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公开课示范课件 2023-2024 部编版高中历史 必修上册(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公开课示范课件 2023-2024 部编版高中历史 必修上册(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13 14:5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两汉
秦朝
战国
西周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春秋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从部落到国家
本课时间轴
约170万年
约1万年
约5000年
约前2070年
约前1600年
前1046年
前771年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早中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 木石为主,少量青铜时代
元谋人、北京人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三皇五帝时代: 炎黄部落 尧舜时期 夏 商 西周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公社 父系氏族公社 夏商西周早期国家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中华文明的产生 中华文明的发展
原始社会组织逐步走向国家的过程
中国:女娲造人说
俗说开天辟地,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做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 ——【东汉】《风俗通》
达尔文进化论:
猴子——人
人类从何而来?
西方:亚当、夏娃说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阅读教材,标注以下问题的答案:
1.旧、新石器时代的定义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2.原始社会组织的三个阶段
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以打磨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
系氏族社会。
时代 大致时间 区分标准 生活方式 文化遗存 社会组织
旧石器 时代
新石器 时代
约300万年前—约1万年前
约1万年前—约5000年前
打制
打磨
结合
渔猎、采集
群居、用火
大量使用陶器,从事原始农业(南稻北粟),
饲养家畜,
生活逐渐稳定养蚕缫丝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
父系氏族
元谋人
北京人
早中期: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晚期: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采集、渔猎;群居、用火
母系社会
元谋人门齿化石
出土于元谋人遗址的两枚牙齿、石器、炭屑,以及其后在同一地点的同一层位中发掘出的少量石制品、大量炭屑和哺乳动物化石,证明当时元谋人已经( )
A.大量使用陶器和从事原始农业
B.会制造简陋的工具和使用火
C.村落聚居和学会用火
D.从事渔猎和掌握了养蚕缧丝技术
B
1982年,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通过如图可以判断北京人( )
A.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结成群体,共同劳动
C.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
D.会建房屋和纺织缫丝
B
中国早期人类分布的基本特点:
既分散又集中,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仰韶文化代表——姜寨聚落遗址
——柳湾墓地考古资料
一座13人的合葬墓中,居中者为仰身直肢葬,其余的人骨皆围绕居中者的四周而葬,葬式皆不一样,有的侧身葬,有的屈肢葬……一座5人合葬墓,墓主人为男性,仰身葬于独木棺内,棺外殉葬者有四人,仅存头颅骨。——柳湾墓地考古资料
依据以上两则材料,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哪些信息?
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特征:
①形成部落或部落联盟,父系社会。
②生产力得到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权贵阶层。
新石器时代早期社会特征:
以血缘为纽带聚居、尚未贫富分化、母系社会
人口规模增加、定居成为可能、村社体系诞生
(生产力有所提高,但水平仍然较低)
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原始农耕、驯养牲畜、南稻北粟
仰韶彩陶鱼纹盆
龙山蛋壳黑陶
良渚玉琮
红山文化祭坛及泥塑女神像
耕作工具:石刀、石斧
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生活方式:经常迁徙
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原始农耕、驯养牲畜、南稻北粟
据考古新成果,用“满天星斗”来形容中国远古文明的“多元发生”是无可非议的,但持“满天星斗”论者难以解释中国古代各族政权千古共谱、万姓同宗等复杂现象。这表明( )
A.考古证实中华远古文明由一处发源B.中华远古各文明之间缺乏相互交流C.中华远古传说影响原始文明的研究D.中华远古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特点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中国新石器时代重要文化遗址分布图
源远流长、分布广泛、多元一体
D
生产力、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生产力的发展
剩余产品出现
私有制产生
贫富分化
氏族贵族
下层平民
早期贵族
早期奴隶
