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化学键与物质构成能力检测-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一、单选题
1.硅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第三周期IVA族 B.第二周期IVA族
C.第二周期VIA族 D.第三周期VIA族
2.下列变化既破坏离子键又破坏共价键的是( )
①碘的升华 ②液氨汽化 ③烧碱熔化 ④氯化钠溶于水 ⑤氯化氢溶于水 ⑥过氧化钠溶于水 ⑦氯化铵受热分解
A.③⑥ B.④⑦ C.①②⑤ D.⑥⑦
3.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NaOH B.H2SO4 C.CH2Cl2 D.AlCl3
4.下列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A.甲烷的结构式可以表示为CH4
B.NaCl的电子式可以表示为
C.NH3的电子式可以表示为
D.HCl的电子式可以表示为H-Cl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在气态单质分子中不一定存在着共价键
C.两个原子或多个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
D.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不存在共价键
6.一种用于合成治疗免疫疾病药的物质,其结构如图所示,其中X、Y、Z、Q、W为1~20号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与Q同主族,Q和W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Y的氢化物的熔点一定低于 Z的氢化物的熔点
B.Z元素能形成多种氢化物
C.WZX与WXQ化学键类型相同
D.W2Q2Z3溶液与Q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稀溶液反应有黄色浑浊和无色气体产生
7.下列物质在变化过程中,化学键没有被破坏的是
A.盐溶解 B.干冰升华 C.氯化铵受热,固体消失 D.电解水
8.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物质的手段和途径越来越多,H3、O4、C60、N等已被发现。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H2 与 H3 中存在氢键 B.O2 与 O4 互为同位素
C.C60分子间有范德华力 D.N中含有 24 个电子
9.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A.NN B. C. D.
10.肼(N2H4)是发射航天飞船常用的高能燃料,可通过反应2NH3+NaClO=N2H4+NaCl+H2O制备。下列有关微粒的描述错误的是
A.N2H4的结构式为 B.NaClO的电子式为
C.Na+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D.中子数为18的氯的核素:
11.在一定条件下,常温常压下的水可瞬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冰”与水的化学性质相同 B.“热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
C.水结成“热冰”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D.结成“热冰”后,分子停止运动
12.X、Y、Z、M、R为五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和最外层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非金属性Z>X
B.简单离子半径R>M
C.M与R可形成R2Mx,该物质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D.Y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
13.下列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由Na和Cl形成离子键的过程:
B.NH5的结构与NH4Cl相似,NH5的结构式:
C.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
D.乙烯的分子式:CH2=CH2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沸点大小:HI>HBr>HCl>HF
B.干冰升华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
C.HF稳定性很强,是因为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D.冰、水和水蒸气中都存在氢键
15.BMO(Bi2MoO6)是一种高效光催化剂,可用于光催化降解苯酚,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O2-不如O2结构稳定
B.①和②中被降解的苯酚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C.降解产物的分子中只含有极性共价键
D.该过程的总反应: +7O26CO2+3H2O
16.下列现象与氢键有关的是
①HF的水溶液是弱酸,而其它卤族元素形成的氢化物水溶液是强酸
②乙醇可以和水以任意比互溶
③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
④水分子高温下也很稳定
⑤邻羟基苯甲酸的熔、沸点比对羟基苯甲酸的低
A.②③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7.以下化学式可以表示分子的真实组成的是
A.S B.SiO2 C.CaF2 D.H2O2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O2中阴离子和阳离子数目之比为1:1
B.只有非金属元素之间才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C.分子晶体内一定含有共价键
D.在晶体中只要有阴离子就一定有阳离子
19.一种新型漂白剂由短周期元素W、X、Y、Z组成,其结构如图所示,其中W、Y、Z三种元素分别位于不同的短周期且不同主族,W、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X的最外层电子数,W、X对应的简单离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元素的非金属性X>Y
B.该漂白剂的漂白原理与漂白粉相似
C.工业上通常采用电解W的氯化物的水溶液制备单质W
D.该漂白剂中X、Y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20.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H2O的空间填充模型: B.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C.氮气的电子式: D.乙烯的结构式:
21.下列化学用语描述不正确的是
A.S2-的结构示意图:
B.二氧化碳的电子式:
C.甲烷分子的结构式:
D.R2+离子核外有a个电子,b个中子,R原子可表示为:
22.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
A.次氯酸的电子式:
B.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NaOH(aq)+HF(aq)=NaF(aq)+H2O(1)△H=-57.3kJmol
C.H2S电离的方程式为:H2S2H++S2-
D.标准状况下,1.12L和1.12L ,均含有0.1NA个氧原子
2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IA族和第VIIA原子化合时,一定形成离子键
B.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不可能同时存在于一种化合物中
C.通过X射线衍射法可以测定水分子呈V形结构
D.分子间形成的氢键是一种化学键,可以使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升高。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gF2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所以MgF2属于离子化合物
B.硫酸、葡萄糖溶于水时,共价键遭到破坏
C.N2和SiCl4分子中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D.H2O沸点高于H2S是由于非金属性O>S
25.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K、L、M均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氧化物,甲、乙分别是元素Y、W的单质,甲是常见的固体,乙是常见的气体。K是红棕色气体,丙的浓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Y、Z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B.X分别与Y、Z、W形成的分子中均可能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C.Z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在同周期和同主族元素中均最强
D.若固体是由直线形的和平面三角形的组成,则与丙溶液中的溶质阴离子相同
二、填空题
26.共价键的定义及本质
(1)含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2)本质:在原子间形成的共用电子对,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即电子云重叠)产生的强烈作用。
(3)形成条件: 的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大多数电负性之差小于 的金属与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
27.氢能源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现有两种可产生H2的化合物甲和乙。已知甲乙均是由短周期主族元素构成的离子化合物。将4.80g甲加热至完全分解,只得到一种常见金属单质和2.24L的H2(已折算成标准状况)。化合物乙在加热条件下分解除得到H2外还生成另一种气体丙,丙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6g·L-1。化合物甲、乙与水反应均能放出H2,同时生成的溶液均能使紫色石蕊变蓝。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化合物甲的化学式 ;化合物乙的电子式
(2)化合物甲中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简述检验该金属离子的实验步骤 ;化合物乙中存在的化学键为
(3)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化合物甲与水反应 ;
②化合物乙溶解在盐酸中 。
28.I.请用下列10种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1)既含离子键又含极性键的是 ;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属于电解质的是 。
II.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⑥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周期 IA 0
1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2 ①
3 ② ③ ④ ⑤
4 ⑥
(2)②③④的金属性强弱关系是(用元素符号表示) ,以下事实能反映其强弱关系的是 (选填字母)。
A.单质还原性强弱
B.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弱
C.单质与水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
D.相同温度下,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解度大小
(3)⑥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⑤和⑥的氢化物更稳定的是 (用化学式表示)。
(4)处于周期表中对角线位置(左上方和右下方)的元素,其性质具有相似性,称为“对角线规则”。①与④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相似,已知元素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难溶于水。请写出其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硅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8、4,位于第三周期IVA族,A满足题意;
答案选A。
2.D
【详解】①碘的升华、②液氨汽化破坏分子间作用力;③烧碱熔化、④氯化钠溶于水破坏离子键;⑤氯化氢溶于水破坏共价键;⑥过氧化钠溶于水、⑦氯化铵受热分解均发生化学反应,既破坏离子键又破坏共价键,
答案选D。
3.A
【详解】A.NaOH为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故A符合题意;
B.H2SO4 为只含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
C.CH2Cl2为只含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
D.AlCl3为只含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4.B
【详解】A.甲烷的结构式为:,故A错误;
