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24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1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自行保存。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注意: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
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礼记·表记》记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但商代巫祝已经从图腾神
崇拜、自然神崇拜逐步转到血缘祖先崇拜、英雄人物崇拜。如对商代兴盛做出很大贡献的
“祖乙”在甲骨卜辞中出现1000多次,“王梦惟祖乙”在卜辞中累累出现。材料旨在说明
商代
A.神权统治色彩浓厚
B.神权意识逐渐消亡
C.人文观念已经萌发
D.专制王权不断强化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出处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察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天子唯能一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
《墨子间沽》卷3
《尚同中》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孟子·见梁襄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
王》
“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六说
《荀子》
者立息,十二子者迁化,则圣人之得势者,舜、禹是也。
以上政治主张
A.蕴含了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B.都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治
C.顺应了当时统治者进行争霸
D.反映了战国时期各思想流派
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
3.观察西汉不同时期封国范围图,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西汉
长安回
长安回
西
一百汉初用各担大数范国儿
回茵汉后期到国大致范田
西汉初期封国形势
西汉后期封国形势
A.武力镇压地方势力
B.地方治理策略的调整
C.推行郡国并行制度
D.人才选拔权收归中央
4.考古发现,山西大同迎宾大道北魏墓壁画既出现狩猎场景,也有仆侍牵着驭粮马的画面;
大同沙岭7号墓主为鲜卑人南壁壁画为宰羊、饮酒、烧烤宴饮场景,也出现了粮仓,墓
中漆皮上出现了扬场和庖厨场景:大同南郊仝家霄北魏墓有大型狩猎图和农耕、春米、庖
厨等图像。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论证
A山西大同是北魏政治文化中心
B北魏饮食文化多元月门类齐全
C.北魏时期民族交融趋势的加强
D.农耕成为北魏的主流经济形态
5.南宋时期兴起永嘉学派。其代表人物陈亮认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叶
酒也提出“功到成处,便是有德:事到济外,便是有理”的主张。据此可知,永嘉学派
A.受格物致知思想的影响
B.与心学一脉相承
C.维护了理学的正统地位
D.主张经世致用
6.清代漠南蒙古地区的汇宗寺立有镌刻满、蒙、汉、藏匹种文体的碑铭:避暑山庄丽正门上
镶有汉、满、蒙、回、藏五种文字题写的匾额:清朝官修辞书一《五体清文鉴》,包括汉、
满、蒙、藏、回五种文字对译分类。这些现象表明,清代
A.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华夷之辩观念
B.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形成
C,促进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
D,推行满汉分治的二元治理模式
7.重金悬中国国内贸易证税制度之一,因其初定税率为1厘而得名。厘金创行于咸丰(1851一
一4861年)三年江苏扬州附近,咸丰五年在全国开征,是晚清时期新创商业税种。厘金制
度创行主要是为
A.抵制外国经济
B.适应现代赋税
C.发展近代军事
D.镇压农民革命
8.1910年10月,直隶谘议局对总督陈夔,龙未经同意奏请续公债提出质问书,质问所办公债
是作为地方公益之用还是充当行政经费之用,但陈夔龙不予理踩,于是谘议局在常年会闭
会之后又召廷临时会,特提出“陈总督侵权违法案”,呈请资政院孩办。这反映出当时
A.督抚权力受到有效剃约
B.地方势力控刺中央
C,民主政治理念付诸实践
D.预备立宪成果斐然
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高2024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23
4
6
789101112131415
A
B
D
B
A
B A C AB
非选择题,16题26分,17题17分,18题12分,共55分。
16.(26分)
(1)主张:先富民再富国:提高工商业者的地位:设置专职官员管理,减轻工商业赋税
加强对盐铁的管理(允许民营生产,政府统一销售);降低关税,优待外来客商。(每
点2分,共9分,任答五点即可)
(2)特点:涉及政、经、军、文等各方面,内容全面,操作性强:持续时间短:成效明
显。(6分,每点2分)
(3)背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一五计划即将完成,初步改变
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中共八大即将召开:苏共二十大召开,斯大林遭到批判和香定,
为了总结苏联经验教训。(每点2分,共7分,任答四点即可)】
意义:成为党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端(开始了我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
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每点2分,2点共4分,其他答案
,言之有理可的情给分】》
17.(17分)
(1)措施:建立严密的地方乡里组织机构:重视发挥地方宗族和士绅力量进行治理:制
定相应的家训族法和乡规民约,注重道德教化。(6分)
(2)变化:由城乡分立的二元化管理向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渐放松国家行政权力,地方
自治权力逐渐增大:社会样态向多样化发展。(每点2分,共5分,任答3点即可)
原因:50年代我国由于受苏联影响,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80年代后,随着
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经济社会结构逐渐地被突破,乡镇企业的崛起和
乡村工业的发展,城乡差距缩小,城乡之间的流动性增强:受本国传统和西方自治治理
思想的影响。(6分)
18.(12分)
参考评分细则:
观点
没有提炼出观点或观点有提炼观点,
但表述不有提炼观点,且观点鲜明
(0-2分)】
表述不正确。(0分)】
够精练、准确。(1分)
正确,表述准确。(2分
能围绕观点论述,只有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史实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史实,
论述
一个史实,史实不够准能围绕观点论述,史实
能国绕观点论证,史论结
(0-8分)
确,
表达不够清晰。(0较准确,
表达较清晰。
合,史实准确,表达清渐
-3分)】
4-6分)】
(7-8分)】
结论
有结论,
但结论欠简练
没有结论。(0分)
和准确。
没有升华。(1
有结论
有升华,且准确
(0-2分)
分)
(2分)】
总分
层次1(0-3分)】
层次2(4-8分】
层次3(9-12分)】
观点提炼:历史由低级向更高级阶段发展的;由于内外因综合作用,历史阶段是可
超越的。(宏观角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历史的必然。(微观角
度
示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历史的必然。
近代以来,中国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逐步从一个独立主权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为探索教亡图存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都失败了。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推动了中国
革的装展2年,中国产党成立提出建之无产阶级专玫。的实现社会义我
产主义为革命目标,为革命指明了新的方向。1922年中共二大结合中国实际,明确提
出将反帝反封建作为革命的最低纲领,使革命斗争对象更加明确。随后中国共产党将马
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艰苦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实践证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根本上改变
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中国的唯一出路,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
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革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