阶级产生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国家产生
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统治的工具。
——列宁
从部落到国家

部落:指原始社会民众由若干血缘想尽的宗族、氏族结合而成的集体,形成与新时期时代的中晚期。部落有较明确的地域、名称、方言、宗教信仰和习俗,有以氏族酋长和军事首领组成的部落会议,部分部落还设最高首领。
三皇
黄帝
颛顼
帝尧
帝喾
帝舜
关于三皇五帝说法不一,较常见的一种说法是:
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
三皇五帝传说时代
神话传说不是历史,却能折射早期历史的影子。
以伏羲显示狩猎时代,神农显示农业时代,燧人是显示熟食时代。
——内藤湖南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礼记·礼运》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礼记·礼运》
思考:两段材料反映了领袖产生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传贤
传子
禅让制
王位世袭制
公天下
家天下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出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这说明( )
A.久远的历史难以形成统一的定论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必然C.文献史料可以相互印证同一史实
D.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并非一帆风顺
D
扑朔迷离的夏文化之继承疑案
客观条件限制:记载内容无可靠的史料佐证;
主观条件限制:史书记载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因人物立场、能力水平而产生不同。
夏朝(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约公元前2070—约公元前1600年)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
建立:
传承方式:
启继位,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国家机构:
夏王是最高的统治者,称为“后”。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出现公共权力)
地方管理:
夏朝仍聚族而居,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直接统治,其他地区间接统治
文化遗存:
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
二里头文化遗址
灭亡: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
时间地域都吻合夏文化,但缺少印证夏朝的文字。
二里头遗址宫殿复原
二里头遗址“中国之最”:
最早的宫城
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
最早的青铜器铸造作坊
根据《左传》、《孟子》等记载,夏出现了王权、刑罚、贡赋、官吏、军队等国家要素。
二里头青铜爵

少康
太康

夏朝国祚
从禹建立夏朝到桀亡国,夏王朝共传十四代,十七王。《史记·夏本纪》记载了夏朝历史上的几件大事:夏禹治水、启代益位、启伐有扈氏、太康失国、少康复国及夏桀亡国等几件大事。据1996年开始的夏商周断代工程考证,夏王朝大约从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统治了470年。夏朝最后一位国君统治暴虐,公元前1600年,商汤兴兵攻夏,夏桀战败,夏亡商兴。
商和西周

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首领汤推翻了夏朝,建立商朝。
商都多次迁移,后定于殷,也称殷朝。
商朝的建立
商朝的统治
牧野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商,双方在牧野展开激战,商朝灭亡,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西周的建立
西周的统治
商纣王帝辛
周武王姬发
姜太公吕尚
PK
☆学术小拓展
牧野之战的年代至少有四十四种说法,前后相差112年。而文献中的西周也不过四百多年。牧野之战是商周分野,确立这一年代定点,可以上推商年和夏年,下推西周王年,是三代年代学的关键。所以是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重要课题。
通过天文法回推、C14测定和甲骨文日食月食推定,仍得到三个年份。最终只能根据金文历谱匹配状况选出最优解:公元前1046年。
项目 夏朝 商朝 西周
最高统治者 夏王 商王 周王
中央行政管理 一系列机构与官职 商王下设尹及各类事务官 以天子为首的中央政府,是西周最高权力机关,他统辖着以诸侯为首的地方政府。
地方制度及作用 聚族而居 内外服 分封制
其他制度 / / 宗法制、礼乐制
王位继承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夏商西周的政治
内服(大邑商)
外服(四方)
内服 商王直接控制 王畿之地
外服 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 畿外之地
商朝的政治势力与文化影响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
商代:内外服制度
【练习】(2011·上海单科)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 ( )
A.国主 B.领主 C.盟主 D.君主
答案:C〖知识点解读〗商王国与方国的关系,是一个松散的联盟(“方国联盟体制”),商王国控制着联盟的实际权力。两者是附属国与盟国的关系,商王实质上是盟主身份。
周武王灭商后,循夏商惯例,分封了神农、黄帝、尧、舜、禹的后裔和商纣之子武庚。周公东征之后,大行分封,“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学者称之为“周初大分封”。“周初大分封”( )
A.有利于集权体制的形成
B.继承武王分封的基本原则C.促进周天子权势的上升D.体现了部落向国家的过渡
C
拓展疆土,拱卫王室,巩固统治
