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前476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
15世纪
文艺复兴初期
中古时期的欧洲是怎样的时代?
南北朝
明朝
中世纪
十字军东征
英法百年战争
教会压迫
悲惨农奴生活
黑暗?
黑死病侵袭
工商业繁荣
曙光?
时空定位
城市和大学兴起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极度黑暗的时候,反而能看见星光”
——中古时期的西欧
基本特征:
1.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2.经济:庄园与农奴制度
3.思想:基督教占统治地位
阅读教材,找一找:
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民族大迁徙不是简单的民族住地的变化,而是日耳曼人各部落集团对奴隶制罗马帝国的武力征服。在这种征服的基础上使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
(一)黑暗时代:西欧封建社会
形成背景 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日耳曼因素与罗马因素的影响。
内容 主体: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封臣的义务: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封君的权力:土地的占有者;享受各种权力。
封君
封臣
政治契约
给予土地和保护封臣
效忠封君并服兵役
(一)黑暗时代:西欧封建社会
1.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基础梳理
(一)黑暗时代:西欧封建社会
重点探讨
1、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以土地封赐为纽带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具备契约意识,即相互尽义务
只对直接领主负责,地方领主相对独立,国王控制力有限,易导致分裂割据
封君封臣制特征:
材料二:中世纪流传着一句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一:9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 “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西方社会史》上卷
具备契约意识
只对直接领主负责
以土地封赐为纽带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
(1)国王或皇帝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
(一)黑暗时代:西欧封建社会
重点探讨
1、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2)封建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封君封臣制的影响: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比较项 封君封臣制 西周分封制
不 同 点 社会形态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纽带 以土地为纽带,依靠契约关系 以血缘为纽带,宗法制来维系
统治 侧重于军事和经济关系 侧重政治关系
国王是名义上最高统治者,只效忠直接上级。 天子最高统治者,都从属天子。
相同点 目的相同(维护统治);都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给予土地;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地方独立性大 比较封君封臣制度与西周分封制
(一)黑暗时代:西欧封建社会
重点探讨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一)黑暗时代:西欧封建社会
基础梳理
相关史料
2.经济:庄园制
一个领主单独管辖的特别区域的农业种植园叫作庄园,有时乡村和庄园是相当一致的,也就是说,一个农民的村落形成一个领主特有的庄园。但是,有时一个庄园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乡村,而有时一个大乡村可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庄园。
—【美】布莱恩·蒂尔尼 西德尼·佩因特《西欧中世纪史》
(一)黑暗时代:西欧封建社会
基础梳理
2.经济:庄园和农奴制
土地类型 经营管理者 权利与义务
领主自营地 领主
农民 份地 自由农 份地 自由农
农奴 份地 农奴
①庄园构成:
A.直接经营领主自营地;B.提供农民土地;C.主持庄园法庭,审理庄园案件,维护庄园秩序
A.交纳地租,服劳役;B.法律上自由
A.耕种领主自营地,收入归领主B.法律上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C.自备工具为领主服劳役
(一)黑暗时代:西欧封建社会
重点探讨
2.经济:庄园和农奴制
相关史料
西欧封建庄园示意图
领主城堡
自由农份地
领主自营地
农奴份地
教堂
公共草地
马厩
谷仓
材料1:庄园生产主要为生产者自家和领主提供生活资料,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材料2:随着庄园制度的发展,农奴渐渐地受领主的司法权管辖……有司法权的领主支配着佃户的人身和财产……甚至对他人拥有生杀大权。
——《西欧中世纪史》
性质: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单位
经济上:自给自足、封闭独立
政治上:拥有自己的法庭,维持庄园秩序
归纳中世纪西欧庄园制特征:
(一)黑暗时代:西欧封建社会
重点探讨
农奴与奴隶
相关史料
问题探究:
比较奴隶与农奴,分析中古时期西欧生产关系的变化?
