职责,聪明勇敢,给“红色中国”增添了无限的希望与活力。我觉得这些红小鬼很美。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把握。毛泽东:我选毛泽东为最美红星。他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孩子气地笑)。他是一个有相当深邃感情的人。说话平易,生活简朴,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研究。他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这让我觉得他很美。彭德怀:我选彭德怀为最美红星。他是个愉快爱笑的人,身体极为健康。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吃苦而劳,是个很活泼的人。他身经百战,却只受过一次伤,而且只是表面的。他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他不吸烟,不喝酒。迟睡早起。很喜欢孩子,常有孩子跟着,把自己的棉衣给小号手。这让我觉得他很美。红小鬼:我选红小鬼为最美红星。斯诺刚进入根据地时,碰到两个端饭菜的“小鬼”。两“小鬼”面对亳无礼貌的斯诺,不理不睬,但当斯诺经别人提醒道谢时,他俩才有礼貌地回答不用道谢,都是革命工作。这样有原则的红小鬼正是中国的希望。红军队伍里有许多少年先锋队员,他们活跃在部队里,充当号手、勤务兵,他们尽管出身不同,但是身.上的刚毅令人叹服,他们对红军忠贞不二,坚定如一,他们高扬着革命精神,对未来充满希望。我觉得这些红小鬼最美。
故答案为:示例一:我选毛泽东为最美红星。毛泽东在师范读书期间,花了整整一个夏天走遍他的家乡湖南全省,他靠挨家挨户替农家做工换饭吃,甚至靠行乞才走完全省,这养成了他极佳的身体素质,为后来组建农协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身上散发的淳朴的农民气息以及他吃苦耐劳的精神,让我觉得他很美。
示例二:我选彭德怀为最美红星。有一天,红二师进行演习,斯诺正好与彭德怀一起,要爬一座很陡峭的小山。“冲到顶上去!”彭德怀突然向他气喘吁吁的部下和斯诺叫道。他像兔子一样蹿了出去,在他们之前到达山顶。由此看出他爽朗、精力过人、喜欢挑战自我。彭德怀的这种个性我觉得很美。
示例三:我选红小鬼为最美红星。在苏区,少年先锋队员的任务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过路旅客,看他们有没有路条。他们十分坚决地执行这项任务,把没有路条的旅客带到当地苏维埃去盘问。有一次彭德怀,被几个少年队员喝令站住,要看他的路条,否则就要逮捕他。彭德怀告诉他们,这些路条都是自己开的。小鬼们不信。彭德怀只好写了路条,签了字,交给他们,才能够继续上路。他们坚守职责,聪明勇敢,给“红色中国”增添了无限的希望与活力。我觉得这些红小鬼很美。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6.【答案】示例:我选萤火虫。因为通过作者观察研究得知,萤火虫自生下来起,一直到寿终正寝为止,都一直在发光,它的卵在发光,它的幼虫在发光,雌性萤火虫亮着的是华丽的灯,雄性萤火虫保留着幼年时期的那盏已有的小灯。它们这种一直发光发亮的行为让我想到了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昆虫记》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语言的运用能力。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昆虫,推荐参加展览,并结合《昆虫记》中这一昆虫的习性或特点说明推荐理由。语言通顺流畅,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我选萤火虫。因为通过作者观察研究得知,萤火虫自生下来起,一直到寿终正寝为止,都一直在发光,它的卵在发光,它的幼虫在发光,雌性萤火虫亮着的是华丽的灯,雄性萤火虫保留着幼年时期的那盏已有的小灯。它们这种一直发光发亮的行为让我想到了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答案】7.循石路进山;绿意、净水;深入山中;佳树、奇石
8.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鸟儿欢快鸣叫的情状,再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烘托出作者的欣悦之情。
②“掬”是“捧”的意思,有很强的文学色彩,凸显珍惜的意味,表达出作者对花山泉水的喜爱之情。
9.①对花山景物的喜爱之情;②对花山文化底蕴的赞美之情。
10.示例:不同意。游记中有些内容是照片不能替代的,能让人更全面地感受到景物的情韵,是照片拍摄不到的,鸣声自山传来,唧唧”通过游记,感受传递给我们,比如文中“花山的石头却厚朴,颜色苍茫古旧。
【知识点】抒情性(写景)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⑶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的把握。解答此题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根据内容概括情节,或找出人物描写的句子,根据理解概括人物情感或是从中提取词语作答。
⑷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观点的表达。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出充足的理由就可以。
7.本题考查梳理和概括文章内容。结合第⑤段“遁石路进山。入眼皆绿,青冈栎、橡树、榉树、三角槭、翠柏的绿,还有流水的绿,青苔的绿”可知,到达花山后循石路进山,绿意、净水是其所见,所闻;结合第⑦段“走得深了”可得:深入山中,结合第⑧段“花山长满了树,纤细瘦长,树龄多不长,枝叶鲜亮,姿态温柔,让山体多了舒缓。更奇的是或仄或卧或立的老树,遮天蔽日,藏匿山中,像隐逸的僧人”和第⑨段“不独树多,石头也多”“花山的石头却厚朴,满山散落的石头,颜色苍茫古旧,不像太湖石以白娱人。一些石头.上凿有字,或写景或抒情或言志或警世,几百处楷行隶草篆石刻”可得所见所闻为佳树、奇石。
故答案为: 循石路进山 ; 绿意、净水 ; 深入山中 ; 佳树、奇石
8.①本题考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鸟像知道有人在偷听其鸣”“高调”“彼此相和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鸟儿欢快鸣叫的情状,结合上下句“群鸟未眠,鸣声自山间传来,咕咕,唧唧。泡了杯碧螺春,靠窗定定坐听,茶味、夜色与山风,似乎还有花香与新鲜的草木生气飘进室内,人也欣欣”“听着听着,心里生出静气缓缓流动,那静气像雾,又像花山的夜的况味”可知,再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烘托出作者的欣悦之情。
