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将相和》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将相和》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1 18:5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将 相 和
作家名片: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主要作品:《史记》。
作者简介
1、快速默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
2、听朗读,学习字词。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zhào
赵国
zhào
召集
qiè
胆怯

拒绝

和氏璧
nuò
允诺

鼓瑟
zhū
诸位
jīnɡ
负荆请罪
廉颇
蔺相如
走进课文,直奔矛盾
1.《将相和》中“和”是什么意思?
2.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不和”?
3.造成“不和”的原因是什么?
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注意
一定要确保自己已经把握课文内容后才记录。
读的时候,尽量增加自己一眼看到内容的范围,从而提高阅读速度。
计时阅读
(1)《将相和》的故事发生在:
A.春秋时代 B.战国时代 C.秦朝
(2)渑池会上,蔺相如要求秦王:
A.击缶 B.鼓瑟 C.唱歌
(3)“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这句话是:
A.蔺相如对廉颇说的
B.蔺相如对手下人说的
C.蔺相如对赵王说的
效果检测
效果检测
(1)战国的时候,秦国最强,常常侵犯别的国家。
(2)秦王要拿十座城来和赵国换和氏璧,不换的话,就要攻打赵国。
(3)蔺相如答应赵王说,如果秦王不讲信用,他就拿着和氏璧,和秦王同归于尽。
(4)蔺相如半夜自己带着和氏璧偷偷回到了赵国。
(5)赵王让大将军廉颇随行,一起到渑池会见秦王。
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
★课文主要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由
“和”到“不和”再“和好”的故事。这
个故事发生在_____时候,主要讲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故事。
战国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完璧归赵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个城叫给我国,我国马上把和氏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送蔺相如回国。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视死如归,维护国家尊严。
负荆请罪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个性动作
知错就改




蔺相如说: “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他理直气壮地说: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同学们,再想想,蔺相如立功究竟靠的是什么?
他真正靠的是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爱国精神。
思考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个故事各有情节,但又紧密联系。“渑池之会”是“完璧归赵”的发展,“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结果是“负荆请罪”的起因。
将相和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秦王企骗和氏璧
机智勇敢斗秦王
完璧归赵封大夫
侮辱赵王要鼓瑟
针锋相对要击缶
再立大功封上卿
廉颇不服欲羞辱
相如回避忍退让
负荆请罪将相和
智勇双全
维护尊严
顾全大局
以国为重
品德高尚
知错就改
精神可嘉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将相和,平天下
任何改正,都是进步。——达尔文
知错就改,永远是不嫌迟的。——莎士比亚
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是,只有愚人才会执过不改。——西塞罗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知错改错不算错,知错不改错中错。——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