但他们(农奴)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所以他们的处境比奴隶好得多。......尽管许多农奴的命运肯定相当艰难,但他们很少完全听凭他们的领主随意支配打发。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相同点:
在法律上都是非自由人,都受到农奴主或奴隶主的压迫
不同点:
相对奴隶,农奴的地位较高、受到的束缚更小
生产关系:
由奴隶制经济转变为封建制经济,生产关系进步
2.经济:庄园和农奴制
①经济上,拥有大量庄园和土地,并通过什一税的征收获取巨额财富。
②政治上,利用教阶制度(等级制度),成为当时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
③思想上,控制基督徒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人性发展。
④王权与教权关系上,教权一度凌驾于王权之上。(补充)
在教父主持下接受洗礼
出生
由教父主持婚礼
结婚
涂香油,以求灵魂升天
死亡
地位:在西欧社会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基础梳理
(一)黑暗时代:西欧封建社会
3.思想:基督教占统治地位
表现:
英诺森三世在位期间,罗马教皇的权势达到了顶点……“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皇帝要从教皇那里得到政权。”
、
卡诺莎之辱
1077年,教皇格列高利和德皇亨利四世争权夺利,教皇在德国和其他国家掀起反亨利浪潮。同时,德国一些贵族宣称,如亨利不得教皇宽恕,将不承认他君主地位。德皇被迫妥协,去向教皇请罪。教皇故意不予理睬,去了远离罗马的卡诺莎行宫。德皇在卡诺莎行宫前站了三天三夜,受尽精神侮辱后,教皇才恩赐给德皇一个赦罪的吻。
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3.思想:基督教
法王腓力四世迫于军费向教会征税,教皇宣布取消其教籍,法王派人殴打教皇,亡。后指定一名法国主教担任教皇,新教皇惧怕意大利人的反对,且在法王的授意下,将教廷迁至法国边境的阿维尼翁,此后70年间七任教皇都在此,史称“阿维农之囚”。
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朱迪斯·M·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思考:中古中后期,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经济:庄园与农奴制度
文化:基督教会控制人们的精神生活
政治:世俗王权得到加强
经济:城市自治运动
文化:大学兴起,思想解放
(1)城市兴起的条件
(二)孕育曙光:西欧封建社会的新变化
基础梳理
政治上: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
经济上:西欧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庄园农业繁荣,耕地面积增加;
动力技术进步;
工商业复兴和繁荣。
1.城市兴起与城市自治
中世纪的巴黎
威尼斯
原属东罗马帝国
110世纪末建为独立的城市共和国
热那亚
始建于罗马帝国时期
1528年重新获得独立
佛罗伦萨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中世纪谚语
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① 如何理解这句话?
② 城市通过什么手段取得了自治权?
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
③ 城市取得自治权有什么意义?
经济: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文化:一些城市兴办大学
政治:城市还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加强了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二)孕育曙光:西欧封建社会的新变化
1.城市兴起与城市自治
英格兰国王在与贵族的斗争中强化王权,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较为强大的王权。
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的国家有西班牙和葡萄牙。
法兰西国王借助通婚和征服等手段,击败各地封建主。而且王权获得城市不同程度的支持,12-13世纪王室领地持续扩大。到15世纪晚期,法兰西基本完成统一,王权得到强化。
①国王作为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被视为最高领主,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
②社会环境的逐渐稳定,经济增长。
原因:
表现:
(二)孕育曙光:西欧封建社会的新变化
2.政治:王权加强
中世纪巴黎大学的教学场景
学术自治
材料:他(法国国王)命令,禁止虐待来往巴黎的大学师生,不允许向他们缴纳旅行税。市长及法官不许插手师生及其侍从的案件,更不允许逮捕和拘留未定罪的师生。
——杨燕《中世纪时期巴黎大学的自治》
3.思想:大学兴起,促进思想解放
巴黎大学
牛津大学
博洛尼亚大学
(二)孕育曙光:西欧封建社会的新变化
封君封臣制度,分裂混战
王权强化,议会兴起
封建大庄园和农奴制
城市兴起,市民自治
神权至上,束缚人性
大学兴起,思想解放
黑 暗
光 明
西欧中世纪在缓慢发展中孕育着新的因素,承接着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
“上帝的磨盘虽然走得慢,却磨得细”
——中古时期的东欧
(一)拜占庭
1、建立:395年罗马帝国分裂
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
基础梳理
相关史料
2、统治:
(1)经济:帝国境内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
(2)军事: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
(3)法律:查士丁尼在位期间编订《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
6-7世纪的拜占庭帝国
(一)拜占庭
罗马法
重点探讨
相关史料
(1)发展历程:
罗马共和国
罗马帝国
查士丁尼
习惯法—成文法
公民法—万民法
《民法大全》完成体系
(2)地位: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
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查士丁尼法典》序言
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都以罗马法为立法基础来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拿破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
(3)评价:
①有利于稳定秩序、巩固统治
②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拜占庭
基础梳理
相关史料
3、衰亡:
(1)原因:
①连年征战严重消耗了拜占庭的资源
②游牧部落(库曼、突厥等)的冲击,帝国陷入混乱
(2)灭亡:
1453年,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帝国灭亡
(二)俄罗斯
基础梳理
相关史料
兴起与发展
9世纪
基辅罗斯
俄罗斯发端于此,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
13世纪
莫斯科公国
被蒙古征服,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
16世纪初
17世纪末
1547
汗国臣属
在反击蒙古统治过程中逐渐兴起,而后建立起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国家
伊凡四世
伊凡四世加冕沙皇,推行一系列措施,继续扩张
地跨欧亚
已经将疆界推进到太平洋,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
伊凡·瓦西里耶维奇(1530-1584),又被称为伊凡雷帝或者伊凡大帝、恐怖的伊凡。
《伊凡雷帝杀子》列宾(1885)
(二)俄罗斯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本课小结
今日作业:同步和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