②本题考查从词语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句子。“掬”是“捧”的意思,相较于“捧”,更富有文学意味,“掬得满满一捧山泉”表现了对山泉的珍惜,结合段中的“干净”“晃动着的清亮的白光”“澄澈”“温润的舒爽”等词语可知,表达出作者对花山泉水的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鸟儿欢快鸣叫的情状,再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烘托出作者的欣悦之情。 ②“掬”是“捧”的意思,有很强的文学色彩,凸显珍惜的意味,表达出作者对花山泉水的喜爱之情。
9.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情感。结合关键句子分析。结合第①段“朦胧中只觉得那山清秀平缓,山林的.野气澎湃而来,深吸一口气,有蔬笋瓜果风味,内心欢喜”,第②段“有鸟得意,有鸟得闲,有鸟得趣,有鸟得伴,有鸟得宠,有鸟得益,有鸟得食。听着听着,心里生出静气缓缓流动,那静气像雾,又像花山的夜的况味”,第③段“一股清凉包裹着身心,渐渐地,不知何时,不知何处,更不知有我”,第⑤段“入了绿野婆娑之地,人仿佛也是青翠的,水流的哗然与树叶的鲜亮把人撩拨得浮想联翩”等句子可知,表现了作者对花山景物的喜爱之情;结合第⑨段“一些石头上凿有字,或写景或抒情或言志或警世,几百处楷行隶草篆石刻,写着....”和第回段“最喜欢两方石刻。一方是‘坠宿’, 圆润的团石,说是天上落下的星宿,心想这或许是文曲星,希望赐我辈长远的文气与勃勃生机。还有一方石头刻有‘且坐坐’, 忍不住上前摩挲”可得:对花山文化底蕴的赞美之情;结合第②段“回到旅店,雨又造访,窗外灰白的云雾如厚絮,山却格外透着绿。天下处处有河有山,此处山以花为名,这是山的幸事。一时倒羡慕那些近山而居的人了”可得:对近山而居者的羡慕之情。
故答案为: ①对花山景物的喜爱之情;②对花山文化底蕴的赞美之情。
10.本题考查对文中的赏析。结合文章优于照片之处分析即可。如从听觉上分析,第②段“群鸟未眠,鸣声自山间传来,咕咕,唧唧”“鸟像知道有人在偷听其鸣,叫声越发高调,时近时远,彼此相和着”生动形象地写出鸟) l欢快鸣叫的情状,这是照片所不能替代的。从触觉嗅觉上分析,第①段“山林的野气澎湃而来,深吸一口气,有蔬笋瓜果风味,内心欢喜”写山林的气息和风味,这也是照片所不能替代的。从作者的感悟、感受. 上分析,第③段“后半夜飘起雨,雨丝落在树叶上,如春蚕食桑,屋檐积水打在芭蕉上,清脆如啄木。一股清凉包裹着身心,渐渐地,不知何时,不知何处,更不知有我”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更是照片所不能替代的。
故答案为:不同意。游记中有些内容是照片不能替代的,能让人更全面地感受到景物的情韵,是照片拍摄不到的,鸣声自山传来,唧唧”通过游记,感受传递给我们,比如文中“花山的石头却厚朴,颜色苍茫古旧。
【答案】11.C
12.3G疫情期间应用广泛。
13.①行业变化:5G将会将会变革教育体系;5G将让远程医疗手术成为可能。②运用领域:智能制造、智慧城市
【知识点】概括说明内容;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筛选比对能力.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应注意:1、细心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看清是“有错误的一项”还是“正确的一项”)。2、提高辨析异同的能力,选项表述的内容往往是经过加工整合的,多数情况下不是原文的机械罗列。做题时应用心比对,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新闻标题的拟写。新闻标题拟写的要求:1、标题所提示的事实,要与新闻内容一致。2、标题中的论断在新闻中要有充分依据。
⑶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11.ABD.正确。
C.有误,从材料三中“5G专家李正茂指出....这就是5G带来的非常本质的变化。基于这个变化,大多数行业都会受到5G的影响,行业的运作模式、形态将会发生一些新变化”可知,C项中“所有行业都会受到5G的影响,行业的运作形态已发生一些新变化”的表述与原文不符。
故答案为: C
12.材料二的内容写疫情期间5G技术的广泛应用,包括北京发放口罩,广州街道消毒,南京远程考试,医疗领域的更多应用。因此,可以概括新闻标题为:①5G产业“战疫”表现亮丽;②5G疫情期间应用广泛;③5G助力各地抗疫。
故答案为: 3G疫情期间应用广泛。
13.第一问,由材料三的第②段中“5G会让教育‘大变身’,将会变革教育行业体系”,第③段中“5G将让远程医疗手术成为可能”,第④段的“5G将让民航业的安全更有保障”可知,5G将带来的行业变化有: 5G将会变革教育体系;5G将让远程医疗手木成为可能;5G将让民航业安全更有保障。第二问考查想象能力。5G技术还能运用的领域,
示例一:5G通信技术在提高数据传输速率的同时还能够大幅降低能耗,可使低功率电池续航时间提高10倍以上。也就是真正意义上可以实现“万物互联”,随着传输速度的提高,物联网的概念会渐渐地进入到 各个家庭。到时候,一个手机控制家里所有的物品变得越来越普遍。实现万物互联以后,对人们的生活和办公效率有着质的提高。
示例二:到了5G时代,通过高效率的信息传输,路上的无人汽车会越来越多,而且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会直线下降。
故答案为: ①行业变化:5G将会将会变革教育体系;5G将让远程医疗手术成为可能。②运用领域:智能制造、智慧城市
【答案】14.C
15.B;A;理由:结合前文意思可知是仆人和山中僧人以为“我们”遭遇老虎,所以带着火把、木棍等沿着山路向上叫喊,“我”听见并回应,所以应该是“奴仆和山僧”跑上来,搀扶着“我们”下山。
16.示例:苏轼会露出C.憨笑的表情。苏轼被贬黄州,和友人夜赏月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色澄澈透明,一扫被贬的不快,显示出苏轼豁达乐观的心态。张岱会流露出A.偷笑的表情。张岱和友人赏月晚归,导致仆人和僧人持火把来找,这一幕却被人认为是山贼过境,“吾辈匿笑不之语”可见张岱回忆这次赏月会露出偷笑的表情。
17.不可以。苏轼笔下的“闲人”是指具有闲情雅致,但郁郁不得志人,包含悲凉的情感。张岱也具有闲情雅致,但他更多表现出的是对故国的追恋之情,与苏轼笔下的“闲人”有不同之处。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了解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然后结合句子进行分析。文言句式有:倒装句、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
⑶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做好此类题目需要通读全文,抓住关键的语句,从文章所的不同对象、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
⑷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14.A.到/极致、几点
B.代词,这/动词,是
C.相同,动词,向上
D.等到/至、到
故答案为:C
15.本题考查特殊句式。这里为省略句,省略了主语,根据文中“乃余苍头同山僧七八人,持火燎、刀、木棍,疑余辈遇虎失路,缘山叫喊耳”可知是作者的奴仆以及山僧担心作者一行人遇到老虎有危险来山中寻人,因此当“我”听到呼喊回应之后,应该是奴仆和山僧们过来接应我们,因此①处应该是奴仆和山僧跑上来,故选:B。