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边远部落首领
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
镇守疆土、交纳贡赋、朝觐述职、随从作战
分封含义:
分封目的:
分封对象:
分封内容:
诸侯义务:
诸侯权力:
封邦建国(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再分封、设官员、建武装、征赋役
西周:分封制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篇》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弟子,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左传》(桓公二年)
分封制的作用
周公率师东征,使周王朝对东方广大地区的控制成为了现实。他的儿子伯禽由于父亲的功勋,被封于山东曲阜,建立鲁国。“其分器之多,土地之广,人民之众,实非他国可比。”这说明分封制(  )
A.受封者以王族成员为主 B.有益于加强对地方统治
C.任人唯亲阻碍阶层流动 D.激化了封国之间的矛盾
(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周之制度大异于商者,包罗甚广。不能在此一一论列,其中封建子弟一项、对华夏民族之形成影响巨大。”其意在说明( )
A.西周制度深受商朝影响 B.商朝已有华夏民族观念
C.分封利于华夏民族形成 D.西周已经进入封建社会
C
A
B
西周:宗法制
1.实质:
2.特点:
4.影响:
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解决统治集团内部在权力、财产分配方面
的冲突与矛盾)
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
②以血缘为纽带,族权与政权结合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内容:
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在政治上是君臣,家族中是兄弟。
国庆大阅兵令国人振奋,感受国家的强大,增强民族自豪感“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共性,成为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C
C
有学者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天子即天下之大宗,诸侯即一国之大宗。同姓诸侯相当于天子之小宗,异姓诸侯则通过婚姻,与天子维护甥舅之亲,全国近似于一个大家庭”。这一观点反映中国早期国家制度(  )
A.血缘政治与官僚政治相结合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家国一体的国家政治结构 D.最高统治集团权力趋向集中
〖名词解释〗“家国同构” 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通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家国同构”是宗法社会的特征。
西周的礼乐制度:周公制礼作乐
九鼎八簋
七鼎六簋
五鼎四簋
三鼎二簋
八佾舞
六佾舞
四佾舞
二佾舞
礼乐相辅相成
周公制礼作乐深深影响了中国。商朝时,世人信奉鬼神,事事占卜;直到周公制礼作乐,中国人的视野才更多地由神转向人、转向伦理、转向礼仪……中国从此真正地成为礼仪之邦。——北京大学教授杜维明
西周:礼乐制
注意:青铜器多为礼制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
九鼎
七鼎
五鼎
三或一鼎
宗法制
分封制
礼乐制
确定秩序、巩固统治
统一的文化心理认同
权利的分配
权利的继承
维护的工具
三大制度的关系
农业:
土地制度:
生产工具:
手工业:
商业:
商周时期的社会经济
井田制(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主要有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
青铜铸造是主要部门,绢帛是贵族的主要衣料。
商朝“商人”产生,官府控制商业,以贝作货币;西周出现“工商食官”政策。
历法:
商周时期的文化
夏朝历法《夏小正》
商朝殷历,干支纪日法
文字:
商朝甲骨文:占卜记录,成熟的文字
西周金文:铸造在殷商与周朝青铜器
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
甲骨卜辞
2019-10-18
识读比例:1500/4500
“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四羊方尊
“司母戊鼎”还是“后母戊鼎”?
商代字体可以正写,也可以反写。“司”通“祀”,铭文表示该鼎为商王文丁祭祀“母戊”而作。
1976年安阳殷墟妇好墓发掘出后母辛鼎,形制、纹饰和铭文风格与此一致,专家断定后母戊鼎的墓主人也是武丁之妻。“司”应当是“后”的意思,“尊敬”之意。
2011年,国家博物馆正式改名为后母戊鼎。
青铜时代
史书:
《尚书》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史书
《周易》西周时期蕴含朴素辩证法的哲学著作,
西周衰亡,平王东迁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贪财好利,为政暴虐,引发“国人暴动”。周厉王出逃,大臣召公、周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是中国确切纪年的开始。
公元前771年,西北犬戎攻破镐京,杀周幽王,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开启东周。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只知一笑倾人国,不觉胡尘满玉楼。
小结:中国早期国家的基本特点?
①神权与王权结合,神秘色彩浓厚(甲骨文、祭祀)
②血缘与政治紧密结合,家国同构(分封制、宗法制)
③最高权利尚未实现集权(从内外服到分封)
政治
①使用石、木、骨器等;土地国有,集体劳作(井田制)
②青铜铸造发达(大量青铜器)
经济
①成熟文字(甲骨文,金文)
②礼乐文化(礼乐制)
③开始形成多元一体的心理认同(华夏子孙)
文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