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中华民国建立后,未能在较短的时间里重建社会秩序,很快便陷入种种混乱中。对于这段历史,鲁迅曾深有感触地说:“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
谈一谈你印象中的北洋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在一般中国人的历史常识里,最为不值得称道的就是北洋政府,被认为黑暗、反动、卖国。……总是把北洋时期形容为军阀混战,民不聊生,黑暗无比。
——陈钦《北洋大时代》
中华民国时期的历史分期
1916
1927
1912
中华民国建立
辛亥革命
1949.4.23南京解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袁世凯死去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南京临时政府统治时期
袁世凯长期担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以他为首的军事集团被称为北洋军阀。北洋军阀执政时期的政府被称为北洋政府,从1912年开始到1928年结束。
1928
袁世凯统治时期
军阀割据时期
1911
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
1.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3---1916.6)
阅读教材自主梳理: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是怎样一步步独揽大权的?
革命党人又采取了哪些维护共和的措施
梳理:袁世凯是怎样一步步独揽大权的?革命党人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袁世凯统治 反袁斗争
谋求正式大总统
谋求终身总统 谋求帝制
1.解散国民党
2.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3.《修正大总统选举法》
规定总统可连选连任
4.签订“中日民四条约”
二次革命
(1913年)
改国号为中华帝国
1916年为洪宪元年
护国运动
(1915-1916年)
思考:袁世凯统治时期的
政治特征是什么?
对内:专制独裁,复辟帝制
对外:出卖主权
袁世凯短暂的皇帝梦
说明了什么?
提示:复辟帝制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也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1916年1月1日—1916年3月22日称帝83天的袁世凯被迫宣告退位。
6月6日病逝。
民国初期的主要军阀派系有哪些?
在地图上指出各军阀控制的范围。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北洋时期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北洋军阀割据时期(1916---1928)
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
1.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
军阀混战和割据
政治上分崩离析
府院之争
张勋复辟
护法运动
参加一战
派系 代表 人物 支持 国家 占据区域
直系 冯国璋 英美 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
苏、赣、鄂等省
皖系 段祺瑞 日本 皖、浙、闽、鲁、陕各省
奉系 张作霖 日本 占据东北三省
为什么专制现象频频出现?
为什么两次复辟帝制企图均告失败
维护民主共和的无力,说明了什么
专制传统强大
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
旧民主主义革命陷入困境
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张海鹏《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也说明民国初期民主政治的土壤还不充分具备
三.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国初年)的经济、社会生活
1.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黄金时期)
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
②南京临时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③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
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有力推动了……
②表现
①原因
③影响
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以荣氏兄弟开办的面粉厂、纱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壮大起来
阅读教材自主梳理
(主要原因)
帝国主义是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
启示: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①宣布改用阳历,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的法律。
②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
③革除陈规陋习,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
2.北洋阀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出现了种种新气象
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国初年)的经济、社会生活
除旧布新,移风易俗
1.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黄金时期)
“由辛亥革命所唤起的中国社会的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黑暗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了巨大的波潮,于是而有新文化运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思考:“希望”、“黑暗”在政治上,思想上的表现分别指的是什么?