B.NaCl由钠离子和氯离子组成,电子式为:,故B正确;
C.NH3的电子式为:,故C错误;
D.HCl的电子式可以表示为:,故D错误;
故选:B。
5.B
【详解】A.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例如氯化铵,错误;
B.在气态单质分子中不一定存在着共价键,例如稀有气体单质,正确;
C.使原子相结合或离子相结合的作用力叫化学键,错误;
D.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也可能存在共价键,如氢氧化钠,错误;
本题选择B。
6.D
【分析】X、Y、Z、Q、W为1~20号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与Q同主族,Z有2个价键,Q本身有一个价键,分析处阴离子中只有Q得到一个电子,则Z为O,Q为S,Q和W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W为K,Y有三个价键,则Y为N,X有一个价键,则X为H。
【详解】A.氨气存在分子间氢键,氨气的沸点高于硫化氢,因此Y的氢化物的熔点不一定低于 Z的氢化物的熔点,故A错误;
B.Z元素能形成多种氢化物,比如水、双氧水,故B错误;
C.WZX(KOH)含有离子键和极性键,WXQ(KHS)含有离子键和极性键,两者化学键类型相同,故C正确;
D.W2Q2Z3 (K2S2O3)溶液与Q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H2SO4)的稀溶液反应生成黄色浑浊(S)和无色气体(SO2)产生,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7.B
【详解】A.盐溶解后,变成游离阳离子和游离的阴离子,离子键被破坏,故A错误;
B.干冰升华,破坏分子间作用力,是物理状态的改变,最终还是CO2分子,故B错误;
C.NH4Cl加热后变成了HCl 和NH3,破坏了离子键和共价键,故C错误;
D.电解水变成H2和O2,破坏了共价键,故D错误;
答案:B
8.C
【详解】A.H2与H3中的共价键都是非极性键,当H原子和N、O、F等原子形成极性较大的共价键时,才能与另外的N、O、F等原子间形成氢键,A错误;
B.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O2与O4互为同素异形体,B错误;
C.C60由分子构成,分子间存在范德华力,C正确;
D.N中电子数为7×5-1=34,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9.D
【详解】A.氮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要达到稳定结构得形成三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NN:,A错误;
B.HCl为共价化合物,分子中有1个H-Cl键,HCl的电子式为 ,B错误;
C.NaCl是离子化合物,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其电子式为 ,C错误;
D.CO2为共价化合物,C原子与O原子间形成双键,其电子式为,D正确;
答案选D。
10.B
【详解】A.N2H4分子中两个N原子共用一对电子,每个N原子和两个H原子分别共用一对电子,结构式为, A正确;
B.NaClO属于离子化合物,由钠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构成,电子式为,B错误;
C.Na+核电荷数为11,核外有10个电子,结构示意图为,C正确;
D.质子数为17、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质量数为17+18=35,可以表示为Cl,D正确;
答案为B。
11.A
【详解】A、热冰与水同属一种物质,所以化学性质相同,故A正确;
B、物质都有三态变化,热冰也不例外,故B错误;
C、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即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中,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会变化,但是,水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故C错误;
D、分子永远不停的运动,与状态无关,热冰也不例外,故D错误;
故选A。
12.B
【分析】由其原子半径和最外层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图可推知,短周期元素X、R最外层电子数为1,Y最外层电子数为4,Z最外层电子数为5,M最外层电子数为6,R原子半径最大,X 原子半径最小,可知R为钠元素,X为氢元素;Y和Z原子半径接近,M原子半径大于Y,可推知,Y为碳元素,Z为氮元素,M为硫元素。
【详解】A.Z为N元素,X为H元素,非金属性N大于H,A正确;
B.R、M的简单离子分别为Na+、S2-,S2-核外有三层电子,Na+核外有两层电子,所以半径Na+<S2-,B错误;
C.M为硫元素,R为钠元素,形成的Na2Sx中,硫原子与硫原子之间形成非极性共价键,C正确;
D.Y为碳元素,碳形成的有机物种类繁多,远多于无机物的种类,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3.A
【详解】A.NaCl为离子化合物,Na+和Cl-形成离子键,即 ,故A正确;
B、NH4Cl是由NH4+和Cl-形成离子键,NH4+中N和H形成共价键,即氯化铵的电子式为 ,NH5的结构与NH4Cl相似,即NH5可以看作是NH4+和H-组成的,NH5的结构简式为 ,故B错误;
C、根据原子构成,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该核素的质量数为17+20=37,即该核素为Cl,故C错误;
D、CH2=CH2是乙烯的结构简式,乙烯的分子式为C2H4,故D错误;
答案选A。
14.B
【分析】A.HF分子间含氢键,沸点最大,同类型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大;
B.干冰升华为物理变化;
C.稳定性与化学键有关,氢键影响物理性质;
D.水蒸气不存在氢键;
【详解】A.HF分子间含氢键,沸点最大,同类型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大,则沸点为HF>HI>HBr>HCl,故A错误;
B.干冰升华为物理变化,则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故B正确;
C.稳定性与化学键有关,氢键影响物理性质,则HF稳定性很强与H-F键有关,故C错误;
D.水蒸气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弱,不存在氢键,故D错误;
正确选项B。
【点睛】辨析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三种作用力时,一定要注意化学键是物质内部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而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是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防混淆。