根据“扶掖下之”能够看出是搀扶着下山,根据地位高低应该是奴仆和山僧搀扶着我们,因此②处是“我”扶着,故选:A。
故答案为: B ; A ;理由:结合前文意思可知是仆人和山中僧人以为“我们”遭遇老虎,所以带着火把、木棍等沿着山路向上叫喊,“我”听见并回应,所以应该是“奴仆和山僧”跑上来,搀扶着“我们”下山。
16.本题考查文章情感的理解。苏轼在回忆赏月之事时,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赏月时既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还有赏月的欣喜与同友人漫步的悠闲,即使作者现在被贬黄州,但是仍旧有着豁达乐观的心态,依旧能够欣赏到明净澄澈的月色,因此苏轼的表情应该是C。
张岱在回忆赏月之事时,想到自己同友人赏月,奴仆山僧一行人来寻自己,竟然被不知情的人认为是山贼过境,并且描述的详细逼真似乎确有其事一样,作者再联想到谢灵运曾经也被太守误解,因此认为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通过“吾辈匿笑不之语”就能够看出,所以张岱的表情应该是A。
故答案为:苏轼会露出C.憨笑的表情。苏轼被贬黄州,和友人夜赏月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色澄澈透明,一扫被贬的不快,显示出苏轼豁达乐观的心态。张岱会流露出A.偷笑的表情。张岱和友人赏月晚归,导致仆人和僧人持火把来找,这一幕却被人认为是山贼过境,“吾辈匿笑不之语”可见张岱回忆这次赏月会露出偷笑的表情。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根据“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并且联系作者时代背景可以看出,苏轼之所以称自己为“闲人”, 是因为自己被贬谪黄州远离朝堂,无法在政治上施展抱负,因此自嘲自己为“闲人”,既表达了自己夜半赏月的闲情雅致,同时也暗含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张岱生于明末清初,根据链接材料中“明亡后,他隐迹山居,在国破家亡之际,写成《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两书,以抒发他对故国乡土的追恋之情”可知,张岱虽为“闲人”,但是根本原因是故国已经灭亡,自己不得已而隐居山间做起了“闲人”, 即有隐居的闲情雅致,同时也暗含了对于故国的追思。因此,二者的情感并不相同,张岱不可以被称为是苏轼笔下的“闲人”。
故答案为:不可以。苏轼笔下的“闲人”是指具有闲情雅致,但郁郁不得志人,包含悲凉的情感。张岱也具有闲情雅致,但他更多表现出的是对故国的追恋之情,与苏轼笔下的“闲人”有不同之处。
【答案】18.“凉”字不仅写出了秋风秋雨中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更写出了此时因朋友分离而倍感凄凉的内心感受。
19.诗的三四句乃虚拟。诗人借助想象,以忆字领起,虚构了一个月夜泊舟、梦中听猿的虚幻境界,扩大了意境,深化了主题。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生活杂感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鉴赏诗歌,首先要掌握一定的鉴赏知识、专业术语,如表达技巧:象征、用典、烘托、寓情于事、托物言志、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等,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句做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准确地鉴赏。
18.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因为江上有风雨,所以舟中温度下降,让人感觉寒冷,这是其一;因为友人远走,相见无期,想到此处,诗人的心中不由一阵悲凉,此是其二。
故答案为:“凉”字不仅写出了秋风秋雨中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更写出了此时因朋友分离而倍感凄凉的内心感受。
19.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写作手法的赏析。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第一、二两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清香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友人难以成眠,即使友人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摆不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在艺术构思上是颇有特色的。据此句子整理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诗的三四句乃虚拟。诗人借助想象,以忆字领起,虚构了一个月夜泊舟、梦中听猿的虚幻境界,扩大了意境,深化了主题。
20.【答案】例文:
很想说声对不起“对不起”
小学的生活转瞬即逝,在这短短的六年中,也不免有些遗憾,最遗憾的事就是没有向善良淳朴的二胖真诚道一声歉。
还记得,那是五年级开学的第一天,迎接新学期的到来,班主任走了进来。
顿时,同学们把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他,就把脸转了过去,班主任对我们说:“他将成为我们的新同学,大家一块儿来欢迎他,他来到我们班。
因为他很胖,所以大家都叫他“二胖”,可我和几个同学就是看不起他。有一次,我们连声拒绝:“走开!穿的这么破!”可能是这句话深深地伤了他的心吧,他不再活泼开朗。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知道了二胖的生活很艰苦,妈妈随之改嫁。前不久,现在只能躺在床上,可我非但没帮助他,这让我感到非常后悔。
从那以后,二胖就再也没来上学。二胖就这样悄无声息地离开了我们班,我连声“对不起”都没跟他说,我的一举一动曾伤害过他,无论怎样。