三.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之思想文化 —— 新文化运动
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
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政治:
思想:
民主、自由、平等思想进一步传播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希望
黑暗
辛亥革命后
袁世凯的北洋政府
经济: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政治: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思想:民主、自由、平等思想进一步传播
政治:专制独裁、复辟帝制
思想:尊孔复古
冲突
1.背景
人们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中国的状况依然黑暗,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
三.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之思想文化 —— 新文化运动
2.概况
三.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之思想文化 —— 新文化运动
1.背景
拥护民主,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3.主张
拥护科学,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时间 兴起 标志 前期 指导思想 主要 代表人物 主要
阵地
1915
开始
陈独秀
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
民主
科学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钱玄同
刘半农
《新青年》
北京大学
蔡元培将大学定位于“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力图将大学由追逐高官厚禄的名利场转变为研究高深学问的殿堂。
北京大学很快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
(2019.4·浙江高考·10)有学者研究新文化运动时注意到: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时,以为可以轰动一时,但是第一年,并不如所想象,销行无多,每期仅印一千份。1917年起,为数渐增,日后达一万五六千份,大专学校及中学学生争先购阅,才算真正轰动一时,这种状况与其反对旧道德的言论固然有关,但更与引起青年“新鲜的趣味”因素直接关联。这种因素是( )
A.“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 C.“民主共和” D.“文学革命”
【解析】根据材料“1917年起,为数渐增……真正轰动一时……更与引起青年‘新鲜的趣味’因素直接关联”,结合所学,1917年新文化运动发起了“文学革命”,故选D项;
自强求富,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时期的口号,排除A项;
实业救国论,以张謇等人为代表,早在19世纪末就已提出,排除B项;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排除C项。
D
链接高考
(2021·浙江学考·16)下表所列为1915年9月到1917年8月间《新青年》上发表的部分文章篇名。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A.以自由和民主为旗帜 B.肇端于《新青年》的创刊
C.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 D.实质上就是一场文学改良
4.影响
①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使全国报刊面貌为之一新。
②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也使这场运动所涉及的内容
远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刻。
③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时间 篇名 刊号
1915年9月 《敬告青年》 创刊号(《青年杂志》)
1915年9月 《法兰西人与近代文明》 创刊号(《青年杂志》)
1916年2月 《吾人最后之觉悟》 第1卷第6号
1917年1月 《文学改良刍议》 第2卷第5号
1917年8月 《复辟与尊孔》 第3卷第6号
C
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印象中的北洋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一个黑暗中孕育光明的时代
一个混乱中艰难前行的时代
…………
面对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还原那段被扭曲的历史,反思中华民族近代深重灾难之缘起,挖掘弘扬那一时期的思想自由的人文精神,让北洋大时代这段历史重新照亮民族未来之路。
——陈钦《北洋大时代》
(2016·上海高考·24)“国体初建,民权未张,是以野心家竟欲覆民政而复帝制……所幸革命之元气未消,新旧两派皆争相反对帝制自为者,而民国乃得中兴。”这段文字写于( )
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末期 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中期
C
链接高考
【解析】材料“覆民政而复帝制”反映的是民国初年的复辟帝制。19世纪中期还处在清王朝统治下,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
19世纪末期还处在清王朝统治下,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
20世纪初期出现袁世凯复辟帝制,但最终失败,“民国乃得中兴”,故C项正确;
20世纪中期与民国初年“国体初建”时间上不符合,故D项错误。
(2021·山东高考·7)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受国际局势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各项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是
A B C D
链接高考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13—1921年间,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期间列强忙于大战,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所以从国际局势的影响角度看,1914—1918年的一战期间海关税收额总体下降,一战之后列强的经济侵略卷土重来,所以海关税收额大幅提高,这与A图相似,故选A项;
A
(2016·上海高考·22)毛泽东在谈及学生时代喜爱阅读的一份出版物时说:“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他们一度成为我效仿的榜样,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启超和康有为。”这份出版物应该是( )
A.《时务报》 B.《新青年》 C.《民报》 D.《申报》
B
链接高考
【解析】材料反对用古典来做古文,强调直接老实说出,这样同时代的人读起来就不必查阅和记录古典了,一目了然,另外,材料讲的20世纪初的事情,综合可知这是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的相关内容,故B项正确;
(2016.6·浙江高考·18)20世纪初,有学者认为,“张三李四是同时人。张三记了古典来做古文;李四又记了古典,去读张三做的古文。我想:古典是古人的时事,要晓得那时的事,所以免不了翻着古典;现在两位既然同时,何妨老实说出,一目了然”。该学者旨在( )
A.强调科学地看待读经问题 B.提倡使用白话文
C.纠正“文学革命”的形式主义偏向 D.既反对白话文也反对文言文
B
(2019·全国Ⅰ卷高考·29)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解析】据材料“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流思想是民主和科学,而后期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因而“革命”一词较多,故选A项;
国民革命运动是在1924—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
材料“‘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说明认同资产阶级民主政体虽然减少但不是全盘否定,排除C项;
材料涉及的是新文化运动前后期主流思想的变化,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无关,排除D项。
A
链接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