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11 10:35: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温故知新
多民族政权并立
辽夏金元的统治
辽:南北面官制
西夏:一制两称
金:猛安谋克
政权统一:从蒙古到元统一
地方:行省制
中央:一省制
民族:四等人制
西域:新疆; 吐蕃:西藏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课程标准:
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一、经济的发展
1、农业的新发展
领域 表现 作用
耕种制度
经济结构
作物推广
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普及
土地的利用率提高,粮食产量增加,人口增多
北宋自越南引进的良种 ——占城稻
【2020·全国Ⅰ卷】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 )
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
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
课堂练习
A
一、经济的发展
1、农业的新发展
领域 表现 作用
耕种制度
经济结构
作物推广
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普及
土地的利用率提高,粮食产量增加,人口增多
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棉花、茶叶、蚕桑等)的农户
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客观上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
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北宋自越南引进的良种 ——占城稻
2、手工业的发展
一、经济的发展
制瓷业
矿冶业
活字印刷术
“昌南”
CHINA
③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
煤开采量很大,都城普遍使用煤作燃料。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印刷业
①制瓷技术改进,“五大名窑”
②元朝: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
景德镇瓷器
(宋真宗年号)
“景德”
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边境榷场贸易较为活跃
海外贸易繁荣,外贸港口多
货币发行量大增,纸币出现
“海上丝绸之路”
榷场贸易
一、经济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
【2023·广东合格考】北宋时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交子的出现
A.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C.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D.减缓了贫富分化的趋势
课堂练习
A
城市兴盛(汴梁、临安、大都)
临安——“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
“百戏竞集,如绯绿社、齐云社、遏云社”
——《武林旧事·社会》
“文士,有西湖诗社…武士有射弓踏弩社…更有蹴鞠、打球、射水弩社。”
——《梦梁录》
东京汴梁的坊市界限取消
最早的足球俱乐部
【2021·广东合格考】《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都城夜市“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有的通宵营业,冬天大风大雪也有夜市,这反映了当时
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兴盛
C.都市的衰落 D.商业的繁荣
课堂练习
D
4、经济格局变化——经济重心南移(两宋之际完成)
元代大运河
“(临安)灯市,每逢入夜,大街小巷游人如织,摩肩接踵,各式各样的商品令人目不暇接,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
——《武林旧志》
“苏湖熟,天下足”
北宋太尉高俅
古代最有名的蹴鞠“明星”
高俅者,本东坡先生小吏,草札颇工...东坡以属王晋卿。...(某日,晋卿派高俅送物品给端王)值王在园中蹴踘,俅候报之际,睥睨不已,王呼来前询曰:“汝亦解此技邪?”俅曰:“能之。”漫令对蹴。遂惬王之意,大喜...由是日见亲信。逾月,王登宝位。上俊宠之,眷渥甚厚,不次迁拜。
—— 《挥麈后录》
高俅的发迹史,客观上说明宋朝门第观念淡化!
“禁工商不得乘马”、“工商杂色之流,必不可超授官秩,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部曲奴婢身系于主,谓私家所有”
——《旧唐书》
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更无古代封建贵族及门第传统的存遗。……中国社会进入“纯粹的平民社会”
——钱穆《理学与艺术》
入宋以后,随着门阀制度与庄园经济解体,从前的部曲均被放免为自由民。
——吴钩《从身份社会到契约社会》
(本朝)未尝折困天下之富商巨室。 ——宋·陈亮


二、社会的变化
门第观念淡化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VS
三、儒学的复兴
孔子创立
春秋
继承发展成为显学
战国
孟子
荀子
焚书坑儒遭打击
秦朝
儒学独尊
西汉武帝
佛道冲击
魏晋南北朝
“三教并行”
隋唐
韩愈
儒学复兴

