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

文档属性

名称 黄河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3-25 08:14: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黄河上游景观黄河源头九曲黄河潼关黄河公伯峡壶口瀑布黄水黄土奇观黑三峡 光未然 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35年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作者简介  冼星海(1905-1945) 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之余,创作了《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
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背景介绍 1938年末,光未然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冼星海在除夕晚会上听了该诗的朗诵异常兴奋,连续写作六天,于1939年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这部史诗性杰作。这部大型声乐作品共八个乐章,其中尤以《黄河颂》、《黄水谣》、《保卫黄河》等为人们所传唱。时代背景 听课文录音思考,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这首诗?激昂、雄健、悲壮!朗读磅礴( )( )
澎湃( )( )
气魄( ) 高山之巅( )
狂澜( ) 哺育( )
浊流( ) 屏障( )páng bó péng pàipò  diānlán  b?zhuó  zhàng读准字音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
烈的潮流。
哺育:喂养。比喻培养。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多指山岭、岛屿等。)
一泻万丈: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
奔放、流畅。解释词语1、本课题目《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颂整体感知 歌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及其所表现的我们伟大而又坚强的民族精神,开宗明义,赞美黄河,赞美中华民族,引出下文。
2、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整体感知望3、开头点题后,作者并没有直接去颂而是在描写黄河,如果在文中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4、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这有什么作用?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为“颂”蓄势;
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魄 序曲 黄河伟大坚强主体 望黄河——颂黄河尾声 学习黄河精神根据“序曲-主体-尾声”三个部分,划分层次并能概括大意。整体感知望——劈成南北两面近镜头1.主体部分中"望"字所统领的内容?2.“望……劈成南北两面”是如何写的?横向纵向俯瞰两岸特写全景南北→→→→问题探究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
万丈狂澜。
地理特征:九曲连环,绵延万里。
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文化摇篮,英雄辈出,民族屏障。问题探究3、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4、“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3次,说说它有什么作用? 由实到虚 环环紧扣 逐步深入是摇篮,养育了中华民族是屏障,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是臂膀,黄河激励了中华民族实虚↓问题探究诗人反复吟唱:“啊!黄河!”,?我们应该怎样来读出这三层的情感与气魄呢? 是屏障,坚强有力是摇篮,舒缓深沉是臂膀,高亢激昂问题探究5、文章写到这里为止,将剩余的部分删掉不要,可不可以?为什么?不可以,因为最后诗人以号召的方式,呼吁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问题探究1、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诗句赏析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诗句赏析 诗人借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主题探究断流的黄河干涸的河床被污染的黄河 1、黄河今天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现状堪忧。请针对这一严重的生态危机,设计一则公益广告或是广告词,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
拓展练习:九曲黄河一份情 ,两岸绿林四季清。 课后作业搜集积累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
结合第二单元综合学习,开展广泛的阅读,了解黄河。1、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气势磅礴。
2、感情强烈,书写酣畅。
3、明快雄健,节奏鲜明写作特色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九曲黄河万里沙。
——刘禹锡《浪淘沙》有关黄河的著名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