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公开课 课件(25张PPT+内嵌视频)+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公开课 课件(25张PPT+内嵌视频)+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11 19:31:20

文档简介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学科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
课程标准
1. 认识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2. 通过了解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历程的史事,感悟长征精神。
教材分析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部编版教材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的最后一课内容。本课主要讲述了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的原因、艰苦历程和历史意义,前承“星星之火”,后启“抗日救亡”运动,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共产党率领工农红军完成了艰苦卓越的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长征本身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铸就了长征精神,是学生学习中国历史的重要一课。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有一定长征史实的储备,他们在语文课上曾学习过《金色的鱼钩》等课文,对于“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内容也是耳熟能详,这为本课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学生对于长征的了解多是分散的、片段的。 同时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积极性容易激发,他们的认识以感性认识为主,因而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情境、运用图片、地图等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基于学情分析,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 【唯物史观】结合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及五次反“围剿”情况对比,分析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的原因。了解长征的路线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认识长征胜利的意义。 2. 【时空观念】以长征路线为线索,通过“重走长征路”活动,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引导学生进行读图、填图,加深对长征过程的了解。 3. 【历史解释】通过对遵义会议的认识,对比会议前后的变化,理解遵义会议在党的历史上的地位及其意义,形成对历史史实的正确判断与理解。 4. 【史料实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通过图片、表格、文字等多种材料的展示,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史料了解、认识、感知历史。 5. 【家国情怀】通过对长征艰辛历程的认知,感受、体会红军坚定信念、不畏艰险、勇往直前、责任担当的精神,加深对长征精神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基于学情分析和教材内容,确定本课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1. 认识遵义会议在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 2. 了解中央红军长征路线。
教学难点:理解、感悟长征精神。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智慧教学为主,运用情景教学法、问题导学法、活动探究法等,利用图片、文字、地图等多种史料,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学过程
教师预设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信息技术支持
【导入】 播放视频:《飞夺泸定桥》片段 问题情境:这段视频呈现的是红军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壮烈场面。长征,同学们并不陌生,但是大家知道长征是什么吗? 观看视频,思考长征是什么。 通过播放学生熟悉的视频片段, 设置疑问,调动学生情绪,引起学生兴趣。 视频播放
【一次迫不得已的战略转移】 1.出示材料,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1:“蒋委员长逼着我们走” 指的是什么?(为什么长征?) 问题2:第五次反“围剿”为何会失利? 2.出示《1929-1937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中央革命根据地五次反“围剿”概况表,引导学生分析第五次反“围剿”与前四次在军事指挥战略上的不同,理解军事指挥“左”的错误具体表现:激进冒险,脱离实际,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3.出示材料,感知红军阵地战的惨烈结果。 1.思考回答问题1和2。 答: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 2.回顾16课内容,了解反“围剿”的背景;通过图表,阅读教材相关史事,归纳概括军事指挥战术不同的区别。 1.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使学生可以由浅入深自主学习本篇。 2.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材料分析能力。 3.通过对图表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历史地图、表格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随机选人、抢答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归纳总结。
【一段艰苦卓绝的远征路途】 重点突破一:长征路线 1.师生合作梳理长征路线,动态展示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指导学生读图,知道长征途中重要事件及先后顺序。 2.检验学习效果:“长征路线连线活动”。展示学生作答成果,分析课堂生成数据。 3.打卡长征地:如果让你打卡长征途中的一个必经地,你会选择哪里 为什么 请说明理由。 指导学生通过讨论形式完成。 重点突破二:遵义会议 创设问题情境: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出示“关系图剖析”,分析遵义会议前后革命形势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遵义的重要意义。 长征意义 问题情境设置:长征给中国革命带来了什么?”(长征的意义) 出示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归纳。 1.结合课前学生自主预习,阅读教材,师生互动完成。 2.讨论区自由讨论打卡长征地,并说理由。 3.阅读教材回答相关问题。 4.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归纳总结。 长征的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播下了革命种子, 铸就了长征精神,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情境活动的设置,贴合学生生活,调动学生的兴趣。 2.在过程中动态展示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帮助学生落实基础知识点,增强时空观念。 3.通过关系图剖析直观形象得出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历史理解能力,实现重点突破。 4.史料阅读,论从史出,分析长征胜利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1.多媒体动态展示长征路线图,截屏分享。 2.通过连线活动、全班作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并基于当堂生成性的问题完成教学环节。 3.通过全班讨论打卡地点,学生共同参与。 4.将遵义会议的意义讲解用AI录课录下来,课后分享给学生便于复习。 5.通过计时器,把握全班作答和讨论时间。
【一部历久弥新的精神史诗】 1.提出问题:你知道哪些关于长征的故事? 2.出示材料、老红军战士图片,提出问题:是什么支撑着这支年轻队伍不畏生死,走过漫漫长路? 3.动态展示长征相关油画,提出问题:回看这场远征路途,结合你所了解的长征故事、历史,说说你从红军身上感受了哪些精神?(长征精神)引导学生讨论参与。 1.说出自己知道的长征故事。 2.根据材料思考问题并回答。 3.学生思考感悟长征精神:积极乐观,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同甘共苦 结合现实和学生实际,挖掘、丰富课程资源,体会、感受长征精神的内涵。 抢答、随机选人、屏幕推送、截屏分享等。
【课堂总结】 回顾长征,播放视频,总结升华。 观看视频 视频联系现实,总结升华。 视频播放
【课后作业】 推送课后寻史作业: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并查找有关红军长征的资料,制作一份长征的手抄报,其中需要包含手绘长征路线图。 课后完成作业 实施及时评价,个性辅导。 智学网推送
【板书设计】(共25张PPT)
·观看视频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 长征原因
一次迫不得已的战略转移
“不是我们自己要走两万五千里,你没事了,想散步,想散那么长 那都是蒋委员长逼着我们走嘛,所以一路扭秧歌就扭到了陕北。”
——毛泽东(1958年)
“蒋委员长逼着我们走”指的是什么?
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
· 长征原因
一次迫不得已的战略转移
蒋介石
第五次“反围剿”为什么会失败?
· 长征原因
一次迫不得已的战略转移
中央革命根据地五次反“围剿”概况表
时间 军队人数 领导人 结果
第一至四次 1930年-1933年 敌 我 胜利
10万 4万 毛泽东 20万 3万 30万 3万 50万 7万 周恩来、朱德 第五次 1933年10月至1934年 50万 8万 博古 李德 失利
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
李德
博古
脱离实际
激进冒险
战略战术
敌进我退
敌驻我扰
敌疲我打
敌退我追
集中兵力
各个击破
进攻守备坚固据点分兵御敌
游击战
阵地战
· 长征原因
一次迫不得已的战略转移
曾经拥有六万平方公里土地、三百万人口的中央苏区丧失了全部的游击区与外围屏障,只剩下了以瑞金为中心的幅员狭窄的中心区。
——曲爱国、张从田《 长征记》
被动挨打
丧师失地
师生合作梳理长征路线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强渡乌江占遵义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渡过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翻雪山
过草地
突破腊子口
1935.10
吴起镇会师
1936.10
红军三大主力
会宁会师
重走长征路,忆峥嵘岁月
飞夺泸定桥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强渡乌江占遵义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渡过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翻雪山
过草地
突破腊子口
1935.10
吴起镇会师
1936.10
红军三大主力
会宁会师
如果让你打卡长征途中一个必经地,你会选择哪里 请说明理由。
(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打动你,让你想去现场
重走长征路,忆峥嵘岁月
飞夺泸定桥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 重点突破
遵义会议
中国共产党历史-个生死收关的转折点