二胖,我真的好想对你说一声“对不起”,就请接受我这份真诚的道歉吧!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分析提示语,可见“对不起”的重要性。“对不起”指对人有愧,常用为表示抱歉的套语,是礼貌用语。可根据提示语中构思写作内容,如不小心妨碍别人,误解朋友,顶撞父母......般同学会写自己周围的人,想对周围的人说声对不起,我们可以稍微打开一下思路,写写离我们距离较远的人,例如写一个明星,原来我并不喜欢他。后来我在一次慈善的晚会上,发现他是一位很有爱心的人士,我觉得原来对他的误解有些歉意,想对他说一句对不起,这个思路就很新颖。这个题目,一般要写记叙文,主要要写特定的事,包括和老师、父母之间的。写得要有波澜,不能太平淡,还要有一个从不理解到理解的情感和态度转变的过程。写“对不起”时,一定要有对自己的错误和过失的反思。这样的作文题目利于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树立对人、对事、对生活的正确价值观。本文适合使用前面记叙,最后一段议论抒情升华主题的写法,前叙后议,一张一弛。也可由“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是一种担当”作为论点构思写作议论文。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材料中的侧重点一定要抓准。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联系材料,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1 / 1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绣湖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试卷
一、积累
1.根据拼音写汉字。
人间总有许多忘不了的情味:昆明雨中小酒店里木香树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和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山坡上跳跳蹦蹦,xuàn 耀着它们遍身金黄色茸毛的小牛犊;穿着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的老境tuí 唐的父亲;夜间疲倦时在灯光中piē 见的先生黑瘦的面貌。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答案】炫;颓;瞥
【知识点】汉字的部首与偏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形的识记。“xuàn耀”写作“炫”;“tuí唐”写作“颓”;“piē见”写作“瞥 ”。
故答案为:炫;颓;瞥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琐屑 浊气 长途跋涉 诚慌诚恐
B.俯瞰 颁发 春寒抖峭 自出心裁
C.序幕 落弟 重峦叠嶂 妙手偶得
D.防御 斟酌 摧枯拉朽 一丝不苟
【答案】D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 诚慌诚恐 ——诚惶诚恐
B. 春寒抖峭 ——春寒料峭
C. 落弟 ——落第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同音字与形近字;同时还要结合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3.日月星辰,山水草木,流转到文人的笔下俱是千古名句。请根据提示
情景交融,物我合一 诗文名句 出处
西湖美,花草醉人心 ①乱花渐欲迷人眼,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乡野静,秋色传孤寂 ② ,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
月色朗,清影含闲意 ③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边塞阔,落日动心魄 ④大漠孤烟直, 。 王维《使至塞上》
山风劲,松柏有本性 ⑤ ,终岁常端正。 刘桢《赠从弟》
大鹏徙,扶摇九万里 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 。 李清照《渔家傲》
人已远,乡水送行舟 ⑦ , 。 李白《渡荆门送别》
【答案】浅草才能没马蹄;树树皆秋色;庭下如积水空明;长河落日圆;冰霜正惨凄;蓬舟吹取三山去;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圆 、 蓬”
故答案为:浅草才能没马蹄;
树树皆秋色;
庭下如积水空明;
长河落日圆;
冰霜正惨凄;
蓬舟吹取三山去;
仍怜故乡水 , 万里送行舟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二、阅读
4.中国红军长征,就是革命年代的红色马拉松。重走长征路,能让我们铭记历史
这是同学们绘制的“红军长征路线图”,请你补全A、B、C三处地点。
【答案】A:瑞金 B:遵义 C:泸定桥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解名著内容的能力。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等地出发,开始了长征。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这次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1935年5月29日,红军飞夺泸定桥。
故答案为:A:瑞金;B:遵义;C:泸定桥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5.在制作《红星照耀中国》纪录宣传手册活动中,同学们要评选“最美红星”,请选择相关人物,说明评选理由。
A.毛泽东
B.彭德怀
C.红小鬼
【答案】示例一:我选毛泽东为最美红星。毛泽东在师范读书期间,花了整整一个夏天走遍他的家乡湖南全省,他靠挨家挨户替农家做工换饭吃,甚至靠行乞才走完全省,这养成了他极佳的身体素质,为后来组建农协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身上散发的淳朴的农民气息以及他吃苦耐劳的精神,让我觉得他很美。
示例二:我选彭德怀为最美红星。有一天,红二师进行演习,斯诺正好与彭德怀一起,要爬一座很陡峭的小山。“冲到顶上去!”彭德怀突然向他气喘吁吁的部下和斯诺叫道。他像兔子一样蹿了出去,在他们之前到达山顶。由此看出他爽朗、精力过人、喜欢挑战自我。彭德怀的这种个性我觉得很美。
示例三:我选红小鬼为最美红星。在苏区,少年先锋队员的任务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过路旅客,看他们有没有路条。他们十分坚决地执行这项任务,把没有路条的旅客带到当地苏维埃去盘问。有一次彭德怀,被几个少年队员喝令站住,要看他的路条,否则就要逮捕他。彭德怀告诉他们,这些路条都是自己开的。小鬼们不信。彭德怀只好写了路条,签了字,交给他们,才能够继续上路。他们坚守职责,聪明勇敢,给“红色中国”增添了无限的希望与活力。我觉得这些红小鬼很美。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把握。毛泽东:我选毛泽东为最美红星。他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孩子气地笑)。他是一个有相当深邃感情的人。说话平易,生活简朴,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研究。他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这让我觉得他很美。彭德怀:我选彭德怀为最美红星。他是个愉快爱笑的人,身体极为健康。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吃苦而劳,是个很活泼的人。他身经百战,却只受过一次伤,而且只是表面的。他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他不吸烟,不喝酒。迟睡早起。很喜欢孩子,常有孩子跟着,把自己的棉衣给小号手。这让我觉得他很美。红小鬼:我选红小鬼为最美红星。斯诺刚进入根据地时,碰到两个端饭菜的“小鬼”。两“小鬼”面对亳无礼貌的斯诺,不理不睬,但当斯诺经别人提醒道谢时,他俩才有礼貌地回答不用道谢,都是革命工作。这样有原则的红小鬼正是中国的希望。红军队伍里有许多少年先锋队员,他们活跃在部队里,充当号手、勤务兵,他们尽管出身不同,但是身.上的刚毅令人叹服,他们对红军忠贞不二,坚定如一,他们高扬着革命精神,对未来充满希望。我觉得这些红小鬼最美。
