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公开课示范课件 2023-2024 部编版高中历史 必修上册(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公开课示范课件 2023-2024 部编版高中历史 必修上册(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13 15:0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以金田起义为开端的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这次起义在鸦片战争十年后爆发,代表了近代中国人民寻求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为什么刻上了这样一幅浮雕?
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国内的危机进一步加深。社会各阶级之间,尤其是官民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各级官府首先是州、县的所谓“亲民之官”,只知变本加厉的敲诈、勒索,把战费与赔款的负担转嫁到广大纳税者,尤其是贫苦农民头上,致使他们的生活陷入绝望的境地。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原因
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内因、根本原因)
一.太平天国运动 ——农民阶级的探索·改朝换代
洪秀全是广东花县人,几次参加科举,都名落孙山,屡试不第后,受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的影响,于1843年创立了拜上帝教。为了宣传拜上帝教,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写出《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文章。
(洪秀全) 深信他是耶稣的弟弟,被他父亲上帝赋予特殊的使命,前来将中国解救出满洲妖族征服者的统治,并带领他特选的子民前往他们自己的人间天堂。
——史景迁《“天国之子”和他的世俗王朝:洪秀全与太平天国》
对世世代代沉溺于愚昧之中的千百万小农来说,宗教语言是最容易理解的语言,神秘的力量是最可信赖的力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探究:洪秀全采用何种形式发动农民起义?为什么拜上帝会能够团结穷苦农民?
爆发:1851年金田村起义
永安建制
定都:1853年定都天京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转折:1856年天京变乱
1859年颁布《资政新篇》
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
2.经过
1.原因
一.太平天国运动 ——农民阶级的探索·改朝换代
鼎盛:北伐、西征
思考:二者有何异同?
3.纲领
2.经过
1.原因
一.太平天国运动 ——农民阶级的探索·改朝换代
结合教材p96【史料阅读】,如何认识天朝田亩制度?
革命性
落后性
空想性
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目标,未超越封建主义范畴。
绝对平均主义,严重脱离实际,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根本无法实现。
政治:主张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提倡广开言路。
经济:主张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制度,发展工矿、交通、邮政、
金融、水利等事业;准许私人开办工业,奖励科技发明。
对外: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
文教:兴办学馆,建立医院,设立社会福利机构。
进步性
向西方学习,提倡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
局限性
未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缺乏实现的必要条件。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不同点 经济 主张 发展小农经济(落后性) (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进步性)
(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群众 基础 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未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
缺乏群众基础
相同点 都有鲜明的革命性;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两个文件都未能实施。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
A.互相矛盾 B.大同小异
C.完全一致 D.互为补充
A
除了改朝换代以外, 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的全部使命, 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 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
——马克思《中国纪事》
太平天国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
——孙中山《民权主义》
探究:农民阶级的探索能成功吗?为什么?
复旦大学潘旭澜教授的《太平杂说》对太平天国及其领袖洪秀全持完全否定的态度,认为太平天国是神权统治,它鬼魅横行,引发了中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大灾难,而作为太平天国领袖的洪秀全更是“人性异化”“极端主义”的“邪教主”。
冯友兰表示“我之所以否定太平天国,因为太平天国是要推行神权政治,假如太平天国统一中国,那么中国的历史将倒退到黑暗时期”。
-----印少云《近十余年来太平天国研究重大争议的回顾和总结》
由于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没有
先进阶级的领导,不可能冲破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失败是必然的。
它不仅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引起传统的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在中央权力的下移、汉人官员权力的增长、洋务派和清流派官僚集团的形成。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4.影响
①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②引起了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中央权力下移。
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为首的汉族官员在使用洋枪洋炮与太平军作战中,在同外国势力的接触中,既认识到西方武器的先进,也感受到外国列强的威胁,思想上受到极大震动,产生了危机感和仿效意识……发起了以学习外国制造机器技术仿造武器为主要内容、以自强雪耻为基本宗旨的洋务运动。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③促使清政府部分官僚向西方学习,发起洋务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 ——农民阶级的探索·改朝换代
二.洋务运动——统治阶级的探索·自强求富
19世纪60--90年代,清朝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为了挽救国家的颓势,他们推行了一系列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新政。学术界把这种推行新政的系列举措称为“洋务运动”,把提倡洋务新政的官僚称为“洋务派”。代表人物主要有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
购买外洋器物,购成之后,访募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从教材的表述中分析:统治阶级推行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抵御外来侵略
镇压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
①创办官办的军事工业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
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湖北枪炮厂三个大型企业,在当时都堪称东方世界一流规模的大型新式军工企业……已开始从手工生产转变为机器生产,已从传统工业进入到现代工业。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内容
②创办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
③创办新式教育
创办新式学堂;派留学生出国
④创办以北洋舰队为代表的新式海军
北洋海军成军之时(1888年)已拥有相当的实力。与当时的日本海军相比,北洋海军的实力处于较强的地位……特别是“定远”“镇远”两艘7000多吨级的铁甲舰,为日本所无。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
开平煤矿
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二.洋务运动——统治阶级的探索·自强求富
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新型人才
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p101【学习拓展】)
一定程度上的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清军的战斗力,加强了海防。
中国的近代化仅由边陲的权力推动,而日本则以中枢的权力推进。中国近代化仅从军事方面着手,而日本则从政治、经济、教育等全面地展开;中国近代化不知建立法规制度,从根本处做起,而日本则反之。……是知中日近代化的成败,国家的强弱,决非偶然。 ——王家俭《李鸿章与北洋舰队》
探究:洋务派寻求出路的探索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洋务运动由少数受西方资本主义影响较多的旧式官僚和绅商发起、领导和实施,并未成为真正的国策,未能成为上下一致的全国性运动; 在实际举措中也是单纯而有限地引进一些先进科学技术和设备,在传统的封建社会结构中开办新式企业,且吏治腐败,效率低下。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根本原因:
洋务派不改变封建统治,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在封建制度基础上的修修补补,洋务运动的破产是必然的。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战争——检验洋务运动成果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结合教材和地图由学生自主梳理战争经过
1864年英国支持阿古柏入侵新疆
1871年沙俄占领伊犁
中法战争(1883--1885年)
臣仰体时艰款绌[chù] ,……。倭人心计谲[jué]深,乘我力难添购之际,逐年增置。
—— 《清实录》李鸿章奏稿
清廷的腐败,从战争一开始就注定了中国劳而无功的命运。李鸿章深知北洋水师的弱点,所以他不愿开战,相反依赖外交手段解决朝鲜危机。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根据材料,你能说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吗?
