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单元复习课
一、古代亚非文明
文明代表 古代埃及 古巴比伦 古代印度 古代中国
地理环境 尼罗河流域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印度河流域 黄河、长江流域
都位于大河流域
政治特点 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奴隶社会、君权神授、等级森严
科技文化 金字塔、太阳历、象形文字 《汉谟拉比法典》、阴历、楔形文字 阿拉伯数字、 佛教 青铜器、甲骨文
二、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或制度
类别 《汉谟拉比法典》 种姓制度
国家 古巴比伦王国 古代印度
制定者 汉谟拉比 雅利安人
地位 (特点) 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评价 (影响) 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激化了社会矛盾,严重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
实质 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发散思维】
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的形成和发展有何共同之处 四大文明古国中,为什么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明都衰落了
中考真题
1.(2022 常德中考)人类最早的文明产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古希腊著名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形象地把古埃及文明称为“尼罗河的赠礼”。这主要是由于尼罗河流域 ( )
A.适应于农业耕作
B.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C.有利于建金字塔
D.民主政治起源较早
2.(2022·沈阳中考)古埃及人发现,每年7月,当太阳和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同时升起时,尼罗河就会开始涨水。他们据此制定了每年365天的太阳历。材料反映了古埃及的文明成就是 ( )
A.天文历法 B.建筑雕塑
C.解剖医学 D.文学艺术
3.(2022·宜昌中考)大英博物馆有一具木乃伊棺(见右图),从棺木上的铭文了解到,死者名叫霍尼吉提夫,是托勒密三世时期(公元前246—前222)卡纳克阿蒙神庙的大祭司。此文物信息应属于( )
A.古代埃及文明
B.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C.罗马文明
D.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4.(2022 江西中考)胡夫金字塔修建时至少有10万人参加,花费了20年时间,意味着要对全国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大规模的组织和调用。这说明古埃及 ( )
A.文明走向衰落
B.成为强大封建帝国
C.外族入侵严重
D.国王权力至高无上
5.(2022 重庆中考改编)下列世界古代文明成果中,属于如图所示文明地区的人们所创造的是 ( )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司母戊鼎 D.佛教
6.(2022·成都中考)世界上迄今已知的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在其前言中宣称,颁布法典的目的是发扬正义于世,灭除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该法典用某种文字镌刻在黑色石柱上,这种文字是 ( )
A.阿拉伯文 B.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C.拉丁文 D.古埃及象形文字
7.(2022 宿迁中考)《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被处以死刑。……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要高于无公民权的自由民。据此可知,它 ( )
A.维护奴隶主利益 B.主张君权神授
C.提倡自由与平等 D.是欧洲民法的基础
8.(2022·赤峰中考)下表是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在位时统治者的行为和职责。据此可以推断古巴比伦 ( )
国王汉谟拉比 国王任命的总督 基层公社的首领
下令并严厉监督总督兴修水利,在位的好几个年份都作为“开凿河渠之年”而载入史册 分管各城市和州的军事、行政、税收、司法和水利灌溉 管理公社的土地、分配水流、管理市场、管理税收和司法等
A.重视发展农业 B.法律体系严密
C.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D.商品经济活跃
9.(2022 济南中考)把握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孔雀王朝”“种姓制度”“创立佛教”,这些关键词体现的古代文明是 ( )
A.古代埃及 B.古代两河流域
C.古代希腊 D.古代印度
10.(2022·福建中考)
文明古国 国家机器与制度 大型工程 文化
古埃及 军队、刑法、法老 金字塔 太阳历
古印度 种姓制度 — 佛教、发明十个数字符号
据上表可知,世界古代文明具有 ( )
A.多样性 B.一致性
C.互信性 D.互鉴性
11.(2022 云南中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胡夫金字塔的修建花了约30年的时间,用了230万块大小不等的石头。平均每块石头重约2.5吨,砌筑的石头之间未用任何黏合物,却严密得天衣无缝。据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撰写的《历史》记载:为了修建金字塔,胡夫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他们分成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个大群要工作3个月。在头十年中间,人们苦于修筑可以使石头运过去的道路。
材料二 605—610年间隋炀帝先后征发了200多万民工,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开凿期间,所有民工均自带干粮、自备衣被,大量民工因病因伤死在了工地上。大运河连接了五大水系。把黄河中下游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连为一体。运河通航后,江南的粮食布帛可以很便捷地运输到都城长安及洛阳。自隋唐以后,沿运河两岸兴起了一批商业都市,杭州、镇江、扬州、开封等地,逐渐发展成为新兴商业都会,这些城市历经宋、元、明、清而不衰,不仅是一方繁盛都市,而且也成为物资和人文荟萃之所。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 教学参考书》(岳麓版)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金字塔是哪一地区文明的象征。
(2)关于隋朝大运河的修建,同学们有以下观点:第一种,大运河的修建是隋朝灭亡的祸水;第二种,大运河的修建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发展。你的观点是什么 请简要说出你的理由。(要求:明确写出自己的观点,说明理由要有史实依据)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你对古代大型工程的看法。第一单元
单元复习课
一、古代亚非文明
文明代表 古代埃及 古巴比伦 古代印度 古代中国
地理环境 尼罗河流域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印度河流域 黄河、长江流域
都位于大河流域
政治特点 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奴隶社会、君权神授、等级森严
科技文化 金字塔、太阳历、象形文字 《汉谟拉比法典》、阴历、楔形文字 阿拉伯数字、 佛教 青铜器、甲骨文
二、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或制度
类别 《汉谟拉比法典》 种姓制度
国家 古巴比伦王国 古代印度
制定者 汉谟拉比 雅利安人