故答案为:示例一:我选毛泽东为最美红星。毛泽东在师范读书期间,花了整整一个夏天走遍他的家乡湖南全省,他靠挨家挨户替农家做工换饭吃,甚至靠行乞才走完全省,这养成了他极佳的身体素质,为后来组建农协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身上散发的淳朴的农民气息以及他吃苦耐劳的精神,让我觉得他很美。
示例二:我选彭德怀为最美红星。有一天,红二师进行演习,斯诺正好与彭德怀一起,要爬一座很陡峭的小山。“冲到顶上去!”彭德怀突然向他气喘吁吁的部下和斯诺叫道。他像兔子一样蹿了出去,在他们之前到达山顶。由此看出他爽朗、精力过人、喜欢挑战自我。彭德怀的这种个性我觉得很美。
示例三:我选红小鬼为最美红星。在苏区,少年先锋队员的任务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过路旅客,看他们有没有路条。他们十分坚决地执行这项任务,把没有路条的旅客带到当地苏维埃去盘问。有一次彭德怀,被几个少年队员喝令站住,要看他的路条,否则就要逮捕他。彭德怀告诉他们,这些路条都是自己开的。小鬼们不信。彭德怀只好写了路条,签了字,交给他们,才能够继续上路。他们坚守职责,聪明勇敢,给“红色中国”增添了无限的希望与活力。我觉得这些红小鬼很美。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6.昆虫科学研究所打算举办一场昆虫标本展览,请你从《昆虫记》中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昆虫,推荐参加展览
参考:蝉、蟋蟀、隧蜂……
【答案】示例:我选萤火虫。因为通过作者观察研究得知,萤火虫自生下来起,一直到寿终正寝为止,都一直在发光,它的卵在发光,它的幼虫在发光,雌性萤火虫亮着的是华丽的灯,雄性萤火虫保留着幼年时期的那盏已有的小灯。它们这种一直发光发亮的行为让我想到了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昆虫记》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语言的运用能力。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昆虫,推荐参加展览,并结合《昆虫记》中这一昆虫的习性或特点说明推荐理由。语言通顺流畅,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我选萤火虫。因为通过作者观察研究得知,萤火虫自生下来起,一直到寿终正寝为止,都一直在发光,它的卵在发光,它的幼虫在发光,雌性萤火虫亮着的是华丽的灯,雄性萤火虫保留着幼年时期的那盏已有的小灯。它们这种一直发光发亮的行为让我想到了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阅读回答问题。
花山记
胡竹峰
①一路徐行,渐近自然,到达花山时,周遭黑黝黝一片。虫声像潮水,星火繁茂,山林的野气澎湃而来,深吸一口气,内心欢喜。
②群鸟未眠,鸣声自山间传来,咕咕,靠窗坐定,茶味、夜色与山风,人也欣欣。鸟像知道有人在偷听其鸣,叫声越发高调,彼此相和着。有鸟得意,有鸟得闲,有鸟得伴,有鸟得宠,有鸟得食。听着听着,心里生出静气缓缓流动,又像花山的夜的况味。
③后半夜飘起雨,雨丝落在树叶上,如春蚕食桑,清脆如啄木。一股清凉包裹着身心,渐渐地,不知何处,更不知有我。
④鸟鸣唤醒了客居的人,也唤醒了花山。
⑤循石路进山。入眼皆绿,青冈标、橡树、榉树、三角械、翠柏的绿,还有流水的绿,人仿佛也是青翠的,水流的哗然与树叶的鲜亮把人撩拨得浮想联翩。
⑥花山的水干净。远看是一道晃动着的清亮的白光,走近才知道是澄澈的一泓山泉。掬得满满一捧山泉,双手一凉,然后是温润的舒爽。
⑦走得深了,树叶在四周哗动,风吹来深幽的鸟鸣,越发感到清凉。不知时已正午。
⑧花山长满了树,纤细瘦长,树龄多不长,姿态温柔,让山体多了舒缓。更奇的是或仄或卧或立的老树,藏匿山中,像隐逸的僧人。
⑨不独树多,石头也多。苏州产美石,太湖石皱、漏、瘦、透之美迷倒众生。花山的石头却厚朴,颜色苍茫古旧,不像太湖石以白娱人。一些石头上凿有字,几百处楷行隶草篆石刻,写着“山种”“隔凡”“吞石”“坠宿”“渴龟”“花山鸟道”“凌风栈”“布袋石”“皆大欢喜”……
⑩最喜欢两方石刻。一方是“坠宿”,圆润的团石,说是天上落下的星宿,希望赐我辈长远的文气与勃勃生机。还有一方石头刻有“且坐坐”,忍不住上前摩挲。
一路流连,满眼翠微,一怀温润。
回到旅店,雨又造访,窗外灰白的云雾如厚絮,此处山以花为名,这是山的幸事。一时倒羡慕那些近山而居的人了。
在花山住过几回,见过春晴,见过夏雨,见过冬意。阴晴风雨,花山无恙。
花山,在苏州城西。
(摘自2021年4月9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7.请根据作者的游踪和所见所闻,补全下面的内容。
游踪 所见所闻
到达花山 动人的声音、清新的气味
① ②
③ ④
回到旅店 雨雾、绿山
8.按要求品析语言。
①鸟像知道有人在偷听其鸣,叫声越发高调,时近时远(从修辞的角度)
②掬得满满一捧山泉,双手一凉,然后是温润的舒爽。(从加点词表达效果的角度)
9.你从这篇游记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0.有人说:“看照片同样可以欣赏花山的景色,完全可以替代《花山记》这类游记的阅读。”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请结合选文内容分享你的观点。
【答案】7.循石路进山;绿意、净水;深入山中;佳树、奇石
8.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鸟儿欢快鸣叫的情状,再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烘托出作者的欣悦之情。
②“掬”是“捧”的意思,有很强的文学色彩,凸显珍惜的意味,表达出作者对花山泉水的喜爱之情。
9.①对花山景物的喜爱之情;②对花山文化底蕴的赞美之情。
10.示例:不同意。游记中有些内容是照片不能替代的,能让人更全面地感受到景物的情韵,是照片拍摄不到的,鸣声自山传来,唧唧”通过游记,感受传递给我们,比如文中“花山的石头却厚朴,颜色苍茫古旧。
【知识点】抒情性(写景)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⑶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的把握。解答此题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根据内容概括情节,或找出人物描写的句子,根据理解概括人物情感或是从中提取词语作答。