“左”的错误指导思想
损失惨重
濒临绝境
· 重点突破
遵义会议
被动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中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役
8万余人的中央红军锐减至3万余人。
油画·湘江战役场景

“左”的错误指导思想
损失惨重
濒临绝境
· 重点突破
遵义会议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的错误;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
被动
主动
生死攸关
结合遵义会议后的路线,举例说说红军是如何突破敌人的围堵的
胜利进军
转危为安
转折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强渡乌江占遵义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渡过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翻雪山
过草地
突破腊子口
1935.10
吴起镇会师
1936.10
红军三大主力
会宁会师
人类历史上罕见的远征路途
重走长征路,忆峥嵘岁月
飞夺泸定桥
结合材料,归纳长征带给中国革命的影响。
· 长征意义
一断艰苦卓绝的远征路途
我们红军就像经历过暴风
雨的大树一样,虽然我们失
去了一些枝叶,但保留下的
是顽强的树身和树根。
——周恩来
红军经过的省份有二亿多人民。在战斗的间隙,他们每占一个城镇,就召开群众大会,举行戏剧演出……在漫长的艰苦征途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万人……参加进来充实了行列。
——埃德加·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播下了革命种子,
铸就了长征精神,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知识要点
· 长征故事
· 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
你知道哪些关于长征的故事 并试着进行讲述。
· 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
李光,1920年生,14岁投奔红军,跟随红军四渡赤水、爬雪山、过草地。
红军军团长一级的平均年龄为25岁,一线作战的师团级干部平均年龄为20岁,14岁到18岁的红军小战士占60%。
——《25000里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
《南京党建》2016.9
吴清昌,1917年生,在飞夺泸定桥战役中,食指被打掉一截。
王定国,1913年生,1933年参加革命,翻越雪山时一根脚趾被冻掉。
坚定的理想信念与革命信仰
· 长征精神
一部历久弥新的精神史诗
王承登,1915年出生,祖籍江西兴国县,1930年参加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跟随队伍北上长征,亲历湘江战役等,途中两次中弹。
“无论如何都要跟着党走下去,
只要坚持。
肯定会有胜利的一天。”
是什么支撑着这支年轻的队伍不畏生死,走过远征路途?
· 长征精神
……
一部历久弥新的精神史诗
回看这段远征路途,结合你所了解的长征故事、历史,说说你从红军身上感受到了哪些优精神品质?
不畏艰险
积极乐观
勇往直前
百折不挠
同甘共苦
长征精神
· 课后寻史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并查找有关红军长征的资料,制作一份长征的手抄报,其中需要包含手绘长征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