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国民党于 1928 年通过《训政纲领》,确定国民政府实行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种治权。稍后,国民政府颁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总揽中华民国之治权”,由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五院组成,实质仍是国民党专制统治。
阅读教材P126—127,完成下列大事记。
宁汉合流
皇姑屯事件
国民政府继续北伐
济南惨案
1928年
东北易帜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政治:
标志着中国国民党
专制统治的确立
国民政府在形式上
基本统一了全国
学习拓展(p131页)
为何只是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租界;
地方实力派军阀与中央分庭抗礼;
中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及政权。
形式上基本统一全国
国民党专制统治
思考:国民政府为什么是
国民党专制统治?(导言)
在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付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和监察五权,由国民党政府独揽执行。
---选必1 p15国民党1928年《训政纲领》
1927年秋
1928.6
1928.5
1928.12
2.经济: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垄断性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而形成的资本形式。
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具有垄断性
与外国资本主义相结合,具有买办性
与本国封建势力相结合,具有封建性
含义
特点
代表 四大家族(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陈立夫)
②官僚资本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
①民族工业在夹缝中发展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结合教材梳理原因
事件 意义
1927.8.1
1927.8.7
1927.9
1927.10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阅读教材P127—128,结合人教版地图册P74,完成下列表格。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第一次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湘赣边
秋收起义
建立井冈山
革命根据地
根据地建设
土地革命
武装斗争
战略基地
核心内容
主要形式
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是怎么形成的?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理论探索: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工农武装割据”形成
新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新理论:
工农武装割据
新政权: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胜利
失败
共产国际派对中国国情一无所知的德国人李德任军事指挥,他们放弃了前四次反“围剿”的成功经验,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李德不顾中国国情和革命的特殊性,认为这场战争“是国民党政权与红色政权的决战”,在战术上坚持正规化的阵地战,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
三.红军长征
1.原因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中共中央“左”倾错误
“左”倾:貌似革命激进,实则冒险蛮干,不是真正的左,加引号,是反意的用法。在军事斗争中表现不顾客观实际,为冒险蛮干,政治上表现为无限上纲,过火批判,经济上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
2.过程 (1934.10----1935.1----1935.10----1936.10)
开始长征
陕北会师
遵义会议
三大主力会师
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
内容
意义
改组中央领导机构,
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三.红军长征
材料一 长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
材料二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根据教材及材料,概括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
3.意义
① 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 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③ 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三.红军长征
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在纪念
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是要实现什么?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大革命失败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认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农村包围城市”
“工农武装割据”
红军长征
独立自主解决问题
八七会议
城市中心论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遵义
会议
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长征的胜利
使革命转危为安
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1927-1937)
小结
(2021.1·浙江高考·12)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宣告成立,成立的地点位于右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链接高考
D
(2020·天津高考·6)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位于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B
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告全党党员书指出:“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党党员,我们的党不得不秘密起来……这所谓国民政府是什么?他从革命的政权机关变成了资产阶级之反动的执行机关,变成了军阀的工具。”由此,中国共产党
A.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 B.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
C.批判“左”倾错误的危害性 D.动员工农红军进行战略性的转移
B
链接高考(2020·全国Ⅱ卷高考·29)
【解析】由材料“国民政府是什么?他从革命的政权机关变成了资产阶级之反动的执行机关,变成了军阀的工具”可知国民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国共两党合作破裂,共产党领导发动了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故选B项;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毛泽东在1930年《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一文中提出,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A项;
国共两党合作失败的原因在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共产党领导人出现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不是“左”倾错误,排除C项;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工农红军进行了战略转移,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
1934年,毛泽东提出:“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在这里,工作方法的问题,就严重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当时毛泽东强调改进工作方法意在
A.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战争 B.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C.建立广泛革命统一战线 D.动员社会各界进行抗战
A
链接高考(2021·全国乙卷高考·29)
【解析】1934年正面临着国民党与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之间的“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之后又面临着长征进行战略转移的任务,这些都需要共产党改进工作方法,更好的动员群众参与,才能渡过难关,故选A项;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已经在井冈山斗争期间开辟出来,与题干时间“1934年”不符,排除B项;
革命统一战线专指在国民大革命时期建立的用来“打倒列强除军阀”的统一战线,与题干时间“1934年”不符,排除C项;
中国共产党动员社会各界进行抗战是在1935年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后,与题干时间“1934年”不符,排除D项。
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
A.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
C.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
D.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
C
链接高考(2018·北京高考·17)
【解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创作于1930年,遵义会议是1935年,时间顺序不符,故A项错误;
中共“七大”是1945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比“工农武装割据”慢,故B项错误;
1927年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失败后,毛泽东等建立井冈山根据第,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共七大召开,故C项正确;
遵义会议是长征期间,井冈山道路是1927年,《论持久战》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前两个时间错乱,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