⑷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观点的表达。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出充足的理由就可以。
7.本题考查梳理和概括文章内容。结合第⑤段“遁石路进山。入眼皆绿,青冈栎、橡树、榉树、三角槭、翠柏的绿,还有流水的绿,青苔的绿”可知,到达花山后循石路进山,绿意、净水是其所见,所闻;结合第⑦段“走得深了”可得:深入山中,结合第⑧段“花山长满了树,纤细瘦长,树龄多不长,枝叶鲜亮,姿态温柔,让山体多了舒缓。更奇的是或仄或卧或立的老树,遮天蔽日,藏匿山中,像隐逸的僧人”和第⑨段“不独树多,石头也多”“花山的石头却厚朴,满山散落的石头,颜色苍茫古旧,不像太湖石以白娱人。一些石头.上凿有字,或写景或抒情或言志或警世,几百处楷行隶草篆石刻”可得所见所闻为佳树、奇石。
故答案为: 循石路进山 ; 绿意、净水 ; 深入山中 ; 佳树、奇石
8.①本题考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鸟像知道有人在偷听其鸣”“高调”“彼此相和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鸟儿欢快鸣叫的情状,结合上下句“群鸟未眠,鸣声自山间传来,咕咕,唧唧。泡了杯碧螺春,靠窗定定坐听,茶味、夜色与山风,似乎还有花香与新鲜的草木生气飘进室内,人也欣欣”“听着听着,心里生出静气缓缓流动,那静气像雾,又像花山的夜的况味”可知,再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烘托出作者的欣悦之情。
②本题考查从词语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句子。“掬”是“捧”的意思,相较于“捧”,更富有文学意味,“掬得满满一捧山泉”表现了对山泉的珍惜,结合段中的“干净”“晃动着的清亮的白光”“澄澈”“温润的舒爽”等词语可知,表达出作者对花山泉水的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鸟儿欢快鸣叫的情状,再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烘托出作者的欣悦之情。 ②“掬”是“捧”的意思,有很强的文学色彩,凸显珍惜的意味,表达出作者对花山泉水的喜爱之情。
9.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情感。结合关键句子分析。结合第①段“朦胧中只觉得那山清秀平缓,山林的.野气澎湃而来,深吸一口气,有蔬笋瓜果风味,内心欢喜”,第②段“有鸟得意,有鸟得闲,有鸟得趣,有鸟得伴,有鸟得宠,有鸟得益,有鸟得食。听着听着,心里生出静气缓缓流动,那静气像雾,又像花山的夜的况味”,第③段“一股清凉包裹着身心,渐渐地,不知何时,不知何处,更不知有我”,第⑤段“入了绿野婆娑之地,人仿佛也是青翠的,水流的哗然与树叶的鲜亮把人撩拨得浮想联翩”等句子可知,表现了作者对花山景物的喜爱之情;结合第⑨段“一些石头上凿有字,或写景或抒情或言志或警世,几百处楷行隶草篆石刻,写着....”和第回段“最喜欢两方石刻。一方是‘坠宿’, 圆润的团石,说是天上落下的星宿,心想这或许是文曲星,希望赐我辈长远的文气与勃勃生机。还有一方石头刻有‘且坐坐’, 忍不住上前摩挲”可得:对花山文化底蕴的赞美之情;结合第②段“回到旅店,雨又造访,窗外灰白的云雾如厚絮,山却格外透着绿。天下处处有河有山,此处山以花为名,这是山的幸事。一时倒羡慕那些近山而居的人了”可得:对近山而居者的羡慕之情。
故答案为: ①对花山景物的喜爱之情;②对花山文化底蕴的赞美之情。
10.本题考查对文中的赏析。结合文章优于照片之处分析即可。如从听觉上分析,第②段“群鸟未眠,鸣声自山间传来,咕咕,唧唧”“鸟像知道有人在偷听其鸣,叫声越发高调,时近时远,彼此相和着”生动形象地写出鸟) l欢快鸣叫的情状,这是照片所不能替代的。从触觉嗅觉上分析,第①段“山林的野气澎湃而来,深吸一口气,有蔬笋瓜果风味,内心欢喜”写山林的气息和风味,这也是照片所不能替代的。从作者的感悟、感受. 上分析,第③段“后半夜飘起雨,雨丝落在树叶上,如春蚕食桑,屋檐积水打在芭蕉上,清脆如啄木。一股清凉包裹着身心,渐渐地,不知何时,不知何处,更不知有我”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更是照片所不能替代的。
故答案为:不同意。游记中有些内容是照片不能替代的,能让人更全面地感受到景物的情韵,是照片拍摄不到的,鸣声自山传来,唧唧”通过游记,感受传递给我们,比如文中“花山的石头却厚朴,颜色苍茫古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5G产业研究专家冯媛在谈到中国5G技术为什么能领先全球这一问题时表示:在经历“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跑”的不同阶段后,5G技术领先来之不易。5G网络传输速率是4G的10﹣100倍。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引擎,5G是发展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在线经济等新产业的重要支撑。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6月7日)
材料二:疫情期间,在北京,由5G驱动的无人机在国家体育场附近发放口罩,数百辆无人驾驶汽车不停地对街道进行消毒;在南京,有100多家采用了5G系统的医院在新冠疫情期间进行了线上医疗会诊。
(摘编自《参考消息》2020年5月8日)
材料三:5G专家李正茂指出:现在凡是有“智慧”这个字眼的行业,基本都跟5G有关,这就是5G带来的非常本质的变化。基于这个变化,行业的运作模式、形态将会发生一些新变化。
李正茂预测,5G会让教育“大变身”,将会变革教育行业体系。过去学校有围墙,距离将不再是教育难以逾越的鸿沟。
5G将让远程医疗手术成为可能。李正茂解释称,人看电视时,对100毫秒的时延几乎没有感知,100毫秒时延可能造成患者生命危险,这是过去远程医疗手术无法进行的原因。5G时代,让手术的安全性得到了保障。
在广州,5G正被应用于机场安保。监控设备通过5G网络实现高清视频实时回传、即时分析。借助5G网络,白云机场还建立了统一监控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5G将让民航业的安全更有保障。
(摘编自《环球时报》2020年5月19日)
11.根据材料,下列对5G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5G技术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引擎,支撑着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在线经济等新产业的发展。
B.中国5G技术领先世界来之不易,通信网络先后经历“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跑”等不同发展阶段。
C.基于5G带来的非常本质的变化,所有行业都会受到5G的影响,行业的运作模式、形态已发生一些新变化。
D.5G会让教育“大变身”,将会变革教育行业体系。在5G的帮助下,教育将会越过“距离”的鸿沟。
12.请你为“材料二”拟写新闻标题。(不超过15字)
13.根据材料,请概括出5G将给一些行业带来哪些变化。你觉得5G还能运用在什么领域呢?
