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7.《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1 17:03: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初中语文《孤独之旅》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曹文轩的儿童小说《草房子》和《青铜葵花》伴随我们大家走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大家了解这部小说特点吗?
明确:散文化、诗化小说、成长小说
今天我们走进“孤独之旅”,感受这一风格(书写课题,齐读课题)
二、教学目标
1.学会理清情节,把握课文主题。
2.学习分析语言,理解人物孤独。
3.感知景物描写,理解本文风格。
重点:理解主人公孤独成长的心路里程。
难点:理解景物描写在本文中的作用。
过渡语:谁来介绍一下备受少年喜欢的曹文轩和草房子?
三、作者作品
曹文轩,当代作家。1945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1974年考进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现任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本文节选自长篇小说《草房子》。
介绍《草房子》可以说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它以九章二十余万字的篇幅,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小学为背景,描绘了几个少男少女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奇妙迷人的人性光芒。
故事的背景:一心想大财的杜雍和用几代人积累下的财富购买了一条运货的大船,用这些年赚得的一大笔钱,又从别人那里贷了一笔款,去城里了买下了一大船既便宜又好的货,打算放在家中,慢慢地卖出去,赚出一笔更大的钱来。这天,装满货物的大船行在了回油麻地的路上。杜雍和因喝酒,他的大木船在大河湾撞在了一个拖了七八条大铁船的大拖驳上、船和货都沉入水中。杜小康失学了,十多天不敢出门了。
四、改换标题,体味孤独的妙处
默读课文,根据小说的内容拟写标题。
明确:拟写标题的方法:可以是人物、事物、情节、主题、关键事件、可以使用修辞手法增强艺术效果。
学生纷纷展示:成长的之旅、放鸭芦荡、一场暴风雨、下蛋了……
引导学生发现致认为“孤独之旅”既能突出孤独在杜小康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还设置了悬念,增加了小说的诗意。
过渡语:这是一篇有旁批的自读课文,大家读课文理解旁批,把自己理解不了的问题提出来?
问题:孤独的极致是什么?杜小康为什么没有哭?景物描写中情味是什么?
过渡语: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进文本。
五、言为心声,探究孤独的极致
跳读课文,找出杜小康的语言描写,说说杜小康的心理感受。
1.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
“小木船赶着鸭子,不知行驶了多久,当杜小康回头一看,已经不见油麻地时,他居然对父亲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他站在船上,向后眺望,除了朦朦胧胧的树烟,就什么也没有了。”分析:表现杜小康离开熟悉的油麻地、熟悉的家人朋友同学老师孤独感,对前方世界的茫然和恐惧、软弱和任性。
2.我要回家
“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
“言语被大量地省略了。这种省略,只能进一步强化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独。”
“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直至夜里做梦看到母亲,哇哇大哭起来,将父亲惊醒。”“我要回家……”
红门的孤独不算是孤独。谁能说说红门里的孤独是因为什么?
他生在长在油麻地,但他是油麻地的一个例外。他往油麻地孩子里一站,就很清地与油地的孩子们区别开来,像一簸箕黑芝麻中的一粒有光泽的白芝麻。他是油麻地唯一有四季衣服的孩子,他是油麻地唯一扎皮带的孩子,唯一骑自行车的孩子,是班里每次考第一的孩子。
这个油麻地最靓的仔,但他家却在一个早上,忽然一落千丈,他失去了光环,不愿出去,孤独还在家里还有父母,更突出现在的孤独。自然空旷,生活的单调、交流空白,孤独的极致是哇哇大哭吗?
3.还是分头去找吧
“后来,父子俩心里都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这样反而好了。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鸭子在这里长得飞快。很快就有了成年鸭子的样子。当它们全部浮在水面上时,居然已经是一大片了。杜小康注定了要在这里接受磨难。”
“杜小康忘记了父亲,朝一股鸭子追去。”
表现杜小康认识到不可能回避孤独,要面对孤独,接受孤独,适应了孤独,就不再恐慌,勇敢面对暴风雨,担起了自己的责任。
4.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杜小康找到了那十几只鸭,但在芦荡里迷路了。大声地呼喊着父亲。就像父亲听不到他的回应一样,他也没有听到父亲的回应。”
“杜小康突然感到累极了,将一些芦苇踩倒,躺了下来。”
“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
 “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桑桑和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坚强了。”
“杜小康打开鸭栏,突然在草里看到了一颗白色的东西。他惊喜地跑过去捡起,然后朝窝棚大叫:“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分析:暴风雨找鸭,他朝一股鸭子追去,责任战胜黑天黑地黑风,责任战胜的疼痛孤独,疲倦劳累让他忘记了孤独,嚼着芦根看着天空的月亮他想哭,为自己感动,他不哭,因为他变得成熟理性了,看到鸭们下蛋他欣喜若狂,体味到孤独之后收获的快乐
那么大家总结一下孤独的极致是什么?面对孤儿适应孤独战胜孤独享受孤独收获孤独。
明确:面对、适应、战胜、享受、收获
六、物为人设,品味景味情味
生成美的途径千万条,但最要的并最容易收到效果的途径是描写风景。风景描写很重要,尤其给 孩子看的书,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曹文轩
大家找出文章中最喜欢的景物描写,大声的朗读,体会它都有什么作用?
明确:
景物描写:
①渲染气氛
②烘托人物形象
③推动情节发展
④深化作品主题
衬托对比:
①丰满人物
②突出主题
精读一段:
鸭们十分乖巧。也正是夜幕下的大水上,它们才忽然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漂游者了。它们将主人的船团团围住,唯恐自己与这条唯一能使它们感到不有依托的小船分开。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有时,它们会将头从翅膀里拔出,看一眼船上的主人。知道一老一小都还在船上,才又将头重新放回翅膀里。
分析:以鸭子“无家”“漂流”及对唯一的小船的依靠烘托出父子俩此时孤独、恐惧、无依的心理。景物描写细腻生动,意蕴丰富,诗意葱茏,生动新鲜的自然环境和情绪氛围的营造与创设,它的作用不仅仅是铺垫、烘托、侧面突出等理性的逻辑表达,更重要的是在这种环境下人物的“情语”、“心语”会不自觉得随着“景语”流动而流动,这是一种物我一体的诗意境界。
同学之交流景语中情语的流动。
典型交流暴风雨
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鸭栏忽然被风吹开了,等父子俩一起扑上去,企图修复它时,一阵旋风,几乎将鸭栏卷到了天上。杜雍和大叫了一声“我的鸭子”,几乎晕倒在地上。因为他看到,鸭群被分成了无数股,一下子就在他眼前消失了。
分析:暴风雨黑天黑地铺天盖地,鸭栏卷飞,鸭群四散消失,一下让主人公更加陷入孤独、恐惧、恐慌之中,但责任瞬间让他忘却这一切,冲、忍、惟一的目标找鸭。也正是有了这暴风雨,让杜小康体验了真正成长的过程,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情语在景语中流动。
七、畅所欲言,感悟“孤独之旅”
你有过孤独的体验吗?你是怎么做的?你有什么收获?
八、教师寄语
曹文轩说:“有些孤独,其实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无法回避的元素。我们要成长,就不能不与这些孤独结伴而行。”“少年时就有一种对待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有可能是一个强者。”
愿大家能像杜小康一样面对孤独,挑战孤独,战胜孤独,做生命的强者。
九、推荐作业
鸭群下蛋了,杜小康复学了吗?请大家阅读草房子全书,了解少年的成长曲折。
A.课后阅读曹文轩的《草房子》,给大家说杜小康后来怎么样了。
B.完成小作文《我的孤独之旅》学习景物描写流露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