15.B
【详解】A.O2-中原子的最外层不都是稳定结构,而O2中O原子为稳定结构,因此O2-不如O2结构稳定,故A正确;
B.①中O2-生成-2价的O得到3个电子,②中BMO+转化为BMO得到1个电子,根据转移的电子守恒知,①和②中被降解的苯酚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故B错误;
C.二氧化碳是非极性分子,水是极性分子,二氧化碳和水分子中都只含极性键,故C正确;
D.根据图知,反应物是C6H6O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该过程的总反应为C6H6O+7O2 6CO2+3H2O,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正确分析反应过程及各物质的变化是解本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和难点为B,要注意正确读图,过程①是O2-与苯酚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过程②是BMO+和苯酚反应生成BMO、二氧化碳和水。
16.B
【详解】①HF的水溶液是弱酸,而其它卤族元素形成的氢化物水溶液是强酸是由于F原子吸引电子能力强,共价键不容易断裂,与分子之间是否存在氢键无关,错误;
②因乙醇、水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所以乙醇可以和水以任意比互溶,正确;
③冰中存在氢键,使其体积变大,则相同质量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正确;
④水分子高温下也很稳定,其稳定性与化学键有关,而与氢键无关,错误;
⑤对羟基苯甲酸易形成分子之间氢键,而邻羟基苯甲酸形成分子内氢键,所以邻羟基苯甲酸的熔、沸点比对羟基苯甲酸的低,正确。
故正确的选项是B。
17.D
【详解】A. 是分子晶体,晶体中只存在分子,但 的分子多以 、、、 等存在,一般不存在单个原子,所以 不可以表示分子的真实组成,故A错误;
B. 属于原子晶体,晶体中不存在分子,不可以表示分子的真实组成,故B错误;
C. 为离子化合物,只有钙离子和氟离子,没有分子,不可以表示分子的真实组成,故C错误;
D. 常温下为液体,对应的晶体为分子晶体,由分子构成,可以表示分子的真实组成,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18.D
【详解】A.Na2O2是离子化合物,其中含有2个Na+和1个,则其中阴离子和阳离子数目之比为1:2,A错误;
B.NH4Cl的组成元素只有非金属元素,但该化合物是盐,属于离子化合物,B错误;
C.稀有气体的晶体是分子晶体,其分子为单原子分子,物质分子内不存在化学键,C错误;
D.在晶体中只要有阴离子,阴离子带负电荷,根据电荷守恒可知其中就一定有带正电荷的阳离子,但晶体中有阳离子不一定存在阴离子,如金属晶体中含有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移动,无阴离子,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19.C
【分析】W、Y、Z为不同周期不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H只能形成1个共价键,根据图示可知Z为H元素;根据图示可知,W带有2个正电荷,X形成2个共价键,W、X对应的简单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W位于第三周期,为Mg元素,X位于第二周期,为O元素;W、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X的最外层电子数,Y最外层电子数为6-1-2=3,位于第二周期,则Y为B元素,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由分析可知,X、Y分别 O、B,根据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元素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可知,元素的非金属性O>B即X>Y,A正确;
B.由题干漂白剂的结构可知,分子中含有过氧键,具有强氧化性,漂白粉也是由于能够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HClO而漂白的,故该漂白剂的漂白原理与漂白粉相似,B正确;
C.由分析可知,W为Mg,工业上通常采用电解熔融的MgCl2来制备单质Mg,而不是电解W的氯化物的水溶液,C错误;
D.由题干漂白剂的结构可知,该漂白剂中X、Y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D正确;
故答案为:C。
20.B
【详解】A.H2O是V形分子,O原子半径大于H,其空间填充模型为 ,A错误;
B.硫离子的质子数为16,电子数为18,各层上电子数分别为2、8、8,其结结构示意图: ,B正确;
C.氮气中的N原子间共用3对电子,每个原子上还有一对孤电子对,其电子式为 ,C错误;
D.乙烯分子中含有1个碳碳双键和4个碳氢键,为平面形结构,其结构式为 ,D错误;
故选B。
21.B
【详解】A.S2-为S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A正确;
B.CO2分子中C原子和每个O原子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正确的电子式为,B错误;
C.甲烷的分子式为CH4,其结构式为,C正确;
D.R2+离子核外有a个电子,b个中子,由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可知,R原子的质子数为a+2,则质量数为a+2+b,所以R原子可表示为:,D正确;
答案选B。
22.D
【详解】A. 次氯酸的电子式为,选项A错误;
B. 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的中和热为57.3kJ/mol,氢氟酸是弱酸,电离吸热,所以中和热小于57.3kJ/mol,选项B错误;
C. H2S属于弱酸,分步电离,以第一步为主,H2SH++HS-,HS-H++S2-,选项C错误;
D. 16O2和18O2都是氧气分子,标准状况下,1.12L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05mol,氧气是双原子分子,所以均含有0.1NA个氧原子,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23.C
【详解】A.第IA族和第VIIA族原子化合时,不一定生成离子键,也可能生成共价键,如第IA族的H原子与第VIIA族原子化合时生成共价键,A项错误;
B.极性键和非极性键可以同时存在于一种化合物中,如H2O2分子中存在H-O极性键和O-O非极性键,B项错误;
C.通过晶体X射线衍射实验,对水分子晶体进行测定,可以判断出晶体中存在的化学键,确定键长和键角,从而得出水分子呈V形结构,C项正确;
D.氢键不是化学键,是一种分子间作用力,主要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密度等。D项错误;
答案选C。
24.C
【详解】A.MgF2属于离子化合物,MgF2中有离子键,没有共价键, A错误;