【答案】11.C
12.3G疫情期间应用广泛。
13.①行业变化:5G将会将会变革教育体系;5G将让远程医疗手术成为可能。②运用领域:智能制造、智慧城市
【知识点】概括说明内容;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筛选比对能力.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应注意:1、细心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看清是“有错误的一项”还是“正确的一项”)。2、提高辨析异同的能力,选项表述的内容往往是经过加工整合的,多数情况下不是原文的机械罗列。做题时应用心比对,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新闻标题的拟写。新闻标题拟写的要求:1、标题所提示的事实,要与新闻内容一致。2、标题中的论断在新闻中要有充分依据。
⑶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11.ABD.正确。
C.有误,从材料三中“5G专家李正茂指出....这就是5G带来的非常本质的变化。基于这个变化,大多数行业都会受到5G的影响,行业的运作模式、形态将会发生一些新变化”可知,C项中“所有行业都会受到5G的影响,行业的运作形态已发生一些新变化”的表述与原文不符。
故答案为: C
12.材料二的内容写疫情期间5G技术的广泛应用,包括北京发放口罩,广州街道消毒,南京远程考试,医疗领域的更多应用。因此,可以概括新闻标题为:①5G产业“战疫”表现亮丽;②5G疫情期间应用广泛;③5G助力各地抗疫。
故答案为: 3G疫情期间应用广泛。
13.第一问,由材料三的第②段中“5G会让教育‘大变身’,将会变革教育行业体系”,第③段中“5G将让远程医疗手术成为可能”,第④段的“5G将让民航业的安全更有保障”可知,5G将带来的行业变化有: 5G将会变革教育体系;5G将让远程医疗手木成为可能;5G将让民航业安全更有保障。第二问考查想象能力。5G技术还能运用的领域,
示例一:5G通信技术在提高数据传输速率的同时还能够大幅降低能耗,可使低功率电池续航时间提高10倍以上。也就是真正意义上可以实现“万物互联”,随着传输速度的提高,物联网的概念会渐渐地进入到 各个家庭。到时候,一个手机控制家里所有的物品变得越来越普遍。实现万物互联以后,对人们的生活和办公效率有着质的提高。
示例二:到了5G时代,通过高效率的信息传输,路上的无人汽车会越来越多,而且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会直线下降。
故答案为: ①行业变化:5G将会将会变革教育体系;5G将让远程医疗手术成为可能。②运用领域:智能制造、智慧城市
阅读回答问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是日,月正望,日没月出,悄然生恐。月白路明,相与策杖而下。行未数武①,半山嘄②呼,乃余苍头③同山僧七八人,持火燎④、靿刀⑤、木棍,疑余辈遇虎失路,缘山叫喊耳。余接声应,奔而上,扶掖下之。次日,山背有人言:“昨晚更定⑥,有火燎数十把,大盗百余人,过张公岭,从者数百人,太守王绣惊骇,及知为灵运,乃安。吾辈是夜不以山贼缚献太守,亦幸矣。
(节选自张岱《陶庵梦忆》卷五)
【注释】①武:半步。②嘄(jiào):呼减。③苍头:奴仆。④火燎:火炬。⑤靿(wēng)刀:插在靴简里的短刀。⑥更定:晚上八时左右。
14.下列各组加点字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多助之至
B.是日 实是欲界之仙都
C.奔而上 负势竞上
D.及知为灵运 至霸上及棘门军
15.下面这句话是省略句。用现代汉语翻译时,你会在括号中分别补上什么内容?从备选项中选择,并简述理由。
余接声应,① 奔而上,② 扶掖下之。
备选项:A.我 B.奴仆和山僧
理由
16.苏轼和张岱两人各自回忆上述赏月之事,分别会露出怎样的表情?请选择并阐释理由。
表情:A.[偷笑]B.[流泪]C.[憨笑]D.其他
17.张岱可以称为苏轼笔下的“闲人”吗?请结合选文及链接材料分析。
【链接材料】
张岱,晚明散文家。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侨寓杭州。明亡后,在国破家亡之际,回首二十年前的生活,以抒发他对故国乡土的追恋之情。
【答案】14.C
15.B;A;理由:结合前文意思可知是仆人和山中僧人以为“我们”遭遇老虎,所以带着火把、木棍等沿着山路向上叫喊,“我”听见并回应,所以应该是“奴仆和山僧”跑上来,搀扶着“我们”下山。
16.示例:苏轼会露出C.憨笑的表情。苏轼被贬黄州,和友人夜赏月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色澄澈透明,一扫被贬的不快,显示出苏轼豁达乐观的心态。张岱会流露出A.偷笑的表情。张岱和友人赏月晚归,导致仆人和僧人持火把来找,这一幕却被人认为是山贼过境,“吾辈匿笑不之语”可见张岱回忆这次赏月会露出偷笑的表情。
17.不可以。苏轼笔下的“闲人”是指具有闲情雅致,但郁郁不得志人,包含悲凉的情感。张岱也具有闲情雅致,但他更多表现出的是对故国的追恋之情,与苏轼笔下的“闲人”有不同之处。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了解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然后结合句子进行分析。文言句式有:倒装句、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
⑶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做好此类题目需要通读全文,抓住关键的语句,从文章所的不同对象、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
⑷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14.A.到/极致、几点
B.代词,这/动词,是
C.相同,动词,向上
D.等到/至、到
故答案为:C
15.本题考查特殊句式。这里为省略句,省略了主语,根据文中“乃余苍头同山僧七八人,持火燎、刀、木棍,疑余辈遇虎失路,缘山叫喊耳”可知是作者的奴仆以及山僧担心作者一行人遇到老虎有危险来山中寻人,因此当“我”听到呼喊回应之后,应该是奴仆和山僧们过来接应我们,因此①处应该是奴仆和山僧跑上来,故选:B。
根据“扶掖下之”能够看出是搀扶着下山,根据地位高低应该是奴仆和山僧搀扶着我们,因此②处是“我”扶着,故选:A。
故答案为: B ; A ;理由:结合前文意思可知是仆人和山中僧人以为“我们”遭遇老虎,所以带着火把、木棍等沿着山路向上叫喊,“我”听见并回应,所以应该是“奴仆和山僧”跑上来,搀扶着“我们”下山。
16.本题考查文章情感的理解。苏轼在回忆赏月之事时,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赏月时既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还有赏月的欣喜与同友人漫步的悠闲,即使作者现在被贬黄州,但是仍旧有着豁达乐观的心态,依旧能够欣赏到明净澄澈的月色,因此苏轼的表情应该是C。
张岱在回忆赏月之事时,想到自己同友人赏月,奴仆山僧一行人来寻自己,竟然被不知情的人认为是山贼过境,并且描述的详细逼真似乎确有其事一样,作者再联想到谢灵运曾经也被太守误解,因此认为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通过“吾辈匿笑不之语”就能够看出,所以张岱的表情应该是A。