宋朝
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
回顾从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复兴运动
(1)背景: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不及佛教和道教。
(2)兴起: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儒家经书
伦理道德
理学以“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维护封建统治的新儒学。
——岳麓版历史教材必修三《宋明理学》
道、佛
儒(根本)
(目的)
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道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巩固大一统
宇宙观
人生观
认识论
伦理观
教育
“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是自然界和社会根本原则,“天理”
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渡的欲望,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格物致知”只有通过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理”,逐渐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
“理”体现在社会上就是“三纲五常”,就是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合编为 四书,并加以注释,作为先于“五经”儒学基础读物




朱熹
【2022·广东合格考】在唐代的官方祭祀体系中,孟子没有被正式列入。直到宋代,官方才正式承认并确立孟子配享孔子的地位。这反映了
A.孟子在宋代地位大大提高
B.唐代思想文化控制严密
C.孔子在宋代地位有所下降
D.唐代儒学不如宋代发达
课堂练习
A
巩固大一统
二、唐中后:两税法
1、王安石变法
理学的影响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明·于谦
①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
材料1: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材料2:理学的理欲之辩,本意是想规谏统治者。但事实是统治者顺手接过来……理欲之辨由道德修养的圣贤功夫转化成了政治奴役性的残杀工具。-——张立夫《宋明理学研究》
②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地位:自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巩固大一统
文学 宋词 体裁 派系 婉约派 豪放派
代表
元曲 散曲 杂剧 含义 意义 代表 说书 含义 长短不一,配乐歌唱,按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各有固定格式
柳永、李清照
苏轼、辛弃疾
比词更灵活、更通俗的长短句配乐诗歌体裁,更加适合市井演唱的需要
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元杂剧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
关汉卿、王实甫等
宋元城市中说书演出非常盛行。说书底本称为话本,早期的白话小说
四、文艺与科技
巩固大一统
艺术 书法 特征
绘画 成就
特征
名家辈出,与唐朝相比更加追求个性,不拘法度
山水画(突出)、花鸟画、人物画
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
四、文艺与科技
巩固大一统
代 表 朝代 表 现 印刷术 宋朝 火 药 宋朝 指南针 宋朝 沈 括 北宋 郭守敬 元朝 王 祯 元朝 文字 辽 西夏 金 蒙元
雕版印刷普及,北宋工匠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大量制造用于军事,由燃烧型火器逐步发展为爆炸型火器和管型射击火器。
用人工磁化方法造出的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
设计和监制了多种天文观测仪器,如简仪;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新的历法《授时历》。
编撰的《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
契丹大小字
西夏文
女真文字
女真科举
畏兀体蒙古文
八思巴文
这一时期实践经验总结性领先的中国古代科技始终保持服务于小农经济的发展特征。
四、文艺与科技
本课小结
手工业发展
商业发展
农业发展
社会新变化
国家对社会控制的松弛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门第观念淡化
经济新变化
文化新变化
新儒学:理学
文学艺术的发展
科技的发达
经济重心南移
【2021·广东合格考】与北宋时期相比,南宋时期南方面粉消费量猛增,小麦价格暴涨,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临安面食店的数量大增。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水稻种植技术落后 B.均田制度走向瓦解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饮食习惯根本改变
课堂练习
C
【2023·广东合格考】表1北宋科举入朝为官人数统计表
表1中的变化反映了
A.北方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B.南方经济发展带动文化进步
C.南方士族力量日趋强大 D.政治中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
课堂练习
B
【2020·广东合格考】有学者论述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思想家,说,“他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他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这位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韩愈
C.朱熹 D.王阳明
课堂练习
C
【2023·广东合格考】宋代的城市里活跃着许多说书人。说书的底本称为“话本”,主要以白话写成,穿插一些古典诗词,语言生动,且多以手工业者、市井商人等为主角。这反映了宋代
A.城市世俗生活繁荣
B.市民的政治地位显著提升
C.市民文化成为主流
D.话本成为知识传播的载体
课堂练习
AD
【2021·广东选考】1289年,元政府在广泛种植木棉的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地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这
A.加重了区域经济的不均衡
B.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推动私营棉纺织业的繁荣
D.促使财政管理权限下移
课堂练习
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