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材料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按照中国古代图书分类的方式,词话应属于广义上的“诗文评”,内容不外批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评、赏鉴、解说诗词,既是作者表达文学态度和观,点的方式,有时也具备补佚词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的客观功用。自隋唐五代而下,两宋已见专门论词著作,明清以降,词话制作如林,
材料一:
但大多不出传统思维之围,直到晚清王国雏《人间词话》成书,乃标志词话这类批
文艺评论是评论者在文艺欣赏的基础上,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对文艺作品
评文体已尝试弃旧图新、融入西方审美体系。王国雏奋然跳脱旧有的文体偏见,以
现象、思潮、人物等进行描述、阐释和评价的行为。文艺评论作为感性与理性的桥
西方美学思想为“手术刀”,解剖和检视诗词的精神境界与生命意识。
梁、理论与实践的纽带、学术与社会的连接,通过关系性言说实现对话和调适目的。
有无“境界”,是《人间词话》评判一切作品优劣的标准。王国维不满于南宋
描述绝不是对作品的重复,而是对作品的文本提取和转译。描述什么,不描
词的雕饰,认为五代、北宋之词“独绝”在于它们境界高,自然且见真性情,特别
述什么,首先是一个选择提取的过程。评论家根据他的理解、目的以及趣味进行
是词人多为“豪杰之士”,“能自树立”。在王国维的眼中,南唐后主李煜即是此
选择,通过理性文本的方式进行描述。这个理性文本可以是文字、语音、图画、
类非凡人物,他以一片赤子之心写词,实际是以血泪书写生命,甚至具备“担荷人
视频等等。这些理性文本本身也可能是艺术形态,如果其中的逻辑含量不足,就
类罪恶之意”,引发后世强烈的情感共鸣。王国维抽离了文学的“政治”意涵而独
可能成为艺术再创作,失去评论的本意。描述的过程,是信息提取和语义呈现的
钟情于“生命”意识,从词中解读出生命的伤感无奈和悲壮苍凉,并由此将词雅正
过程,也是信息遗漏和语义屏蔽的过程。评论家的感受力、概括力、表达力的不
化、严肃化和崇高化,与清代常州派等推尊词体的做法迥然有别,既见卓尔不群的
同,让这个描述结果有很大不同。
眼光和思雏,也能看到西方哲学和现代进步观念对之产生的深刻影响。
专业的文艺评论将依据一定的理论进行阐释,把理性文本的蕴藏的意思与意
王国雏在论李煜词时提到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名言,指出“尼采之学说全本于
义展示出来。理性认知具有更深刻、更普泛的理论力量,是对规律的把握和启发,
叔氏”。实则《人间词话》的核心观点亦多由叔本华思想中化出。在叔本华看来,
因而阐释会深化对作品的理解,揭示创作奥妙,掘进审美意义,进而达成艺术创
“世界是我的表象”,这是一个“先验的真理”,而表象则是意志的客体化,因
作鉴赏深层实现的目的。同时要看到,理论则是固化的认知工具,是依据对一定
此世界同时是意志又是表象;理念是一种“完美的表象”,个体化的事物则是“不
时代、一定地域的实践的提炼而形成的,产生于特定环境,是对那个时代问题的
完美的表象”,认识理念的方式就是艺术,“这是天才的任务”。这与《人间词
回答,运用到另一个时代另一个地域的作品时,可能会出现强制阐释和过度阐释
话》两相比照,能够明显看出王国维关于“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分判和
的现象。歌德所言“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是对阚释工作的一个提醒。
论述,都藏映着叔本华的影子。
评价是文艺评论最具主观色彩的环节。描述与阐释尽管具有浓厚主体色彩,
王国雏之受叔本华影响,本与其自身的体质和气质有关,他曾自言“体素底
但毕竞客观性是其外在要求。评价由于依据的是主体尺度,会因为评论家的个体
弱,性复忧郁,人生之问题日往复于吾前”,这种困扰和焦虑投射到对文学的观
的政治倾向、价值观念、学术追求、研究专长以及趣味、偏好、身份、环境等等
看和解读中,便是《人间词话》里的“诗人之忧”,王国维将之别为“忧生”和
的不同,对作品价值的判断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因素同样对描述和阐释发生影响,
“忧世”。处于一个剧烈变动的时代,忧郁善感的诗人对国家、社会和民生的忧