故答案为:苏轼会露出C.憨笑的表情。苏轼被贬黄州,和友人夜赏月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色澄澈透明,一扫被贬的不快,显示出苏轼豁达乐观的心态。张岱会流露出A.偷笑的表情。张岱和友人赏月晚归,导致仆人和僧人持火把来找,这一幕却被人认为是山贼过境,“吾辈匿笑不之语”可见张岱回忆这次赏月会露出偷笑的表情。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根据“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并且联系作者时代背景可以看出,苏轼之所以称自己为“闲人”, 是因为自己被贬谪黄州远离朝堂,无法在政治上施展抱负,因此自嘲自己为“闲人”,既表达了自己夜半赏月的闲情雅致,同时也暗含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张岱生于明末清初,根据链接材料中“明亡后,他隐迹山居,在国破家亡之际,写成《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两书,以抒发他对故国乡土的追恋之情”可知,张岱虽为“闲人”,但是根本原因是故国已经灭亡,自己不得已而隐居山间做起了“闲人”, 即有隐居的闲情雅致,同时也暗含了对于故国的追思。因此,二者的情感并不相同,张岱不可以被称为是苏轼笔下的“闲人”。
故答案为:不可以。苏轼笔下的“闲人”是指具有闲情雅致,但郁郁不得志人,包含悲凉的情感。张岱也具有闲情雅致,但他更多表现出的是对故国的追恋之情,与苏轼笔下的“闲人”有不同之处。
阅读回答问题。
送魏二
【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8.“江风引雨入舟凉”中“凉”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19.细读这首诗,你会发现此诗在构思上虚实结合很有特色,请结合内容简要赏析。
【答案】18.“凉”字不仅写出了秋风秋雨中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更写出了此时因朋友分离而倍感凄凉的内心感受。
19.诗的三四句乃虚拟。诗人借助想象,以忆字领起,虚构了一个月夜泊舟、梦中听猿的虚幻境界,扩大了意境,深化了主题。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生活杂感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鉴赏诗歌,首先要掌握一定的鉴赏知识、专业术语,如表达技巧:象征、用典、烘托、寓情于事、托物言志、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等,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句做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准确地鉴赏。
18.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因为江上有风雨,所以舟中温度下降,让人感觉寒冷,这是其一;因为友人远走,相见无期,想到此处,诗人的心中不由一阵悲凉,此是其二。
故答案为:“凉”字不仅写出了秋风秋雨中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更写出了此时因朋友分离而倍感凄凉的内心感受。
19.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写作手法的赏析。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第一、二两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清香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友人难以成眠,即使友人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摆不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在艺术构思上是颇有特色的。据此句子整理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诗的三四句乃虚拟。诗人借助想象,以忆字领起,虚构了一个月夜泊舟、梦中听猿的虚幻境界,扩大了意境,深化了主题。
三、作文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当你不小心舫碍到别人时,一句真诚的“对不起”,就会化干戈为玉帛,一句真挚的“对不起”,就会化解心结与朋友情好日密,一句真心的“对不起”,就会获得父母加倍的爱。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是一种担当,更是一种爱。
这段话唤起了你的什么回忆?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故事,可以发表见解。要求:⑴不少于600字;⑵不得套作,抄袭;⑶文中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真实人名、校名、地名等。
【答案】例文:
很想说声对不起“对不起”
小学的生活转瞬即逝,在这短短的六年中,也不免有些遗憾,最遗憾的事就是没有向善良淳朴的二胖真诚道一声歉。
还记得,那是五年级开学的第一天,迎接新学期的到来,班主任走了进来。
顿时,同学们把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他,就把脸转了过去,班主任对我们说:“他将成为我们的新同学,大家一块儿来欢迎他,他来到我们班。
因为他很胖,所以大家都叫他“二胖”,可我和几个同学就是看不起他。有一次,我们连声拒绝:“走开!穿的这么破!”可能是这句话深深地伤了他的心吧,他不再活泼开朗。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知道了二胖的生活很艰苦,妈妈随之改嫁。前不久,现在只能躺在床上,可我非但没帮助他,这让我感到非常后悔。
从那以后,二胖就再也没来上学。二胖就这样悄无声息地离开了我们班,我连声“对不起”都没跟他说,我的一举一动曾伤害过他,无论怎样。
二胖,我真的好想对你说一声“对不起”,就请接受我这份真诚的道歉吧!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分析提示语,可见“对不起”的重要性。“对不起”指对人有愧,常用为表示抱歉的套语,是礼貌用语。可根据提示语中构思写作内容,如不小心妨碍别人,误解朋友,顶撞父母......般同学会写自己周围的人,想对周围的人说声对不起,我们可以稍微打开一下思路,写写离我们距离较远的人,例如写一个明星,原来我并不喜欢他。后来我在一次慈善的晚会上,发现他是一位很有爱心的人士,我觉得原来对他的误解有些歉意,想对他说一句对不起,这个思路就很新颖。这个题目,一般要写记叙文,主要要写特定的事,包括和老师、父母之间的。写得要有波澜,不能太平淡,还要有一个从不理解到理解的情感和态度转变的过程。写“对不起”时,一定要有对自己的错误和过失的反思。这样的作文题目利于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树立对人、对事、对生活的正确价值观。本文适合使用前面记叙,最后一段议论抒情升华主题的写法,前叙后议,一张一弛。也可由“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是一种担当”作为论点构思写作议论文。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材料中的侧重点一定要抓准。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联系材料,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