地位 (特点) 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评价 (影响) 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激化了社会矛盾,严重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
实质 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发散思维】
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的形成和发展有何共同之处 四大文明古国中,为什么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明都衰落了
提示:(1)共同之处:都发祥于大河流域,土地肥沃,宜于农耕;最早出现农业文明社会的国家或区域。
(2)衰落的原因:过度的农业开发导致环境恶化;新兴文明的征服,外族的入侵;灌溉农业带来的土地盐碱化;地势平坦,无天然的屏障抵御外族侵入等。
中考真题
1.(2022 常德中考)人类最早的文明产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古希腊著名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形象地把古埃及文明称为“尼罗河的赠礼”。这主要是由于尼罗河流域 (A)
A.适应于农业耕作
B.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C.有利于建金字塔
D.民主政治起源较早
2.(2022·沈阳中考)古埃及人发现,每年7月,当太阳和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同时升起时,尼罗河就会开始涨水。他们据此制定了每年365天的太阳历。材料反映了古埃及的文明成就是 (A)
A.天文历法 B.建筑雕塑
C.解剖医学 D.文学艺术
3.(2022·宜昌中考)大英博物馆有一具木乃伊棺(见右图),从棺木上的铭文了解到,死者名叫霍尼吉提夫,是托勒密三世时期(公元前246—前222)卡纳克阿蒙神庙的大祭司。此文物信息应属于(A)
A.古代埃及文明
B.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C.罗马文明
D.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4.(2022 江西中考)胡夫金字塔修建时至少有10万人参加,花费了20年时间,意味着要对全国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大规模的组织和调用。这说明古埃及 (D)
A.文明走向衰落
B.成为强大封建帝国
C.外族入侵严重
D.国王权力至高无上
5.(2022 重庆中考改编)下列世界古代文明成果中,属于如图所示文明地区的人们所创造的是 (B)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司母戊鼎 D.佛教
6.(2022·成都中考)世界上迄今已知的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在其前言中宣称,颁布法典的目的是发扬正义于世,灭除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该法典用某种文字镌刻在黑色石柱上,这种文字是 (B)
A.阿拉伯文 B.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C.拉丁文 D.古埃及象形文字
7.(2022 宿迁中考)《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被处以死刑。……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要高于无公民权的自由民。据此可知,它 (A)
A.维护奴隶主利益 B.主张君权神授
C.提倡自由与平等 D.是欧洲民法的基础
8.(2022·赤峰中考)下表是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在位时统治者的行为和职责。据此可以推断古巴比伦 (A)
国王汉谟拉比 国王任命的总督 基层公社的首领
下令并严厉监督总督兴修水利,在位的好几个年份都作为“开凿河渠之年”而载入史册 分管各城市和州的军事、行政、税收、司法和水利灌溉 管理公社的土地、分配水流、管理市场、管理税收和司法等
A.重视发展农业 B.法律体系严密
C.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D.商品经济活跃
9.(2022 济南中考)把握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孔雀王朝”“种姓制度”“创立佛教”,这些关键词体现的古代文明是 (D)
A.古代埃及 B.古代两河流域
C.古代希腊 D.古代印度
10.(2022·福建中考)
文明古国 国家机器与制度 大型工程 文化
古埃及 军队、刑法、法老 金字塔 太阳历
古印度 种姓制度 — 佛教、发明十个数字符号
据上表可知,世界古代文明具有 (A)
A.多样性 B.一致性
C.互信性 D.互鉴性
11.(2022 云南中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胡夫金字塔的修建花了约30年的时间,用了230万块大小不等的石头。平均每块石头重约2.5吨,砌筑的石头之间未用任何黏合物,却严密得天衣无缝。据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撰写的《历史》记载:为了修建金字塔,胡夫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他们分成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个大群要工作3个月。在头十年中间,人们苦于修筑可以使石头运过去的道路。
材料二 605—610年间隋炀帝先后征发了200多万民工,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开凿期间,所有民工均自带干粮、自备衣被,大量民工因病因伤死在了工地上。大运河连接了五大水系。把黄河中下游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连为一体。运河通航后,江南的粮食布帛可以很便捷地运输到都城长安及洛阳。自隋唐以后,沿运河两岸兴起了一批商业都市,杭州、镇江、扬州、开封等地,逐渐发展成为新兴商业都会,这些城市历经宋、元、明、清而不衰,不仅是一方繁盛都市,而且也成为物资和人文荟萃之所。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 教学参考书》(岳麓版)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金字塔是哪一地区文明的象征。
答:古埃及(尼罗河流域)。
(2)关于隋朝大运河的修建,同学们有以下观点:第一种,大运河的修建是隋朝灭亡的祸水;第二种,大运河的修建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发展。你的观点是什么 请简要说出你的理由。(要求:明确写出自己的观点,说明理由要有史实依据)
答:示例一
观点:大运河的修建是隋朝灭亡的祸水。
理由:大运河开凿期间,先后征发200多万民工,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所有民工均自带干粮、自备衣被,大量民工因病因伤死在工地上。这不仅大大增加了人民负担,还造成很多人家破人亡,激化了阶级矛盾。因此我认为大运河的修建是隋朝灭亡的祸水。
示例二
观点:要多方面看待修建大运河的影响。
理由:大运河的修建沟通了五大水系,便利了南北交通。从这方面来说,大运河的修建有利于南北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统一国家的巩固。另一方面,运河的开凿征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是隋朝衰亡的原因之一。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你对古代大型工程的看法。
答:都是古代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凸显人民创造历史的重要作用;古代大型工程的修建都需要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都会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古代能够修建如此的大型工程,反映出国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组织能力等。(回答出两点即可)