但不会像评价如此直接。尽管评价具有鲜明的主观色彩,只要其所依据的理论足
戚,大多自然转向对生命本质的叩问。物华流逝、岁序更易的哀叹,由文字和词
够科学、足够包容、足够适配,评价就会越公允,越能得到认可、引发共鸣。因
句凝化造设为种种“境界”,或隐或显地承载着复杂而深沉的情感,而这又已溢
此,做好理论建设,是文艺评论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出所谓“悲观主义”的意涵之外了。
(摘编自徐粤春《文艺评论作为一种对话性的言说方式》)
深染西方美学色彩的《人间词话》,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在保持民族文化认同2024届高三上学期11月段考
语文参考答案
1.(3分)
A(B项“二者就可能会相互转换”错误,原文只提到“可能成为艺术再创作”,没有谈及二者转换;C
项“同时…的作用”错误,原文是“有时”;D项“评判一切作品”错误,原文强调的是“有无‘境
界',是《人间词话》评判一切作品优劣的标准”,且因果关系不当。故选A。)
2.(3分)
B(“与李煜身世际遇关系紧密”错误,原文“王国维抽离了文学的·政治'意涵而独钟情于·生命
意识”,可见与李煜的身世际遇并无紧密关联。故选B。)
3.(3分)
D(“都强调了理论建设的重要性”错误,材料一论及理论建设的重要性,材料二强调王国维美学思想
深受西方哲学观念影响,并未言明理论建设内容。故选D。)
4.(4分)
①前两句写岁序更易,蝼站悲鸣,诗人哀叹时光短促、岁月不居,这是对生命本质叩问的“忧生”。②
后两句写民生调敝,诗人痛心战乱频仍、生灵涂炭,这是对社稷苍生悲悯的“忧世”。(每点2分。其
它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赋分。)
5.(6分)
①对苏轼词作进适描述,对其作品信息要加以选怿提取.形成理性文本。②辩证性运用王国维的“境
界”理论对苏轼词作进行闸样,注道解读的尺度3依据个人价值判断对苏轼词作进行主观评价,评价
要科学适配、有包容性.(每点2分,答出3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6.(3分)
A(“获得了独享的私密空间”错误,原文指“悄悄地把波马看成是”而非“获得了”,且因果关系不
当。故选A。)
7.(3分)
B(“关于碎爷早年间的苦难避遇”是插叙而不是补叙;且“让故事生动化句有波澜”错误,本文淡化
故事情节,插叙主要是为了塑造形象。故选B。)
8.(4分)
①第一处的“终止”指巴僧阿爸和碎爷步入人生暮年,他们丰厚的人生感受和不屈的生命意志令“我”
钦佩。②第二处的“终止”主要指波马在落日余辉中结束了它一天的时间,“我”见证了其辉煌灿烂的
景象并感到震撼。(每,点2分,答出2点得满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赋分。)
9.(6分)
①本文采用第一人称的有限视角,注重“我”的心理流露和展示,使行文带有浓郁的主观抒彩。②
本文淡化情节,不强调完整曲折的情节结构,而是侧重表现波马落日以及人物感悟,体现散文化的叙事
特色。③本文对天山景象和人物的诗意描绘,反映作家对雄浑壮丽之美的深沉思考,具有强烈的抒情个
性。(每点2分,答出3点得满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赋分。)
10.(3分)
CDF(每涂对一处给I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11.(3分)
D(两个“原”都有推求、追根溯源之义,意思相同。故选D。)
12.(3分)
C(“对秦始皇的批评”错误,应该是唐太宗以秦始皇为前鉴而自省反思。故选C。)
13.(8分)
(1)陛下您德行崇高广大,急于所求的应该是仁义,所珍爱的难道仅仅是奇珍异宝吗?(“巍巍”“宝”
“岂”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我)本就知晓国家唯有借助臣民,得到他们的辅佐拥戴,才能守护君王的尊贵与荣耀。(“藉”
“翊戴”各1分、主语省略1分,句意通顺1分。)
14.(3分)
①魏征授引古人正身理国的精当言论,劝谏唐太宗要克己自修,正心治国,才能实现四方慕化。②朱熹
探析谏诤职位设置的原因,阐明天下根本在于心正身修,劝勉君主要亲贤臣、远小人,不失正心。(答
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赋分。)
2024届高三上学期11月段考·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