日本备战充分;
中国国力不如日本;
战略指挥上有错误。
慈禧太后
1861—1908清实际统治者
李鸿章
亚洲平衡结构出现转变的历史时刻,现代化取得成功的日本挑战现代化推行迟缓的踌躇不决的清王朝。
——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 天儿慧
探究思考: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
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内容 危害
承认朝鲜独立
割地
赔款
通商
设厂
便于日本控制朝鲜进一步侵略中国
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加剧了人民负担,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使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
直接掠夺中国原料和劳动力,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甲午战败,洋务运动破产,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和强租租借地,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太平天国运动
农民阶级的探索---改朝换代
洋务运动
边疆危机
考验
统治阶级的探索---自强求富出路失败
推动
甲午中日战争
瓜分中国的狂潮
清政府战败
都不是先进阶级领导,都不可能突破封建秩序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华的加剧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小结
真题演练
(2021·浙江学考·15)下图所示为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的内部情景。下列表述,与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的初衷最为吻合的是
A.“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B.“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C.“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
(2022·北京高考·7)1898年,英国发出照会,要求清政府“确切保证不将扬子江(注:长江)沿岸各省租押或以其他名义让予他国”。清政府答复称:“查扬子江沿岸地方均属中国要地,中国断不让予或租给他国。”这意味着
A.英国将长江流域辟为殖民地 B.长江流域成为英国势力范围
C.“门户开放”政策宣告失败 D.清政府成功维护了主权完整
B
真题演练
(2022·山东高考·5)1863年,学者张斯桂在为《万国公法》所作的序言中说:“间尝观天下大局,中华为首善之区、四海会同、万国来王,遐畿勿可及已,此外诸国,一春秋时大列国也。——今美利坚教师丁韪良器译此书,其望我中华之曲体其情而俯从其议也。——则是书亦大有裨于中华用。储之以备筹边之一助云尔。”这反映了当时部分中国人
A.否定传统宗藩体制 B.力主融入国际社会
C.倡导采用西方外交制度 D.主张选择性吸收国际法
【解析】据材料“是书亦大有裨于中华用。储之以备筹边之一助云尔”可知,学者张斯桂认为《万国公法》对中国处理外交事务有重大意义,主张选择性吸收国际法原则,故选D项;
“中华为首善之区”、“此外诸国,一春秋时大列国也”、“望我中华之曲体其情而俯从其议也”说明张斯桂具有“天朝上国”观念,没有否定传统宗藩体制(东亚地区中国和朝鲜、越南等周边国家间的一种不平等的封建国际关系结构),排除A项;
从其天朝大国的观念来看,也没有融入国际社会的取向,排除B项;
“是书亦大有裨于中华用。储之以备筹边之一助云尔”强调国际法对中国外交的价值,而不是采用西方外交制度,且此时处于学习西方器物阶段,还未开始学习西方制度,排除C项。
D
真题演练
(2022.1·浙江高考·10)1865年,面对西方列强威胁,薛福成提出“防之之策,有体有用。言其体,则必修政刑、厚风俗、植贤才、变旧法、祛积弊、养民练兵、通商惠工,俾中兴之治业,蒸蒸日上,彼自俯首帖耳”;“言其用”,则购其利器、学其技艺,“彼之所长,我皆夺而用之矣”。他旨在强调
A.维新变法 B.师夷长技 C.实业救国 D.中体西用
【解析】据材料“言其体,则必修政刑”“‘言其用’,则购其利器、学其技艺”可知,面对民族危机,薛福成强调中体西用,主张以中国伦常经史之学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术为应用,故选D项;
维新变法主张实行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
师夷长技就是学习西方的长处,与“言其体,则必修政刑”不符,排除B项;
实业救国是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想。在19世纪末提出,以张謇、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排除C项。
D
真题演练
(2021·湖北高考·6)晚清创办的福建船政学堂,其课程内容既有西方科学知识,也包括中国旧学。对此,船政大臣沈葆桢在奏折中说:“今日之事,以中国之心思通外国之技巧可也,以外国之习气变中国之性情不可也。”这体现的思想是
A.君主立宪 B.中体西用 C.民主共和 D.实业救国
【解析】据材料“中国之心思通外国之技巧可也,以外国之习气变中国之性情不可也”可知,沈葆桢注重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学习西学,即中体西用,故选B项;
君主立宪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
民主共和即在资产阶级民主的基础上,由选举产生政权机关的国家制度,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
实业救国指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即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想,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B
真题演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