B.硫酸溶于水时电离出H+,其中的H-O共价键被破坏,葡萄糖是非电解质,溶于水时没有共价键遭到破坏,B错误;
C.N2的电子式是,SiCl4的电子式是,二者分子中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C正确;
D.H2O沸点高于H2S是由于H2O分子间存在氢键,分子间作用力较大,H2S分子间没有氢键,不是因为非金属性O>S,D错误;
故选C。
25.A
【分析】K是红棕色气体,丙的浓溶液具有强氧化性,K是NO2,丙为浓HNO3,可知乙是O2,L为H2O,甲是常见的固体,与浓HNO3反应生成NO2,所以甲为C,M为CO2,所以X、Y、Z、W分别是H、C、N、O四种元素,据此解答。
【详解】A.第一电离能是基态的气态原子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所需能量,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从左到右增大,H原子比碳原子的核外电子距离原子核近,受到原子核的引力大,电离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所以第一电离能比C的大,N原子的2p能级处于半充满状态,比较稳定,第一电离能较大,H、C、N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为:N>H>C ,A错误;
B.H与C、N、O形成的分子中,C2H4、N2H4、H2O2中都含有非极性共价键,B正确;
C.Z为N元素,N在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第VA族,由于O、F无正价,第二周期中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HNO3酸性最强;第VA族中N非金属性最强,故第VA族中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HNO3酸性最强,C正确;
D.N2O5在固态时由和构成,其中呈直线型,呈平面三角形,丙溶液为硝酸,所以Q 与丙溶液中的溶质阴离子相同,D正确。
答案为A。
26. 非金属 1.7
【解析】略
27. NaH 第三周期ⅠA族 将化合物甲先溶于水中,用铁丝蘸取该溶液,放到颜色较浅的火焰上灼烧,若火焰是黄色的,则是钠离子 共价键、离子键 NaH +H2O=NaOH +H2↑ NH4H + HCl=NH4Cl +H2↑
【详解】(1)短周期常见的金属为钠、镁、铝,4.80g甲加热生成2.24LH2,则n(H2)=0.1mol,若甲中的金属元素为Na,分解的方程式为2NaH2Na +H2↑,NaH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分解正好生成0.1mol氢气,符合题意,所以甲为NaH;丙气体的摩尔质量为0.76g L 1×22.4L mol 1=17g/mol,为氨气,则乙为NH4H,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
(2)钠在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ⅠA族;检验钠离子可用焰色反应,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NH4H中铵根内氮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形成了共价键,铵根离子与[H]-形成的是离子键,所以答案为共价键、离子键。
(3)负一价的H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在水中或盐酸溶液中都会产生氢气,
NaH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故反应方程式为NaH+H2O=NaOH+H2↑;
NH4H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氢气,故反应方程式为NH4H+HCl=NH4Cl+H2↑。
28.(1) ③⑤ ⑥⑦⑨ ③④⑤⑧
(2) Na>Mg>Al ABC
(3) H2S
(4)
【分析】①只含共价键,属于单质,不属于电解质;
②只含共价键,属于单质,不属于电解质;
③含离子键、极性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属于电解质;
④含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属于电解质;
⑤含离子键、极性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属于电解质;
⑥只含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
⑦只含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
⑧只含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属于电解质;
⑨只含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
⑩只含共价键,属于单质,不属于电解质;
【详解】(1)既含离子键又含极性键的是③⑤;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⑥⑦⑨;属于电解质的是③④⑤⑧。
(2)②为钠、③为镁、④为铝,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金属性递减,金属性强弱关系是(用元素符号表示)Na>Mg>Al;
A.金属性越强,单质还原性越强,单质与水或氢离子反应越容易,还原性:金属钠大于镁大于铝,A符合;
B.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氢氧化钠是强碱,氢氧化镁是中强碱,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具有微弱的碱性,B符合;
C.金属性越强,单质与水或氢离子反应越容易,金属钠与水剧烈反应,镁与沸水缓慢反应,铝与水的反应不明显,C符合;
D.相同温度下,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解度大小与金属性强弱无关,D不符合;
选ABC。
(3)⑥位于S下一周期,原子序数为34,是Se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⑤为S⑥为Se,位于同一主族,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非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氢化物越稳定,则氢化物更稳定的是H2S(用化学式表示)。
(4)由“对角线规则”知①与④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相似,①为Be④为Al,已知元素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难溶于水,则按类推,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Be(OH)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